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南诏安1600年地震与1519年山崩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桐 《华南地震》1995,15(2):62-65
对诏安历史地震与山崩的记录史料进行了考辨,并结合二次山体滑坡的调查资料,澄清1600年3月26日诏安仅发生一次有感地震,所谓“山崩塞溪”之说是出于对历史记载的误解;1519年所谓诏安地震实为一次山崩事件。  相似文献   

2.
从古代文史典籍中搜寻、勾沉和分析有关地震事件的记载,无疑是历史地震学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因之,研究时应当运用古籍学中的校雠、版本、目录等学术方法,同时亦参考历史地理学和必要的文字训诂工作。特别值得注意到的是,对于古史的著述体例要作慎密分析。汉代以后的史书中将地震与山崩皆归于“五行志”的灾异篇。之所以分列,并非由于山崩的非地震成因,恰相反之,凡属地震性山崩皆“不书震”而是为了“举重”,亦即强调其震害之酷烈。运用上述古籍学与历史学方法,笔者从“后汉书”及“三国志、“晋书”诸史书中勾沉出古丹阳郡境内以溧阳为中心的两次大震例,一是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七月,再是三国时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的两次地震性山崩,并以此试拟其震级大于6级,且有蕴震-发震的时序特征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3.
核幔边界地形结构以山崩、滑塌或浊流方式的部分崩塌,可导致外核和下地幔温度的突然变化。尽管这些塌陷现象是一种假想,然而调查这种潜在的结果是令人感兴趣的。这些事件所产生的下降流可破坏地核对流并触发地磁偏移和倒转。由内核冻结产生的漂浮沉积物被假想可重建山崩结构。大山崩可触发地幔热柱。来自地球外的倾斜撞击给核幔边界以高剪切力,并能同时触发一次或多次山崩,从而观察到陨石坑、玻璃陨石与磁场倒转之间的巧合。触发的山崩可以解释最大著名火山区(翁通爪哇高原)的形成和始于35Ma白垩纪的地磁静止期之间的巧合以及所报道的大型溢流玄武岩和生物灭绝之间的巧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史料、碑文考证、现场访问和地质、地貌、水文调查资料,论证了湖南“大庸1786年茅岩地震山崩,河道雍塞,逆流数十里”并非地震造成,而是外动力触发的地质现象。作者据此认为不存在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湖南大庸5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周玉凤 《地球》2012,(1):90-91
近日,吉林大学教授刘祥等人在黑龙江五大连池的老黑山、火烧山附近首次辨认出火山爆发时由山崩形成的岩屑崩落堆积。岩屑崩落堆积是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火山学家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胶东半岛两次疑难历史地震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健  蔡克明 《中国地震》1998,14(3):43-50
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该区曾发生过1046年,495年虞丘山两次历史地震。但在确定地震参数时,由于历史原因,对史料中记载的“虞丘山”的位置说法不一,因而,对这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存在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五大连池火山崩落堆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老黑山与火烧山火山外围分布有大量圆丘状火山碎屑堆积物,以往人们将其称为"副火山",即认为是独立的火山.本文认为这些堆积物来自这两座火山锥体的破坏.当锥体坡脚处有熔岩流溢出时,在重力作用下坡体发生裂解、崩塌,于是在坡体上形成沟谷,而垮落的坡体碎屑物则随着熔岩流的流动,堆积在火山锥体的外围,虽然有的堆积成较大的锥状体,但它们不是火山,而是火山崩落堆积物.  相似文献   

