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1986年、1990年、1994年、1998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研究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淡水湖泊哈素海的湖区总面积、明水区面积、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区面积29 a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6~2014年期间,哈素海湖区总面积变化在29.12~30.13 km2之间,变化幅度很小,主要原因是在哈素海周边修筑的堤坝控制了水体和芦苇群落的向外扩张;明水区面积从1986年的18.74 km2减少到2014年的14.90 km2,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到2014年,明水区面积已不足湖区总面积的一半;芦苇区面积从1986年的10.86 km2增大到2014年的14.98 km2,其占湖区总面积的比例由36.68%增加到50.13%,年增长率约为0.48%;从空间上看,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位置为湖区的北端、南端和近东岸部分区域,说明在适宜的浅水区域芦苇群落极易扩张,说明底泥淤积和水深可能是制约哈素海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因素。哈素海芦苇群落的扩张,说明哈素海底泥淤积严重,沼泽化进程明显,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底泥清淤等措施,减少湖区淤泥,增加有效水深,以达到增加库容并控制芦苇群落扩张态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芦苇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前言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天山东段的焉耆盆地,面积988平方公里,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在湖西南开都河三角洲前缘,即小湖区和湖西北的黄水沟洪积平原地区,发育有大片芦苇沼泽。本区芦苇沼泽受天山融雪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分条件较好。土壤以腐殖质沼泽土、泥炭土和盐化泥炭土为主。该区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芦苇生长期内日照长、积温高、昼夜温差大,适宜芦苇的生长发育。因此,博湖芦苇株高、径粗、叶茂、纤维长,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芦苇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平原退田还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建设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特别围湖造田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影响,使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洪涝灾害频繁,影响了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退田还湖、防洪减灾,恢复湿地,开展退田还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而且对发展湖区经济,改善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博斯腾湖(简称博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的水质变化问题不仅对湖区及湖周区的渔业或芦苇生产起很大影响,而且对库尔勒地区的灌溉水质、农牧业生产和居民用水以及对该湖周围的生态都有很大影响。在1958、1975、1980年中国科学院荒地综合考察队对博湖的水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及采样分析。1984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又对博湖进行了水质调查并采水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冲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蔡述明  周新宇 《地理科学》1996,16(2):129-136
长江中游平原湖区是中国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给平原湖区带来了“鱼米之乡的”美誉,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发达地带,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湿地资源与环境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6.
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位于新疆焉耆盆地的东南部。在博湖的西南部小湖区及西北部的黄水沟一带,生长着大片芦苇,为沼泽土壤集中分布地区。沼泽土总面积58万亩,其中小湖区42万亩,黄水沟16万亩,均以泥炭土占优势,泥炭总储量可达2.9亿吨。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湖资源集中分布区,受21世纪暖湿化气候和水量增补的影响,盆地多个盐湖呈现湖面扩张趋势,该过程开始影响盐湖资源离子含量和湖泊生态环境,也对湖区沿线公共基础设施造成一定影响。为了研究湖泊水量增补对盐湖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了柴北缘山前5个湖泊(苏干湖、德宗马海湖、巴仑马海湖、小柴旦湖和托素湖)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017~2021年湖泊扩张、典型盐湖矿化度和资源元素变化趋势以及对周边基础设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型湖泊湖水淡化和资源品位下降;2)生态型湖泊周边植物群落发生变化(水生植物芦苇扩张、旱生植物白刺和梭梭衰退);3)淹没湖区房屋和旅游道路,危及周边的高速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该研究结果不仅具有为柴达木盆地乃至青藏高原盐湖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为青海省基础设施保护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松  陆林  凌善金  宣国富 《地理科学》2003,23(6):762-768
湿地具有强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湿地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成果颇丰,但从湖区农户对湿地资源与环境感知角度进行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以安庆沿江湖群为例,根据对湖区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湖区农户对湿地资源和环境的感知状况,得出一些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的生态经济损益评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受损,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洞庭湖湿地因资源退化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湿地生态功能损失进行了价值损益评估,由此得出湿地资源退化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损失;并指出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挖掘新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ilis)造纸资源,于2016年6月8日,在扎龙湿地,采集两种表型的芦苇,比较了两型芦苇茎秆的纤维和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铁秆芦苇茎秆的纤维长度、长宽比和细胞腔直径分别为(1 048.90±82.75)μm、(79.25±4.64)和(5.86±0.55)μm,都显著大于普通芦苇[(914.96±59.27)μm、(69.27±2.69)和(4.23±0.54)μm];铁秆芦苇茎秆纤维素含量为(57.51±0.62)%,显著高于普通芦苇[(50.46±1.60)%];普通芦苇茎秆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苯醇抽出物、酸不溶木素和1%NaOH抽出物含量[(14.80±0.61)%、(16.67±2.13)%、(7.81±0.76)%、(23.28±0.73)%和(14.56±1.56)%]都显著高于铁秆芦苇。铁秆芦苇茎秆纤维抽出物含量较少,纤维素含量较多,铁秆芦苇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其性能优于普通芦苇。