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就GPS高程转换进行研究,论述了GPS高程转换的过程及常用方法,特别对数学模型拟合法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对某地区GPS拟合高程与水准高程的精度对比分析,提出了利用GPS观测值加已知高程点拟合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论述了等级网GPS拟合高程可以达到的普通几何水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
在较大区域中,利用七参数法实现二维坐标至三维坐标转换时,高程精度影响坐标转换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可解决七参数坐标转换中高程精度影响平面坐标精度的问题。该方法在无高程情况下,对4°×8°的大区域可实现1 cm左右的转换精度。同时,通过真实测量数据和模拟数据阐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GPS测定坐标转换至地方坐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PS测量得到的是WGS-84中的地心空间直角坐标,而工程施工中通常使用地方独立坐标系,要求得到地方平面坐标。平面转换模型原理简单,数值稳定可靠,但只能适用于小范围的GPS测量。空间转换模型可用于大范围GPS测量,分为七参数转换和三参数转换两种。鉴于北京54坐标的大地高通常不能精确已知,对这两种参数转换方法得到的平面坐标的精度进行了比较,得出大地高精度主要表现为对高程的影响,对平面坐标影响较小的结论,同时,还讨论了七参数与三参数对转换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卫星重力测量技术和各种重力模型得到不断发展,使得利用重力场模型进行GPS点高程转换的精度和可靠性都获得了极大提升。利用SRTM、DTM2006.0模型和EGM2008模型求得工作区域GPS点剩余高程异常,并进行残余高程异常拟合,建立江西省新余市某工程的剩余高程异常转换计算方法。通过对点的高程数据比较,说明此方法可以提高工作区域GPS高程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GPS高程拟合模型的优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刘帅  王礼江  朱建军  赵伶俐 《测绘工程》2006,15(4):17-19,26
在工程实践中,二次曲面模型在GPS高程转换过程中为较优的模型,可以达到三四等水准的要求,但没有在理论上得到阐述。鉴于此,运用日本统计学家提出的AIC准则,对各个模拟模型进行优选,即把AIC的值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代表模型的内附精度和外附精度,将两个值相加得到AICt,并和模型的内附精度和外附精度的均方差、最大误差、最小误差相比较,证明AIC准则应用于判定GPS高程转换模型优选的有效性,进而从理论上证明,二次曲面模型在GPS高程转换过程中为较优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定权的移动曲面模型的GPS高程转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采用不同定权方式的移动趋势曲面拟合法在山区GPS高程数据转换中的应用,比较分析了拟合精度,改进了山区GPS高程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的关于GPS高程转换的总体最小二乘方法研究中,通常是将高程异常转换参数的计算与待求点高程异常的计算分两步进行处理,并且只考虑由已知高程异常点的平面坐标组成的系数矩阵的误差,忽略了高程异常待求点的坐标误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GPS高程转换的总体最小二乘拟合推估模型,将计算高程异常转换参数和待求点高程异常联合处理,且考虑到所有点的点位误差,最后采用拟合推估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程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方波  赵洪星 《现代测绘》2004,27(6):29-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全能性优势的导航定位系统,其可以提供三维坐标的优越性目前还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分析了GPS高程测量中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以及解决这些影响的一些方法;在GPS高程转换为正常的过程中,介绍两种转换方法即加权平均法和平差转换法;提出了提高GPS高程测量精度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浅谈一种区域似大地水准面高程转换精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应用于工程GPS控制网的高程转换精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往返高差较差作为高程转换精度评价指标的方法.最后结合工程三维GPS控制网,对某区域似大地水准面高程转换精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EGM96的GPS高程转换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冯林刚  杨润甫  李胜 《测绘通报》2006,(3):22-23,47
在GPS高程转换中,常采用拟合方法。介绍一种利用EGM96计算的大地水准面差距之差将GPS大地高差转换为正常高差,进而实现GPS高程转换的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这种方法在平坦、丘陵地区可以达到普通几何水准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在风力发电场场址测量中,GPS定位测量技术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平面位置和大地高差,但在实际应用中,地面点的高程常采用的是正常高高程系统,因此,需将GPS大地高转换成正常高。针对面积较大或地形变化比较复杂的GPS测区,灵活运用GPS高程拟合的方法和GPS水准方法进行施测,可以提高拟合精度,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王威  隋立芬  符养  刘雁雨 《测绘学报》2006,35(3):220-223
首先简要介绍实时水汽探测技术的原理,然后采用详细的推算过程将求水汽量转化为求宽巷模糊度的问题,并利用双频P码求出宽巷模糊度。运用实例模拟分析双频P码求宽巷模糊度的精度,解释宽巷模糊度的精度随卫星高度角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论述GNSS多系统融合定位的数学模型、分析各项误差处理策略以及参数估计方法,基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RTKLIB软件进行GPS、GLONASS、Galileo、BDS多系统融合定位试验,并分析其动/静态定位稳定性和精度。试验结果表明:GNSS多系统融合收敛时间与GPS单系统相比缩短30%~50%,定位精度与GPS单系统相比可以提高20%~50%。此外,在卫星高度截止角大于40°和不利观测环境条件下,单系统可见卫星数不足,从而导致无法进行连续定位,但多系统融合可视卫星可获得比较好的定位精度,在建筑物密集区、山区和卫星遮挡较为严重的恶劣条件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GPS定位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中,GPS平面精度很高但高程精度还不能满足某些工程的要求,精度较高的工程大多由水准测设高程。针对某具体项目测设的GPS拟合高程与水准测量的高程,通过比对两者观测数据,分析两者的精度,得出小范围平坦地区可用GPS拟合高程代替水准高程。  相似文献   