8.
名词解释     
[天象异变地动说]我国古代的地震成因观点之一。认为天象异变会造成地震、山崩、洪水等自然灾害。《竹书纪年》有夏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伊、洛竭”的描述;《晏子春秋》有“钩星在驷、心之间”将地动的见解;《易经》有“日蚀乍青乍黑乍赤,明日大雨,发蒙而寒,地震动”;《春秋潜潭巴》有“昂主八月,二月朔日日蚀,后百二十日,地必大动”;《董仲舒兵异占》有“日黄无光,各山崩、地动”《黄帝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地震史料发掘过程中,于《马端肃公奏议》查找到有关1489年西昌地震的史料记述,经考证分析与《明实录》、《明史》记载的1489年西昌地震相一致,弥补了正史记载的遗漏和不足,确定了西昌另一次强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史料的考证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历史记载十分丰富,是研究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基础资料。但“历史文献记载,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原因以及史料编纂学方面的原因,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谢毓寿等,1983—1987)。因此,用这些资料编辑地震目录或编纂地震志书,就需要鉴别。 1.史料中的问题 地震历史资料大多来源于正史、国史、野史、方志、杂记、档案、报刊、碑刻及地震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11.
1786年四川康定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发生于川西地区的一次大震,据《清代地震档案史料》及有关现场巡视奏折、县志等史料记载,震区内康定“城垣倒塌不存一雉……”、“沈边所属老虎岩地方因初六日地震,大山裂坠,壅塞河流……”,十日后”决堤势如山倒,沿河沟港水皆倒射数十里,沿河两岸居民一扫俱尽……”并造成了有名的”水打嘉定府(今乐山)”  相似文献   

12.
郯城大地震的新资料1668年(清康熙七年),山东郯城、富县间发生8.5级大地震,就史料记载,都城宫县灾害最重,谷县“男女老幼死者共二万余人”,地面建筑物“官民房屋、寺庙监库、城垣俱倒”。其破坏情状只凭文字记载,实物已难寻觅。令人欣幸的是最近在富县城南...  相似文献   

13.
活断层工作方法在中早期历史地震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丰富,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及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地震历史记载并不完备,如:历史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历史地震震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相当一部分地震有史料记载,但无法编入“中国强震目录”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史料地震学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本文以两个应用实例说明把活断层工作方法及现代年代学方法引入早期疑难或缺失的历史地震研究中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初云南永胜发生过一次破坏性地震,长期以来其强度判定成为疑难问题。本文通过解读《明实录》以及地方志中相关史料记载认为,由于对《明实录》相关记述解读有误,以及采信了“石门阙”“田陷成湖”等地方志衍袭夸大、与自然规律相矛盾的记载,并“捆绑”了大理、鹤庆等2次破坏性地震,《中国历史强震目录》高判了此震强度,导致其地震影响场有悖于地震影响衰减的一般规律。本文分析表明,此地震时间为“弘治十五年七月己亥(1502年8月31日)”,强度≤7级。此永胜地震的强度问题会影响该地区未来地震的危险性分析、判断等。  相似文献   

15.
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及其应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我国历史地震记载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历史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的建议方案,即根据历史地震序列的记载特点,将其分为“安全类”和“危险类”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山东地区为例,对山东及邻区历史地震序列分类。结果表明,区内历史地震序列中安全类约占83.9%,危险类约占16.1%,这一结果与本区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结果大体一致,但与全国现代地震序列类型统计结果有一定差异。由于受地震史料记载详略因素的限制,上述结果是粗略的、初步的,但仍是对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信息的一种补充。所得结果可在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无破坏记载但影响面积较大的地震史料是历史地震学中的宝贵资料。本文通过对甘宁陕地区明代无破坏记载的历史中强震的史料考证、实地调查及对有感范围的统计计算,采用综合分析及类比的原则和方法,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又新确定补充了10次中强地震,并给出其基本参数。为研究区内完整的地震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关地震的史料极为丰富.书载地震的形式、文体亦多种多样,其中用诗歌记载地震是我国史料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里,就用诗记载了地震,尔后,用诗歌记载地震越来越多.历代地震诗中不仅记述了火山和构造地震的灾害,而且描述了震前出现的各种宏观异常,这不仅对确定历史地震震级、划分烈度提供了依据,而且对地震预报、防震、抗震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二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的特大地震,震级为8%,极震区位于山东省郯城。郯城大震是震害史料记载最为丰富的历史大震之一,随着我国对特大地震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资料丰富、史料记载最全,研究程度较高的基础上,有条件作为典型震例且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依据大量的史料记载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强震作一简要综述,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翻开《中国地震目录》(科学出版社1971年版)的附录部分,里面有这样一条地震记载:315年(晋建兴三年正月)“平阳(临汾)地震,崇明观陷为池.”大概因为史料过于简略,不好估计震级或烈度的缘故,编者将它收在附录,仅供参考.查《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关于这一次地震,有如下记载:  相似文献   

20.
关中地区的地震记载历史最长,地震史料出较完整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