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随着21世纪人类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成为水工环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有:城市后备水源地的研究,以及应急水资源地和地下水库的研究。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1)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般性资源、地质环境问题;(2)城市地质作用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3)城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区的土壤和水体有机污染问题。解决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是对地下空间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的研究,通过这些基础条件研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问题。可视化研究技术通过对城市地质体在地下空间的相对位置、形态、物化特征等三维构模处理,使这些城市赖以存在的地质基础条件可为非专业的决策层所理解,并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体现这些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应用先例。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在城市化环境地质研究中,开拓一个崭新的环境地质研究时代,成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需要密切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应强化对城市地质社会需求的分析,加强在城市地质信息收集与整理、沿海沿江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方面的工作。城市地质工作功能结构上的战略转变将是地质工作为上海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长期支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其基本任务。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即城市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或者说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第四纪地质环境的人工再造作用与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年丰 《第四纪研究》1998,18(2):128-135
第四纪地质环境的人工再造作用是一个新概念。文章在回顾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近50年来全球土地荒漠化发展的严重趋势。人工再造作用是人类过量的经济活动对岩石圈与生物圈接触介面产生的一种破坏作用,其动力是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及其巨大的物质需求。可将人工再造作用看作是第四纪中最新的一个地质事件。研究发现,这一破坏作用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的变化规律,因此可以采用Logistic数学模型开展深入研究。第四纪地质学家、环境地质学家对资源、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应给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1引言 曲靖市是云南省新兴的工业化城市。随着工业的发展,曲靖市市区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人口增长过快、用地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见尖锐。因此全面研究曲靖城市地质状况及突出的地质问题,对其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促进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5,24(2):99-103
概要介绍了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的议题概况。7个大会报告中与环境地质问题相关的竟有6个,反映以人类与地球相互作用为中心的研究已成为地质学家们不得不关注的主题。重点介绍了环境地质方面的几个重要议题:气候与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城市化与城市地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环境标识。阐明了关于全球地质学复兴的几点思考:人类活动已成为一种地质营力、地质工作者应成为管理地球的主力军、重在预测人类的未来、地质环境与地球环境、地球系统与地球问题。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人口增长,城市需水量由1985年的7.69亿立方米,将猛增至2000年的14.62亿立方米,特枯年将缺水5.30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产生了一些与地下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地质科学的实践证明,资源(矿产、能源、水)和环境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两大因素。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剧,资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全球性问题。因此,重视和加强环境地质,业已成为当代地质科学发展上的一大趋势。美国、苏联、加拿大、捷克、联邦德国、瑞士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在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便开始注意到这一趋势,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资料,对城市地质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已有相当基础,但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及国外石油机构等方面的代表集中探讨了中国油气勘探形势、前景和勘探的热点,以及全球油气资源分布与人口、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近年来油气资源总量大幅度增长,不断向新地区、新盆地和新层系延伸,并在实践中总结出“构造脊运移”理论。借鉴对外合作经验,石油勘探应按照新区、未成熟区和成熟区3种类型,分别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在于建立地质。经济动态评价模型。文中还介绍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资源评价方法,在全球优选具规模效益的富集区,精细勘探,降低勘探风险,获取高回报。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质工作作为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城市建设发展分为选址布局、规划建设、运行完善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对应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可划分为区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城市地质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环境功能恢复等。本文重点讨论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在城市不同建设发展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及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与旱灾——变化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极端恶化的一种表象。通过简要回顾中国的环境地质工作与存在问题,初步架构了山地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功能区划—工程容量评价—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等四阶段递进的研究框架。地质环境质量主要研究地质环境自身的工程属性。功能区划是基于地质环境质量研究提出地质环境的最佳土地开发利用方式或工程类型。针对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的相互作用特点,容量研究具体给出某一地质环境功能区对工程规模、数量、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的响应能力或包容能力。风险评估主要研究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遭遇地质灾害风险的概率、可接受性和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满足城镇规划建设尺度(1:10000~1:50000)需要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本文以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斜坡区为例,系统建立了山地区域大比例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地质环境要素调查、地质环境信息系统(GEGIS)建立、因子体系选定与图层编制、因子赋值与权重确定、数学模型选择、图层迭加计算、结果分析与检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区划,初步探索了地质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内容。基于MapGIS技术,采用1:16000的航摄地形图,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分析计算,编制了巴东复杂斜坡区的高程、地形坡度、冲沟密度、山洪危险、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类型、基岩埋深、三峡水库175m水位浸润区埋深、三峡水库175~145m水位变动带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斜坡变形或岩土应力集中区埋深、地震动参数异常和人类活动方式等12个因子图层。通过巴东复杂斜坡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计算、抽样检验和分区评价,提出了地质环境功能区划:A级区是1、2级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区,面积约6.6km^2,占全区面积的36.8%,地质环境容量大或较大,这类区域可规划为城镇集中建设区;B级区是3级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区,面积约5.6368km^2,占全区面积的31.52%,地质环境容量中等,这类区域可以作为林、草或休闲地和农村社区,沿江地段规划码头、港口等;C级区是4、5级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区,面积约5.64km^2,占全区面积的31.5%,是历史滑坡多发区,地质环境容量较小或小,这类区域可开发为果园和城镇蔬菜基地,不宜规划为永久建筑区。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广西海岸带地质环境综合监测进展及成果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沿海地处我国东南沉陷地震带,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热带气旋影响频繁,地质环境和灾害风险性问题日益突出,但缺乏有效的海陆联测手段和长期监测资料。通过综合物探、地质取样、海水取样及海流剖面测量等综合技术手段,首次在北部湾广西近岸进行了5年次的海洋地质环境综合监测,对地形、地层、沉积物、矿物、重金属以及水质要素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 广西海岸带环境要素时空变化较大,滩面平衡点摆动,冲淤变化较大; 海水污染物主要是营养盐、石油类和部分重金属; 局部岸段人为改造明显,水质总体趋好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关; 海岸脆弱性较高,灾害的突发性风险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对区内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地质灾害严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中以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为基础,围绕区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重点应放在优化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和层位,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滨海河谷建设地下水库;利用地下空间和雨洪水资源,实施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扩大咸水资源改造利用;勘查、建立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等措施,建立以城市、港口为重点的地下水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环境地质调查重点则放在确定海岸基准线,开展重点城市、港口以及湿地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建立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构建海岸带地质环境保障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是指人类在开采、生产矿石的过程中,不恪守地质规范,各级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及时,地质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不自觉的破坏或改变原有地质生态环境的平衡,诱发或加剧局部地质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生活的状态发展。作者在矿区工作多年,现将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的基本特点加以论述,并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并有恶化的趋势.该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和海岸蚀退,多数为人为因素引发,自然灾害是次要灾害.最后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综合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近年安徽省膨胀土调查评价、岩土工程勘察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圈划出安徽省膨胀土的分布范围,阐述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膨胀土成因特征和工程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对全省进行膨胀土危害程度分区.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綦江县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显明 《城市地质》2010,5(3):21-24
针对我国基层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中地质环境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调查评价、规划、监测等工作滞后,资金短缺等普遍问题存在的问题,提出基层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环境保护监督,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研究开发出的基于MicrosoftVisual C 6.0平台的城市地质环境风险性分区评价GIS软件,包括该系统软件开发的理论和方法及软件开发的必要性、适应性、基本结构、主要功能、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基础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在对评价因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康定城地质环境条件基础性进行了分区评价,评价结果可为康定城市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