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国内外大地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地质构造背景,绝大多数地震位于活动断裂带上.我们分析了20多年来的地电资料,发现地电阻率的变化除与震中距等有一定的关系外,还与强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分析发现,靠近活断层的地电台站能够观测到较为清晰而且时间较长的异常.分析以往的观测资料,认为在活断层带上布极,观测电阻率的变化,对捕捉地震信息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革命前经济落后的俄国,科学的发展是脱离国家的实际需要的.进行大量科学工作的只有少数有才华的科学家.地球物理学,特别是地震学,在1917年以前的处境就是这样.只是由于卓越的科学家伽利津院士的工作,当时的俄国才有一些对其他各国地震学的发展有影响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用板块构造学说对中国部分地区构造发展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便于在大陆上研究板块构造,作者提出了几项原则,作为参考:1.板块接触带时常表现为一条大断层或断裂带,延伸至少数百公里,经常超过一千公里;2.在两个相邻的板块上,沉积岩相和古生物群有显著的划分;3.有混杂堆积的出现;4.有蛇绿岩带的出现;5.有蓝片岩的出现;6.侵入岩与喷出岩具有规律性的分布;7.地震震中的分布;8.两个相邻板块所指极向的不同移动轨迹.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中国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我国有几条山脉和地区可能是板块构造接触带.这些是:1.秦岭东西构造带,2.台湾省东岸,3.西藏的雅鲁藏布江,4.金沙江上游,5.龙门山及“康滇地轴”,6.祁连山北部边缘. 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以下几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大陆板块对大陆板块互相碰撞的说法,似应作一定的修改.因为几乎所有大陆上的俯冲带都是沿着地槽的一边或两边发生的,而不是两个大陆板块直接相互接触.它和大陆边缘的海洋板块对大陆板块的移动,极为相似。2.超基性岩是否能侵入到大陆地壳,还是只能生成于地幔?3.如果说超基性岩只出现于地槽,则古老地块中有超基性岩出现时,是否可以说,这是以前地槽沉积的变质岩,而不是古老的岩浆岩体,例如秦岭的大华群和大别山的淮阳地盾等。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界中以倍九日为时间特征的现象很多,如地球自转中有9 d 周期,日月引潮力中有9 d 周期,地磁活动中有9 d 周期,天气韵律中的9 d 周期等等.因之强震发生时间可能被这些因素调制和触发,故亦带上倍九日期的时间特点.这对临震预报是有参考价值的.本文以甘肃及其附近地区强震的发生日期论证了倍九律的客观存在性.  相似文献   

