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沙湾共有浮游植物27属,隶属于5个门,其中硅藻门20属,绿藻门3属,蓝藻门2属,金藻门1属,甲藻门1属,角毛藻(Chaetoceros)、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菱形藻(Nitzschia sp.)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在0.11~23.63 mg L-1之间,平均为3.72 mg L-1,细胞密度平均为1.324 7×104个L-1。流沙湾共有浮游动物19种,其中原生动物10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多毛类和轮虫类各1种,优势种类为原生动物中的拟铃虫(Tintinnopsis)、薄铃虫(Leprotintinnus),桡足类中的哲水蚤(Calanus),浮游幼体中的无节幼体(Nauplius);浮游动物生物量在0.08~7.24 mg L-1之间,平均为2.04 mg L-1,密度平均为8 186个L-1。水体交换能力差、大规模贝类养殖以及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等因素,导致流沙湾浮游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但有明显的水平分布和月变化。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在湛江湾海域设立10个站点对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调查,分析湛江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并通过聚类(CLUSTER)和MDS排序对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有底栖生物共7门112种,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为湛江湾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量分布范围为0.93~98.20 g.m-2,其中软体动物门的平均生物量最高值。栖息密度分布范围为6.11~24.80 ind.m-2,其中以环节动物门(24.08 ind.m-2)和星虫动物门(22.22 ind.m-2)最高。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物种较为丰富,但多样性差。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结果,可将湛江湾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4个群落。丰度生物量曲线(ABC)分析结果,湛江湾大型底栖生物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者扰动,群落结构不稳定。与其他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的比较分析结果,湛江湾的生物量和丰度偏低。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对茂名市小东江的浮游生物及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122种,其中蓝藻门15属34种,占(总种类数,下同)27.9%,硅藻门16属26种,占21.3%,绿藻门29属52种,占42.6%,裸藻门3属6种,占4.9%,金藻门1属1种,占0.8%,黄藻门3属3种,占2.5%;浮游动物78种,其中原生动物门26属36种,占46.2%,轮虫动物门9属16种,占20.5%,节肢动物门枝角类8属14种,占17.9%,桡足类10属11种,占14.1%,水生昆虫1属1种,占1.3%。各调查断面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平均为37种,细胞密度在11.3×104~19.5×104/L,Ⅴ断面最高,Ⅰ断面最低,平均为14.4×104/L;浮游动物种类数平均为27种,密度平均为2 895/L。相邻断面间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为0.13~0.23,各断面环境异质性相差较大,该季节河水流动性小。叶绿素a含量为19.9~45.3μg/L,它与细胞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无机氮、无机磷和COD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各断面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3.1~4.5,均匀度为0.62~0.85;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2.7~3.9,均匀度我0.59~0.80。对βm-αm指示种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分析,Ⅱ、Ⅲ、Ⅳ、Ⅴ断面水质属生态中污类型,而Ⅰ断面属生态寡污类型。以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评判,各断面COD含量为Ⅰ类水;无机氮含量除Ⅰ断面外,其他断面均为Ⅲ类水;无机磷含量均优于Ⅱ类水;石油类除Ⅰ、Ⅱ断面为Ⅳ类水外,其他断面均为Ⅴ类水。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表明,小东江流域水质为中污染至重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养鱼类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2018年4月共设置6个采样点,分别对乌梁素海现存水草区与鱼类放养区水体表层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两区域的营养状态与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6属154种,其中现存水草区(142种)多于鱼类放养区(88种),现存水草区浮游植物种属组成为硅藻-绿藻-蓝藻型,鱼类放养区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现存水草区平均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4.29、4.23,明显高于鱼类放养区(2.46、2.30)。两区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共26种,其中现存水草区(24种)多于鱼类放养区(11种),现存水草区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要优势种,而鱼类放养区则以蓝藻为绝对优势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现存水草区(25.19×106 cell/L)显著低于鱼类放养区(275.79×106 cell/L)(P <0.05),而平均生物量现存水草区(13.34 mg/L)虽低于鱼类放养区(36.20 mg/L),但差异不显著(P> 0.05)。研究显示,现存水草区营养状态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鱼类放养区为中度富营养-重度富营养;两区域水质均为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状态。【结论】与历史数据相比,现存水草区浮游植物群落表现为浮游植物多样性下降、种类小型化、优势种转变为蓝藻为主。与现存水草区相比,鱼类放养区浮游植物群落因放养鲢、鳙的摄食导致浮游植物多样性下降、种类小型化、优势种向可食性差、生长快的群体型蓝藻演替。  相似文献   

5.
