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教版九年义务制地理教材“南极洲”一章.从人地关系的观点出发.比较准确地抓住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内容,重点突出了南极洲的地理特征。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南极洲是一个神秘诱人的地方。它是教育学生认识世界、面向未来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2.
1.绝大部分领土位于南极圈内南极洲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大洲。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对南极洲地理环境起重大影响的特征,可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结合课文和南极洲地图.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本节课重点:1.南极洲独特的目然环境;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3.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七大洲中,万里冰封的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这对构成南极洲别具一格的地理环境具有决定性因素。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绝大部分处在南极圈内,是世界上人类发现最晚的一块大陆;是世界上唯一未开发又保持自然状态的处女地;是至今仍披盖着神秘面纱,有待人类进一步探索的宝地。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在衢州市高二区域地理观摩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一节名师示范课"底特律兴衰"。这是一节充满独特"地理味"儿的课堂,该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和实施,不仅展现出一个新课程下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风采,更重要的是在使学生领略了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在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广大一线地理教师树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新标杆。一、善于从地理视角探究生活1.创造性的设置教材——面对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6.
“南极洲”和“青藏地区”都因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在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中分别单列讲述,而且两个地区都是以“高”和“寒”作为主要自然特征,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阐述。在自然环境和科研价值方面两都有许多共同点,在教学中都要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在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方面都有许多可挖掘的内容,在教学要求上都有相似的目的,而且在教学巾都要借助各种媒体增加感性认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谢骧 《地理教学》1997,(3):29-29
“南极洲”一节的教学,难点之一是方向的判断。首先,南极洲以极地为中心,不能简单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特别是三大洋,科学考察站等的位置,学生不易确定。  相似文献   

8.
王海生 《地理教学》2010,(17):28-29
新课程改革体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中图版的地理教材中,从探究内容到正文,再到案例研究,以及学习指南、名词链接等内容,始终贯穿了这一教学理念,尤其是在正文之前的探索内容,更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内容。在探索内容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学会自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蔡建 《地理教学》2014,(2):21-22,37
正"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有一定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制作简易教具,进行模拟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一、制作方法1.材料准备白色硬纸板一张、塑料薄膜一块(以浅黑略透明、微硬为佳)、文件夹铆钉一只、直尺一把、裁纸刀一把、水笔一支。2.制作过程(1)将白色硬纸板裁剪成半径适当的圆形,在圆心处打一小孔;在裁剪好的圆形纸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地轴等,形成地球仪简易侧视图,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中,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上“极地地区”这节内容时,我与众不同,准备了一张南极洲地图,并将它倒挂在黑板上,哪知学生们一片惊讶声:“老师,地图挂倒了!”而我全然不顾,让学生先看,然后提问:“你们怎么知道挂倒了?”  相似文献   

11.
正一、设计思想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导学案这一教学设计形式集学案和教案于一体,既能体现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永 《地理教学》2009,(2):44-45
心中有本“活”教材。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四个版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版本。教师上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按地理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每个版本都提供了一种贯彻地理课标的范例文本。作为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依据。新教材中讲了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陈玲 《地理教学》2011,(23):24-25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34个省级行政区”,是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的最后一课。这一部分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不仅知识点太多,而且教材上所占的篇幅较少,教材呈现的方式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材学习会觉得比较乏味。所以本课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于“深”,而在于时间“短”,内容“多”,教师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幅放置“颠倒”的《南极洲》教学挂图(或教学投影片),必将引来学生的厦应;“图放反了”。老师先是故作不解,继而。强词夺理”不做更正,在同学心里颇感不服气时提出一问,“是否可以就这么挂?  相似文献   

15.
南极洲政治前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其德  胡领太 《极地研究》2005,17(3):157-164
南极洲的政治前景问题,即南极洲向何处去,或南极洲属于谁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的核心和实质而言,也可以说是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和南极条约体系运作的框架下,人类将如何应对和寻求解决南极洲的领土主权归属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自南极洲发现至今,乃至将来,这一问题都是各国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会历史学家们十分关注而又极难应对的棘手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富有资源的特殊性和政治背景的复杂性。时至今日,对南极洲国际事务处理和管理的最好办法,仍然是《南极条约》和南极条约协商国组织及其会议。那么,南极洲究竟属于谁呢?可以肯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很难找到肯定答案的。本文着重分析了过去和现在决定或影响南极洲政治前景的三种力量,尝试对“南极洲的政治前景”作一探索分析,以期对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成因不作教学要求,但其偏转规律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每当学到该内容,总有一部分学生始终无法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判断存在很大疑问。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发动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寻找"地转偏向力,在"寻找"的过程中感悟、领会地转偏向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我上了一堂以南极洲为题的公开课,受到听课师生的好评。我教学的指导思想是: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南极洲这一课题,牵涉到许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有“嚼头”。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英雄业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8.
南极洲极地投影图是世界地理分区图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其地球自转方向的确定、地理方位的判别、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四周海陆的辨认,是教学中的四个难点。尽管“南极洲图”并非是本节教学重点,但对图中四个难点的解决,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极洲的地理知识,而且对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形成较强的读图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好地理知识起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设计背景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而充满活力的,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特点。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将促使教师想方设法发挥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新知识和解决疑难问题;也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进行地理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集中发挥学生某种智能或综合发挥学生八大智能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富有魅力而充满挑战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地理学科既具有理科兼容的特性,又具有科学思维的个性。地理学科的具体情感领域包括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唯物辩证观;爱国主义情感中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责任感和国家意识感;人地观中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以及以地理学科为特性的地理美育观等等。所有这些情感领域的教学都立足于各章节教学的认知基础上.学而知趣.趣中生情.情达理通,让学生构建起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体系。现以“南极洲”一节教学为例谈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