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流域禁捕为全局计、为子孙谋,但在禁捕后却存在非法捕捞的问题,尤其在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入海口处尤为严重,阻碍政策目标的实现。基于现实层面的矛盾,文章选取24份国家层面、30份地方层面有关长江入海口“打击非法捕捞”的政策文本,对政策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入海口打击非法捕捞政策系统协调性较好,但存在部分不协调问题。文章创新性提出政策系统协调性整合框架,从公共政策视角为长江入海口非法捕捞问题的治理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秋兴  李铖 《海洋通报》2017,36(2):135-142
河口地区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集中交汇区,也是上游洪水、天文潮和风暴潮等各种动力要素的综合作用区,该区域的水动力研究尤为复杂。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上游洪水对河口地区的影响尤其明显,特别是天文高潮、风暴潮与洪峰效应相叠加时(俗称"三碰头"),往往会对沿岸造成严重的海洋灾害。以长江大通水文站为上边界建立了一个适合于长江口地区的精细化天文潮、风暴潮和洪水耦合模型,通过对近年来影响长江口的典型台风风暴潮过程的模拟发现,耦合洪水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更为吻合。通过理想数值实验,充分考虑天文潮、风暴潮和洪水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了不同径流量对长江口不同区域的影响,并给出了在不同上游洪水流量和不同台风强度组合情景下,洪水对长江口地区水位的影响以及长江口地区可能出现的高水位。  相似文献   

3.
1997~ 1 998年出现了 2 0世纪中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根据长江洪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实测资料 ,指出 1 998年的长江巨洪与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长江洪水的物理途径 ,这对长江巨洪的长期及超长期预报具有较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面开发海洋的时代,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我国正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江苏省委也提出了建设“海上苏东”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江苏盐城市东濒黄海,南接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北靠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 全市标准海岸线长达582千米, 约占全省的61%, 由南向北有王港、射阳港、中山港、陈家港等12个通海港口。现有浅海滩涂多达683万亩(1公顷≈15亩), 且每年继续以2万亩左右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得夭独厚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5.
长江与黄河河口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及其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长江现行主河道和黄河入海口处的表层沉积样品进行了环境磁学参数的测量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的磁性载体主要是亚铁磁性物质,亚铁磁性矿物晶粒以假单畴-多畴为主,同时亦有超顺磁晶粒的存在;长江河口沉积物的磁性明显强于黄河河口沉积物,特别是质量磁化率、非磁滞剩磁及饱和等温剩磁,两者相对偏差在40%以上;在粗粒级沉积物(>0.063 mm)中,长江河口沉积物的磁化率与全样磁化率平均值差别较小,在4%左右;黄河河口沉积物差别很大,可达34%.两者的差别反映了长江和黄河沉积物中磁性矿物赋存方式的差异;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差异与两者粒度特征对比明显.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的这些磁学方面的差别是源岩特征和气候环境差异上的反映,可以作为判别两者物源的有效示踪剂.  相似文献   

6.
1997~1998年厄尔尼诺与相关的天气现象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仲桂清  王辉  姜斌 《海洋预报》2000,17(4):34-40
我国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与厄尔尼诺有直接关系。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失衡的表现,即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海水温度的变化是对风场异常的响应。本文从对风场、温度场、大气环流等相关因素分析,指出本次厄尔尼诺是造成我国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试想利用西风指数的观测作为我国长期天气预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面开发海洋的时代,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我国正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江苏省委也提出了建设“海上苏东”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江苏盐城市东濒黄海,南接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北靠欧亚  相似文献   

8.
冬季下垫面热状况与洞庭湖平原汛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湖泊面积为2540平方公里,为我国仅次于鄱阳湖的第二淡水湖泊,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集水蓄洪湖盆,对长江起着巨大的调蓄洪水作用。洞庭湖平原现有耕地800万亩,是湖南的粮仓,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但是,洪涝灾害是洞庭湖平原面临着的主要威胁。所以,研究洞庭  相似文献   

9.
关于长江冲淡水异常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如所周知,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它的流量约占我国入海径流量的80%以上.如此巨量的淡水入海后,无疑,对黄、东海的水文——乃至悬浮物质的输运和沉积的规律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使该海区内渔场的分布和鱼获量产生变化.因此,中外学者早已作过不少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其中,关于长江入海淡水与海水混合后所形成的冲淡水舌的走向问题曾指出:从秋季至翌年的春季,长江冲淡水是经杭州湾口和舟山群岛一带沿岸南下,其范围限于靠岸的一狭带;而在洪水季节(6-8月),冲淡水舌指向东北(济州岛)方向,其中以7月份所伸展的距离最远.近年来,浦泳修根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1万年以来洪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1万年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往往也是气候转型期。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征使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导致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灾害程度的加强,以至于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他地区可能有着遥相关关系,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经济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在沿海地区发展“创汇农业”是必然趋势。鲜活商品、加工食品、轻纺产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依然是我国出口重点。上海海岸带地处长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利,劳力资源丰富,历史上劳动人民开发利用滩地经验丰富。因此,如何利用上海海岸带优越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和扩大农副产品出口生产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输送途径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44  
根据黄海、东海的最新现场调查资料,探讨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与输送途径.调查结果表明,在长江口以东及其东北部海域终年存在一个范围很大的营养盐高值区.分析表明,这些营养盐主要来自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及苏北沿岸流的输送.此外,还获得了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迄今被观测到的长江冲淡水中营养盐的最大扩展范围.  相似文献   

