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洪斌 《福建地理》2002,17(1):60-62
本文以闽东畲族文化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课题研究为案例,分析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活动是自觉主动的,研究过程是合作互动的,学校、家庭、社会是协同联动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朱留明 《地理教学》2012,(20):49-51
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是永远不能被他人替代的,哪怕是最好的老师。所谓教学变革应该统整教的变革与学的变革,不能只变革教而不变革学,否则就不是完整的教学变革。如果教学变革没有聚焦和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来,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1]"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2],在当前地理教学"学校不重视,老师不积极,学生不喜欢"的"三不"状态下,努力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3.
蔡梅 《地理教学》2010,(19):31-32,30
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增“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4.
王刚 《地理教学》2014,(14):35-36
下文是笔者在平常地理教学中开发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成功实例,非常适合广大农村学校,也算是为建立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作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5.
朱宏兰 《地理教学》2011,(19):21-22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地理学习后,将要参加上海市初中学业统一考试(简称学业考),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参加全市性的大型测试,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和学校都希望他们能考出优异的成绩,以见证两年来学生的地理学习和教师的地理教学。每年的初中地理学科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不是难事,但也总会有少数学生面临着不能通过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吴岱峰 《地理教学》2013,(16):8-13,27
正汲取地理智慧,服务健康人生。地理教育要着眼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生命整体和谐发展为出发点,重建课堂,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坚持专业和精神的修炼,以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和不断深入的教学研究,丰富地理教育文化,实现教师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正大约100年前,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赫特纳在形容地理学科地位低时说过:"地理学科在学校像小媳妇似的受到歧视,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这是为什么?大约在20年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取消了地理高考。为什么取消的是地理学科,而不是别的学科?有学生这样说过:"我对地理非常感兴趣,可是把地理当成一门课程在学校学,我就不感兴趣了。"这又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地理新课程十分重视选择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部分中强调: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类资源的优势,对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才能使地理课程具有“乡土元素”和“地方特色”,变得丰满而鲜活,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娄丽花 《地理教学》2014,(22):33-34
新时代的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笔者结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从生活化的视角,以乡土地理为本,开发了校本教材《地理与生活》,结合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做出以下论述。一、初中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校本教材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现在,案例学习非常受重视。它有助于实现从知识学习向实践能力培养和真正素质教育的转变。因城乡差别和生活实践的不同,目前用到的有些案例,离学生似乎还较遥远,对学生来说可能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和吸引力。地理新课标第四部分提到了积极建设和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而“校园”自身作为直观教具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载体,在案例学习方面也可起到一些作用。开发利用好“校园”案例,无疑可以促进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1.
向莉 《地理教学》2014,(19):34-36
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等。现行的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已根据《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争议之处值得思考和探讨。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处理方法。一、巧设情境,化解困惑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中编排了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地理教学时,教师较多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特点等因素,而对学校文化这一因素容易忽视。从物质与空间来看,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从关系与文化来看,学校更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合作组织。如何汲取学校文化“沃土”的营养来促进地理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章玲 《地理教学》2010,(11):16-17
美国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其用意在于强调形象化的重要性。漫画是具有哲理性、幽默性和讽刺性的绘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学生特别的感兴趣。如果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能够精选和巧用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贴近现实生活的漫画,则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地理教学更加精彩纷呈;同时让学生尝试漫画的临摹、创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水平,对学生的成长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乡土是学生的成长环境,为学生所熟知,便于学生调查、分析、理解、感悟。将乡土地理引入学生的日常教学,可以缩小学生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距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凶此,课堂上运用恰当的乡土案例,远比书本中原有的文字描述、图片、活:动等更有说服力。我在课堂上引入乡土案例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俄罗斯联邦全面开展学校地理教育改革,打破以前全国“一纲一本”的地理教学大纲与课本模式,逐步形成“多纲多本”的新格局。为了提高普通学校学生地理文化素质的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对普通公民地理文化的需求,并与国际地理教育接轨,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报》2004,59(3):i002-i00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是2000年依托原地理系和西北资源环境研究所发展而成的。西北师范大学原地理系发端于190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史地科。其后发展成为北平师范大学史地系,抗日战争时期随学校西迁至陕西,后来再次西迁至兰州,成为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曾有邹豹君、万方祥、博角今,庐村禾、荣书之、焦北辰、魏文泽、刘仲瑜、董文朗、李宗芳、王琪生、郑宝喜、孙永清,黄大燊、陈仲全、董宏儒、詹启仁、向传壁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执教。  相似文献   

17.
一、确定学校周边社区的地理范围 学校“周边”的概念可大可小,大到一个街道,小到附近的一个居住小区。但是考虑城市社区的特点,考虑学生调查的可行性与综合能力,一组学生调查的范围以一个“居民委员会”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正从事地理教学已经有十年光景了,我不仅没有对此厌倦,反而更加享受这个过程。我把地理课堂当成一种旅行,在旅行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欣赏地理课堂的风景,一起探讨地理问题,一起感悟生活,珍惜生活。教学的风景在哪里?首先,教师应该成为一道"风景"。我听过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教师准备的很充分,讲解分析也细致,但一节课听起来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那些教师丢掉了的是自己的"表情",课堂上不论讲什么都是"面无表情",即使表扬学生也是一脸的冷漠。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照出自己的表情。其实,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19.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除课外实践外,开发和设计地理实验并将其引入课堂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昼长的变化"的教师演示实验和"时间差异和日期变更"的学生操作实验为例,表明实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图表能力、地理观察和观测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等实践能力。因此,课堂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档案袋”(或称成长记录袋)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中小学评价改革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努力、进步的状况或成就。档案袋可以说是记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