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勘察现场环境、查找雷击痕迹、现场剰磁测量并结合气象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佛山地区的一次典型旁侧闪络雷灾事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提出"基本判断、结果导向、查找证据、佐证判断"的雷灾调查方法,能为因旁侧闪络而导致雷击事故提供结论判断的工作经验,同时为相应的灾害防御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道刚  连健 《贵州气象》2002,26(6):35-36
雷灾调查、鉴定是法律法规赋予气象部分的一项职责,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雷灾事故调查,说明了加强雷灾调查工作对整个防雷减灾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军  赵波  郑川  易丁 《贵州气象》2012,36(Z1):31-33
该文就两起雷电灾害案例的调查,本着客观、科学的态度,结合天气雷达回波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及现场调查记录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雷灾原因以及现实状况中存在的防雷技术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雷电灾害现场实地勘查的结果,结合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和FY2C卫星云图等多种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6月29日发生在济南市遥墙镇新码头村的雷电灾害事故,得出直接雷击和跨步电压是导致此次雷灾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雷电灾害现场实地勘查的结果,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天气雷达回波、地理信息资料以及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2010年6月2日发生在湟中县大磨石沟村雷电灾害事故的天气过程以及造成雷灾事故的成因。得出此次雷击事故是雷电流经崖壁泄放入地时,由于旁侧闪络作用,导致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6.
雷电入侵的方式包括直击雷、侧击雷、雷击电磁脉冲,其对设备设施的侵害在空间上是完全可能达到全方位立体的,造成雷电灾害事故现场也是复杂多样化的。因此,在对复杂的雷灾事故进行调查与鉴定过程中,有时即使穷尽了直接法、排除法等方法,得到了初步的结论,但在后续思考中还会发现某些方面或现象不能做到完美解释。本文以一次复杂的雷击事故现场为实例,具体介绍了得出雷灾结论的分析全过程,然后根据此次得出的初步结论,提出了几处雷灾现象无法利用现有雷电理论进行合理解释,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商榷,以期对今后的雷灾调查与鉴定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雷电灾害等级划分及发生潜势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照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小等情况,依据气象灾害评估分级处置标准,将雷电灾害划分为7个等级,并确定了等级划分标准。从造成雷电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系统出发,根据我国雷电灾害发生的特点,选取了地闪密度(或雷击密度)、雷灾频数、人口密度和人均GDP作为评估雷电灾害发生潜势的指标,并以珠江三角洲5市为例介绍了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4~2011年河北省气象灾害统计数据和河北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分析了河北省气象灾害灾次和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河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旱灾、雹灾、风灾和雷灾等5类,5类气象灾害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河北省暴雨洪涝主要集中在河北省西北部,灾次比最大值0.038;冰雹灾情主要集中在张家口、承德以及位于太行山东麓的保定西部地区,灾次比最大值为0.027;干旱灾情主要集中在邯郸以及沧州南部,灾次比最大值为0.036;大风灾情主要集中在河北中部,高值中心在唐山北部,灾次比最大值为0.030;雷电灾情主要集中在秦皇岛、张家口以及石家庄,灾次比最大值为0.034。河北省暴雨日数分布与暴雨洪涝灾情分布的不一致表明气象灾害灾情除与致灾因子有关外,还与承灾体脆弱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建立了全国雷电灾害 (简称雷灾) 数据库, 对1997—2006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雷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给出了我国雷电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损财物情况、受伤害人员情况等。资料包括32071例雷灾事件, 其中4287例雷灾造成了4488人死亡, 4320人受伤, 估计我国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击, 高于美国、英国。我国雷灾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 广东省最为严重, 总计上报8770例雷灾事件, 造成772人死亡和662人受伤; 当考虑人口权重时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的雷灾人员死伤率最高。我国雷灾全年都可以发生, 夏季占全年的65%以上, 7月最高。人员伤亡雷灾和财产损失雷灾发生在13:00— 20:00(北京时) 的分别占总数的73%和62%, 16:00为峰顶。雷灾中受伤害的农民占总死伤人数的93%, 城市人员仅占7%。统计人员伤亡雷灾中的雷击地点, 最多的发生在农田, 为32%, 其次为建构筑物, 为23%, 以下依次为开阔地、水域、树下、山地等。此外还分析了雷灾中受损行业、财物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番禺区雷灾事故与雷暴日数、闪电定位数据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分析番禺区雷暴日数、闪电定位监测数据等资料,总结了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结合近年雷灾事故事例调查资料,发现番禺地区闪电密度与雷暴日数在按月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月份雷暴日数少,但每个雷暴日的闪电次数相对较多.番禺地区雷灾事故资料与闪电监测数据的关系比与雷暴日观测数据更为吻合.在雷击风险评估和建筑物防雷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西雷灾调查鉴定的现状的分析,找出雷电灾害调查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雷灾事故调查鉴定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孟恒  张彦勇 《气象科技》2010,38(6):786-789
