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利用茶树的生长发育条件与气候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昭平县内茶树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利用昭平县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和昭平县气象站近30a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的高层模型,并采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的茶树种植进行气候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区,即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以及不适宜种植区。针对各个区不同的气候特征,提出相对应的茶树种植建议,为昭平茶叶的种植和生产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农业气象学角度,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宜度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不同的郊县和郊区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相应地区的茶树生长气候适宜态,讨论了在不同采摘期内气象条件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3.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是否适宜茶树生长以及茶叶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揭示重庆市名优茶产品巴南银针的主产区茶树生长的气候优势,本文以巴南银针茶叶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条件与气象灾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茶叶种植区气候可行性;综合气象因子对茶树生长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分析春茶生长期影响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特点;基于气候适宜度理论以及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巴南银针茶叶产区茶叶生长的气候适宜性以及气候品质等级。结果表明:巴南银针茶叶产区热量条件优越,无早春冻害,能够确保茶树安全越冬以及春茶的早采高产;春茶生长期,从一芽一叶开采期开始计算,气候适宜度平均值0.75,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的种植以及茶叶生产;春茶气候品质等级维持在2级到1级,气候条件利于春茶品质成分积累,保证了优质茶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气象学角度,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南京地区茶树生产气候适宜度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不同的郊县和郊区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相应地区的茶树生长气候适宜态,讨论了在不同采摘期内气象条件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茶树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湖北省74个气象台站1971-2005年的气候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支持下,结合茶树的生态学特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湖北茶树种植实现基于1 km×1 km格网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显示:鄂西南、鄂东南地区以及鄂东北部分地区为最适宜茶树种植区,面积约占湖北全省的27.1%;鄂西北及鄂中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区,主要受到年降水量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的限制,面积约占全省的19.8%;其他地区则处于适宜和次适宜种植区.将区划结果与湖北历年茶叶产量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吻合度较高,即从茶树气候适宜性角度实现的精细化评价结果对指导湖北省的茶树种植规划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1961—2019年全国1903个气象站点的气候数据以及1115条茶树分布站点记录,利用最大熵模型和GIS技术筛选影响茶树种植的主导气候因子,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中国大陆茶树气候适宜性划分为不适宜区、次适宜区、适宜区和高适宜区4个等级,厘定不同区划等级的主导气候因子阈值。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大陆地区茶树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春霜冻频率、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3—9月平均相对湿度。模型区划结果与名茶之乡、地理标志茶叶所在地吻合较好。茶树适生区的北界总体呈现出由东部高纬度向西部低纬度降低的分布态势,北界界限移动较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高纬度省份。整体茶树适生区质心的年代际变化较为平缓,除20世纪60—70年代和80—90年代的适生区范围有所缩小外,其他相邻年代际间茶树适生区的面积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与质心迁移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贵州省黎平县油茶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及黔东南州辖区内其余1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气候资料,根据气候资源的小网格分析方法,建立黎平县油茶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模型,以GIS为技术支撑,划分了黎平县油茶种植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区划结果表明:油茶种植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占该县国土面积的53.8%,不适宜区仅占13.9%。区划结果对于该县油茶种植发展详细规划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季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设计春季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指标,为开展生产于春季的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提供技术支撑。针对茶叶质量指标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运用农业气象技术确定茶叶原材料茶树芽叶生长期的气象条件与茶树芽叶质量、颜色、滋味的关系,设计乌牛早茶树、龙井43茶树、鸠坑茶树在春季生产的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将龙井茶叶的原材料茶树芽叶生长期的气候品质分为特优、优、良好和一般4级,开展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气象部门作为与茶叶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无关的第三者,开展的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容易为茶叶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提高茶叶生产企业信誉度和产品知名度,有助于引导消费者选购其满意的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江南茶区茶树栽培适宜性,本文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筛选出年平均气温、年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13℃出现的频率、4—10月的平均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壤酸碱度和土壤质地等9个评价指标,应用AHP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图和茶树栽培现状,经细网格推算,构建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模型,将江南茶区茶树栽培区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茶树栽培的面积分别为317518.3km~2,410343.3km~2,148064.5km~2,分别占江南茶区评价面积的36.25%、46.85%和16.9%。利用浙江省松阳县茶树种植现状分布图对松阳县茶树栽培综合适宜性区划结果进行检验评价,表明松阳县茶树栽培适宜性区划结果与茶树种植的分布现状比较吻合。评价结果可为茶树栽培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茶树栽培与气象条件关系和重庆市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特点的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影响重庆市茶树区域分布差异的主要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利用Arc 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重庆市80%保证率≥10℃活动积温、春旱、夏旱、伏旱和秋旱100m×100m空间分布,制作了茶树气候生态区划,将重庆市划分为:气候炎热大叶茶适宜栽培区,气候温热中小叶茶适宜、大叶茶次适宜栽培区,气候温和中小叶茶适宜栽培区,气候温凉中小叶茶次适宜栽培区和气候寒冷茶树不适宜栽培区等5种类型区,为重庆市茶树产业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门市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648.8 h,年日照百分率37.2%,年大雾日数为23.1 d;年降水概率为32.45%,湿度大,全年的气候干燥度为0.88,春季气候干燥度为0.69,以春季气候干燥度最适宜天门市茶叶生长。针对不利于茶叶生长的灾害性天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茶叶种植提供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气象保障。天门市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茶圣”陆羽的故乡。由于境内年降水变化率大,天气变化剧烈,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洪涝灾害多、危害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研究茶叶生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在生产中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对于推动天门茶旅游业发展,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1天门市茶叶种植的气候条件茶叶生产对气候因素的要求比较严格,合理利用气候条件进行趋利避害,使效益达到最大化。茶树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ph值4.5~6.0的酸性土壤中为最佳,并且炎热干旱和低温阴雨都会对茶树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对气候条件的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茶树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可为浙江茶产业良好发展和优化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从气候、土壤、地形3类影响因子中选出10个因子对浙江省的茶树种植适宜性进行区划研究。其中,气候因子5个,分别为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年降雨量、生长季平均相对湿度和年日照时数,这5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确定;土壤因子2个,即:土壤质地和土壤p H值;地形因子3个,即: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考虑到浙江省地形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况,对所有气候因子采用分布式模型实现其空间分布精细化模拟。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系数,采用加权求和法建立茶树种植综合区划评估模型。结合各种因子适宜性等级量化指标,最终获得茶树种植适宜性综合评价得分的空间分布。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屏蔽水域、城镇居民用地等不适宜种植区,将浙江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种植区。结果表明,浙江茶树种植各指标适宜性以气候适宜性最佳,地形适宜性次之,土壤适宜性最差。浙江茶树适宜区占参评面积(除去屏蔽区域)的45.51%,该区海拔、热量等自然资源充分满足茶树生长;较适宜区占47.05%,该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或中高海拔地区;不适宜区占7.44%,主要分布在高山区,热量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13.
连平鹰嘴蜜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连平县1981—2011年的地面观测气象资料,结合连平县气象局鹰嘴蜜桃课题研究组实地调查观测的鹰嘴蜜桃物候期资料及生长发育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从气候基本要素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该县适宜鹰嘴蜜桃种植的气候条件,结果发现该县北部上坪镇的山区坡地,适宜鹰嘴蜜桃的种植;鹰嘴蜜桃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海拔较高、坡度平缓并且向阳的山坡地;本地正常年份开花时间在2月中旬初到3月上旬中期,鹰嘴蜜桃开花期呈现提前趋势;本地鹰嘴蜜桃种植仍有不利气候因素存在,包括冰雹、雷雨大风和骤雨、干旱、病虫害等,因此要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尽量减少及避免损失。总之,连平北部独特的气候可为鹰嘴蜜桃的高产、高质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4.
利用普定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逐日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资料以及普定县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空气质量指数(AQI)等资料,运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人体舒适度与空气质量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普定县近50a的人居环境气候条件。结果表明:普定县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以及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降水量以及气压呈降低趋势。常年体感主要为凉(3级)~最舒适(5级)之间,全年体感无寒冷及酷热等级,且体感舒适(含凉舒适及最舒适)月份主要为4-10月,占全年58%。普定县气温上升、风速增大、气压下降的趋势有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好,而相对湿度降低、降水量减少的趋势不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影响空气质量。普定县空气质量以4-5月、7-11月为优,且其四季空气质量均为优,表明空气质量好,人体舒适度高,适宜人居。  相似文献   

