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概论新疆气象局通信台是全国七大区域气象通信枢纽之一,担负收集、编转区域气象情报的任务,对农牧业、国防、航空等部门都有重要影响. UDJ系统(乌鲁木齐气象电报交换系统简称)主要功能是自动收集、编转气象情报.该系统是按新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采用高技术方式设计的,主要用于计算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疆气象局视频会商系统的系统结构、组成、功能及主要应用.该系统利用气象通信网络平台将中国气象局一新疆气象局和新疆气象局一地州气象局间会商系统级联在一起,实现了全疆各地州(市)气象局与新疆气象局交流的新模式.系统在日常天气会商、行政会议及业务培训中已发挥出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兴宝  侯方 《气象科技》2009,37(1):110-113
用自动气象站和乡镇加密自动雨量站采集的雨量等气象要素数据,编程研制开发了气象服务、监视及自动报警系统.该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利用气象基本业务通信网络,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实现了区域面雨量评估、乡镇加密自动雨量站数据采集入库情况监视、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所对应的降雨强度量级自动报警、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的实时自动入库、各气象要素彩色图形的自动绘制等功能.文章主要介绍该系统的结构设计、开发各子系统的目的和各功能实现的原理及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边界层多路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由主机、前沿机和软件三大部分组成。该系统能同时采集44路气象数据,处理並打印给出均值,标准差、扩散参数等众多的物理量,以及风、温度、湿度廓线。该系统备有功能选择菜单,设置了音乐陷井中断,既能单步执行,又能自动连续采样,具有出错报警和对出错数据自动修正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5.
简讯     
由新疆气象局通信台计算机小组研制的《乌鲁木齐电信局与气象局自动转报系统》(简称《WDQ》系统),在区气象局主持下,于1986年8月16日在乌鲁木齐通过鉴定.参加这次鉴定会的有北京邮电学院、成都气象学院、甘肃省气象局通信处、新疆物理所、新疆电子所、新疆民航局气象台、新疆邮电管理局电信处、乌鲁木齐市电信局、局本部有关处的代表,共计15人.北京邮电学院的蔡学勋副教授担任鉴定组的组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目前设在布拉克内尔英国气象局总部的自动通信系统业务畅通和保持高速,要求通过收集中心而传送到这个自动通信系统的气象资料一定要严格遵守统一的标准格式或规程.有些主要的气象台站不仅向布拉克内尔传送报告而且也要向外界机构传送气象资料,例如要传给地方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经中国气象局批准,组建成立了直属新疆气象局的科技型、基础性、公益类处级事业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其宗旨是: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温州气象台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工作,建成温州海洋气象业务现代化系统的指导思想、系统框架和具体内容,以及系统在海洋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中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该系统是集监测,微机通信、海洋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微机网络实现自动传播、处理和共享各种气象信息,并为天气预报员提供一个方便、有效地制作天气预报和进行气象服务的计算机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9.
气象通信系统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 《气象》2010,36(7):56-61
气象通信系统是支撑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平台。在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从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到网络通信和数据广播的发展后,我国气象通信系统已成为由国际气象通信系统、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组成,覆盖各级气象部门及部门外相关业务和科研用户,具备全球及国内各类观测资料和预报预测产品收集、分发、交换控制及传输监视能力的数据传输平台。作者回顾了气象通信发展历程,分析了气象通信系统的技术和业务现状,对气象通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一、北京气象枢纽系统概述北京气象枢纽系统(简称 BOS 系统)是一个自动收集、中转、编集气象电报,同时把气象资料填成天气图的实时联机系统。它通过100多条国际和国内气象专用线路,与日本东京,西德奥芬巴赫,朝鲜平壤等国外气象中心,以及国内地区气象中心,省气象台等气象部门相联结,日夜不停地进行全球气象资料的接收,交换和处理。它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主干线上的一个区域通信枢纽。该系统由两台 M-160Ⅱ和一台 M-170组成。两台 M-160Ⅱ以热备用方式进行通信处理。M-170进行自动填图处理和数值预报处理,其使用的气象资料是由 M-160Ⅱ通过通道到通道的转接器(CTCA)实时传到 M-170的。  相似文献   

11.
