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常用测井及井中物探方法划分孔内地层、推断矿层产状及盲矿体方位时,需要多次井中测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在厚覆盖区还存在矿层产状探测等难题。笔者根据金属矿低阻良导属性和充电法勘查理论,提出了一发四收充电测井法地质多要素观测系统,利用具有一发多收功能的大功率电法勘探系统,采用井-地联合观测方式,在井中连续移动充电,在地面四方位同步测量电位。试验表明,该观测系统一次井中测量,可同时完成推断矿层产状、确定矿层厚度、寻找打漏矿层、发现井傍盲矿体和孔内地层划分等多项地质任务,勘查效率高、效果好,解决了厚覆盖区矿层产状探测长期存在的难题,是一种适合厚覆盖区井中矿层地质多要素探测的新方法,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常用测井及井中物探方法划分孔内地层、推断矿层产状及盲矿体方位时,需要多次井中测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在厚覆盖区还存在矿层产状探测等难题.笔者根据金属矿低阻良导属性和充电法勘查理论,提出了一发四收充电测井法地质多要素观测系统,利用具有一发多收功能的大功率电法勘探系统,采用井-地联合观测方式,在井中连续移动充电,在地面四...  相似文献   

3.
张耀明 《物探与化探》1993,17(6):414-422
地下物探(测井和井中物探,下同)在小西弓金矿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它可以解决地面物探所不易解决的某些地质问题。如查明同一孔内不同深度矿层间、相邻孔内矿层间、孔内矿层与地表矿体间的相互关系;寻找井周、井底盲矿并确定其相对钻孔的位置,探测孔内矿层的产状及其在走向上的延伸范围和在倾向上的延深情况,校正钻探工程质量与指导劈样;确定局部地段的地质构造等。  相似文献   

4.
井中声波透视测量和解释系统及其探测金属矿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振英 《物探与化探》1991,15(5):340-351
井中声波透视法探测金属矿研究取得实效,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叙述了井中声波透视法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观测系统及工作方法、仪器简要特点和技术性能、声波资料的层析成像处理方法和软件.讨论了铜铁矿床和铅锌银矿床岩矿的声学特性和矿体的透射波异常场特征.列举了方法用于寻找隐伏矿和深部盲矿、确定矿体位置及产状、圈划矿体形态等应用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大冶铜铁矿床进行找矿应用研究中,对相距180m的两个未见矿钻孔做井中声波测量,发现了井旁盲矿异常,圈出了两个矿层.经布钻验证见矿,矿厚度分别为39.12m和17.77m.矿体相对钻孔的空间位置、大致深度和产状均与推断结果相符,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井中声波透视测量和解释系统及其探测金属矿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井中声波透视法探测金属矿研究取得实效,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叙述了井中声波透视法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观测系统及工作方法、仪器简要特点和技术性能、声波资料的层析成像处理方法和软件。讨论了铜铁矿床和铅锌银矿床岩矿的声学特性和矿体的透射波异常场特征。列举了方法用于寻找隐伏矿和深部盲矿、确定矿体位置及产状、圈划矿体形态等应用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大冶铜铁矿床进行找矿应用研究中,对相距180m的两个未见矿钻孔做井中声波测量,发现了井旁盲矿异常,圈出了两个矿层。经布钻验证见矿,矿厚度分别为39.12m和17.77m。矿体相对钻孔的空间位置、大致深度和产状均与推断结果相符,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质普查工作,推断芦草滩矿区深部有较多盲矿体存在,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勘查找矿工作。利用1∶1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圈定磁异常、推断划分地质构造,对磁异常进行解释和研究,发现了隐伏磁铁矿。采用2.5D人机交互拟合对磁测剖面进行反演,进一步推断在深部存在隐伏磁性矿体。利用井中磁测预测井下、井旁盲矿体,有效指导了钻探工作。实践证明,地面磁测和井中磁测的有机结合,在芦草滩磁铁矿勘查中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电法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TING R1 IP SWIFT高密度电法系统在森林覆盖区、荒漠沙层覆盖区对隐伏角砾岩筒、隐伏矿体进行探测,根据电阻率异常对隐伏构造、地质体的产状规模进行推断,根据充电率异常对隐伏角砾岩筒、隐伏矿体的特征及赋存位置与构造的关系进行推断.成果得到了深部钻孔工程验证,系统在研究程度较高的矿区用于进一步查明深部构造、圈定容矿岩石甚至直接寻找盲矿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8.
