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尔维亚·A·伊尔莉博士是一位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水下事业的女科学家。她曾在内、外各种潜水系统、水下居住舱和调研潜水器中孜孜不倦地工作了多年。1971年,她曾带领第一批由姑娘们组成的“水下少女”潜水组,在美国维尔京岛附近的“特克泰特2号”水下居住舱中生活和工作了两个星期。以后她又身着杰姆单人常压潜水眼首创下潜380米的潜水纪录。迄今为止,她的潜水纪录已超过5000小时,在妇女潜水行列中名列前茅。她还领导过  相似文献   

2.
美国海洋学家、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库珀准备建一座水下城市他和他的同行———夏威夷大学教授亚历山大·马拉霍夫甚至已估算出这一项目的总造价需5亿美元。而且,私人赞助该项目的可能性很大。这一水下城市的面积约为3600平方米。如果资金能尽快到位,那么5年~7年后即可建成两位科学家认为,“海底之家会相当舒适,在那里可以一连住上几个月。库珀说:“海洋是我们星球上最早的生命保障系统那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且开发海洋也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迫切需要。”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国家就开…  相似文献   

3.
1998年2月5日凌晨,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吴宝铃先生终于瞌上了双眼,与世长辞……。一时间,惊涛怒吼,海风呜咽,在我们痛惜失去一位著名科学家的同时,大海也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哀悼她的好儿子——将毕生心血注入大海的吴宝铃先生。  相似文献   

4.
屠强 《海洋世界》2008,(6):42-44
1977年的某一天,美国科学家毕肖夫博士等3人一起乘坐“爱尔文”号潜艇下潜到了东太平洋海隆,准备在那里开展海底热泉考察。潜艇下潜到了水深2500~2700米的海底附近,在通过水下观察镜进行环境观察时,毕肖夫意外地发现,在海底的热液溢口周围,“伫立”着许许多多长柱状、短柱状的“烟囱”,乍一看,就像一片“烟囱森林”。这些烟囱,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那样,  相似文献   

5.
江安于 《海洋科学》1980,4(4):55-56
美国科学家曾做了一个代号叫《海洋实验-2》的开发性实验。以海洋学家卡尔宾切尔为首的三个水下工作组,每组10  相似文献   

6.
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在美国召开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PACON)第七届年会于1996年6月17至22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美国等17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海洋科学家出席了会议,中国PACON分会的20位海洋科学家组...  相似文献   

7.
深潜7062     
7062米相比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来说,是有些差距,但对于海洋探测研究来说,7000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正像进入太空离不开航天器一样,开发利用深海则离不开深海装载装备。可以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海洋领域带来的价值丝毫不亚于"神舟五号"在航天领域的贡献。在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的第5次下潜中再次刷新了同类型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下潜取得3个水样,2个沉积物  相似文献   

8.
海底实验室     
一个海底热点能够成为一个生物实验室,在那里海洋科学家可以研究水下火山和在热液喷口喷出的过热水流周围丛集的超自然生物。 1993年6月随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阿尔文”号潜水器下潜的一队科学家,在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我国潜水器的发展尤其是业务化应用,保障我国深海大洋科考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梳理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我国主要潜水器的技术指标和应用情况,并通过对比提出我国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载人潜水器方面,我国"蛟龙"号在平均下潜深度的关键指标上领先于美国"Alvin"号,但由于发展较晚,在下潜次数等方面远远落后;无人有缆式潜水器方面,我国"海龙"系列正处于作业磨合期,在最大水下航速方面与美国"Jason"号差距较大;无人自治式潜水器方面,我国"潜龙"系列与美国"Sentry"号和"REMUS"系列差距不大,但在小型潜水器协同化作业和系列化生产等方面存在不足;复合型潜水器方面,我国"海龙11000"号与美国"NEREUS"号和"NUI"号差距不大,但应提升载荷和冰下作业能力;水下滑翔机方面,我国"海翼"号与美国"Spray"号和"Slocum"号差距不大,且即将业务化应用;我国应通过完善海洋技术装备运行机制和积极开展海上科考航次任务,不断积累潜水器作业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有位哲人说过:人的一生中,总要经过几个狭窄的隘口,在这里只要走上一步,就要么进入天堂,要么坠落地狱。17年前,苏纪兰面临的正是类似的隘口,但作为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终身任教授的他,毅然回国,既不想进天堂,也不怕下地狱,而是为了遥远祖国的那片神圣的海洋。苏纪兰回国那年正是紧锁的国门渐渐开启的时代,共和国的海洋迎来了第一批来自大洋彼岸的科学家。当  相似文献   

