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黔南独山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约 《贵州地质》2001,18(3):154-162
通过独山地区10余条剖面的追踪调查,分析了独地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除河湖相沉积的丹林组外,可识别出31个层序,其平均形成时限约1.29Ma,组成4个层序组;在出露较完整的晚泥盆世中可识别出195个副层序,其平均形成时限为102.6ka。层序相当于Ⅲ级T-R旋回,受沉积作用、冰川作用和构造作用等的影响,更明显地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具有全球性对比的意义,副层序,相当于Ⅳ级T-R旋回,与米兰科维奇效应相关。通过生物组合、地质事件和层序地层的对比,下、中统界线应置于海平面明显下降,并且有古风化层的大河口组之上;中、上统界线应置于望地统组第一次最大海泛面,其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的界线应置于鸡泡组之下的风化壳,受地壳运动影响、发生于P.varcus带早中期的独山抬升可进行全球对比;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Cystophrentis-Psudouralina间隔带之中的汤粑沟组第一次最大海侵面,其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应置于生物绝灭与复苏的尧梭组四方坡段第一个层序界面。还探讨了该有关矿产矿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宜良地区晚志留世地层,属一套典型的浅海台地相沉积,玉龙寺组、妙高组、关底组地层发育齐全,生物门类繁多,以腕足类为主,次为双壳类、介形虫、腹足类,尚有少量珊瑚、三叶虫、苔藓虫类等,属浅海底栖固着生物、底栖爬行及底栖浮游生物群。该区大戈比河及龙潭沟剖面地层特征及生物群组合特征,均可以与曲靖地区剖面对比,从时限来看曲靖地区关底组被认为属中志留世,而本区关底组出现了Aesopomum、Spirinella、Metathyrisina晚志留世分子,相当于Ludlovian早中期层位,因而本文认为关底组应属晚志留世。  相似文献   

3.
上扬子区志留纪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稳定的上扬子地区,对志留系(439~409Ma)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建立了2个二级层序(不完整)和9个三级层序(OS1- OS9),每个三级层序的时限约3.3Ma, OS1由龙马溪组和香树园组构成。雷家屯组包括2个三级层序。OS4由马脚冲组和溶溪组构成。秀山组和回星哨组构成OS5和OS6层序。OS7位于关底组下部。由关底组上部和妙高组下部组成OS8。OS9由妙高组上部和玉龙寺组构成。OS1和OS7为Ⅰ型层序,其余为Ⅱ型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ST。层序的发育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密切关系。加里东运动造成的扬子地台持续上升及差异升降对二级层序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黔南独山石炭系层序地层及麦粒蜓带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刘本培  李儒峰 《地球科学》1994,19(5):553-564,T001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黔南独山地区碳酸盐岩为主的石炭系著名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其中岩关阶2个,大塘阶3个,威宁阶2个,马平组3个,大部分可以在台地和斜坡带追踪对比,在晚石炭世Triticites(Tr)带内识别出17个副层序和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与北美中大陆同期17个四级层序和相应的海侵-海退旋回对比,黔南和北美中大陆之间存在相同的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相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征  何镜宇 《地球科学》1997,22(3):293-299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地怪学,在古地理格局演化和海平面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进行沉积相划分层序地层研究,将下古生界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主要或基本由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两个超层序最底中的序为I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I类层序界面(SB1),其余的层序均为型层序,其顶底面为Ⅱ类层序界面(SB2)边界。  相似文献   

6.
贵州东部及邻区震旦纪大塘坡期事件沉积与地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明华 《贵州地质》1997,14(1):21-29
本文以大量而翔实的锰矿钻孔原始编录及人工与自然露头剖面的观测资料为素材,运用当代事件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重新划分并论证了黔东及邻近地区各聚锰盆地大大塘波组(Z1d)/铁丝坳组(Z1t)的自然分层界线,即大塘坡组底界应以标志海平面迅速上升,温暖气候条件下菌藻类生物的空前繁盛及海底缺氧环境沉积的黑色炭质页岩(或富真藻类灰(云)岩或者真是同时异相的页岩)为对比依据,其底界恰好代表一个初始海泛面  相似文献   