高州水库(1988)发现的44种轮虫中有8种为优势种。它们是螺形龟甲轮虫、针簇多肢轮虫、圆筒异尾轮虫、奇异巨腕轮虫、裂痕龟纹轮虫、卡顿圆筒异尾轮虫、卵形彩胃轮虫和真翅多肢轮虫。它们中除奇异巨腕轮虫、裂痕龟纹轮虫和真翅多肢轮虫外,其余的种类全年出现。8种的种群密度为46.1个/升。它们的个体数量占轮虫总量的83.8%。一年中以夏、秋密度最高,分别占41.2%和39.6%,而春、冬密度最低,各为10.7%和8.5%。文中还讨论了这八种轮虫各种高峰形成的量适温幅以及它们的分布与水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不同生物指数分析胶州湾口海域底栖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以期为胶州湾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及后续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19年各年9月在青岛胶州湾口薛家岛海域设置12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海洋生物指数AMBI和多变量海洋生物指数M-AMBI评价该海域底栖生境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结果】2016―2019年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84种,其中多毛类(39种)、甲壳类(23种)和软体动物(15种)是该海域的主要组成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0 m-2和7.22 g/m2。多毛类寡鳃齿吻沙蚕(Micronephthys oligobranchia)、拟特须虫(Paralacydonia paradoxa)、软背鳞虫(Lepidonotus helotypus),节肢动物绒毛细足蟹(Raphidopus ciliatus)、隆线强蟹(Eucrate crenata)和头索动物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jap...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0~2011年中街山列岛水域4个季节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虾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并探讨了底层温度、底层盐度和水深对虾类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有虾类20种,隶属于9科18属;广温广盐种无论在种类数还是尾数密度与生物量均占主导地位;虾类生物量和尾数密度在季节分布上,以冬季最高,冬季均与春、夏和秋三季呈显著差异(p值<0.05);平面分布上,生物量与密度指数总体上呈南北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生物量与平均底温显著相关(P<0.05),与平均底盐和水深相关性较差(p值>0.05);葛氏长臂虾、细巧仿对虾、中国毛虾、日本鼓虾和中华管鞭虾为四季的优势种,且均属广温广盐种;虾类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61~1.0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76~1.3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0.70,其中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春季与冬季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匀度指数秋季与冬季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  相似文献   

8.
对珠海凡纳滨对虾淡水养殖池塘浮游植物及其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检出浮游植物143种,优势种主要有林氏藻、螺旋鱼腥藻、小颤藻、微囊藻和点状平裂藻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24~2.77之间,优势度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984;而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967,养殖后期优势度不高,浮游植物的密度及化学因子的浓度到后期都有所上升,藻类密度的剧烈变化会引起氨氮和硫化氢含量的变化;藻类密度的波动滞后于无机氮的波动,群落演替具有突发性、时间短、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珠江口海域两种不同浮游生物网网采浮游动物群落的差异,探讨在近岸及河口进行浮游动物调查时的适宜网型。【方法】于2017―2020年每年8月在珠江口海域分别用浅水Ⅰ型和Ⅱ型浮游生物网(以下分别称“Ⅰ型网”“Ⅱ型网”)采集浮游动物样品,分析并对比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年际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4次调查中,Ⅰ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35.7~388.4 m-3,而Ⅱ型网采集的丰度为19 097.6~24 608.2 m-3,远高于前者。两种网型均能采集到较多对方未采获的种类。相似百分比分析(SIMPER)结果显示,两种网型调查结果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中小型类群,尤其是以强额孔雀哲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为代表的中小型桡足类丰度差异,Ⅰ型网漏采多数中小型桡足类。Ⅰ型网调查得到的优势种信息同样严重低估中小型桡足类的优势程度。