对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方法进行了论述。以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实践经验为基础,详细论述了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具体程序、灾害现场调查的详细内容、调查记录的整理要求、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报告的内容以及存档资料要求。将雷击灾害现场分为3类:原始现场、变动现场和伪造现场;将雷电的破坏类型分为直接破坏和间接破坏2种;指出了雷电的7种破坏方式;讨论和介绍了9种雷电灾害的鉴定技术方法以及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在对2000年晋城市煤管站遭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科学防护措施,既强化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也促进了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的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帮助预报员加深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并提高其预报预测准确率,联系近2~3年来武汉中心气象台灾害性天气总结实际,分析了灾害性天气总结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剖析;在此基础上,以若干灾害性天气总结为例,归纳了灾害性天气总结的关键要点,即从预报业务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综合应用多种探测资料,重视灾害性天气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加强灾害性天气形成机理研究,尝试灾害性天气三维结构和物理图像的总结,加强灾害性天气可预报性问题探讨,注重灾害性天气预报思路和着眼点的总结;最后,就如何做好灾害性天气总结和充分发挥其效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4月5日贵阳市三维闪电定位监测资料、贵阳和都匀雷达资料以及灾情调查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乌当区水田镇和南明区两个降雹个例雹云发展演变过程中闪电频次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两个降雹个例降雹时间点前后闪电频次的变化特征,为今后开展贵州地区冰雹与闪电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省210余个年产量在90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单位进行调查,确定西山煤电为重点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人员主要为各单位总工、矿长、调度、技术人员、一线工人和财会人员,调查内容包括降水、雷电、高温、湿度、大风等对煤炭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年至2007年西山煤电的产量从2708.9万吨增加到3360万吨,产值由65亿增加到101亿,生产总值年年攀升,气象服务增加或节省的产值也在逐年增加。山西省煤炭行业对气象敏感度的综合评价为敏感,其中对气象雷电预警、降水灾害预警、连阴雨等尤其敏感。预警天气提前3h~6h通知即可做好防范。  相似文献   

17.
准确及时得到洪水淹没区域及淹没面积,对于抗洪救灾有着重要意义。洪涝灾害时基本为阴雨天,光学遥感无法监测到洪水淹没有效区域,使时效性和准确性下降,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则不受云雨影响、可全天候观测,及时获得下垫面洪水淹没区域及面积,可为洪水监测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以2016年7月长江流域洪水为例,应用哨兵1号(Sentinel-1)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结合阈值法和伪彩色合成等方法,在GIS工具下对长江流域部分湖泊和长江干流等提取水体区域,得到淹没范围和分县淹没面积,进行洪水淹没区变化分析,并与同期MODIS影像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哨兵1号的水体提取方法和淹没面积的计算可行。  相似文献   

18.
浅析晋城市气候概况及农业气象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当地的气候概况及农业气象灾害,进而认识当地的气候演变规律,为当地政府提供防御气象灾害的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通辽市各气象站点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历史灾情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原理,利用数理统计、层次分析法及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通辽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得到通辽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北部山区、中东部地区及偏南部地区,包括扎鲁特旗鲁北镇、科尔沁区、科左中旗东南部及库伦旗东南部;而科左后旗大部地区易形成由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洪涝,为次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及次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中部、西南部地区,包括开鲁县、奈曼旗北部、科左中旗西部。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大风灾害及其风险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兰  周月华  陈波 《气象科技》2009,37(2):205-208
为了研究湖北省大风灾害的特点及风险度,在湖北省1965~2005年的大风灾害调查基础上,分析各地风灾发生频率及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等特征,对各地大风灾害进行影响评估,用受灾人口、成灾面积等指标给出了风灾级别,配合风灾频率确定了风灾影响度,同时根据湖北风灾致灾因子的特点以及对承灾体易损度的分析,利用风灾危险性评价模型给出风灾风险度分析图.结果表明,三峡河谷、江汉平原东部是大风灾害最大风险区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