7.
彬长地区延安组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层界线、沉积旋回、标志层、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彬长地区延安组三段地层与鄂尔多斯盆地五段地层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彬长地区延安组分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为3个小层序组,其中三级层序仅由2个体系域(初始充填体系域和超覆充填体系域)组成,表明彬长地区延安组只在盆地形成和发展时期接受沉积.缺失盆地萎缩时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8.
在陕西镇安西口上石炭统逍遥阶至下二叠统隆林阶的剖面上,区分出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团块颗粒灰岩和核形石颗粒灰岩6种主要的碳酸盐岩微相类型。通过详细的微相特征分析,确定了碳酸盐岩沉积过程中的水动力状况和相对水深变化趋势,识别出低能潮下型碳酸盐旋回A1、A2及高能浅滩型碳酸盐旋回B1、B2两类4种高频旋回。根据这些高频旋回在剖面上的有序叠置型式,将镇安西口地区的上石炭统逍遥阶至下二叠统隆林阶划分出12个四级层序和5个Ⅱ型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反映了这一地区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降林期曾发牛过12次四级相对海平面波动和5次明显的三级相对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东河砂岩是沉积于早海西期角度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旋回性地层单元,它是由最底部的低水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Ⅰ类标准沉积层序,相当于三级海平面旋回的沉积地层。LST以缺失其早期的盆底扇、斜坡楔状体等为特征,仅发育其晚期的陆上河流充填沉积;TST中不发育凝缩层段,副层序在垂向上以弱退积至加积方式堆叠。一个完整的海平面相对升降旋回导致区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地区早古生代多重地层划分与海平面升降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黄陵穹隆周缘早古生代各纪地层典型剖面的再研究。重新厘定区内若干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标志。根据层序界面的识别,结合沉积相和生物群特点分析,指出长江三峡地区早古生代时期大致可识别出3个中层序(SME1,SME2和SME3),6个层序组(SSA1,SSA2,SSA3,SSA4,SSA5和SSA6)和21个层序或T-R旋回(海进-海退旋回)此外,基于华南板块早古生代生物古地理演变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郭旭升 《地球科学》2017,42(7):1069-1082
学者们在页岩层序划分与构成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其次,现有研究中针对页岩非均质性在层序格架内的变化特征及成因规律方面亦有不足.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是上扬子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之一,通过钻井岩心、露头剖面、常规测井、能谱测井和地球化学参数等资料,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序地层学进行了定量分析.在五峰组-龙马溪组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其中五峰组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海侵体系域(五峰组下部黑色页岩)和高位体系域(五峰组上部观音桥段);龙马溪组一段作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海侵体系域、早期高位和晚期高位体系域;龙马溪组二段和三段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以不同体系域为单元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层序发育与沉积环境特征,揭示了各体系域内古生产力与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机理,总结并提出了系统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序地层垂向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俊卿 《地层学杂志》2000,24(2):144-150
通过对地层层序、生物群组成的分析 ,认为云南曲靖地区玉龙寺组的时代为晚志留世 ,大致与 Pridoli的早中期相当。从岩石地层、生物群分析以及构造运动等因素考虑 ,认为目前志留系 -泥盆系界线划在玉龙寺组顶部黑色页岩与西山村组底部中厚层砂岩之间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上扬子地区广泛发育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前人研究较少涉及其岩相类型和沉积过程对主要地质事件的响应.细粒沉积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晚奥陶世至龙一段充填沉积期,经历了3次大的地质事件,形成了2个三级层序(五峰组层序Sq1和龙一段层序Sq2)、12个准层序组和13个笔石带.在生物地层约束的等时格架中,识别出火山喷发事件形成的富碳、富有机硅的硅质页岩相,底流侵入事件及陆源输入浊流事件沉积的贫碳、贫有机硅的混合质页岩相和泥质页岩相,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成因模式,该套页岩主要为该时期的火山喷发(包括冰期和生物绝灭)、底流侵入和陆源输入等地质事件导致的古气候、古海洋等各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皖南和浙西地区寒武系下部黑色岩系地层发育差异明显,常见的岩石地层单位为黄柏岭组和荷塘组。近年来在岩石地层清理中,黄柏岭组和荷塘组的定义被不断修订。随着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精度的提高及科研和生产的需要,皖南和浙西地区寒武系下部黑色岩系的划分和年代地层对比需要进一步明确。着重从三叶虫盘虫类的生物地层学与岩石地层学的角度讨论了黄柏岭组和荷塘组年代地层和它们的穿时性问题,认为黄柏岭组为跨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下段至中段下部时代可能为筇竹寺期,中段中上部为沧浪铺早期,上段为沧浪铺中期至龙王庙期。休宁蓝田荷塘组底部的石煤层与东至庞汪村剖面黄柏岭组底部的石煤层时代可能相当。而浙西地区的荷塘组与皖南地区的荷塘组时代差异巨大,两者底部石煤层底界为不等时面,因此不能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两个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的年代对比应具体剖面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15.
滇东曲靖志留-泥盆系界线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四射珊瑚动物群的角度讨论了滇东曲靖地区志留系的地层划分及对比问题。并提出曲靖地区的中、晚志留世具有4个珊瑚化石组合。对部分四射珊瑚属种(其中包括9个新种,4个相似种和一个未定属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岩心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出了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二亚段与上一亚段之间可能存在一不整合面;又通过薄片和地球化学等微观手段证实了这一不整合面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三亚段和上二亚段中的黄铁矿发生了褐铁矿化作用,并且这种氧化作用在横向上具有可追踪性;2)上三亚段中具有收缩缝的沥青是早期生成的成熟度较低的油气在运移至构造高部位过程中遭受氧化作用而形成的;3)上三亚段和上二亚段中的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在淡水或混合水环境中形成的;上一亚段和石炭系中的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在海水环境中形成的。这些微观证据相互印证了该区在上二亚段与上一亚段之间存在一不整合面。这对该区层序的划分及后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鄂西建始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发育,尚未建立古生物地层序列.基于建地1井及湘鄂渝地区23个穿越奥陶系和志留系钻井、剖面资料,研究建始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笔石序列,分析湘鄂水下高地演化模式及其对页岩气成藏影响.建地1井从奥陶系Dicellograptus complexus(WF2)带至志留系Stimulograptus sedgwickii(LM8)带,共包含8个笔石带,缺失了Perculpto gr. perculptus(LM1)、Akidograptus ascensus(LM2)和Parakido gr.acuminatus(LM3)三个笔石带,表明建始地区在赫南特期至鲁丹早期处在湘鄂水下高地范围内.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广西运动双重作用,湘鄂水下高地整体呈现出自凯迪期至鲁丹早期不断隆升、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鲁丹中晚期再逐渐回缩的演化模式;在其范围内普遍缺失WF3-LM4部分笔石带富有机质页岩,导致页岩气藏抗构造破坏能力差,勘探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以层序地层划分为基础,把崖13-1气田主力产层陵三段划分为8个四级层序,并以四级层序的海泛面为控制边界,在气田南区与北II区划分出8个垂向流动单元,而在北I区划分为7个垂向流动单元。崖13-1气田东南部广海海泛对南部地区影响更大,使南区与北II区多沉积了一套海泛面泥岩隔层,导致这两个区块垂向流动单元比北I区多出一个。这一流动单元划分方案得到了气田压力测试的验证,对今后气田开发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