李建良 《地质与勘探》2016,52(5):924-930
在金属矿普查和勘探中,井中激发极化法能帮助判断钻孔中已知矿化体或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别是盲矿体。和地面激发极化法相比,该方法供电电极或测量电极接近矿体,加大了勘探深度和范围,且井中干扰较小,数据的信噪比高。金牙金矿床是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由于该金矿床的空间展布的复杂性,在勘探过程中需要预测矿体的展布与形态。文章以金牙金矿床那元矿段ZK58811孔的井中激电为例,对激电测井与地-井方式方位测量的方法技术及资料解释作了说明。该矿床矿体受构造与岩性双重控制,矿床延伸较大,矿体形态复杂多变,地表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系沉积。通过井中激发极化法测量,较准确地推断了构造、矿体在钻孔四周的展布,为后续钻探设计提供依据,减少了探矿风险,加快了矿床勘查,证明井中激电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在苏皖几个矿区开展了井中脉冲瞬变电磁法找矿,发现了400米深处的井旁盲矿异常。通过分析二次场(ε_2)衰减曲线和视时间常数(T_c)推断导体的电性;通过方位测井曲线确定矿体位置和产状。该方法可区分良导矿体与黄铁矿矿化、浸染状贫矿(矿化)。  相似文献   

10.
井中激电在金矿床上应用的地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有太 《物探与化探》1990,14(3):202-208
本文是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洋鸡山硫化物型金矿床上井中激电成果之一。通过在矿区初勘阶段中激发极化测井,不仅为地面激电异常解释提供了客观真实的物性参数(η、ρ)依据,合理地评价了地面激电异常,而且在岩矿心采取率不高或空段,发现了漏编的矿层,正确指导补斜。特别是地一井方式方位测量,发现了孔旁盲矿(极化体),所推断引起异常的盲矿体相对钻孔的空间位置,大致深度和产状均与钻探结果相符。在矿区矿床勘探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荣国  夏广清 《矿产与地质》2010,24(4):353-356,367
内蒙古达塞脱东区位于锡林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但地表基岩出露少,第四系大片覆盖,找矿难度大。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从西到东圈定出三个SN向异常带,依据元素组合特征和分带理论,指出Ⅰ号异常带和Ⅱ号异常带东侧异常处于矿体前缘晕,Ⅲ号异常带处于矿体中前部,Ⅱ号异常带西侧异常处于矿体尾晕,异常存在较明显的水平分带性,推测矿体剥蚀程度存在由浅到深的变化趋势,后期地表槽探和钻探已在Ⅰ、Ⅱ号异常带分别发现了2个银多金属矿体和1个铅锌矿化体,且矿(化)体赋存部位、展布方向、规模与化探异常吻合性很好,化探工作在该区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勘查周期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 《地质与勘探》2020,56(3):644-656
本文开拓性地系统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地质勘查周期,引入经济周期理论、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矿产品使用强度理论、政治决策因素、市场因素等对地质勘查周期进行了解释,试图理清多年来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统计建国以来历年地质勘查投入、钻探工作量、见矿异常和发现矿产地等数据,划分了8次地质勘查工作周期。在对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周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勘工作周期与经济和财政周期相对应的观点。此外,通过研究建国以来工业化进程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结合矿产品使用强度变化趋势,认为在重工业化发展阶段,矿产品使用强度处于高位,从而地勘投入处于高位;在农业、轻工业化发展阶段,地勘工作逐渐走弱。2013年后,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地勘工作处于新一轮弱势状态。地勘工作周期体现了长期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选择、工业化进程与短期财政和经济波动双重叠加的特点,短期政策因素则常对地勘周期波动时有放大或熨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登红 《中国地质》2016,(5):1585-1598
华南是中国近百年内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比较高的地区,形成了赣南钨矿、桂北锡矿、湘南铅锌矿等一大批老矿山。随着已探明资源的快速消耗,"深地"探测、深部找矿已是大势所趋。基于对华南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企业矿山生产情况的了解,文章对矿产资源的深部探测问题,从探测的目标、理论、深度、程度、效益等诸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1坚持国家目标、科学目标和人才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宜灵活运用各种成矿理论,充分发挥"五层楼+地下室"等勘查模型的作用,把"层状含矿地质体"作为矿产资源深部探测的主要目标;2坚持从已知到未知和由浅入深的原则,重点在老矿区和浅部地质与矿产资源比较清楚的工作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优先部署工作,既可以降低风险又可以满足现实需要;3宜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2000 m、3000 m乃至于5000 m深钻的部署,宜相应地部署在矿床、矿田和矿集区工作程度最高的地区,达到立体探测和"透明化"的目的;4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综合调查、综合评价、综合研究,学科也要综合,避免单打一,避免单学科冒进。以问题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合理的探测深度和工作程度,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布设工作量,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行英弟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17-1126
菲律宾AREA矿区红土镍矿为硫化镍矿岩体风化-淋滤-沉积形成的地表风化壳型矿床,矿体赋存在含矿风化基岩中。为圈定该矿区红土镍矿有利地段,依据岩(矿)石物性特征、矿体地质特征,采用对称四极电阻率剖面法(简称对称四极法)面积性测量,发现低阻异常;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测深法(简称高密度电法)剖面,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评价并确定含矿层厚度和产状,圈定镍矿富集部位。工程验证结果表明,见矿较好位置与电法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勘探在前期工作中,采用电阻率法可圈定含矿层范围和延伸产状,有效缩小勘探范围,指导工程勘探布置,节约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15.
