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94-297
平武县邱家沟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扬子准地台、秦岭地槽褶皱系和松潘-甘孜冒地槽褶皱系3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茂县群。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土壤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不尽相同,为确定项目区化探采样最佳粒度,对粒度实验样品中热液成矿元素与样品粒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热液成矿元素相对富集在60~80和80~100目的粒度。参考各粒级样品在全粒级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建议选择60-100目作为化探采样工作的最佳粒度,为川西北地区开展土壤化探测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贾玉杰 《地质与勘探》2013,49(5):928-938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我国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豫西熊儿山金矿田牛头沟矿区不同粒度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研究,发现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随粒度变细其风化程度增强,且这一特征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表现更为明显。当样品粒度为4~100目时,元素含量逐渐升高或降低,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当粒度小于100目时,样品中元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主导风化机制可能发生了改变。热液成矿元素在土壤样品中相对富集在60~100目的粒度,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相对富集在80~100目的粒度,参考各粒级样品在全粒级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建议选择60~100目作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这一粒级样品既可继承原岩在连续风化过程中的元素行为,又不受后期新的风化机制的明显影响,同时可最大限度地风化而分散以达到降低采样密度的需要。选择60~100目粒级样品在牛头沟金矿区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结果发现元素浓集中心与各矿段空间位置吻合较好,为豫西熊儿山地区开展1∶5万化探普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行为对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解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北京西南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盐水及盐酸溶液去除土壤中的活动态微量元素,以模拟含盐水系及酸性水系,实验查明从土壤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行为。实验结果发现从土壤到盐水不溶物再到酸不溶物,花岗岩风化指数(WIG值)逐渐降低,表明WIG是表征其风化程度的良好地球化学指标。样品粒度越细其风化程度越高,热液成矿元素含量从粗粒级到细粒级含量逐渐升高,建议采样粒度为80~100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东部残山丘陵草原覆盖区化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中东部针对半干旱残山丘陵草原覆盖区开展1∶20万区域化探方法研究.在典型已知矿区进行了流长、层位和粒级方法试验,以及不同采样密度、采样粒级的面积试验.结果表明:采样深度为20~ 80 cm时可以有效地发现异常,但为了提高采样效率,避免风成沙干扰,建议采样深度在钙积层上方40 ~ 80 cm为宜;流长从500~3 500 m都可以有效发现区域异常,因此流长对1∶20万或1∶25万区域化探调查影响不大;-120目细粒级沉积物样品中,贫SiO2而富集各种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受风成沙稀释影响较小,是1∶20万区域化探调查的最佳采样介质.根据试验结果,对该景观区进行2 000 km2的1∶20万区域化探调查示范,结果表明,在已知矿区均能获取清晰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且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多处异常,证明了所选采样介质的有效性;与1∶20万区域化探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本此研究圈定的成矿元素异常强度高、范围大,显著避免了风成沙对元素含量稀释的影响.因此,-120目细粒级沉积物样品可作为该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调查的最佳采样介质.  相似文献   

5.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在重要成矿带开展深部及外围地球化学找矿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获取无人为活动扰动的自然的、清晰的成矿和成晕信息,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作量,开展矿区及外围土壤剖面的深度与粒度采集试验是必须的。对江西九江城门山铜矿湿润低山丘陵景观条件下土壤剖面的深度与粒度的采样试验研究表明:①土壤采样的深度以40~50cm为宜;②土壤各层Cu元素没有明显的富集粒级,为此野外仅采集-20目(<0.84mm)的样品即可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洞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处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内,是我国比较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1]。本文介绍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通过化探分析确定了Au元素异常范围,且物探异常区与相应的化探范围内蚀变带相吻合,为该区寻找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奠定了基础。根据野外勘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该区的找矿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阿根廷地质矿产调查局合作在阿根廷西北部米纳毕戈塔地区进行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该区属于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为突出找矿效果,消除或减少风积物干扰,需要确定适合于该区的水系沉积物采样粒度。