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年际变化趋势不一致,Ⅱ型网采浮游动物的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在近岸及河口调查研究中,Ⅰ型网和Ⅱ型网的调查结果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四川省什邡市“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原因,使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利用、水资源量、降水量、土壤侵蚀、污染源排放等作为基础数据,运用遥感解译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2005~2010年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年际变化呈“V”字型,受汶川地震影响2007~ 2008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其余年际间无明显变化;在评价期内,汶川地震是导致什邡市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占全部变化因素的97%以上;除2008年外,影响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环境质量指数和水网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四川省什邡市“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原因,使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利用、水资源量、降水量、土壤侵蚀、污染源排放等作为基础数据,运用遥感解译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2005~2010年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年际变化呈“V”字型,受汶川地震影响2007~2008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其余年际间无明显变化;在评价期内,汶川地震是导致什邡市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占全部变化因素的97%以上;除2008年外,影响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环境质量指数和水网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贵州省东南部三州为研究区,运用连续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通过2010年森林清查小班数据,建立了24类优势树种的森林植被碳密度与林龄之间的关系。同时,估算了1990-2010年间贵州省东南部森林植被生物量及其碳蓄积量,分析了碳蓄积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出2050年该区域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结果显示:(1)2010年贵州省东南部森林植被碳蓄积量为106.22 TgC,占贵州省森林植被碳蓄积量的63.01%,占全国森林植被碳蓄积量的1.36%;平均碳密度32.44 MgC/hm2,是贵州省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的93%,全国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的76%,碳密度空间分布呈现由西部向东部增加趋势且东部高于平均水平。(2)1990-2000年间森林植被碳蓄积量增加了30.67 TgC;2000-2010年间森林植被碳蓄积量增加了49.55 TgC,其中,退耕还林导致森林植被碳蓄积量增加了31.09 TgC。(3)以2010年为基准年,假设40 a后贵州省东南部森林面积保持稳定,且不考虑轮伐期的未来情景下,至2050年该区域森林植被碳蓄积量将达到153.38 TgC,其增量可达47.16 TgC,表明贵州省东南部森林具有较大的碳增汇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镇江豚类保护区鱼类资源状况,丰富鱼类资源本底数据。【方法】于2013、2016和2019年,分别开展3次渔业资源调查,对该区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体型大小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记录鱼类68种属于7目13科47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种类占比较为稳定,鲇形目(Siluriformes)鱼类资源量有下降趋势,鲈形目(Siluriformes)鱼类种类占比上升明显;不同年份优势种替代较为明显;2016年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6.528、3.026。【结论】保护区鱼类资源较为丰富,但不同年份鱼类群落变化较为明显,渔业资源面临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2011年共6个航次调查数据,对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关键水质环境因子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富营养指数法对该海域水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近几年COD、PO4-P、NO2-N、NO3-N、NH4-N、石油类、叶绿素浓度等关键水质因子的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61~1.71 mg/L、0.01~0.04 mg/L、0.004~0.05 mg/L、0.05~0.21 mg/L、0.02~0.20 mg/L、0.01~0.60 mg/L、1.16~3.17μg/L。该海域COD、石油类污染程度较低,而PO4-P、无机氮污染程度高、污染风险大。半岛东部海域污染程度高于西部海域,尤其是湛江港、雷州湾及半岛东北海域呈高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研究2005-2008年广东省湛江市英罗湾高桥3个红树林区(红坎、两头流、西村)虾类群落的变化特征,并分析虾类群落组成与水质指标(盐度,pH)和沉积物指标(pH、可溶性盐、有机质、黏土、粉砂、砂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区域捕获虾类13596尾,属3科5属9种,刀额新对虾是高桥虾类的优势种;虾类种类年际变化较大,年间相似度平均为70.4,区域间相似度平均为60.6;红坎虾类多样性较丰富,两头流虾类的优势种明显,各年优势度指数均达0.95以上;3个区域的主要生态因子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坎3个采样点的底质性状较复杂,其沉积物特性差异显著(P<0.05),两头流和西村的底质性状较为单一,其沉积物特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群落变化特征和沉积物性状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高桥虾类的渔获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多样性和分布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鱼礁生态区浮游动物种群分布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对主要环境因子响应机制。