虽然铁秆芦苇适合做造纸原料,但是不允许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铁秆芦苇作为造纸原料,只能将铁秆芦苇引种到人工芦苇场种植,以发挥其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目前盘锦芦苇湿地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芦苇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芦苇产量的有效对策,并全面分析了实施各项对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盘锦芦苇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去年冬天,我们利用彩红外航片,对博斯腾湖地区芦苇资源进行了解译,并到野外抽样验证,编制了博斯腾湖地区芦苇资源图。利用航空象片制图最重要的问题是转绘方法的确定和转绘基础的选择与编制,而彩红外航片在制图上与一般黑白航片完全相同。转绘方法种类较多,我们根据航片的质量,采用了分区平差,进行目视转绘的方法。本文拟对编制芦苇资源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妥之处,恭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1、城湖:城湖又名仆射陂、东湖,在清代中叶仍存,北魏以前在郑州东三里的凤凰台对面,因当时地势低洼,积水成湖。清代末期,被辟为仕宦旅游的地方,北魏以此赐仆射李冲,故称仆射陂,陂的面积方圆十里左右。该湖在郑州城东,又称东湖。在《郑州揽胜赋》中说:“东郊有湖,方达十里,澄澈如鉴,一泓绿水”。湖直至清末亦未干涸,封建州官们把它辟为仕宦游地,当时湖水清澈见底,湖区群众引水溉田,湖中满植藕莲,湖边浅水处芦苇丛生,对湖区全面进行开发利用。后来因长期失修,加之风沙为害,而被泥沙填平。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951-2005 年长系列实测泥沙等资料为依据, 从泥沙淤积特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上, 探讨了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效应。研究表明: 由于洞庭湖区始终处于淤积状态, 加之人类活动影响, 导致了泥沙淤积循环演进的格局, 以至于使泥沙的灾害性效应与资源性效应 均在湖区得到充分的显示。主要表现在: ① 塑造了水体滩地、泥沙滩地、湖草滩地、芦苇滩地等类型滩地, 构成了湖泊巨系统的主体; ② 孕育或诱发了泥沙淤积→洲滩扩展、围垦→调洪功能下降、鱼类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灾害链: 泥沙淤积→洲滩扩展→洪涝、水质污染; 泥沙淤积→植被洲滩浮涨→血吸虫病、害鼠致害灾害链; 泥沙淤积→洪溃决堤→土地沙 化灾害链。这些淤积型泥沙灾害链给湖区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③ 近55 年间, 泥沙塑造土地约98.13×108hm2, 人类合理开发利用洲滩资源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就地挖沙加高防洪大堤2~3 m, 累积土石方约55×108 m3, 节省了购买大量原材料的开支。  相似文献   

15.
环洞庭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恒  朱有志  篮万炼  朱翔 《热带地理》2001,21(3):261-265
从三个层面探讨环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宏观上应努力构造环洞庭湖经济圈,并确立其空间开发次序和重点;中观上应形成环糊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和强大的工业开发轴带,加快环糊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环湖区的金融、贸易和旅游走廊;微观上应加强行业(部门)的重组与改造,加快生产经营模式的转换,促进环湖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生境下同一植物物种的功能性状差异是由其性状可塑性还是由其遗传变异所致,有利于对该种植物的生境适应性和遗传进化的深入了解。在河滩上和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都是黄河三角洲重要的芦苇种群。调查和比较了自然条件下在黄河三角洲河滩与潮滩上生长的芦苇的生境条件和功能性状;通过两年的同质园实验,比较了在黄河三角洲河滩上与潮滩上生长的芦苇的9个功能性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野外自然条件下,潮滩土壤中的盐、全碳、全氮和全硫含量大于河滩土壤,在河滩上生长的芦苇的株高、叶片数和密度都大于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而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的基径、叶片宽度和叶片中全碳、全氮、全硫含量则都大于在河滩上生长的芦苇;在同质园实验条件下,在河滩和潮滩上生长的芦苇的基径、株高、密度、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中的全硫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差异,在河滩上生长的芦苇叶片中的全氮含量大于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叶片中的全碳含量大于在河滩上生长的芦苇。因此,目前在黄河三角洲河滩和潮滩上生长的芦苇多数功能性状的差异是对生境的可塑性而不是遗传变异导致的,不能将其看作两种生态型;芦苇功能性状的可塑性使得其可以适应黄河三角洲的不同生境。  相似文献   

17.
青土湖区域属于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系统脆弱,极易发展为荒漠。梭梭、白刺和芦苇为青土湖区域的植被优势种,对其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以青土湖区域梭梭、白刺和芦苇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辨率为0.5 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Worldview-2,采用辅以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梭梭和白刺的冠幅面积以及芦苇的分布面积;根据野外试验数据,建立梭梭和白刺地上生物量与冠幅面积、芦苇地上生物量与分布面积关系模型。利用关系模型、冠幅面积以及分布面积对青土湖区域植被优势种地上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实现了植被优势种地上生物量估算由“点”到“面”的转换。结果表明:(1) 采取辅以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取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总体Kappa系数为87.9%,总体精度达到91.3%。(2) 研究区植被优势种地上生物量总量为3.17×103 t,其中梭梭地上生物量为0.54×103 t,白刺地上生物量为0.90×103 t,芦苇地上生物量为1.73×103 t,地上生物量芦苇>白刺>梭梭。该研究可以为深入研究青土湖区域生态恢复与碳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芦苇是辽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种群之一,是涵养水源、控制湿地水土污染的重要植物。芦苇不仅具有调节气候、蓄水防旱、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芦苇的生物学特性和特有的功能价值,详细阐述了芦苇的栽培与管理,以期为辽河三角洲湿地芦苇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湿地生物资源特征及生态系统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庄大昌 《热带地理》2000,20(4):261-264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景观系统,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植物资源1428种,鸟类资源216种,鱼类资源119种,哺乳类22种,两栖爬行类27种及其它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根据生物资源的分布状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类,即环湖丘岗生态系统,湖州草滩生态系统,湖岸带生态系统,浅水层生态系统、深水层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按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分类,最后对湿地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本区湿地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汉汉阳湖区土地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武汉汉阳湖区为例,选取自然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区位指标,建立了土地资源评价体系,对汉阳湖区的土地资源质量进行了科学评价。评价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同时利用Arc/info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操作功能,将图形和属性数据统一管理,加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准确性。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评价所采用的方法体系,为城市湖泊地区进行土地资源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