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晓峰 《地下水》2019,(1):255-256
城市河道关系着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以城市河道整治为入手点,依据城市上、下游河流段开发情况,对某地城市河道治理、已有河道整治项目及河势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城市河道整治现状及景观建设优势,设定城市河道整治规划,并依据城市河道景观设计需求,对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融合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全面提升城市河道水网生态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水系建设及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4)
通过分析留坝县太白河江口镇河道治理现状,理清河道治理存在防洪体系不完善、设施不配套、治理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充分考虑现状已成工程及高岸坎,结合河道特点,提出尽量利用已有工程,沿河道天然岸坎进行防洪治理,共修建防洪工程3.67 km。工程建成后在保证设计洪水安全下泄的基础上,改善工程区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保护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4)
针对陕西省凤县安河两岸居民聚集、土坡垮塌淤积河道影响行洪等问题,为准确掌握防洪工程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便于采取合理防洪工程建设加固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防洪治理河道的暴雨洪水特性,结合参证站52年逐月降雨资料和洪水数据,对治理河段河道洪水进行水文比拟等方法推算设计洪水。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分析计算成果与历史洪水记录值相一致,计算成果比较合理可靠,为堤防工程优化设计、防汛预警和调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现今城市中河道利用的现状和不合理的建设进行分析,指出在发挥城市河道防洪作用的同时,应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规划相结合,提出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理念和原则,并针对目前城市河道景观整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方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4)
通过对景观设计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引出不同区域和文化特色景观治理模式。然后以辽河流域盘锦市河段景观治理为例,遵循以人为本、人文与生态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其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详细阐述了景观治理模式的实施内容。研究表明:将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相融合的河道景观治理,实现了自然风情和生态性、城市型的协调平衡,将河流打造成充满文化和活力的自然景观;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河段的综合治理和景观模式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静 《地下水》2020,(1):76-77,122
在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中为修复生态系统环境,创造良好的动植物栖息空间和聚集地,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对河道宜居环境、人文景观的亲水性要求,提出河道底泥与水质治理、重新设计河道斜堤、发挥生态群落和水生植物吸附作用等水生态一体化技术。通过仿真试验的环境模拟,验证了生态治理技术体系的有效合理性,试验表明:基于河道景观修复、水质治理和斜堤重新设计的水生态治理措施恢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可为太子河水资源保护和河流生态治理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人们观念的改变,河道护岸建设逐渐由单一防洪排涝向具有安全、生态、环保、景观等多功能方面转变。本文针对生态护岸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生态护岸的设计思路,应坚持安全、整体、自然和谐和生态原则,根据河流断面的不规则现象选择合理的断面型式,与绿化设计相结合,通过生态护岸的建设,保持河道可持续发展,达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8.
王西平 《地下水》2014,(1):93-94,111
大荔洛河生态治理首先在保证洛河大荔县城区段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重在改善河道环境,营造良好区域环境,以打造绿色生态河流为主要目标。以“水”为脉,以“绿”为网,构筑生态化、自平衡的人居体系,形成“疏密有致,蓝绿相间”的布局形态。在保证河道生态用水的前提下,通过水生态环境治理,适当规划河湖人工水系和绿色景观,实现水资源的综利用。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1)
随着渭河全线整治防洪工程的建设,渭河防洪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渭河滩区区治理相对比较滞后,河道生态环境欠佳。开展渭河滩区治理工程不仅可以使河道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分析认为:将高陵段滩区分为梁村渭河湿地公园区、西安泾渭湿地—原生湿地区、西安泾渭湿地—鹿苑湖景区、生态农业休闲区及设施农业区进行治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邢晓彬  段芳  邢晓东 《地下水》2012,(1):162-164
城市道路景观展示城市风貌,同时作为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感觉场所,是城市综合实力直接体现,反映城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以及城市的特色。针对包头市钢铁大街道路景观的现状,从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道路景观的要素,探讨钢铁大街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找出设计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物质建设及文化建设两方面改进的措施,以期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1.