由克拉玛依台周永刚、廖广萍研制的“气象电报交换系统”于1990年元月初投入试运行,目前基本稳定. 该系统是按WMO规程和气象通讯工作手册第三分册的邮据传输规程设计,在PC-1500机上实现电报编辑、转报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郭瑞宝 《气象科技》2012,40(3):368-372
利用VB环境下的串行通信控件,借助于Keithley 2000多路扫描卡,实现Keithley 2000数字多用表与计算机的串行通信及4线电阻测量方式下10路地温传感器数据自动化批量采集,从而解决自动站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室内校准中依靠自动站采集器存在通道误差、校准精度不高的问题。业务应用表明:使用该系统校准地温传感器,具有检定结果精度高、数据刷新快捷等优点,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0年来,新疆气象事业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为牵引力,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推动力,始终不渝地坚持气象现代化建设,使新疆的气象业务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构成气象业务4大功能块的角度回顾近20年来新疆气象业务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叉污回气象业务的构成、作用和地位新疆气象业务按功能划分由4大系统构成,即:大气探测系统、气象通信系统、天气预报和气候业务系统、气象产品形成及对外服务系统。它们在整个气象业务这个信息系统中分别承担着气象信息采集。气象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是继“9210工程”之后,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升级,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数据传输、通信数据处理和系统监视的统一管理平台。按照全国气象宽带网建设计划,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将取代现行气象通信系统。目前正与现行业务并行,这既是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测试系统及软件功能的需要,也是省级信息传输部门进行本地化配置、流程整理的需要。辽宁在分类流程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与现行通信系统并行的新一代气象通信系统传输业务流程,并投入业务试运行。雷达产品和基数据通过PUP软件、自动站资料、风能资料等由中心站软件实现向新一代通信系统传输,其他资料由9210通信服务器和雷达传输服务器转发到新一代通信系统。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现行业务的前提下,实现了省内所有气象信息通过新一代通信系统向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传输,满足了新一代通信系统的测试和本地化应用的需要。流程设计合理,可满足气象信息传输质量考核要求。最后,介绍了现行通信系统传输流程、新一代通信系统传输流程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及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气象报智能系统主要是用于气象地面测报中的各类气象报的自动编报、发报和收报(回执等)等业务,并把观测资料存入文件保存.报文直接输入邮电单流或双流报路,可直接进入邮电自动转报网.  相似文献   

16.
“济宁市环境气象指数预报应用自动处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及通信网络,实现对本地气象预报要素、T213格点资料及其他气象数据的自动提取处理、数据格式转换、系列指数预报模式计算、实时网页更新、最终预报产品结果直接发送到专业气象服务网络终端,在Internet网络上进行气象信息发布多种功能。本文概述了系统主要的设计结构、工作流程、功能特点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气象信息传输监视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拨号辅助发送短信的方式将异常信息通知到台站,该方式的特点是对多个台站串行通知,及时性不足。介绍一种基于IMS的智能语音通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系统硬件架构、软件系统设计。与基于语音板卡的方案相比,硬件架构以多媒体交换机为核心,以移动IMS为支撑,实现了TTS 4路并行转换、30路语音通道并发外呼;软件系统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方式来设计:C/S负责气象通信业务中异常信息的采集和语音通知的发送,B/S负责语音信息的显示、统计和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体现了智能语音告警通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偏远气象站点IPSTAR综合通信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作新  马旭斌 《气象》2010,36(5):138-141
全国分布于偏远地区的气象站点,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气象站点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在全国气象监测与预报服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些气象站点地处偏远区域,一般常规通信综合解决方案不适合偏远气象站点的实际需求,需要探索具有经济性、稳定性、实用性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文章从偏远气象站点通信需求分析入手,全面地介绍了偏远气象站点IPSTAR综合通信系统解决方案的实现方式和优缺点,以及在新疆气象局部分站点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全国分布于偏远地区的气象站点,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气象站点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在全国气象监测与预报服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些气象站点地处偏远区域,一般常规通信综合解决方案不适合偏远气象站点的实际需求,需要探索具有经济性、稳定性、实用性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本文从偏远气象站点通信需求分析入手,全面地介绍了偏远气象站点IPSTAR综合通信系统解决方案的实现方式和优缺点,以及在新疆气象局部分站点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气象探测资料种类多、数据量大,早期宁夏实时气象探测资料主要存储在各类服务器中,如何便捷高效地使用气象探测资料是困扰业务人员的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宁夏气象资料归档业务需求,制定了气象资料自动归档策略;其次,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架构,阐明了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再次,采用了MySQL、NAS和Bootstrap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宁夏气象资料自动归档管理系统”;最后,统计了宁夏气象资料的自动归档情况和展示了资料查询下载效果。经试运行,该系统可以实时自动归档宁夏气象探测资料和基础预报资料,能够查询下载数值模式产品、雷达数据和天气图等归档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