15.
GPS技术在测量领域已广泛应用,但GPS拟合高程精度制约了其在领域内的推广普及。选择不同的高程异常拟合模型,对GPS高程拟合精度非常重要。通过对驿城区城市控制网进行不同数学模型的GPS高程异常拟合,验证了选择合适的拟合模型及分布合理的高精度水准点,能够解算出高精度的GPS拟合高程,满足一般测量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海底控制网点绝对坐标确定费时费力、垂直解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波浪影响和深度约束的水下控制网点绝对坐标精确确定方法。首先,开展了波浪影响研究,提出水下控制网点间高差确定方法以及利用该高差和GNSS垂直解的网点绝对高程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附加深度约束的圆走航单点绝对三维基准传递法、深度约束的二维自由网平差法及联合点间高精度深度差的组合约束平差法和三维联合约束平差法。最后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该方法可提高作业效率,将传统方法高程确定精度提高了1个量级。  相似文献   

17.
利用GPS技术测量点的平面位置可获得较高精度,但不能直接得到地面点的正常高,只能得到大地高。作者探讨了GPS高程拟合的精度与起算点的分布、整体拟合和分区拟合方法的选择、GPS高程拟合精度的分析等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且通过铁岭县C级GPS网的高程拟合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GPS高程拟合的方法有很多,各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在最小二乘估计算法的基础上,讨论主成分估计法和半参数模型估计法及各自的优点,并利用六参数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主成分估计和半参数模型三种拟合方法对GPS高程进行拟合,通过实例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得出半参数估计方法优于其他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精度高的优点。最后得出半参数估计方法精度达毫米级,论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GPS—RTK技术及其工作原理,然后在点校正实验的基础上,重点介绍GPS—RTK的三种常规校正方法:单点校正,多点校正和参数校正的原理与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探讨了三种校正方法的精度。对比分析,认为多点校正和参数校正均优于单点校正。  相似文献   

20.
刘颖真  贾奋励  万刚  诸云强  霍超 《测绘学报》2015,44(9):1014-1021
由非专业弱关联影像自动化构建的三维地理空间模型是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来源。非专业弱关联影像在三维重建后必须经过地理配准,具有了绝对地理空间坐标系的位置信息及其准确的空间精度信息后,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地理空间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相机GPS模块获取的地理空间坐标为依据的理配准方法,依据影像的地理空间坐标和其三维重建后得到图像空间坐标的空间相似性,考虑GPS实时测量坐标精度较差和高程测量值不稳定的特点,采用RANSAC方法求解二维和三维两种空间变换参数及地理配准结果。利用差分GPS测量的影像位置数据对地理配准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位移、旋转和缩放等误差的定量评估结果,分析了产生错误结果的原因。这种地理配准方法对数据采集设备要求低,过程无须人工参与。试验证明,在参与地理配准运算的照片数量较多时,配准结果正确、空间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