13.
江淮旱涝时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关于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江淮水旱的关系,我国气象学者已有过不少研究.早在五十年代初吕炯就指出,太平洋西北隅的水温对长江中下游的旱涝有相当关系[1],六十年代吕炯等又进一步指出,长江中下游洪水时期亲潮与黑潮同时加强,并指出旱涝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海水循环[2].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水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1979~1999)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时钟 《海洋科学》2001,25(6):54-57
长江口是长江注入东海的入海口 ,自徐六泾以下经过3次分汊 ,共形成4个入海通道。长江口为中潮河口,口外潮汐为正规半日潮 ,口内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长江河口水动力的研究主要起因于:(1)海洋科学海陆相互作用中河口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维持(整治、疏浚);(3)长江河口水环境、污染物处理的日益恶化;(4)长江河口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江口水动力过程主要研究径流、潮流、波浪、柯氏力及沿岸流相互作用。长江口水动力情况复杂 ,径流、潮汐、波浪、柯氏力及沿岸流作用都较强烈 ,赵保仁1993年认为…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长江中游网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精确计年,建立了长江中游原通江湖泊网湖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运用沉积物粒度指标分析了近100年来网湖沉积记录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近100多年来网湖沉积速率较大,平均约为0.56cm/a;沉积物粒度指标变化与流域降雨量、人类活动以及长江洪水密切相关,降水大的年份和大洪水时期沉积物粒径增大,分选性变差,峰态变宽。根据沉积物粒度指标特征,近100年来网湖沉积环境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湖泊沉积主要受降水和洪水等自然因素控制,沉积物粒度组合变化相对较小,在湖泊水动力条件变化时沉积物粒度指标出现明显的波动,反映了流域降水及长江洪水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2)20世纪50年代以后,湖泊沉积物平均粒径较大且分选性差,与流域强烈的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大量陆源碎屑进入湖泊有关,湖泊沉积粒度指标主要反映了流域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外海域1998年夏季悬沙浓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特大洪水,在洪水期间,以10mgL^-1的悬沙浓度为标志,长江悬沙的影响范围可达123°E,在122°15E附近,悬沙浓度显示出成层现象,底层浓度约为表层浓度的3倍,这一现象主要与物质沉积过程有关。在126°E-127°W之间悬沙浓度最低,代表黑潮水的特征。在调查期间,长江悬沙擅长 用的范围比冬季枯水季节有相当程度的扩大,但向NE方向扩散的趋势并不是明显。在陆架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洪水规模与1995年自然降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5年前汛期(4~7月),四水流域,湖区,长江中上游等集水区间自然降水水平与洞庭洪水关系的研究,探讨洞庭湖早已出现的“高水位,低流量”异常现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揭示本世纪来,洞庭湖至今并达到1954年降雨规模,从而着重指出洞庭湖距世纪洪水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8.
对长江口泥质区24Z孔的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粒度和元素分析,根据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将岩芯从下到上分为3个阶段:A阶段(1931—1964年)粒度参数的波动较小,各层位平均粒度Φ在5.58~7.65;B阶段(1964—198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比A阶段更小,整个阶段没有出现明显峰值,Φ在6.51~7.37;C阶段(1983—200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明显增大,出现多个峰值,Φ在5.59~7.46。元素Zr和Rb质量比(mZr/mRb)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粗粒级矿物与黏土粒级矿物的相对含量的高低,24Z孔的沉积物中mZr/mRb波动范围在1.02~3.59,出现了多个明显的峰值。利用24Z孔沉积物平均粒度和mZr/mRb识别出多个突变层位,结合长江中下游洪水水文记录,发现突变层位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后的水文洪水年份有着较好的对应,这可能与长江主泓的变化有关。对比突变层位与正常层位的粒度特征,突变层位沉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呈负偏态且峰高而尖,正常层位粒度频率曲线呈正偏态且峰低而宽,同时,概率累积曲线也指示突变层位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受到了更强的水动力作用。研究长江口泥质区南部24Z孔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对洪水事件的沉积响应,可以更好地了解长江洪水所携带的粗颗粒物质在长江口泥质区的分布范围,有助于重建长江流域古洪水从而更好的认识长江流域洪水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秋季湛江港和入海口温盐结构及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2015年10月采集的湛江港海域水体叶绿素a浓度、温度、盐度等参数,分析了秋季湛江港和入海口温盐结构及生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盐度的水平分布上由湾内往湾外逐渐递增,叶绿素a浓度由湾内往湾外逐渐递减,水深比较浅的区域水温较高,同时在航道入海口底层存在着“高盐低温低叶绿素”的相对稳定的冷水团结构。该水团的形成是由于湛江港出海口独特的地形构造促进区域性水体层化,同时底部水体透明度低,限制航道入海口区域底层的浮游植物的生长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0.
长江河口洪水造床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多年实测资料统计 ,长江口年径流总量 92 4 0亿m3,年输沙量 4 .86亿t,洪季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71.7%和 87.2 %。如遇洪水年 ,当洪峰流量超过 6 0 0 0 0m3 s时 ,中、下游河道水位明显抬高而进入防汛警戒状态 ,河床有明显冲淤变化 ;洪峰流量超过 70 0 0 0m3 s时 ,新生汊道及切滩串沟频频出现 ,给河口治理及深水航道开发带来重要的影响。从长江河口河槽演变基本特征及南港、北槽底沙输移强度引证长江洪水在河口地区的造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