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第二十六届国际地质会议定于今年7月7—17日在巴黎举行。 会议将分以下二十一个组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层学;构造学;海洋地质学;沉积学和沉积岩石学;前寒武纪;第四纪和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遥感技术;数学地质学和地质信息科学;金属成矿学和矿产;地下能源;水文地质学;材料和工程地质学;地质公害;行星科学;地史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3.
动态与信息     
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发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含盖了国内具有地质研究机构的科学院、研究所和高校等,共30多家单位。会议云集了国内构造…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报>、<地质论评>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论评>主要登载新技术、新方法及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地质学报>着重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地质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的论文主要依论文的读者对象划分,主要读者限于国内的刊于中文版,在国际上将会有较多读者的刊于英文版.除非作者特别申明,编辑部有权根据专家和编委会意见决定稿件最终登载于<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英文版)或<地质论评>.  相似文献   

5.
1989年9月12日至16日在高原古城西宁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这届全国矿床会议是在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下,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及青海省、甘肃省地质学会、冶金地质学会联合筹办的。出席这届会议的代表共305人,其中既有老一辈地质科学工作者,也有中年科技骨干和崭露头角、年青有为的青年地质工作者。青海省宋瑞祥省长、吴承志副省长、地质矿产部夏国治副部长以及省政府有关领导光临会议。夏国治副  相似文献   

6.
《地质论评》1984,30(2):197-199
东北三省地质学会于1983年10月18日在大连联合召开了“东北三省地质学会地质矿产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三省地质、冶金、煤田、石油,建材、化工、工程兵部队,地研所和地质院校的代表,会议邀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25~31日将在我国召开第15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主办的,会议筹备工作由中国  相似文献   

