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耕地保护和保障用地是土地管理的两大任务,也是一对矛盾,是今年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的核心内容。衡阳市土地总面积为153.0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36.6万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045公顷,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是衡阳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实现“双保”,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西地质》2010,(1):19-20
国务院在批复《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指出:“广西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和交通枢纽,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拥有优良的海港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利用率高,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强调广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东营区针对全区土地资源“一少一多”的实际(即:耕地总量少,总面积29588.1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6%,人均耕地仅有0.12hm2,而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55.5%;耕地后备资源多,宜农土地面积8540hm2),精心组织土地开发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东营区在福建漳州召开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2006年10月,非洲十国考察团到东营区考察学习土地开发整理经验做法;2007年被评为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先进单位,才利民副省长到牛庄镇1133.33hm2(1.7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场进行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固始县是一个人口大县,人均耕地占有量少。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工作,通过对废弃地、荒山荒坡、“空心村”等进行整理,有效缓解了用地压力。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2009年6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19个全国“土地日”。在纪念全国“土地日”活动期间,广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调大“双保”宣传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黄成高 《河南地质》2014,(11):22-23
新县位于河南省最南端,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面积1612平方千米,人口36万。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人均耕地只有0.7亩。自2001年新县成功争取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以来,13年间投资3亿余元,先后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60个,其中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易地补充耕地项目54个,开发整理土地近9万亩,新增耕地3.2万余亩,连续13年实现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该县土地整理工作经历“探索一积累一创新”的历程,逐步探索出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山区土地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沂源县地处鲁中山区,辖区总面积1635.81平方千米,耕地2.85万公顷,总人口55.54万人,人均耕地0.051公顷。土地资源量多、质量差是沂源县的显著特点,有效耕地面积相对不足,耕地质量低下,始终是制约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沂源县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保护耕地,并从本县丘陵面积大、旱地多、水浇地少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胡静  康健 《湖南地质》2012,(3):69-69
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湖南省“四化两型”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在全国耕地保护重点区域开展的十大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9.
魏姗  祝芳芳 《河南地质》2014,(12):19-20
陕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辖区内4镇9乡,258个行政村,34.6万人,土地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不足1.3亩。近年来,陕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日益增长,耕地保护的责任和任务越来越重。为有效解决“健康快速发展”和“严格保护”并重,这一难题,该县在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上,以挖潜节约、保障用地为重点,以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为途径,以宣传与执法并重为手段,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狠抓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扎实推进全县耕地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双赢”。2013年底,全县的耕地保有量为33406.1公顷,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0037公顷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日前,从省政府在衢州市召开的全省土地开发利用现场会上传来喜讯,会上通报表彰了2011年度全省“十佳垦造耕地质量示范项目”,江山市一土地开发垦造耕地项目——“江山市绿业公司峡口低效园地开发垦造耕地项目”榜上有名,喜获“十佳示范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孙克 《河南地质》2009,(12):27-27
“原来总以为为了全县经济发展,又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只要能把项目引进来,让企业落户我县,土地多占点、位置优越点、是不是耕地无所谓,没想到国家关于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么多,没想到土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这么重要,没想到违法违规用地的后果这么严重,没想到我们招商局干部保护耕地的责任这么大……”汤阴县招商局的一位干部,  相似文献   

12.
《浙江地质》2013,(6):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但始终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为主体,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用途管制为手段,以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有关政策等在内的政策体系。国家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手段不断丰富,保护措施愈加严格,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出现稳步回升,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耕地保护工作的支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18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主题,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全面提高土地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人均耕地0.96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地矛盾较为突出。作为守土有责的国土人,针对如何有效解决既保护又发展这一难题,我们把引企上山作为破解“瓶颈”的主要措施,盯住太行山前35平方公里区域内土层浅薄的3万余亩可利用土地,全面抓引导,全力抓服务,竭力抓保障,较好实现了既保护又保障的“双赢”目标,累计少占耕地4200亩,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去年10月,李成玉省长在沁阳调研时评价说:你们干得非常好,既引来了大项目,又节约了耕地,你们的做法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一、地位及作用 土地是人类生息活动的场所,更是农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但却是有限的资源,而人口的增加却无止境。随着人口的增加,要求提供更多的食物和各种农产品,对土地的压力愈来愈大。由于人口压力,到处出现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超强度利用,引起土地质量的严重退化。由于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侵蚀,土壤污染以及非农用占地等,每年都要损失大量耕地。这类世界性的情况在我国不仅普遍存在,有些地方还更尖锐。1981年11月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个矛盾愈来愈尖锐。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相似文献   

16.
《河南地质》2009,(7):50-50
6月25日是我国第19个全国“土地日”。在这一天前后,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围绕“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的宣传主题,举办各种活动,宣传我国的土地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政策,以唤起社会各界对土地保护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山东地质》2011,(7):75-76
近年来,齐河县不断探索实行耕地保护机制,以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为目标,以增加粮食产能为己任,通过“领导重视、宣传到位、严格监管、土地整治”等多套组合拳,开辟了耕地保护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黄政贤 《河南地质》2008,(10):26-27
近年来,新郑市在确保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的同时,坚持从源头上“控地”,从新增建设项目中“抠地”,从存量建设用地中“盘地”,从整治整理中“生地”,从多层标准厂房中“节地”,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了最大的效益,走出了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节地型发展之路,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形成了保障发展与合理用地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土地政策,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以及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扎实开展“双保活动”,6月22日,经会议研究决定,玉林市纪委、市监察局将联合发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保卫战”活动。  相似文献   

20.
浩波 《广西地质》2010,(10):62-63
都安县“九分石头一分地”,耕地尤为宝贵;作为大石山区“土地保护神”,都安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视保护土地比保护自己的生命更重要。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他们积极投身整治违法用地建房行动之中,为都安的耕地保护及经济发展又立新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