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水平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在夜间则是能看到和确定出的一定强度灯光的最大水平距离.  相似文献   

2.
气象能见度定义为: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夜间则能看到和确定出一定强度灯光的最大水平距离。目前,气象台站对能见度的测定均采取目测估计,与上述定义标准存在很大差距,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片面性与主观性。  相似文献   

3.
能见度观测     
一、关于能见度概念能见度是这样一个最大距离,在这个距离上物体可以被看见。世界气象组织对气象能见度的规定在白天是指这样一个距离,在这样距离上可以看到和辨认出一个以水平天空为背景的相当大的物体。在夜晚是指这样一个最大距离,在这个距离上可以看到中  相似文献   

4.
王岱臣  孙学法  王金铭 《气象》1987,13(1):47-48
一、概述 当前,军队和地方基层气象台站夜间能见度的测定,通常是选择一定距离上的白炽灯,通过观察其能见与否及清晰程度,然后凭经验来确定能见度数值。由于灯光的光照度和分布很难掌握,加上被测灯(含专设灯)在当时天气条件下,并不一定符合“能见”,即刚好能清楚看见目标灯的发光点的标准,所以估计的能见度有主观随意性,对使用单位产生许多不容忽视的后果。为了解决基层气象台站夜间能见度的观测精度问题,我们将传统的目光灯观测方法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使一个专设灯在一个点上顺  相似文献   

5.
一次浮尘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4月17日,义乌市出现了近几年少见的天气现象。 当天08时观测水平能见度只有2.5km,远处的景物都呈土黄色,天空中无云,目视太阳呈淡黄色、朦胧状,说明垂直能见度也很差。到下午14时观测时,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变化不大,只有水平能见度略有好转。到傍晚前后,天气现象才有所变化,虽然水平能见度仍较差,但垂直能见度明显好转,夜间星光可辨。  相似文献   

6.
目前气象台站能见度观测主要采用目测法。尽管在观测方法和原理上是正确的,但要完全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困难很大。除了观测人员的视力差异外,仅就白天和夜间目标物的选择和不同距离目标物的确定上遇到的困难就很多,也不易解决。下面就实际观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处理办法。1 在视角范围内,远处目标物不足的观测按照规范要求,常用“内插法”或“外推法”解决。但在实际运用时,又绝不能用简单的猜想来推测可能的数据,而应按不同光照条件、不同距离,根据其目标物中细微部分的清晰程度来确定能见距离应为该目标物的多少倍。对“细…  相似文献   

7.
李士杰 《气象》1979,5(3):26-26
能见度观测得正确与否,与飞行中气象保障工作有着重要的关系。有时能见度不但变化迅速,而且各个方向上往往也不尽一致,在目前情况下,能见度的目力观测,仍然是观测中的主要手段。 在相同的天气情况下,如果对目标物“能见”与“不能见”的定义不同,则所测得的能见度数值也不相同。对能见度的定义基本上有三种概念: 1.以目标物的消失距离(S_2)作为能见度。所谓消失距离,就是目标物的轮廓与天空背景开始融合起来时的距离,也即观测员还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目标物  相似文献   

8.
水平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 ,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辩认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能见度的好坏不仅反映该地的大气质量 ,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保证航空、航海安全及研究大气污染方面 ,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自 80年代以来 ,由于天水市城市建设规模扩大、人口增多、气候变迁等诸多原因 ,影响视程的天气现象也逐年增多。特别是烟幕等易受人为影响的天气现象显著增加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统计了天水市北道区 196 5~ 1997年主要影响视程的天气现象 (以此代表市区情况 ) ,对其时间分布情况和大气透明度等作…  相似文献   

9.
在气象工作中观测能见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鉴定大气透明度,即气象能见度剔除了光学能见度的其他制约条件,只受大气透明度一个因子的影响。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其他气象书籍中关于气象能见度的定义意义基本相同。这些定义的核心是:能见度是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看到或辩认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尽管《规范》和某  相似文献   

