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刚玉矿化位于穆兹科尔(Muzkol)变质杂岩体内.该杂岩体近纬向展布在帕米尔中部阿尔卑斯褶皱带的东部,属蓝晶石—夕线石型阿尔卑斯带变质杂岩.地质填图发现有4个变质岩区:低绿片岩相(白云母—绿泥石)区,高绿片岩相(黑云母—绿泥石)区,绿帘石—角闪岩相区,角闪岩相区,而刚玉矿化集中在绿帘石—角闪岩及周围角闪岩相变质体内的交代蚀变区.交代蚀变区内的刚玉矿化通常与层面或 大型同倾斜褶皱轴面平行.根据母岩成分可将含刚玉交代岩分为3类,分别位于方解石大理岩内、白云石大理岩内及片岩内.在大理岩内,刚玉成粉红色,与白云母、黑云母、方柱石、钙长石、正长石、金红石、电气石、磷灰石、黄铁矿及石墨共生,以Al含量变化大和Fe含量低为特点.在片岩内,刚玉成蓝色,与黑云母、绿泥石、电气石及磷灰石共生各种类型的含刚玉岩石均以K,Na,Mg的含量较高而Fe含量较低为特点.根据P—T—XCO2图估算含刚玉交代岩的稳定范围在610℃相似文献   

2.
特克斯一带双变质带是西天山双变质带重要组成部分。对特克斯一带双变质带特征的详细观察和讨论,可能对整个西天山双变质带深入研究起到解剖麻雀的作用。低压相系变质岩是以堇青石片岩类为代表;高压相系变质岩是以蓝闪石片岩类为代表。在后继的收缩体制下,由于陆-陆碰撞作用,使能干性不同的层状变质岩叠置到一起,经过强烈纵向构造置换作用,使能干性较强的蓝闪石片岩类(包括大理岩)变成透镜状、似层状岩石,嵌在数量较多、能干性较弱的堇青片岩类里,构成双变质带混杂体。变质作用的时间约为晚志留世末。堇青石片岩类为低压相系角闪岩相岛弧型变质作用;蓝闪石片岩类属于高压相系低绿片岩相俯冲带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4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
茅排金矿位于云开—武夷变质混合岩带的西北部,赋存于震旦系周谭群中低级变质岩系中,以硅线石二云母片岩、变粒岩为主,夹少量片麻岩和混合岩,并被认为是金成矿的主要矿源层。金矿化受控于北东向展布的递进变质型韧性剪切带;矿体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呈含金石英脉产出。矿床具多期多阶段多源复成因的成矿特点,初步划分早、晚两个成矿期。成矿早期受加里东中晚期混合岩化作用和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晚期为一叠加富集成矿作用过程,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及中基性岩脉控制。目前发现金以单一的自然金形式产出,矿石建造属少硫化物-石英-自然金型。矿物共生组合简单,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自然金等。  相似文献   

5.
云开隆起区基底具双层结构特点,深层次基底包括早—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和由其重熔而成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中的钾长球斑花岗岩具岩浆成因特征,结晶年龄为390—510Ma。云开隆起区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于加里东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或穹隆构造,奠定了云开隆起区的基本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6.
桂东南中新元古界云开岩群是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一系列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带,通过对云开岩群角闪岩相变质带(十字石-蓝晶石带)中斜长角闪岩变质作用的PT轨迹的系统研究显示,其包括了由早期绿片岩相变质阶段(M1)→峰期角闪岩相变质阶段(M2)→近等温降压变质阶段(M3)→近等压降温变质阶段(M4)→晚期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M5)五个阶段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其地质动力学过程属于典型的板块俯冲碰撞→抬升模式,表明云开地块北缘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俯冲碰撞及碰撞后的快速抬升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 La、Ce、Nd、Yb 和 Y 在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这一变质作用范围内的变质泥岩、变质粉砂岩和变质杂砂岩及其造岩矿物中的花岗岩化带内的分布情况。在进化变质阶段,基性片岩中稀土元素的丰度和比值均未起变化。发生深熔花岗岩化作用时,第一批熔出的铈族稀土元素富集起来。即使花岗岩熔融体的分异程度很低,也会从其中析出稀土元素,固定在角闪岩相变质泥岩中。变质岩的造岩矿物含铈族稀土元素30~60%,含钇族稀土元素50~100%。镧系元素的其余部分赋存在副矿物中。比较压力不同的变质相系表明,P(总)降低有助于稀土元素进入硅酸盐,特别是结构致密的硅酸盐.  相似文献   