【方法】于2019年3月和9月对海南文昌人工鱼礁附近海域展开调查研究,各获取7个站位的样品数据,通过形态鉴定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并探讨其季节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鱼礁生态区共鉴定浮游动物48科61属79种,浮游幼体19类;春季53属65种,秋季45属53种;分为暖温带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和暖水广布类群三个生态类群。优势种随季节的变化而更替,春季以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和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为主,秋季则以瘦歪水蚤(Tortanus gracilis)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等种类组成。浮游动物种类数、物种丰富度、丰度和生物量整体呈现为春季大于秋季,尤其是丰度、生物量呈极显著差异性(P <0.01),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则反之。海洋理化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相关参数存在相关性,春季水温、NH4-N质量浓度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与丰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018年春季福建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方法】分别于2018年4月和5月对福建近海进行综合性调查,分析福建近海春季赤潮原因种的演替、浮游植物分布情况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2018年4-5月,福建附近海域从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双相赤潮变为东海原甲藻单一赤潮,赤潮数量级10~6~10~7cells/L;赤潮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表中层细胞丰度变化差异大,底层丰度变化差异小。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由硅藻为主向甲藻为主演替。  相似文献   

18.
利用3家机构(JAMSTEC、SIO、IPRC)发布的Argo海洋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2005~2015年全球SSL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平均SSL(即由海水密度变化引起的)上升速率为1.08±0.38 mm/a;年际信号对SSL变化速率的估算结果存在显著影响,近期(2011~2015年)Argo数据的估算结果(2.16±0.50 mm/a)显著大于早期(2005~2010年)的结果(0.66±0.64 mm/a)。当前Argo产品用于全球平均SSL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差异为3家机构所得结果平均值的10%左右;而小尺度上(20°宽纬度带)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能达到平均值的80%。对全球SSL的空间特征的分析结果也显示,3家机构产品估算的海平面比容变化周年振幅和线性速率在更小的尺度(±5°)上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时间序列MODIS数据的鄱阳湖湖面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是气候、水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组分,遥感观测有助于获得湖泊面积变化及对环境的响应信息。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观测提出了一种利用像元水淹没/陆地出露比例的湖面变化分析算法,并应用于鄱阳湖的湖面提取及变化分析。首先,用全年遥感数据合成获得当年最大湖面;然后,在此最大湖面范围内,识别出每景数据的水体和陆地状态;最后,统计一定时期内每个像元的水淹没比例,并据此分析湖泊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该算法的最大优势是克服了云的干扰,以及湖面快速变化造成的年际变化对比分析困难问题。算法应用于2000-2010年MODIS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算法检测出的湖面面积与鄱阳湖水文站水位观测资料非常一致;算法可以获得鄱阳湖湖面面积的显著季节变化信息;2000-2010年间,鄱阳湖湖面面积在丰水期未发现有规律的变化;在枯水期,2003年后湖面面积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2010-2017年嵊泗马鞍列岛保护区海域的水质状况。【方法】采用水质有机污染指数(A)法进行水质有机污染评价,采用富营养化指数(E)法和营养状态质量指数(INQ)法进行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该保护区海域水质化学需氧量(COD)和溶解氧(DO)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磷(DIP)含量有3个年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年份超过第一类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DIN)质量浓度超标严重,2015年达到0.674 mg/L;叶绿素a(Chl-a)本底含量较高,适宜条件下使得浮游植物大量繁殖,Chl-a含量急剧上升,并容易诱发赤潮;有机污染指数评价显示,2012-2015年水质有机污染状况达到中度污染以上,并且有3年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最大A值为2014年和2015年的4.10,2016年污染最轻,为开始受到污染级别;富营养化指数和营养状态质量指数评价显示,最大E值和INQ值分别为2012年的4.29和2010年的8.59,DIN含量高是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因子。【结论】该保护区海域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DIN,水质有机污染状况呈现年度波动状态,水质富营养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