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在我国接连发生的严重震灾,使社会公众对地震预测预报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为帮助社会公众正确地了解、参与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对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机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报问题,当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地震工作者的责任,一方面要大胆实践与探索,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地震预报对社会经济可能会造成损失以及会牵动千家万户的安宁生活。所以工作本身要求对待地震预报问题应持严慎态度。我们在作出预报之前,是否可以预测一下预报效果?衡量一下预报的依据是否可靠?预  相似文献   

3.
对推进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一些政策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地震预测、预报不能只是地震局工作的改进,国家对待地震预测、预报的工作必须有一个政策的调整。当前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基本上沿用气象工作的模式,但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的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要把科学研究放到首位,在地震工作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方面都应有一个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岳尚华 《地球》2013,(5):40-43
正雅安地震发生后,"松而未滑、摇而未掉"的山体极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预警预报,同样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汛期将至,雅安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怎样进行?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近几年获得了怎样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周平根。《地球》:据悉,自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5.
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正式提出过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但没能实现短临预报。该文回顾了地震预测的过程,总结了时间预测与地点判定的新的科学经验。为了使首都圈地区未来的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调整科学思路,建立预报工作规范化与改进十大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199年大同--阳高地震现场进行分析预报工作的情况,叙述了预报强余震制定地震类型、进行后期安全预报的作法,指出要搞好现场分析预报工作,需要思想上立足有震、应迅速编制现场地震目录、现场分析预报应以测震学方法为主、要保持不同时段分析预报人员的合理结构、努力做好现场工作记录等。  相似文献   

7.
    
正地震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世上没有任何能预测其发生的特效药,如何现实性地对其概率进行预测尚处于摸索过程之中。那么,究竟能够实现怎样的概率预测?为此,组织了本特刊在于揭示其研究展望和研究战略。预测大地震发生的线索是各种观测数据中的异常值。然而,这些数据是否成为大地震的前兆?其紧迫程度又是怎样的?相应的判别  相似文献   

8.
1989年10月,我到了大同地震现场。雁北地区一位朋友很焦急地询问我:“您能否透点信儿,下一步到底有没有地震?”我说,很抱歉,一是不知道,因为我没参加预报讨论;二是既使知道了,也不能说,因为有纪律约束。为什么呢?因为这涉及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的界线问题。“地震预测”的英文是Earthquake prediction。预测,是专业人员或专家对地震发展趋势和对可能发震的时空强所发表的意见。显然,这种预测意见只能在地震系统内部交流,带有探索性,允许学术争论。这种争论有时达到白炽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全国地震活动趋势,提出中期预测意见,并将那些在未来数年内有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的,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具有加强监视、防御价值的地区,圈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对这些地区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跟踪,实现由地震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过渡,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些地区的震灾防御工作,尽量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地震预测分会场学术交流历时近6个小时。参会人员充分交流多年来地震预测工作成果,结合汶川大地震,反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等多个方面研探大地震活动规律和趋势,特别是借鉴汶川地震,提出要重视郯庐断裂带发生大震的可能性。空间观测技术也是这次介绍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与甘肃震情的动态判定过程中,本文作者成功地把握了甘肃震情、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发展变化,并对5月18日四川江油发生的6.0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测。这一预测实践使本文作者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地震预报虽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没有被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如果预报思路和方法得当,要实现一次乃至数次成功的预报是可能的。这对地球科学家们如何认识地震预报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汶川地震所提出的科技问题尚未解决,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5.7级地震,这是继2013年松原震群后的又一浅源地震,是否再给地震预测预报提出了新课题?目前的短临地震预测思路是该改弦易辙了吗?对此,笔者近期在《同源前兆波预测地震初探》中提出了运用"同源前兆波"开展大震短临预报的思路:在被认为是可能发生下一个大震的危险性较大的地区,观测、分析研究以及预测目标区域积累应力的快速释放进程,同源前兆波高发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地震预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加林 《华南地震》2000,20(3):76-78
根据多年来对各种地震预报方法的预报效能和城市地震灾害特征的研究,以及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趋势的判断,认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地震对策重点应以实现中期预报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全面搞好包括以监测预报、地震速报、震害预测、工程抗震、大震应急、地震立法执法和地震宣传等为主要内容的防御;以及震后地震类型的判定和强余震的正确预报。短临预报可不作为法定任务,仅在地震系统内部实施,但依然是科研攻关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单台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敖雪明 《内陆地震》1989,3(2):142-153
利用地震学方法提取大震前兆信息是地震预报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尤其在中短期预测及大震发生后震情趋势判断时更是如此前面。当前,我们面临着新的大震活跃期到来,可能发生大震的危险性十分严峻,更应加强地震分析预报工作。不仅分析预报人员要努力工作,而且应让台站第一线的更多同志也投身于监测预报中来。对地震分析预报来说,台站同志有不利的一面,即资料不全面,小地震的位置也不甚清楚,但也有利的一面,即资料新、快,便于追踪,假如用一定的方法扬长避短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王海涛、敖雪明等同志编撰了这一组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地震预报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常用的,也是最基本而较为有效的。这组文章力求简明,通俗,易于掌握,尽管还有一些缺点,如有些问题没有说清楚;有的内容偏于数理;有的没有新疆的震例等,但总的来说是好的。希望台站同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方法做一做,在实践中检验,为搞好新疆的监视预报作出贡献。 朱令人 一九八九年三月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如下规定:一、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临震四种.(一)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区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的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二)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三)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相似文献   

16.
为对当前正在开展的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改革设计研究——地震预测预报20年发展设计"工作提供借鉴,本文对国际上正在开展的"可操作的地震预测(Operational Earthquake Forecasting,OEF)"研究的若干方面进行了整理,并初步讨论了其对我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借鉴意义。其中,OEF的概念本身、相关研究关注的重要科学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实现和在实际减灾中的应用途径等,均对设计未来20年的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的工作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美苏的科学家们说,他们利用推导出的一种数学公式已接近预报强地震,该公式推导出20次大地震中的16次地震前的某些地震图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球物理学教授诺波夫说:“这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向预报大地震迈进了一步。”诺波夫也是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此项研究的作者之一。这个新方法还未被用来预报地震,而科学家们也不能用此方法预报地震发生的精确时间和地点。但是诺波夫说,此方法能使科学家们作出更多的一般地震预报,如预报说,一广大地区的某地3年内很可能发生一次强烈地震。这对目前科学家们的能力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进展。现在科学家们基本上局限于作出长期预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1988年7月预报,在30年内,加州南部圣安德烈斯断层发生一次里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两篇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方法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报。以大华北地区(33°-43°N,110°-125°E)为例,应用一年内该范围内发生的ML≥3级地震的综合效应场预测下一季度Ms≥4级地震的发生地点。应用1970—1990年的资料,计算预测了共80个季度,其中预测区内发生的地震占应预测地震总数的83%,有震预测区占总预测区的50.5%。预测区内的地震密度是预测区外的60—70倍,效果颇为明显。同时还对月预报及年度预报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其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9.
就张北地震谈谈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县发生6.2级地震,作为对这次地震的一次反思,就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长、中、短临预报、地震速报、震害预测等各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改进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加利福尼亚,将概率原则应用于地震之后对一个未来地震的短期预报。这一预测将怎样被公众使用,我们将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