8.
下湖铂钯矿点,位于闽北加里东褶皱隆起带,竹洲—仙阳复式背斜南西段近轴部的低角闪岩变质相带。是福建省唯一的赋存在变质岩系中的铜镍铂钯矿点。七十年代地质工作结果认为属岩浆熔离矿床类型,成矿母岩是变质基性岩一斜长角闪岩类。近来,笔者由于参加麻源群地层专题工作,有机会接触矿区大量原始资料,经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初步分析,感到很有必要对所谓的铂钯成矿母岩—斜长角闪岩类的成因性质和可能的原岩类型进行讨论。至于矿点其他岩类的成因性质,由于显而易见的变余沉积特征——变余砂状结构,层状构造等——已早被人们公认为副变质岩系,本文不多涉及。  相似文献   

9.
狼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内蒙古狼山西段,该区构造演化变形强烈,根据基性变质岩系的产出地层时代、产状以及它们与不同期次的变质、变形乃至混合岩化作用的关系,将基性岩系地体按形成时序划分出4个期次。不同产状及期次划分的基性系列变质岩为恢复区域地质演化史提供了重要信息。笔者通过岩相学观察、化学全分析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不同期次变质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温压条件和构造背景。岩石学特征表明,狼山基性变质岩除绿片岩外,原岩都为基性火山岩。第一期斜长角闪岩富集Pb、K、Nb、Ta,存在明显亏损,Hf、Zr、Ti弱亏损,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属于岛弧玄武岩;第二、三期斜长角闪岩具有板内和岛弧过渡的特点;第四期脉状斜长角闪岩轻稀土相对较低,表现为产生在板内张裂环境侵位环境。绿片岩Sr、K、Rb、Ba亏损而Th的明显富集具有岛弧或弧后盆地玄武岩的特征。选用斜长石、角闪石共生矿物计算各期斜长角闪岩所经历过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第一期斜长角闪岩计算得出其属于早期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第二期玄武岩计算得出其代表了早期为角闪岩相晚期向低角闪岩相退变的变质过程;第三期斜长角闪岩计算得出其属于低角闪岩相;第四期斜长角闪岩属于接触变质的绿帘角闪角岩相。  相似文献   

10.
湘东北古元古代连云山杂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山杂岩是经区域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混合岩化及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系,其变质矿物组合为St+Sill+Cr+Hb+Ab+Bi+Ms+Pl+Qz。其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 960±5 Ma,1 905±25 Ma,其原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构造盆地为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代表了扬子陆块东南缘古元古代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1.
粤西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西金矿床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变质岩型.赋金地层主要为云开群上亚群和寒武系八村群,它们具有较高的含金丰度,可作为本区金的矿源层.在区域变质或混合岩化作用下,矿源层中的金可能发生活化、转移并在局部富集.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有继承变质岩、混合岩的特征,分异演化程度不高,这对金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2.
张松林 《福建地质》2010,29(4):289-295
长兴金矿床主要产于长兴岩体钾长混合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交溪组变质岩中,矿体受断裂(裂隙带)控制,呈透镜状、不规则脉状分布,综合分析认为交溪组变质岩为初始矿源层,加里东期混合岩化使金在有利构造部位形成初步富集,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其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造山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质量传输的评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刘伟 《地质论评》2000,46(4):371-383
在汇聚板块边缘,滑脱面的滑动和沉积岩系的逆冲堆叠,导致孔隙水被压实排出,流体润滑了脱面,从而引起增生楔的生长。流体对流体制是地壳深熔的先驱事件。碱性花岗岩在次固相下有丰富的岩浆水的出溶,并且促进了碱性长石的微组构重组织。上部地壳浅表流体的循环主要受岩浆侵位驱动。韧性剪切带Ti、Fe、Mg残留富集,Si、Ca、Sr带出,流体不混溶和相分离是Au沉淀的重要机制。断层带尤其深部断层带具有高的流体/岩石比  相似文献   