10.
测报上的能见度通常是指有效水平能见度,即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影响能见度的因子有三:<1>大气透明度;<2>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比;<3>观测员的视觉感应能力。第一个因子是影响能见度的直接因子,也就是能见度变化的实质。它是随着天气现象变化的。因此,能见度与天气现象关系十分密切,在“规范”规定观测的三十四种天气现象中,与能见度有关的就有十一种,其中九种是直接以能见度为标准划分的,有些现象(沙尘暴、吹雪、毛毛雨、雪、阵雪)的强度是由能见度来决定的。能见度观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这些天气现象电码的选择。象毛毛雨,当能见度1.O千米以上算轻毛毛雨,报电  相似文献   

11.
在夜间无目标灯情况下,能见度观测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只要掌握以下观测要领,积累一些经验,依然能获取准确度较高的观测数据。   观测前,根据能见度的连续变化结合云天状况,首先分析能见度是增大还是减小。一般在云散开、风增大、湿度减小、雨(雪)停时,能见度是增大的。云天状况无明显变化时,随着夜间水汽的增加,能见度是逐渐减小的。另外,判断能见度变化的幅度,在转折性天气或降水等天气现象影响时,能见度的变化幅度比较大,而在一般云天条件下能见度的变幅是较小的。……  相似文献   

12.
对比法测量气象能见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濮江平 《气象科学》1999,19(3):293-297
本文从能见度定义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能见度测量方法——对比法。对比测量法就是以自然水平天空为背景,人工设定一个亮度可调的目标物,用同一测量系统分别测量目标物亮度与天空背景亮度的差异,当该差值小于某设定阈值时,就认为该目标物的视亮度与天空背景亮度相同,根据目标物的实际亮度值就可以计算出大气透过率,进而计算气象能见度。采用检测目标物亮度与天空背景亮度对比确定气象光学距离方法的优点在于:理论上采用能见度定义,满足目标物刚好“可见”条件,实际使用中只需要人工目标物设计成亮度多级重复循环变化,对于接收端仅需要测量亮度差是否达到预先设定值进行判断。只要人工目标物有足够的亮度重复精度,就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检测器实质上是一个差分检测放大系统,这种差分电路对于共模信号都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并且不需要测量绝对光强度,可以降低技术工艺方面要求。本文从理论推导人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必要的简化,得出对比法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实际天空背景亮度变化情况给出了人工目标物亮度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3.
水体对气温观测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项目组设计了浙江省大型水体观测试验方案,选择较大水体,在其上、下风方向特定距离处布设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各站气温,研究气温受水体影响的量化规律。结果表明,水体对周边陆地有白天降温、夜间增温效应,且离水体越近,这种效应越明显;夜间升温效应比白天降温效应显著,3—5月白天降温效应比1—2月明显;在一天中正午的降温影响最大;2km2的水域对下风向100m范围内温度观测有明显影响,100m以远影响不明显。该研究对量化水体影响的范围和量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气象站科学选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DMTFM120雾滴谱仪(2-50μm)、VAISALAPWD22能见度仪和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对2016年11月3日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的一次浓雾天气进行了观测分析。这次浓雾过程主要由于夜间辐射降温形成,晴夜风速较弱,低空存在较强逆温,属于典型的辐射雾。观测表明,由于夜间长波辐射冷却作用的增强,温度迅速下降,雾滴浓度突增,导致能见度突降,出现了浓雾的爆发。这次浓雾过程的能见度最低为71m,相对湿度93%-99%;雾滴的平均浓度为89cm^-3,最小2cm^-3,最大403cm^-3;平均直径为3.9μm,最大直径13.5μm;平均含水量为0.0033gm^-3,最小含水量0.00002g·m^-3,最大含水量0.038g·m^-3。总体而言,这次过程雾滴浓度不高、含水量较低,各阶段的雾滴谱分布都偏向小滴一端,谱宽较窄,缺乏大滴,不利于向强浓雾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字摄像能见度观测系统采用双亮度差方法测量白天气象能见度时非标准观测条件引起的误差进行理论分析, 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对于正南、正北方地平线附近天空亮度的分布, 除了天空布满均匀云层和晴天的中午较为均匀以外, 其他时刻垂直相对梯度都较大, 通常在4%/°~10%/°范围内, 而水平相对梯度大多较小, 低于2%/°;不同组的目标-背景视线方向不一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误差源, 为了限制和最大程度地减小其不利影响, 最好选择具有相同视线仰角的目标物和天空背景, 且视线方位角的差异越小越好;可对目标物两侧的天空背景的亮度进行测量, 内插获得与目标物视线方向一致的天空背景的亮度;视线方向上气柱照明不均匀会导致测量误差且人工无法调控, 应尽量选择下垫面特性较为均匀的观测场地, 通过多次采样平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其影响, 也可实时监测视野范围内场地和天空的亮度分布, 识别较差的照明状况以免获得误差较大的观测记录;利用树木、草丛、山体、墙壁和窗户等暗目标物难以满足双亮度差方法对观测条件的要求, 最好采用反射率足够低的人工实用黑体目标物。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上霾雾演变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小毅  袁成松  吴震 《气象科技》2010,38(6):673-678
沪宁高速公路沿线2006年11月2-3日26个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每分钟一次的要素监测表明:霾、雾对能见度都有影响,但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条件适宜时,可以互相转化演变,其间有一个并存的阶段,认识这些差异及变化的条件对提高低能见度预报水平、做好交通气象服务是有益的。文章剖析了丘陵地区谷地霾抬升以及多雾和雾出现时间早、维持时间长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浓雾的局地性和交通沿线能见度的差异。大范围连续数日的大雾大多与大范围的霾有关。在大范围霾雾共存的天气形势下,能见度恶劣现象往往持续数日,至强冷空气南下方能驱散,由于辐射降温,夜间能见度下降,白天略有好转。  相似文献   