为此,在该区选择一个有已知矿床的1︰5万图幅进行采样粒度试验,分别选择10~60目、-60目、60~80目、-80目4个粒度级进行粒度试验;根据我国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每个粒度分析39种元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元素在4种粒度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形态基本一致,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区内已知矿床,说明采用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风成砂干扰;金、银、铜、锡等成矿元素在4种粒度中的分布略有差异,10~60目的金、铜和锡异常对已知矿体的反应更清晰准确。因此,本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是10~60目。根据本次试验结果,中-阿地调局在本区联合开展1︰2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时采用了10~60目水系沉积物作为采样介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本区第一次进行水系沉积粒度试验,对本区将来的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玖芬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82-1387
本文采用四酸溶样ICP63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了新疆哈拉奇地区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的Li P Ti V Cr Mn Co Ni Cu Zn Sr Y Nb Mo Ba La Pb B W Sn Cd 21种微量元素,明确了该方法测试样品中的Li P Ti V Cr Mn Co Ni Cu Zn Sr Y Nb Mo Ba La 16个元素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满足规范(DZ/T0130.2006-2006)要求,而Pb B Cd Sn W5个元素测试质量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并对新疆哈拉奇地区水系沉积物采样粒度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验证了该区化探扫面选择10-80目粒度是合适的,但在异常查证工作中要选择10-60目采样粒度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秦岭成矿带Pb、Zn化探异常与铅锌矿 常无对应关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成矿带中Pb、Zn化探异常区常无铅锌矿,而铅锌矿区又常无Pb、Zn异常,这种Pb、Zn异常与铅锌矿的不对应关系,通常导致大量的Pb、Zn异常无找矿指示意义,甚至给找矿评价、勘查部署选区工作带来了某些误导。本次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秦岭地区水系沉积物中Pb、Zn元素主要在较粗粒级(-10~+60目)组分和细粒(小于140目)组分两端粒级中富集,而在中等粒度(80~120目)中贫化。以往所采用的统一粒度(-60目)样品分析所圈定的Pb、Zn异常,主要是细粒级吸附态的Pb、Zn在远离铅锌矿源区富集的反映,强化了远离矿源“次生富集”的信息。据此建议,在秦岭地区开展的面积性化探工作中,首先通过典型矿区粒级试验,建立区内不同背景区成矿元素的合理粒级范围,使所选用的粒度组合(粗、中、细粒)对在不同粒级中富集的元素更具代表性,改变秦岭Pb、Zn等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的被动局面,确保化探工作能更好地指导地质找矿和勘查部署选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吴小伟  纪冬平  赵丹  仇金林  同海洋  李阳  刘超  陶朴 《矿产与地质》2023,(5):1003-1009+1027
陕西省西乡李家沟金矿区位于扬子地块北缘,汉南凸起与高川褶皱束结合部位,处在秦岭褶皱系白水江—白河褶皱束的南端。通过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利用GeoChem Studio软件计算土壤样品元素分析值,圈定化探异常。研究区内Au、Ag、Cu、Pb、As、Sb异常明显,同时区内Au-Ag元素、As-Sb元素相关性较好。通过对区内异常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或热液由东到西的温度逐渐变高的特征。化探异常与二长花岗岩、韧性剪切带、蚀变特征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找矿标志,构造和岩浆活动为区内主要的控矿因素。区内东部As/Au对数值和Sb/Au对数值的区域重叠面积及分布面积均较大,说明区内东部找矿空间和潜力很大,是进一步探寻隐伏矿体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成矿区带和矿集区找矿工作中有所突破,开展工作区内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的试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江西九岭钨铜多金属矿集区水系沉积物、典型土壤剖面地球化学试验表明:①在赣北九岭地区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是W、Sn、Cu、Mo、Bi、Ag、Cd、F;②地球化学普查(1∶25万-1∶5万)水系沉积物的采样位置应以一级水系的采样为主,辅以少量二级水系,采样粒度以10~60目的水系沉积物为宜;③地球化学详查(1∶5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层位为残积土壤B层,采样深度为20~40cm,采样粒度20~40目,或小于40目均可显示出较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在森林沼泽水系较不发育区开展土壤测量时,部分区段存在厚度为1~3 m的黏土层,采样困难,大家选用采样介质不一。通过对比研究残积土、腐殖土、黏土的粒级分布特征、元素分布特征及同点采集的样品元素含量的对比研究,认为在大兴安岭中北段森林沼泽丘陵景观区开展1∶5万化探时采用的方法为:采样介质为残坡积土;采样粒级为-10~+60目;采样密度为9点/km2;野外样品加工方法为水筛。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东天山玉海戈壁荒漠浅覆盖区,开展1∶5万机动浅钻化探方法技术试验研究,在玉海矿区开展采样层位识别与采样、采样粒级选择等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样层位识别可依据物质组分、样品颜色、颗粒磨圆度、泥质含量、硬度差异、钻机信息等判断;初步认为采样层位应是穿过第四系、新近系及强风化黏土层后,依据各取样孔实际层位情况,依次选择风化岩层-半风化基岩层-基岩层采集机动浅钻1m进尺内的样品;采样粒级建议选择-4~+80目。以此为依据,在玉海矿区及外围56km2的范围内,开展1∶5万机动浅钻化探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在已知矿区获取清晰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且在矿区外围发现新的矿致异常。因此,试验提出的机动浅钻化探方法技术可用于类似东天山浅覆盖区1∶5万化探调查。  相似文献   

14.