8.
1983年3月28—30日.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地质研究所(乌兰乌德市).为纪念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建立60周年和该地质研究所成立10周年.举行了科学讨论会.该次会议作了47个报告.按照会议报告的题目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岩石、矿石和矿物的分析研究方法.大部分报告都是利用具有现代水平的理论学说和精细的物理一化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地质学科发展史表明,认识岩石和矿物的技术方法的变革,极大地影响着地质学科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光学显微镜在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使人们对地质由宏观物理性质、几何形状和总体化学成分的观察,发展到矿物的光学性质、地质体的显微矿物成分、地质体的显微结构和构造及其与地质体宏观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的认识,为岩石学、矿相学和光性矿物学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第29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理事会于1992年8月24日在日本京都作出决议,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大陆地质学”,主要内容包括:与大陆有关的构造地质、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以及它们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大陆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场所;大陆地质是当今地球科学的前沿,是解决全球地质问题的关键。因此,关于大陆地质的探讨与交流,对地球料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学术交流的初步设想是:交流内容按学科编排;主要考虑传统学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今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一次有112个国家,5574名学者、专家参加对盛会.会议期间进行了两次大会学术交流,并在八月六日至十三日按学科及科学分枝划分22个分组,进行论文宣读与讨论.同时还穿插组织了按“国际岩石圈”计划安排的专门讨论会及其他科学专题的座谈会.在各类会上宣读的论文共3551篇.在会前、会间和会后还组织了80多条地质路线旅游.会议期间安排了苏联某些研究所和高等学校的参观以及文化参观,同时还举办了有许多国家参加的地质展览馆.八月五日大会以“地质学的最近成就”为题进行了大会论义宣读.内容包括1.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地质学(Kozlovsky,E.A.);2.科学海洋钻探的过去和未来(Hay,W);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五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于1990年10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中外学者12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炳熹、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主度M.冈涛、副主席V.V.齐霍米洛夫和秘书长U.B.马尔文,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国际古生物学者联合会副主席周明镇,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夏国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李星学、郝诒纯,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前任会长夏湘蓉、现任会长王鸿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八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有近七百人参加。会议期间广泛地进行了矿床地质学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总结了自一九五八年第一届全国矿床会议以来我国矿床地质学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本学科的研究方向;通过了今后开展学术活动的三项提案,并就如何发展矿床地质工作向行政部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正文 《地质论评》1995,41(5):431,485
中国构造地质学1995年年会于5月10日至1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与会的正式代表60人,列席代表约30人。共有63人次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会议专题讨论了中国构造地质学今后的重点主攻方向;还组织考察了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一条路线。 本次会议的论文在广度、深度、和理论高度等方面,比去年构造地质讨论会有较大的进展。 1.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的学术思路、概念和模式的前提下,基于中国的地质实际,勇于创新、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例如,对秦岭、地震地质和盆地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地球内部流体与地质作用——现代地质科学研究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把以地球固体部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建立起来的地质科学称为传统地质科学,它只在该学科研究的起点——沉积地质学和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成矿地质学两个领域不自觉地将地球内部流体放到了重要地位,而在其间的绝大多数研究则忽略了对地球内部流体的讨论,在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范围内已找不到关于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转移、转换等方面所存在的大量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完整答案。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已经开始将地球内部流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贯穿到了所有地质学研究的领域当中。其基本出发点应是:地球内部流体广泛存在,并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它与固体地球部分同样重要,是现代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不仅在各种地质作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 它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切地质作用的最初根源, 也就是说, 流体作用贯穿于一切地质作用( 包括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矿作用、地质自然灾害等) 过程的始终。地球内部一切地质作用又通过地球内部流体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可将地球内部流体按其与特定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为具包含循环性质的初始流体、过程流体和终结流体三类。针对目前的研究大量地集中在过程流体和终结流体方面的现状, 在体现现代地质科学和传统地质科学本质区别的地质作用初始流体方面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论述, 并提出了可能成为现代地质科学基础性学科的(地球内部) 流体统一地质学。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25~31日将在我国召开第15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主办的,会议筹备工作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研究会共同进行,自去年6月发出第一号通知后即全面展开.至目前为止,已有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捷克、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爱尔兰、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委内瑞拉、美国、苏联、英国、巴西等国专家、学者来函表示希望参加,台湾地区也将有学表前来与会:国内地质、石油各界的专家、学者都积极准备会议论文,期待着这次中外地质学史交流会议的召开.  相似文献   

17.
纳米科技是研究0.1~100nm粒级范围内物质特性的科学,纳米颗粒处于纳米尺度,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的物化性质。纳米科技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并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能源地质学和矿床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并结合作者最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纳米地质学的概念:以纳米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依托,以纳米技术与地学研究方法为手段,以固体地球物质为研究对象,对各种地质体中已知或有待探知的纳米颗粒和纳米孔隙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地质过程中纳米效应与地质现象的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系统地分析了纳米科技与地质学结合产生的各分支学科:纳米矿物学、纳米岩石学、纳米地球化学、纳米构造地质学、纳米能源地质学、纳米矿床学、纳米地震地质学和纳米环境地质学等;全面阐述了纳米地质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领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由此指出,纳米地质学的兴起和发展将必然带来地学领域革命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地质科学是一门很早就发展起来的科学。早期人们仅限于对天体、地球、岩石、矿物、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组成以及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等地质基础科学的研究,很少同生产活动直接联系起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产生了许多应用科学,如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等,使地质科学同生产建设产生了联系密切。尤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1992,38(5):466
由地质矿产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先行研究组举办的第一次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研讨会于1992年4月15—17日在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以地矿部系统为主的地质、地球物理、钻探、测井、测试等方面专家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著名地质学  相似文献   

20.
下一届国际地质学会议计划于1989年7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组委会主席为Charles Drake。国际地质学会议简称IGC,第一届于1878年在巴黎召开。上届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9届则计划于1992年在日本召开。 在美国举办国际地质学会议是第三次了,第一次在1891年,第二次在1933年。 组委会考虑地质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强烈的相互渗透性,因此在专题讨论会的内容安排上题材将会是很广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