17.
现行《地面气象规范》使用的灯光能见度距离换算图与1964年出版的“规范”不同,更改的说明是:“采用空军观测的图,作了部份补充,查用比较方便”。由于“机场常用跑道视程(Run Way Visal Ranye)来定义能见距离,即从飞行员眼睛的平均高度上(规定为五米)视察起飞和着陆方向时,能看清跑道或表示跑道的专用灯光或其它标志的最大距离”。这显然与地面气象观测的定义不同、精度要求不同、所用参数不  相似文献   

18.
夜间云的观测是比较困难的 ,由于光照不足 ,云的亮度很弱 ,所以色彩很难分辨。在有较强月光照映的夜间 ,要判定云族并确定其云量 ,还相对较易 ,但当月光较弱或无月之夜 ,要判定云就尤为困难了。1 夜间云的观测体会  根据作者的经验 ,在夜间观测云天时 ,可用干球温度与 0 cm地温作比较 ,来帮助确定云层属于高云、中云还是低云。当干球温度大于 0 cm地温时 ,天空云状大致会出现下列情况 :1天空无云或有微量云 ;2天空有云但以中云或高云为主 ;3天空有低云 ,但云量较少。当干球温度小于 0 cm地温时 ,天空以低云为主。2 辐射逆温与云量  辐…  相似文献   

19.
数字摄像技术在地基、空基定量化大气遥感上的应用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作者阐述了基于数字摄像技术,利用地平线附近两个不同距离的目标物和其对应水平天空背景亮度差的比值计算白天气象能见度的方法(简称双亮度差方法)及其标准观测条件,该方法能够消除CCD(电荷耦合器件)数字摄像系统暗电流和背景杂散光的影响,可以增大数字摄像能见度观测系统(DPVS)的测量范围,提高测量精度.2002年在合肥骆岗机场进行了DPVS同V(a)is(a)l(a)前向散射仪、透射仪以及目测的对比试验,大量实测数据表明:DPVS和V(a)is(a)l(a)仪器以及目测的一致性相当好,采用双亮度差方法,即使能见度达到基线长度的200倍,DPVS也能给出可信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0.
同样的云,夜间观测时,由于光照不足,其颜色、结构等与白天大有不同.夜间又有明夜和暗夜之分.明夜,有较强月光照射,除云的颜色略有不同外,其他与白天基本相同;暗夜,则只能大致分辨出天空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