季万才 《地下水》2020,(1):164-16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河流防洪治理的措施、方法、理念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将河流综合治理与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已被国家列为重要的生态型社会建设政策提出和实施。河流防洪治理经历了"修堤、堵口、疏浚、裁弯取直"、"蓄滞兼顾、除害兴利结合",以及以"防为主、拦疏结合,由防御洪水向管理及利用洪水转变,提倡人水和谐相处",逐步发展为建设水生态文明社会,水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策。河流防洪治理面临的形势是,由传统的单一防洪工程治理,转变为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既注重防洪又注重水生态环境景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防洪管理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防洪工程由重建设轻管理逐步转变为重管理轻建设或管建并重。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3)
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脚步的加快,环境破坏和污染加剧,河流成了纳污的主要载体。河道治理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辽宁省阜新市柳河河道沙土淤积、防洪标准、河床不平整、水土流失、农田防淹防冲、人为破坏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柳河河道实际情况,提出了河道清淤、护岸固坝、生态修复三大柳河河道治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柳河河道的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为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1,(1)
长期以来,城市河道治水的指导思想都是"下排、中疏、上蓄",而对防洪排涝中河道的"中蓄"功能考虑较少,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河道的生态治理。引入"湿地河道"设计理念建成原河流生物"繁殖、生长、栖息"的环境,通过综合治理自然河道的生态性实现提高城市河道"中蓄"的目标,逐步形成河流与人的良好关系,为河道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城市防洪排涝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为维护生态水利治理成果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1)
从防洪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防洪工程防洪堤设计气象、水文,防洪设计,防洪堤堤基高程的确定等。通过塔什米里克防洪工程的实施,基本保证该河段及下游居民、耕地及基础设施不受洪水危害,为疏附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李春光 《地下水》2018,(5):236-237,239
河道治理涉及到民生问题,民众对其关注度高,政府部门也将河道治理列为首要任务,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工作极为重要。针对建平县中小河流的现状、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河流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防洪标准过低、河道堤防管理意识不强、河流生态建设不够、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和规划设计经济合理性不够等许多问题,提出应通过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道治理方向、加强河道污水和行洪排涝治理以及合理规划建设,多种治理方式结合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为防洪、防灾以及城镇用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1,(3)
由于承载着防洪排涝、城市供水、保持水土、生物栖息和景观娱乐等多重功能,城市河道水生态修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大凌河义县段治理工程为例,针对大凌河义县段河道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系统阐述了多种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并对治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城区河道防洪景观生态治理工程行洪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维 《地下水》2011,33(3):116-117
作为城市河道蓄水景观工程,如何解决蓄水与行洪的矛盾,是蓄水景观工程的难点,一方面要保证汛期洪水、泥沙的安全下泄,另一方面又要蓄水形成景观水面,但一般蓄水景观最佳时段与汛期基本重合,二者矛盾更为突出.武威市杨家坝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设计过程中,根据河道现状和已建堤防高度,结合上游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综合考虑河道行洪、排沙...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0,(2)
为推进柳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工作进程,针对柳河彰武县段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为确保柳河两岸重要保护目标的防洪安全,应研究防洪工程体系及洪水调度方案,通过对上游的闹德海水库拦蓄削峰、加强柳河县城段堤防保护和沿河两岸的险工控制河势,进一步保护两岸村庄和耕地免受洪水顶冲。以保证河势健康和防洪安全,保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2)
2011年9月上旬,陕西渭河流域出现了三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形成了三场较大的洪水过程。在洪水过程中下游防洪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保安效益,确保了渭河堤防的安全,但河道工程遭受了严重的水毁。本文主要针对河道工程出险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完善河道工程建设和优化工程断面结构形式等应对措施,完善河道工程布局,为了满足新时期下的治河新理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流生态系统是城市中具有独特魅力的,同时又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在对城市河流治理与改造过程中,人们往往仅侧重于防洪、水利、航运等功利价值和园林等景观功能,对将河流生态问题重视不够,以至于出现了许多问题。通过分析河流生态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试图探讨在河流生态理论与原则指导下,河流生态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问题,以期对今后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