巴西巴伊亚州阿巴伊拉地区属巴西热带干湿润季风高原中低山丘陵景观区之一。通过开展野外水系沉积物采样粒度试验和室内分析及数据处理,确定适合该景观区内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最佳粒级为-10目~+60目,以此粒级圈定的成矿元素异常强度较高,且较好地反映出试验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该试验成果可供巴西同类地区工作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大柴旦双口山地区属于我国干旱荒漠戈壁特殊景观区之一,具典型大陆荒漠气候特征。依托2010年"青海绿梁山—双口山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开展了干旱荒漠戈壁特殊景观区1∶5万区域化探最佳采样粒度、采样密度等有效性方法实验。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及数据处理,确定了适合此特殊景观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方法技术:采样密度为6~8点/km2,采样粒级在-20~+60目,较为经济合理,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16.
刁理品  韩润生  方维萱 《地质通报》2010,29(11):1712-1720
采样层位的确定、样品粗加工粒级和指示元素选择是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试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选取灰岩、玄武岩、砂页岩风化土壤的表土层、淀积层、母质层样品为研究对象,样品常温晾干后依次过20目、40目、60目、80目沈阳套筛进行粗加工,分析样品元素含量。通过研究土壤机械粒级组成和元素在不同层位、不同粒级土壤中的含量特征,确定了本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时采样层位为土壤淀积层上部,样品粗加工粒级为-20~+40目粒级,指示元素以Au、Sb、As、Cu为主。试验结果确保在贵州普安—晴隆地区运用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所圈定的地球化学异常成果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刁理品  韩润生  方维萱 《地质通报》2010,29(10):1712-1720
采样层位的确定、样品粗加工粒级和指示元素选择是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试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选取灰岩、玄武岩、砂页岩风化土壤的表土层、淀积层、母质层样品为研究对象,样品常温晾干后依次过20目、40目、60目、80目沈阳套筛进行粗加工,分析样品元素含量。通过研究土壤机械粒级组成和元素在不同层位、不同粒级土壤中的含量特征,确定了本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时采样层位为土壤淀积层上部,样品粗加工粒级为-20~+40目粒级,指示元素以Au、Sb、As、Cu为主。试验结果确保在贵州普安—晴隆地区运用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所圈定的地球化学异常成果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不同景观条件下选取合适的采样粒级是准确地获取地球化学信息,提升地质找矿效果的关键。为研究中国南部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最佳采样粒级,本文在安徽省南部胡乐司—宁国墩地区开展了区域化探采样粒度方法技术试验,采集-60目和-10目~+80目两种粒级样品,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为主体的配套分析方案和测试技术获取了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规定的40种元素高精度数据。研究表明:两种粒级水系沉积物中造岩元素背景含量与区域岩石背景值基本接近,其他微量元素多呈富集状态,以-10~+80目粒级中As、Au、Hg、Mo、Pb、Sb等成矿元素富集程度最强;-10~+80目粒级受后期表生改造作用影响较弱,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并在准确圈定与矿化有关的异常和清晰反映矿致异常特征等方面明显优于-60目粒级。因此,建议在安徽省南部中低山丘陵景观区,选择-10~+80目粒级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级,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相似景观区地球化学勘查找矿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粒级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沟系土壤测量在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萨热克铜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及自然景观条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中高山半干旱剥蚀景观区适合开展沟系土壤测量,探讨了沟系土壤测量的关键技术指标:采样密度30~35个/km^2,采样层位C层,采样介质为残坡积碎屑物,样品初加工粒度-10目.在萨热克南北两翼新发现了Cu、Ag、Pb、Ba等综合异常带,经查证为3条铜矿化蚀变带,2条铜矿体,使该区的铜银资源潜力有望达到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20.
陕西安康梅子铺金矿区化探异常剖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安康梅子铺金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牛山地背斜南缘,通过土壤正规网地球化学测量,重新圈定了化探异常,Au、Ag、Cu、Pb、As、Sb、Bi异常明显,Au—AgPb,As—Sb—Bi相关性较好。通过对异常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或成矿热液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运移。对重点化探异常进行了优选验证,认为土壤异常与云母石英片岩、北东向片理构造三者配套是确定金矿化富集部位的“三位一体”找矿标志,构造和岩浆活动为主要控矿因素。Au—As—Pb—Ag—Sb异常元素套合良好,浓集中心明显,为矿致异常。Mt-2、Mt-4、Mt-5土壤异常是本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地段。异常组合特征指示本区东部剥蚀程度较高,西部较低,推测西部可能存在金的隐伏矿体,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