史长义  王惠艳 《地质学报》2022,96(11):3705-3721
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查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找矿实践证明,化探方法技术在矿产勘查乃至深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找矿难度的不断加大,促使化探方法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传统方法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许多新的方法技术。本文从方法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找寻深部隐伏矿盲矿的有效化探方法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的概念,将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划分为地面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和地下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建立了深部矿产资源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不同的方法技术有不同的优势和不同的适用条件,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勘查阶段,不同的勘查目的和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选择不同的立体方法技术组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取得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山铜矿床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重力+激电和高精度磁测+土壤化探测+工程验证"组合勘查技术方法、"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接触带矽卡岩和层间破碎带矽卡岩+重力低异常+高磁异常+高视极化率和低视电阻率异常+Cu-Mo-Pb-Zn-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组合勘查模型。地质调查研究确定矿床成矿地质体和找矿地质体、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和区域-矿区地质找矿模型。区域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确定区域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逼近矿体赋存部位。矿区处于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Cu-Pb-Zn-Mo-Au-Ag元素综合高异常区,1∶2.5万土壤测量圈出Cu-Pb-Zn-Ag-W元素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与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域异常相对应。区域重力低异常区和正磁异常强度高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矿区大比例尺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区确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高精度磁测表现为正负磁异常相伴。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大型矿床是某一(或某些)矿种资源的巨大储库。据统计,全球矿产资源70%~85%的勘探储量集中分布于占全球矿床数10%的超大型矿床。由此可见发现超大型矿床对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超大型矿床成矿背景是其形成的基础,成矿过程是其成矿的关键,勘查评价是其发现的根本途径。文章试图从成矿背景、成矿过程与勘查评价相互关联的角度探索超大型矿床“三位一体”的找矿理念。对于隐伏的和新类型超大型矿床,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是矿产勘查成功的关键。我们根据地球成矿动力学理论,将地壳结构复杂的地质异常区域(如板块边界)定义为找矿可行地段;在找矿可行地段内,根据成矿系统理论,将成矿关键要素(源、运、储、盖)发育的地段定义为找矿有利地段;在找矿有利地段内,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将可能出现矿床共生组合的地段定义为找矿远景地段。根据自组织成矿系统理论,一个矿集区内,矿床规模-频率幂律分布,奠定了多尺度聚焦找矿的理论基础。地质矿化单一信息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奠定应用综合致矿信息找矿的理论基础。基于成矿系统和综合致矿信息数字找矿模型的矿产勘查是从成矿的因果关系(本质)和矿床与诸控矿因素的相关关系(现象)两个方面确定可能矿化地段的最有效方法。超大型矿床找寻上升至综合地学学科水平,应视为一种科学的探索,这种探索综合来自地学各相关领域致矿信息,然后将从这些信息中获取的关键成矿过程和参数转换为找矿的空间数据信息,根据选靶模型识别并确认这些空间数据信息的存在,最后在全球、成矿省和矿化集中区尺度上圈定能够定量排序的超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区(靶区)。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应为未来的超大型矿床勘查奠定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为应用直接探测技术和方法探测矿床提供合理的工程勘查方案。  相似文献   

18.
EH4目前是国内外电磁勘探系统中较先进的找矿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寻找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应用EH4电磁勘探找矿技术,在黄金洞金矿进行了深部以及断裂破碎带的找矿勘探应用,认为EH4电磁成像系统在矿产勘察中具有强大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十大创新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总结了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中的10项有创新、并取得显著找矿效果的成果:找金矿盲矿体的构造叠加晕模式、汞气测量和热释汞测量寻找隐伏矿床、典型有色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中国主要类型金矿找矿模型研究、胶东金矿带盲矿预测的原生地球化学专家系统、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找金新方法、脉钨矿床的"三环一帽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应用卤素找盲矿和土壤热释卤素新方法、建立优质锰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区带化探找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20.
紫金山矿集区地质特征、矿床模型与勘查实践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锦章 《矿床地质》2013,32(4):757-766
紫金山矿集区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北约15 km处,是一个典型的与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钼金矿床成矿系统,分布于长14 km、宽4km范围中,已探明高硫化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特大型金、铜矿床各1处,低硫化热液型大型银多金属矿床2处,斑岩型铜钼矿床1处,中小型铜、金矿床3处.文章结合近年来在该矿集区找矿取得的重大进展,介绍了创新性地质找矿的实践经验:一是开展三维地质建模;二是开展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和解译,建立蚀变找矿模型;三是注重物化探资料的应用和二次开发,建立物化探找矿模型;四是以大量真实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以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原则,开展矿床动态评价,指导成矿预测,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