11.
早在17世纪,欧洲的科学家们就幻想着乘坐船只到海底世界考察。1620年,一名荷兰物理学家制造了一条木质结构用牛皮包装的潜水船,能够下潜到水下3至5米处。150多年后,美国人开始试用这种原始的潜艇执行军事任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一些海军力量强大的国家,开始组建潜艇部队并批量生产潜艇。此时的潜艇排水量达  相似文献   

12.
一次,美国一位海洋生物学家乘坐深潜器对大洋深处进行考察。当深潜器徐徐在海中下降时,他透过玻璃窗,看到探照灯照亮的地方雪花纷纷扬扬下个不停,一只只圆圆的海蛰似撑开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科学院报》日前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说,全球气候暖化使得海洋含氧量下降,并且未来几十年内这一趋势都将持续。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海洋学院和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中心的两位科学家主持,他们在报告中指出,由于气温升高,海水表层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外事简讯     
△应山东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文圣常教授邀请,美国天主教大学机械工程系林松青教授85年7月抵青讲学。林教授以《海洋蒸发及台风路径预测》、《海面上水滴及水下气泡的测量技术》为题介绍了他的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近七十位海洋科学工作者出席了演讲会。林教授还就《关于物理海洋学实验室总体设施》、《关于量测仪器》、《关于资料数字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7,(5):7-7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吸收大约一半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而其中大部分反应都发生在海洋表面以下100米的区域之内。海洋中多种浮游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碳,而当它们死后,会穿过海洋的“昏暗带”沉至永远漆黑的海底。然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海洋“昏暗带”的生物活动实际上是碳沉积的“把关人”,决定着浮游植物捕获的碳被永远存储于海底,还是很快又再回到海洋表层。  相似文献   

16.
50多年以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投巨资研制能够在海洋深处飞航的水下飞机。按科学家的设想,用水下飞机作交通工具,既方便又安全,普通飞机遇到水面就无法降落,而水下飞机即使在海面波浪滔天的情况下也能钻到水下继续飞行;在军事上,水下飞机的用途就更大了,它可以腾空与敌机搏斗,也可以潜到敌舰附近发射鱼雷,或者潜伏在敌人的海航线上。阻击敌方的运输船队。到了60年代,美国  相似文献   

17.
在陆地上办农场,需要耕耘、播种和施肥,而在海洋中经营农场,只需施肥,无需耕耘和播种,且一本万利。这不是幻想,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化学工程师马歇尔将于今年在马绍尔群岛的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商业性试施。但此举也遭到很多海洋生物学家尤其是海洋环境专家们的反对。现将不同观点摘编如下,希望能对我国海洋养殖业和海洋环保工作有所启发。马歇尔认为,通过向海洋施放一种特殊的肥料,就象农民在地里施肥一样,可以将现在的全球鱼资源量增加一倍,而且还可以减慢全球变暖的进程。这种肥料就是铁和磷。马歇尔指出,60%的海洋生物处于海洋…  相似文献   

18.
《海洋学研究》2012,(2):93-94
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单位为充分发挥服务女科学家,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为海洋女科学家提供一个学习借鉴、交流合作的平台,并以此促进和鼓励广大海洋女科学家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决定在2012年11月初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联合主办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6,(6):4-4
2006年5月22日到30日,美国港口海洋学研究所和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将使用“约翰逊海洋链接二号深潜器”首次探测佛罗里达州和巴哈马群岛之间新近发现的深海珊瑚礁。这些珊瑚礁生长在水下610米至884米处,是去年12月被迈阿密大学科学小组使用尖端声呐技术发现的。这次探测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含有某些化学元素的海洋有机物,科学家期望这些化学成分能够治愈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20.
国际海洋学院由伊丽莎白·曼·鲍基斯亲手创建,成立于1972年,总部设在马尔他。她是一位在海洋和环境科学领域非常著名的教授,她还是一位卓有成效的、令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她还发起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并组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桑培·巴巴拉民主学院研究中心。国际海洋学院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的和非赢利的国际性组织。在它的章程中规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教育、培训和研究,以提高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的和平利用,促进海洋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国际海洋学院已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