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于赞金矿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矿体受火山-次火山岩体与NW向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呈脉状产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Au-Ag-Hg-As-Bi组合。该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火山次火山岩—斑岩金银矿成矿系列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研究了中国火山次火山岩-斑岩金银矿成矿系列的划分、成矿构造环境、矿床类型、成矿形式。该系列金银矿划分为6个亚系列:大陆边缘与高钾钙生英安-流纹岩有关的Ag-Au成矿亚系列;古生代岛弧区与富钠高碱玄武岩拉斑玄武岩有关的Au(Cu、Ni、Cr)成矿亚系列;陆内裂谷、裂陷区富碱高钠中基-中酸性夺有关的Au-Cu-Fe成矿亚系列;地槽褶皱带钙碱性安山-流纹质火山岩有关的Ag-Sn-Cu-Pb-Zn-(Au  相似文献   

3.
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铀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和探索大型,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形成的时空性是建筑此类矿床的关键。作者在立体剖析国内我一些典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如中国的邹家山,460富大铀矿床,俄罗斯斯特烈措夫,蒙古多尔诺特超大型铀矿床,澳大利亚林匹克坝Cu-U-Au-REE超大型矿床)后综合得出:①大型,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形成与大地构造单元这渡带具空间一致性;②,大型,超大型陆相火  相似文献   

4.
宏观论述了该地区主要找矿类型--次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断裂构造控矿作用及斑岩型矿化与次火山岩型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浙江东部火山岩型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东火山岩型银矿床属浅成中-低温火山热液成因。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具有富硅、贫铁、高钾、低钠特点。稀土元素表明,成矿火山岩与次火山岩是由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同位素组成具岩浆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6.
与日本黑矿及现代海底火山岩为主岩矿床相比,白银厂矿田各类矿石,尤其是块状Zn-Pb-Cu矿石具有最高的As和Bi含量,比较高的Ga、Cd和Au含量,以及较高的Au/Ag和Co/Ni比值。该矿田矿石的Au含量与闪锌矿中铁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小铁山矿床闪锌矿与日本黑矿的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很相似。矿田各类矿石REE型式与细碧角斑岩类岩石基体相似,这说明矿石与岩石的物质来源基本一致。研究和对比表明,火山成因  相似文献   

7.
浙江西裘矿区新元古代火山-热泉活动强烈,矿石Cu:Zn:Pb原子百分比与火山岩和热水沉积硅质岩相似。矿床δ^34S值为-6.5‰~2.8‰,δ^18O值为8.14‰~22.32‰,铅同位素示踪主要为下地壳铅;矿石具较高的As、Sb、Bi、Ga、Zn、Ba等含量;具较低的Al/(Al+Fe=Mn)比值,Zn(Pb+Zn)比值接近1,均表现出火山-热泉沉积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耿文辉 《矿产与地质》1995,9(2):102-106
浙东火山岩型银矿床成矿作用与浙东地区火山岩浆活动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具有高丰度值的火山岩浆是成矿物质来源,其矿东地质成因属浅成低温火山岩浆混合热液贵金属矿床。建立银矿床蚀变矿化模式:分为硅化带(Au、Ag、Zn、Ba)、富银带(Ag、(Au)1Pb、Zn、Mn、Sb)和贱金属带(Cu、Pb、Zn、(Ag))三部分。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舍勒铜矿区双峰式火山岩与成矿背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登红 《地质论评》1996,42(1):45-53
新疆阿舍勒铜矿是我国近十多年来找到的一个大型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在经济上和矿床学上都有重要意义。阿舍勒铜矿的容矿岩是早-中泥盆世阿舍勒组海相火山岩,具特征的双峰式组合,缺少含SiO254%-61%的中性岩,在地表和钻孔都经常见到基性与酸性火山岩紧密互层现象。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表明基性、酸性火山岩来自两个不同的源区。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细碧岩一致,硫同位素呈典型塔式分布,表明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0.
乌伦古河中上游地区是阿尔泰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发育有中泥盆统火山岩含金建造,下石炭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建造,华力西中期深成花岗岩类含金建造和蛇绿混杂岩含金建造。这四类含金建造控制了区内三类金矿的分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泥盆统火山岩含金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由钙碱性和弱碱性火山岩组成,富含成矿元素Au,Cu,Pb,Zn,赋存金矿以Au-Cu类为主;下石炭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建造是由钙碱性火山岩组成,形成于岛弧环境,富含Au,As,Sb,Bi等元素,赋存金矿以Au-As类为主,华力西中期深成花岗岩类含金建造属高钠“Ⅰ”型花岗岩系列,该建造为碰撞带附近构造环境,富含Au,Pb,W,Mo等元素,赋存金矿有Au-W类和Au-Cu类;蛇绿混杂岩含金建造系俯冲带产物,富含Au,Cr,Ni,Co,Cu等成矿元素,赋存金矿主要有Au-Cu类。  相似文献   

11.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乾  董振生 《矿物学报》1996,16(2):152-157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大型独立银矿床产于以安山岩-玄武岩为主的火山一次火山岩中,矿体顺断裂构造产出,主要矿体分布于南北长近10km,东西宽约15km的范围内,除银外,伴生的铅,锌,锰等均不具工业价值,该矿床已发现银的独立矿物20余种,主要与黄铁矿,菱锰矿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共生,地质特征显示出矿床相对围岩的后成特点,地球化学表明该矿床的形成是以火成岩(火山-次火山岩)为矿源岩的后成改造型银矿床。  相似文献   