15.
基于茶叶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分析了2020年1月10日—5月10日茶树生长发育气候实况,对2020年安徽省霍山县黄芽茶叶的气候品质进行评价,并确定最佳采摘期。结果表明:霍山县茶叶种植基地于2020年4月20日—5月3日采摘的霍山黄芽茶叶鲜叶气候品质评价等级为“特优”;4月1—4日、14—19日采摘的鲜叶等级为“优”;其余时段等级为“良”。  相似文献   

16.
河源地区茶树种植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源和周边地区24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选取气候、地形和土壤3方面共12个因子,构建河源地区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软件支持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将河源茶树种植区域分为不适宜、较适宜和适宜3个等级,并绘制出茶树综合评价图,对评价结果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河源适宜茶树种植的区域面积约占51.6%,主要分布在连平县、东源县东部、紫金县中东部、和平县西部、龙川县的中部偏东和南北两端;较适宜区约占48.3%,主要分布在和平县中东部、紫金县西部、东源县北部、龙川县中部偏南和靠近和平县的区域;不适宜区约占0.1%,主要为紫金西南部的小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三明市茶树气候条件分析及气候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三明市茶树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光照及平均温度、积温等条件基本能满足茶树生产的需要 ,制约茶树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 ,以此为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区划模型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Arcview软件制作分布图 ,并结合三明市茶树生产的实际情况 ,将茶树生产分为 3个生产区域 :乌龙茶为主绿茶为辅区、绿茶为主乌龙茶为辅区和绿茶与乌龙茶并重区 ,并提出茶树生产趋利避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辽阳县位于辽宁省的中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长季内(4~9月)总降水量为644.5mm,平均气温为19.3℃,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为3375.4℃,无霜期为180天,从气象条件来看,适宜种植大豆。多年来,由于农民按传统的观念种植,各用各的品种,使该县的大豆品种造成了多而杂(主要品种有5个:铁丰24号、辽豆3号、铁丰18  相似文献   

19.
《江南茶叶生产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2017,(8)
正该书通过人工气候控制试验、田间试验和典型年份相关信息,构建了江南茶区茶叶主栽品种(龙井43、乌牛早、鸠坑、福鼎大白茶等)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研究了茶叶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茶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茶叶生长气候适宜度和茶叶气候品质评价诊断等模型;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茶叶生产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茶叶生长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特征,开展了基于GIS技术的茶树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探讨了遥感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目前茶叶总产量已占全国的17%,是我国主要产茶区.近几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品质发生了波动,与近几年福建气候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特征,从气候上分析近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原因,为福建茶叶的高产优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