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新疆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相变质的磁铁石英岩夹层中发现了迪尔闪石(Fe2 +12 Fe3 +6Si12 O40 (OH) 10 ) ,其共生的矿物组合为 (ⅰ )迪尔闪石 +钠闪石 +黑硬绿泥石 +黑柱石 +磁铁矿 +石英 ;(ⅱ )迪尔闪石 +黑硬绿泥石 +磁铁矿 +石英 .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和共生矿物组合表明阿克苏的迪尔闪石为贫Mn型的迪尔闪石 ,与Alps的迪尔闪石相似 ,但比Alps迪尔闪石更接近纯端元组分 .根据迪尔闪石稳定P T条件 ,阿克苏迪尔闪石的形成条件为压力大于 1 .0GPa ,温度 30 0~ 40 0℃ ,地热梯度在 1 0℃ /km左右 .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天山低温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表明,新疆西天山榴辉岩相变质岩石具有以下5种类型:(1)块状蓝闪石帘石榴辉岩、蓝闪石钠云母榴辉岩类,(2)片(麻)状白云母榴辉岩类,(3)条带状方解石榴辉岩类,(4)枕状蓝闪石榴辉岩类和(5)石榴石绿辉石石英岩类.其变质过程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演化:(1)峰前硬柱石蓝片岩相阶段(T=350~400℃,P=0.7~0.9GPa);(2)峰期榴辉岩阶段(T=(530± 20)℃, P= 1.6~19 GPa);(3)退变绿帘蓝片岩相阶段(T= 500~530℃, P= 0.9~1.2 GPa)和(4)退变蓝闪绿片岩相阶段(T=450~550℃, P=0.7~0.8GPa).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可能的P-T轨迹为顺时针型,具等温降压(ITD)的特点,抬升回返过程中经历了两期退变蓝片岩相变质过程.新疆西天山低温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代表了塔里木板块和伊犁-中天山板块间俯冲发生低温高压变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五莲拆离断层带发育于胶东半岛,作为五莲变质核杂岩的重要构造单元,分隔了作为下盘的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与上盘的早白垩世诸城盆地与盆地基底.断层带走向由南向北总体由NNE转为NE向,倾向W或WNW,平面上具有"波瓦状"延伸特征,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糜棱岩组成,向下过渡为糜棱岩化片麻岩.拆离断层带总体具有上盘向W或WNW向伸展运动.调和平均值法计算获得断层带中弗林指数K取值范围0.98~2.0,平均值约为1.35.极摩尔圆法、伸展褶劈理法、Rs/θ法、石英光轴法等多种方法获得糜棱岩、初糜棱岩的平均运动学涡度值分别为0.64~0.97、0.76~0.93、0.6~0.92、0.63~0.98,均值分别为0.83、0.80、0.78和0.86;应变测量与运动学涡度估算的结果共同说明五莲拆离断层带是在伸展拉伸条件下形成的一般型韧性剪切带.运动学轨迹显示,从NW向SE方向运动学涡度值总体存在递减的趋势,在剪切带的中上部,简单剪切作用更为明显,表现为较高的涡度值(涡度值>0.75,最大可达0.98)、低的减薄率和较低的K值;向下盘方向,纯剪切应变的成份明显增加,表现为较低的涡度值(涡度值<0.70,最小可达0.64)、相对高的减薄率和较高的K值.结合大地构造背景,五莲拆离断层带的形成与演化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破坏作用在其东部边缘的一种反映.五莲断层带可以被厘定为形成于地壳伸展环境的减薄型一般剪切带,是地壳伸展引起断层带简单剪切、下盘快速抬升及岩浆上涌引起垂向施加在断层带的纯剪切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东缘, 广泛出露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的片麻状变质花岗岩. 对区内5个典型岩体(黄镇、大坝、石马、双河和三祖寺)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旨在确定这些岩石的原岩属性, 并探讨它们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岩浆作用的启示. 这些岩石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更长石)、钾长石和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等, 部分岩体还发育霓石或霓辉石等碱性铁镁矿物, 由于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 岩石中还常见多硅白云母、绿帘石及少量蓝晶石、石榴石等变质成因矿物.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 区内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中期(770~780 Ma), 于早中生代时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 并在215 Ma左右遭受高压榴辉岩相重结晶的改造. 地球化学上, 它们均具有高硅(SiO2%=70.23%~77.23%)、准铝-弱过铝(ASI=0.90~1.05)的特征, 但不同岩体的地球化学组成仍存在差别, 与三祖寺岩体相比, 黄镇、大坝、石马和双河地区的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全碱含量(ALK=7.76%~9.45%)、铁镁比值[FeO*/(FeO*+MgO)=0.82~0.96]、高场强元素和Ga的含量均偏高, 104×Ga/Al平均值高达3.07, 结合岩石中常含霓辉石, 以及锆石饱和温度较高(=816~918℃)等特点, 表明它们的原岩应为过碱性A型花岗岩. 三祖寺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铁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由角闪石变质形成的绿帘石, 化学成分上富钙贫钾, K2O/Na2O=0.42~0.54, 其原岩应归属钙碱性花岗岩类(I型). 这些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同时具有“弧”和“裂谷”双重岩浆活动的地球化学印记, 其原岩为先前俯冲形成的弧来源地壳物质于伸展引张环境再造的产物, 指示扬子北东缘在新元古中期应处于被动裂谷的初始阶段, 而不应为地幔柱上涌引发的主动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