12.
采用Micromine公司的Kan-Tan 3D软件将广西湾岛金矿的探槽、钻孔和坑道数据等资料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建立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湾岛金矿矿体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充分展示出矿体与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之间的空间关系。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推断出斑岩体可能为主要的赋矿围岩而不是成矿母岩,该矿床可能是热液脉型矿床而不是斑岩型矿床;另外,通过对矿体各微元块进行品位插值,呈现出Au元素随深度增高的现象,推断出矿区深部可能具有较大找矿空间,为今后的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卡特里西铜锌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特里西铜锌多金属矿是新疆东昆仑地区首次发现的海相火山沉积型硫化物矿床,该矿产于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内的火山岩地层中,矿体分布明显受地层控制,含矿岩性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上部的灰绿色基性凝灰岩,一般呈平行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夹于灰岩中及灰岩与含炭粉砂岩的接触处。该矿海相火山沉积特征明显,为在相对封闭的浅海盆地内,火山活动形成的成矿物质在火山机构边部洼地内堆集形成。东昆仑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地层中海相火山岩带分布有众多铜多金属矿点,为一较有前景的海相火山岩型铜矿成矿带,卡特里西铜锌矿找矿及成因认识上的突破不但填补了东昆仑一带该矿床类型的空白,而且对在该区广泛分布的托库孜达坂群内火山岩系地层中寻找该类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万臣 《地质与资源》2007,16(4):263-269
针对金矿床的矿石和岩石稀土元素、矿物的微量元素、金矿物成色、硫同位素和石英包裹体测温等方面阐述了二道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二道沟金矿床岩石和金矿石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呈向右倾斜的特征.金矿石稀土模式曲线与早白垩世岩石稀土模式曲线近似,表明金矿成矿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同时稀土元素参数也反映出成岩成矿物源的一致性.黄铁矿具有含As高及As/Sb和Co/Ni比值高的特点.金矿物成色为630~948,多数金矿物成色值大于800;δ34S值大多数在-2‰~+3‰之间,变化区向狭窄,显示出岩浆成因的热液硫化物之特征.石英包裹体成矿温度为210~322℃.研究表明,二道沟金矿床金矿石和岩石是地幔岩浆同熔地壳经分异作用而形成,成岩成矿系同源演化系列的产物,成矿物质来源具有上地幔或下地壳的特征,反映该金矿床是中深成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在高压热水实验条件下,利用有机流体和无机流体对秦岭洛坝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中的硅化灰岩、千枚岩、硅质岩和生物碎屑灰岩进行了Pb-Zn元素的驱替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囤压和驱替压力条件下,流体对成矿元素的迁移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围压由45 MPa→15 MPa→9.8 MPa的条件下,千枚岩在无机流体中Pb,Zn的淋滤率由0变为0.019%,4.1%和12.21%,0.15%;在有机流体中由0变为0.278%,4.524%和12.37%,0.19%;淋滤率表现为增涨的趋势;碳酸盐岩在无机流体中Pb,Zn的淋滤率由0.034%,0.02%变为0.53%,0.45%;在有机流体中由0.049%,0.03%变为0.53%和0.45%,Pb-Zn的淋滤率均有上升的趋势;围压和驱替压力的降低有利于流体对铅、锌成矿元素的迁移.有机流体较无机流体更易于活化迁移铅、锌成矿元素.4种岩石类型的淋滤率分别是:对Pb是硅化灰岩千枚岩硅质岩生物碎屑灰岩,而对Zn是硅化灰岩硅质岩生物碎屑灰岩千枚岩.硅质岩、硅化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与千枚岩在矿床的形成中可能分别起到了矿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金厂峪金矿床成矿作用,对该金矿床内蚀变围岩的矿物组合、成分及其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蚀变带质量平衡分析表明Al2O3、MnO、P2O5等组分具不活动性.由蚀变围岩向钠长石英脉,在蚀变岩中元素无明显变化.钠长石英脉体的形成与围岩蚀变有关,但两者成因并不相同.金厂峪金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深源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贾斌 《地质与资源》1995,4(1):13-19
辽南营口地区的猫岭金矿、黄家营子金矿、金厂沟金矿、隈子金矿等,金矿矿区内的矿石铅和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铅都是二个阶段的异常铅,二者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其中猫岭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元古宙盖县组变质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盖县组变质岩。由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看,这些金矿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花岗岩浆热液,混有少量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8.
小宛南山金矿是产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敦煌群D岩组上部层位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矿源岩为绿岩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主成矿期属中元古宙.基于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硫铅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以金赋存层位、容矿岩石、韧性剪切构造、蚀变作用为基础,通过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证明金矿床应属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大地构造环境控制了不同类型的银矿床。火山弧和岛弧控制了浅成低温热液型和黑矿型银矿床。裂谷带的地垒之上产出有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中深中温次火山热液银矿床、斑岩型银矿床和矽卡岩型银矿床。裂谷带的地堑之中产出有五元素矿床、碱性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型银矿床、沉积岩中的块状硫化物型银矿床、砂岩型铜银矿床。  相似文献   

20.
尉犁县且干布拉克蛭石矿为特大型,磷灰石矿为大型.蛭石、磷灰石均赋存于磁性较强的透辉石岩及超基性岩中,矿体与围岩间有较明显的磁性差异,含矿母岩70%被第四系覆盖.利用地面磁测,较好地圈定了含矿母岩的边界,提供了含矿体的平面形态及产状,为勘查缩小了靶区.磁法勘探不仅是直接找磁铁矿床及某些有关金属矿床的有效方法,而且在间接寻找非金属矿床上亦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