14.
小西弓金矿产于敦煌岩群的低绿片岩相变质岩层中,受NW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二云母征岩不仅是矿源层,而且还是赋矿围岩。成矿流体主要是印支期岩浆期后含金热液,还包括少量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淋滤韧性剪切带内岩石中的Au元素并在有利的部位成矿。  相似文献   

15.
国外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床的含矿岩系以含碳和黄铁矿,夹火山物质和热水沉积物,金含量高为特征.在含矿岩系的沉积、成岩过程中,局部可以形成贫金的含矿层,少数情况下以至于形成金矿体.含矿岩系的变质作用可能形成金矿化,或为后来的成矿作用造成有利的物理和化学环境.岩浆作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或为改造成矿作用提供热源和动力.金矿床受构造控制,位于地热正异常区,金矿床的形成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和大气降水改造成矿作用等有关.超大型浅变质碎屑岩金矿床的形成过程持续时间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改造成矿作用在超大型浅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中生代形成的超大型金矿床中,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叠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俞军真  郑有业  许荣科 《地质学报》2020,94(11):3361-3375
双口山金- 银- 铅矿床地处柴北缘西段,赋存在滩间山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中。矿体由金矿体和银铅矿体组成,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双口山含金矿体赋矿围岩及含金石英脉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赋矿围岩形成时代为443±2. 9Ma,与区域滩间山群火山岩形成年代一致(440~490Ma)。含金石英脉热液锆石U- Pb年代为402. 8±4. 2Ma,与区域金矿床成矿年龄以及韧性剪切带年龄相接近(~400Ma),代表了金矿体热液作用及成矿时代。结合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表明双口山金银铅矿床是柴北缘造山带在不同造山带演化阶段,由不同成矿作用,在不同时期,相互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金矿体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特征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其成因主要与造山运动过程中的变质和变形作用有关,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绿片岩相的滩间山群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银铅矿体为岩浆热液型,成矿与后碰撞造山作用伸展- 构造转换有关的岩浆作用有关,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晚泥盆世深部含矿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宛南山金矿是产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敦煌群D岩组上部层位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矿源岩为绿岩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主成矿期属中元古宙.基于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硫铅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以金赋存层位、容矿岩石、韧性剪切构造、蚀变作用为基础,通过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证明金矿床应属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8.
湘中前寒武系金矿地质及相关成矿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中前寒武系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白马山-龙山-紫云山E-W向构造-岩浆岩带,包括锑金、锑砷金、砷金等不同矿物组合的矿床.金矿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次为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和隐伏岩体上方.其成因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和热接触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区域矿床成矿规律性强,找矿标志明显,远景可观.  相似文献   

19.
变质作用矿床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申保 《地学前缘》1999,6(2):231-232
近代矿床学研究已初步摆脱经典和相对立的内生及外生作用矿床的研究范围,走向一个以整体地质环境为背景,以各种地质作用相互联系为基础的动力学研究方向,并从矿床的源区和源岩出发,在不同的地质作用下特别是与挥发组分的参与相结合,追溯其矿床的形成过程。变质作用矿床是一类中间型的矿床,属于近源迁移型。在原有地壳中含矿建造和矿源层的基础上,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它的后期混合岩作用过程,并通过变质作用传导体制的不同阶段中出现的流体的参与,形成一系列由前变质矿床直至混合岩化期后矿床。文中对影响变质作用矿床的控制因素及其地位作了扼要的叙述,进行了变质作用分类的探讨,并从其传导体制中出现的热流及其形成环境上,与岩浆型花岗岩期后热液型进行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