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21,(1)
根据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水源地环境保护要求,本文提出河流底泥及水质治理、河道斜堤重新设计、生态群落净化以及水生植物吸附等生态治理措施,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创造水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和聚集地提供重要保障。通过仿真试验模拟河流水环境,验证了河流生态治理措施的科学有效性。试验表明:设计的城市河流治理体系可以快速恢复水生态环境,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及其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3)
生态河道是现代河道综合治理一种不可缺少的治理方案。本文以生态理念探讨了无锡市现状中小河流的设计理念与治理原则,并从生态河道总体布置、河道堤型及断面设计、生态护岸设计,以及河道缓冲带构建设计等方面对河道治理进行了分析,以期在生态河道治理中将现有自然河道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2)
河道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利载体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环境资源基础,受多种条件限制,传统的河道治理比较注重灌溉供水、防洪排涝、水力发电等功能,因未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往往难以获取理想的治理效果。对此,为提高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满足人们对滨河宜居环境的需求,"生态、和谐、自然、安全"的治河理念正成为河道治理的新方向。本文整理分析了现有河道治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并以义县大凌河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期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治理模式。实践表明,生态治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河流的生态效益,为大凌河水环境修复和河道治理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3)
由于承载着防洪排涝、城市供水、保持水土、生物栖息和景观娱乐等多重功能,城市河道水生态修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大凌河义县段治理工程为例,针对大凌河义县段河道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系统阐述了多种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并对治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晋 《地下水》2011,(6):60-62
河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人类的过度使用以及随意将污染物排放入河流中,造成河流的生态破坏、水体污染.对于河流的治理,国外已从传统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治理目标转变为以水质再生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利用”,由单纯的“污染控制”技术发展为“水生态的修复与恢复”.本文介绍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及其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3)
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脚步的加快,环境破坏和污染加剧,河流成了纳污的主要载体。河道治理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辽宁省阜新市柳河河道沙土淤积、防洪标准、河床不平整、水土流失、农田防淹防冲、人为破坏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柳河河道实际情况,提出了河道清淤、护岸固坝、生态修复三大柳河河道治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柳河河道的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为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1)
长期以来,城市河道治水的指导思想都是"下排、中疏、上蓄",而对防洪排涝中河道的"中蓄"功能考虑较少,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河道的生态治理。引入"湿地河道"设计理念建成原河流生物"繁殖、生长、栖息"的环境,通过综合治理自然河道的生态性实现提高城市河道"中蓄"的目标,逐步形成河流与人的良好关系,为河道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城市防洪排涝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为维护生态水利治理成果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9,(6)
随着国内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生态水利理念在现代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应用变得极其重要,其可以让现代河道的整体治理水平得到一个质的提高。生态水利理念主要从整个河道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在现代河道治理中通过构建自然化的河道、通过植物自然生长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构筑河道生态水系网等措施,确保河流生态系统内部循环正常运行,让现代河道治理的整体效率得到全面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河流曝气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河道污染治理技术--河道曝气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实践证明曝气复氧技术是乔一种快速、高效、简便易行的污染水体治理技术,它既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致黑致臭物质,改善水质,又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强化水体的自净功能,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在河流(湖泊)污染的综合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1)
由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难度大且效果差,本文基于承载力调度模型提出生态系统水质的修复研究。根据水生态承载力的特点,即其维持自我调节功能及自身健康的潜在能力,构建水质-生态系统水资源承载力调度模型,结合水生态分区,建立生态系统水质修复评价指标标准,完成基于承载力调度模型的生态系统水质修复流程的设计。为生态系统水质保护和修复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岩 《地下水》2022,(1):254-255
为有效解决城市小流域河道普遍存在的水环境问题,以阜新市小流域为例,全面探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水景观、水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水安全治理四个方面提出"修复、达标、保持、清源"的综合治理思路,并给出相应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了有限空间作业下的施工组织方案,研究成果可供其它地区类似河流水环境治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春光 《地下水》2018,(5):236-237,239
河道治理涉及到民生问题,民众对其关注度高,政府部门也将河道治理列为首要任务,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工作极为重要。针对建平县中小河流的现状、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河流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防洪标准过低、河道堤防管理意识不强、河流生态建设不够、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和规划设计经济合理性不够等许多问题,提出应通过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道治理方向、加强河道污水和行洪排涝治理以及合理规划建设,多种治理方式结合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为防洪、防灾以及城镇用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0,(2)
以大凌河凌海段水源保护区为例,针对该流域河道存在的防洪体系不完善,行洪能力不足、河道侵占问题突出,河滨缓冲过滤带缺乏、水环境脆弱,生态功能退化和水污染问题突出等问题。从水质保障、生态修复、规划保留区、生态防护和生态保护5个方面提出河道生态治理规划措施及方法,以期为大凌河生态治理规划及水源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0,(2)
综合考虑了水文、水利和景观等多门学科的一种新型的河道生态治理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生态治理对保护河流原有植被、地形地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辽宁省柳河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河道生态治理的优势及应用要点,探讨了城市河道整治中其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的防治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现状为V类和劣V类水质占七大水系(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主要断面的50%以上,高中营养化湖泊占被调查湖泊的85%以上,河流湖泊污染状况十分严峻.目前河流湖泊采取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主要有:削减截流污染源、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河流低泥疏浚、河道曝气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生植被恢复工程、引清冲淡等等.生物生态技术将在河流湖泊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1,(2)
以深圳丁山河为例,针对流域河道存在的河道行洪能力差,洪涝灾害不断、河水水质较差、生态基流保障不足,上游传统补充水源不足及生态环境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基于多维度考量下,通过从水文过程修复、河道岸坡防护、控源治污、水源补水和河道生态廊道及城市空间营建等方面实施"五位一体"的综合整治工程,可有效改善区域水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活力。研究结果为深圳市河道治理及全国多维度考量下实现多目标河道综合治理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河道沿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特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氨氮污染已成为我国江河湖库水质下降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现场对比观测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季节氨氮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规律,得到了雨洪初期汇流河流水质污染最为严重的结论.系统地研究了沿河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净化效应,得到了芦苇带吸附氨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芦苇生长期、水体污染物浓度、河道流速及气象条件.运用数值模拟和参数优化估算技术,确定氨氮在河道两岸有、无芦苇等植物条件下的衰减系数和削减量,分析了衰减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削减量大小的影响因素,为河流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质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开西河连通工程设计中的生态系统设计过程,提出新开西河的生态系统设计应以河流生态恢复最大化的目标,应尽量减少使用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建材,避免大量硬性工程措施导致河流生物多样性下降,避免因设计造成天然河道化、河流间断和河流生态群落简化,工程布局应以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为主,满足生态河流的边界要求,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地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翔  白红英  贺映娜 《地下水》2010,32(6):81-82
河流水体在受到污染之后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而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对水体自净能力的一种人工强化[1],其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使用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法治理秦淮河污染已达到预期效果,水质转好,河流生态日益恢复。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4)
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水环境建设项目已经被列入各级政府生态工程建设之举措。笔者结合近年陕北地区多泥沙河流治理经验,提出河流治理与水景观建设在蓄水方案、排水排洪方案、堤防结构方案选择方面的设计思路,同时在河道治理技术方案中要结合河流实际,在充分研究河流水沙特征的基础上,慎重选用,切莫冠以"生态"模式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