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山东地区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东地区同时拥有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的5 个电磁台站的基本概况,选取了各台2011 年度的观测数据,并对其观测资料质量进行了简要评价。重点对5 个台站的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探寻了地电场、地磁场日变规律以及地电场、地磁场观测对各类干扰响应的区别与联系,为两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提供了相互参考、相互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是一门观测科学,相关科学研究及公益服务,如气象、地震等,都依赖于野外台站的观测。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台站观测和后续分析应用严重脱节。本文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思想,将台站工作和目前后续研究中心的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一套新的工作思路,即将数据计算分析和区域监测预报的工作由台站来完成,然后由一个综合的数据中心负责存储和管理台站提供的"大数据"信息,并根据台站需要和反馈情况研发相关软件,为台站的分析计算提供云计算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脉动噪声计算方法,以呼伦贝尔市地震台网8个台站连续波形资料为基础,对地震观测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开展台网优化和科学布局研究。通过累计的历史噪声数据,用来评估台站观测环境的变迁,及时掌握地震监测能力的变化。该成果将为地震速报、重点地震危险区震情跟踪、强震后现场应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线性度方法在前兆观测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前兆场中不同台站,不同学科的前兆观测数据从总体形态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关于描述前兆场的新的特征量a(空间线性度)本文给出了空间线性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并以华北地区为例,分析处理了区内1970~1994年部分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所得结果表明,新的前兆特征量a在中强地震之前一年左右时间内有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Gauss-Markov卡尔曼滤波的电离层数据同化系统的初步构建和试验结果.我们选择中国及周边地区部分涉及电离层观测的台站(包括子午工程台站、中国地壳形变网和部分IGS台站)作为观测系统进行模拟试验,背景场利用IRI模式,观测值则由NeQuick模式计算得到.我们的同化结果表明,采用Kalman滤波算法,把部分斜TEC同化到背景模式当中,能够获得较好的同化结果,说明我们设计的算法可行、所选择的各种参数比较合理,采用Gauss-Markov假设进行短期预报也取得了较合理的结果.本项研究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可以用来对中国地区的电离层进行现报和短期预报,一方面满足相关空间工程应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现有观测系统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眼于台站水准数字化改造的实际需要,对电子水准仪投入使用前及使用中所涉及的仪器检查项目和观测数据的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二次开发,研制了“电子水准仪观测资料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仪器检查、观测成果处理和绘图三部分。使台站水准测量结束了人工读数、手工记录和点图、人工计算的历史,实现了电子水准仪观测资料处理的微机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地震台站正处在更新、改造和提高的阶段。在地震监测中,台站工作为研究部门提供了大量预报、科研数据,为国民经济服务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减轻地震灾害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长期以来台站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方法,所以,难以发挥其内在潜力。特别就当前监测经费不足、震情形势又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台站监测能力,决定着怎样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满足台站监测任务的需要。1.观测条件台站以质量求生存,一个台站观测质量的好坏很大原因是取决于台站的观测条件。主要表现在仪器房、观测室的工作对仪器正常观测的影响。福建省地震观测质量主要是受外界干扰的影响,象机械动力、车辆、爆破采石、兴建楼堂馆所等,这些干扰源极大影响着观测质  相似文献   

8.
2019年5月,昌黎地震台地电场观测连续多日出现漏电干扰,依据地球物理异常核实工作要求,从观测系统、自然环境、地球物理场、场地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对多种因素逐一分析无果后,在测区附近做野外方向性实验重点排查,逐步缩小排查范围,最后发现在台站东偏南7°约3.78 km处,1家加工厂漏电作业,这导致地电场观测数据发生了畸变。  相似文献   

9.
对大柏舍地电台地电阻率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台站台址条件、观测系统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连续、可靠,年变化主要受地下水位的影响;背景场观测系统外线路采用地埋敷设方式,减小了地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影响,观测精度有所提高。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磁台的磁环境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地磁台建台以来,台站周边环境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发生的变化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利用几次在台站地磁观测区范围内的地磁场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台站地磁观测场地磁场梯度的变化情况,并对现有地磁场梯度环境进行了评估.为北京地磁台及全国其他台站,在现有条件下的地磁观测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从事地震、地磁、空间物理观测和研究的地球物理专业工作者及地震台站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科研的重要参考文献。《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之一,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全国高等院校图书馆核心科技期刊之一。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震仪器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地震台网布局;台站综合管理;仪器标定;台站技术革新;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和各种技术在地震学、地磁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测震台网为例,利用CWQL软件调取JOPENS5.2系统台站实时波形数据与对应台站参数,计算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分析认为,CWQL软件可用于日常测震观测系统数据质量检测,得到各测震台站各分向PSD功率密度函数分布及RMS值。研究结果实现了对山西数字测震台网连续波形数据质量、JOPENS系统台站配置参数的准实时监控及台站观测环境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台站观测是实现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任务的基础。本文结合台站和地震系统期刊的基本情况,概述了创办《地学台站观测》这种面向台站的科技期刊的社会需求和科学需求,从中国地震局发展战略的层次上初步探讨了创办这种期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球科学和国家建设对地磁观测与研究的需求,结合“九五”地磁台站观测技术数字化改造,对地磁台站观测系统的发展及数字观测资料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
台站使用现代重力仪观测固体潮时,其观测值中的零漂反映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台站条件和地球物理场等变化的影响)。研究零漂与地震的关系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本文用滤波方法实现重力观测值中零飘的组合,分析零飘及其组合值的几何意义。利用此法有可能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检验或判别是否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三河—平谷地震区的地震目录、GPS测量和周边台站的地电、地磁、地下水、水温及钻孔形变观测资料,绘制了相应的图件,对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夏垫—三河附近小震活动频繁,震源深度较浅,地震活动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周边台站的电、磁、水、温和形变在地震发生前后大部分有前兆异常现象,且特征各异,其特征和异常与三河—平谷地震区的构造运动及该区的地震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地球物理场特征可为今后的台站观测提供基础,将各方面的特征综合考虑,会对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和识别具有一定的意义,进而为该区的地质构造运动特征、地震监测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震速报和地震观测报告是地震台站测震资料两项十分重要的产出。这些产出不仅影响地震目录的编制工作 ,也对大震快速应急反应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 ,加强台站观测资料质量管理 ,提高资料的产出质量 ,为地震科研提供连续、准确的观测数据也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科学的、定量的对地震资料质量进行管理 ,我们研制了一套检测台站测震观测资料质量的管理系统 ,采用该系统对各地震台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质量管理 ,既公正、准确 ,又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更科学地对测震资料的产出进行质量评比 ,对于促进台站提高地震速报…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地电场观测方法进行了概要介绍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编写的不同台站之间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软件和MAPSIS中的谱分析功能,对“首都圈”地区部分台站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相关性研究和频谱特性研究等。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正常观测条件下,小区域地电场台网观测数据有一定的相关性,频谱特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地电场台站之间的观测数据的相关性,似乎与台距有一定的关系;②通过多个台站的相关性分析和频谱特性分析,可以对地电场数据的变化情况如干扰,漂移等进行初步评判和辐助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期间菏泽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台站工作人员通过对观测系统、外装置系统、电极、观测室用电线路巡检、测试和主备机对比观测等方式,查找干扰源,在排除地球物理场异常变化后,认为此次数据异常变化是由电极老化和电极引线与外线路接线处接触不良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总结了我国近些年来在钻孔应力—应变观测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及存在的一些困难,讨论了地应力相对测量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前沿课题。只要继续加强观测方法及仪器性能的基础研究,在重点台站开展对比观测等实验研究,就能使这一前兆手段达到新的水平,取得更有实用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