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地理信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量化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行期为2016-2030年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简称SDGs)。为切实做好其后续落实与评估措施,联合国提出了SDGs量化评估的总体思路,要求各成员国综合利用统计和地理信息,对本国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目前这项工作刚刚起步,评估指标体系尚待完善和本土化,基础数据的完善与更新任重道远,提取计算方法亟待开发或优化,远不能满足SDGs量化评估与持续监测的实践需要。我国是世界测绘大国,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居于国际前列,现代通讯技术及基础设施遍及城乡,理应发挥大国作用,加快这方面的试点研究。这既可服务国家和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又可为国际社会做示范、出经验。此外,还应该加强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以更好地指导SDGs量化评估与持续监测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2.
2015年10月,世界各国领导人签署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169个子目标,其中仅SDGs11.4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现有指标计算方法仅限政府对文化遗产地保护的财政资助,仅能反映国家对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和保护力度,仍缺乏基于地理空间信息对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评估的具体指标,也未能建立起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与防灾减灾的关联。本文首次提出基于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建设,并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指标SDGs11.4建设中综合考虑SDGs11.5防灾减灾相关因素并新增指标,可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指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态     
正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达成《莫干山宣言》2018年11月21日,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落下帷幕,大会达成并发布《莫干山宣言》,提出构建数据和地理信息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弥合地理空间信息鸿沟。《莫干山宣言》提出,携手努力构建数据和地理信息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促进有效的跨部门、跨学科  相似文献   

4.
正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被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于2015年9月27日采纳,包含1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SDGs)和169个目标。(http://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development-agenda/)。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监测方面为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其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是通过"地图集技术"(Atlas Challenge)展示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  相似文献   

5.
正11月19日上午,由联合国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的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中国浙江德清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贺信。李克强表示,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地理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了新动能、新业态、新应用的发展。中国政府始终积极参与和支  相似文献   

6.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科学评估县域可持续发展潜力是制定县域发展战略的基础。现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方法多是基于县域发展现状的多维度综合分析,在体现发展的动态性上仍存在不足。本文构建了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潜力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动力学和FLUS模型对发展潜力指标进行预测,提出了一种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多情景县域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方法。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作为案例区,基于2009—2018年的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模拟2030年招远市基准情景、SSP1、SSP2、SSP3、SSP5共5种情景下的县域发展态势,对比评估了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 经济发展、居民福祉维度的多数指标在所有情景下均呈增长趋势,而生态维度指标则呈显著的下降趋势;② 相比2018年,SSP1、SSP2情景下县域发展潜力均值分别提升了17.36%、9.80%,而在SSP3、SSP5情景下分别下降了0.50%、4.20%,可见,SSP1情景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招远市发展可持续性,SSP5则将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③ 招远市未来发展应持续优化SSP1路径,重点关注不同产业劳动力占比、人口老龄化、碳固持等滞后指标。本研究建立了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县域发展潜力的映射关系,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多情景县域发展潜力评价技术框架,预期为招远市未来发展政策制定与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全球30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 Land30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863重点项目支持下,我国成功研制出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e Land30。该成果包括2000基准年和2010基准年两期,有耕地、森林、草地、灌木地、湿地、水体、苔原、人造地表、裸地和冰雪十大类型,第三方评价总体精度为83.50%。2014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将其赠送给联合国使用,是中国向联合国提供的首个全球地理信息产品。该成果成为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科学数据,目前已有近120个国家的用户下载使用,推动了国际对地观测与地理信息的开放共享,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本文主要介绍了Globe Land30产品的技术创新、精度评价与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5月17日,首届智慧中原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总参测绘导航局副局长杨宝峰,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贾志伟、副局长禄丰年和来自省内外测绘地理信息行业59家单位的200多人出席论坛。论坛期间,举行了"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和"智慧中原地理信息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8月21日,"南方测绘杯"浙江省首届自然资源系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德清拉开帷幕。来自全省16支队伍32名测绘技术人员将进行为期3天的赛事角逐。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吴卫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闵建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浙江省总工会党组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编著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4)》近日出版。《报告》从政策、热点事件、产业规模等方面解读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状况,从区域、企业、应用和数据等侧面剖析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结构和发展历程,也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建议。《报告》资料翔实,信息可靠,结论权威,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准确反映地理信息产业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研究报告,也是第一部对地理信息产业及相关行业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理论、数据、信息兼备的重要工具书,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订购!《报告》由测绘出版社负责印刷、出版,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发行总公司发  相似文献   

11.
正从现金支付到电子支付,从小卖部到无人零售超市,从拦路打车到手机约车,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制造……10年的时间,更智慧的社会正悄然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你眼中的智慧社会是什么样的?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11月20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建设智慧社会"全会中,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政府官员与企业家代表,在地理信息的视角之下,分享了他们对建设智慧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2015.11.9-11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主管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办单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议内容·发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报告·特邀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国际友人纵论地理信息产业·表彰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地理信息优秀论文·举办论坛、成果展,宣传、展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5日至26日,2014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渝出席大会并讲话。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宋超智在会上作《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全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主题报告。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胥燕婴主持大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以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与空间数据资源整合为目标的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纷纷投入建设.本文从地理信息的自身特性和信息化社会需求出发,论述构建国家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以及共享服务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和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建设,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前沿,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地理数据获取—地理数据分析—地理模型构建—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规律探求"为主线,围绕"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地理规律与地理信息机理"、"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以及"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组织的"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政策研究"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地理信息资源产权的政策问题,浅谈了产权与地理信息资源产权、地理信息资源产权的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对我国地理信息资源产权政策的建议等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建设,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前沿,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地理数据获取—地理数据分析—地理模型构建—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规律探求"为主线,围绕"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地理规律与地理信息机理"、"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以及"地  相似文献   

18.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建设,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前沿,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地理数据获取—地理数据分析—地理模型构建—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规律探求"为主线,围绕"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地理规律与地理信息机理"、"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以及"地理环境变化动态监控"4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建设,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前沿,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地理数据获取—地理数据分析—地理模型构建—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规律探求"为主线,围绕"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地理规律与地理信息机理"、"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以及"地理环境变化动态监控"4个研究方向,进行地  相似文献   

20.
正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建设,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前沿,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地理数据获取—地理数据分析—地理模型构建—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规律探求"为主线,围绕"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地理规律与地理信息机理"、"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以及"地理环境变化动态监控" 4个研究方向,进行地理学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