5.
本市不少群众今晨议论纷纷:今天的大雨与地震有关系吗?记者上午向市地震局作了询问.市地震局办公室负责人说:从历史上看,有的地区在临震前有降大雨等气候异常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降大雨就是地震前兆.今天上午的大雨,同上海的近期震情没有直接关系.近来社会上有一种传说:“6月20日左右上海要发生大地震”.这是全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6.
12.佛爷沟卵石墙震倒 14.土坯窑震塌13 土坯窑震塌、室内顶券有纵向裂缝18.山顶塌方,压塌、埋掉土窑20.北辛窑大队集体修建的抗震棚,东面有大队办的夜校和林格尔震区所见(2)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东有太行山巍然屹立,西南有黄河逶迤东流,南接中原沃野,北有长城雄踞.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一系列断陷盆地纵贯南北,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流贯其中.土地肥沃,兼有灌溉之利.自古以来,就有劳动人民繁衍生息.因而在盆地之中,汾河两岸,古代文化遗存多有发现.闻名中外的“丁村人”遗址、侯马盟书、云岗石窟、五台山佛寺的古建、应县木塔、永乐宫壁画以及其他著名的文化遗址、墓葬、古建、雕刻、壁画等,不胜枚举.还有不少地方成为历史上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如传说中尧都平阳、舜都蒲坂、夏都安邑,春秋时晋都新田,北魏都平城等,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滹沱河湿地是山西省重要的湿地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壳变形虫是一类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是良好的环境生物指示剂.本研究主要对山西滹沱河流域6个湿地52个不同生境的沉积样品进行有壳变形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通过对有壳变形虫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排序分析探讨影响有壳变形虫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显示:滹沱河湿地共记录有壳变形虫20种,其中斜口三足虫(Trinema enchelys)、顶足法帽虫(Phryganella acropodia)和线条三足虫(Trinema lineare)为优势种,相对丰度分别为23.4%、17.38%、13.48%.沉积物粒度和有机质含量对有壳变形虫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砂粒含量越低、有机质含量越高,有壳变形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就越高.CCA排序结果表明硝态氮和COD是影响有壳变形虫种类组成和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解释量分别为19.6%和17.3%,而pH的解释量最小,为8.6%.本研究结果为山西湿地有壳变形虫的现代生态学研究提供借鉴,为湿地多样性保护、管理和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14日TC-1卫星在近地磁尾(-9.3Re,-5.4Re,1.2Re)附近观测到了伴随有持续尾向流的等离体片变薄和偶极化过程.尾向流持续时间为32分钟.偶极化过程中磁场By分量没有明显变化.在偶极化过程发生两分钟之后,地面台站观测到的Pi2脉动.ACE卫星的观测表明行星际磁场有弱的南向行星际磁场(-2nT),持续时间约55分钟.Imagine卫星在电离层区域没有观测到极光出现.和伴随有极光增亮的亚暴过程相比,南向行星际磁场明显较弱,且持续时间短.TC-1卫星和ACE卫星的联合观测表明尾部释能有大有小,并非达到某值才能发生.但能量小时,不能够引起极光亚暴.其次南向行星际磁场有可能与近地磁尾尾向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螺旋C T原始数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原始数据在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方法:利用PHILIPS TOMOSCA AV EPPLUS对1万例病人扫描.扫描部位有肺部,肝脏等,其中有200例部位图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原始数据对这些问题给予解决.结果:经过原始数据的后处理,图像质量提高.结论:利用CT原始数据进行不同的重建处理,改善图像质量,获得更多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俄地震科学技术合作1993年度计划安排,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在俄罗斯大地物理联合研究所“伯洛克”地球物理观象台(伯洛克科学城)举行了中俄地震预报研讨会。中方代表团由8人组成:团长孙其政,副团长张肇诚(兼翻译),团员有张国民、何世海(兼翻译)、罗兰格、陈立德、车兆宏、黄剑发;俄方代表团由9人组成:团长G.A.Sobolev,团员有A.G.Prozorov,A.D.Zavyalov,A.A.Avagimov,A.Ya.Sidorin,V.G.Gitis,V.I.Lykov,V.Petrov,A.O.Mostrjukov.  相似文献   

12.
雁门关外,恒山脚下的应州城内,矗立着一座闻名中外的巨型木塔.它的最高层檐下有一巨额题款——峻极神工.对于它的描述,有关应州的地方志中多有发现,如:顺治《云中郡志》记日:释迦木塔,在应州治西佛宫寺内.辽清宁二年奉敕募建.高三十六丈,围半之;六檐八角,上下皆巨木为之;层如楼阁,玲珑宏敞之丽甲于宇内.元顺帝时地大震七日,塔旁舍宇尽皆倾颓,惟塔屹然不动.  相似文献   

13.
通量堆积和偶极化过程中的超低频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9月17日TC-1卫星在近地磁尾夜侧观测到一次伴随有通量堆积和偶极化过程的典型亚暴事件.本文利用离散小波分析和FFT分析方法对本次事件中4 s精度的FGM和HIA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通量堆积过程和偶极化过程中的低频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通量堆积过程和偶极化过程中场和粒子有明显的不规则低频波动,主要波动频率范围为4~15 mHz,和Pi-2脉动一致.通量堆积过程中磁场各个分量的低频波动和偶极化过程中的低频波动有明显不同,表明这两个物理过程可能存在不同的波动机制.在通量堆积过程和偶极化过程中,平行磁场方向上温度和速度的波动和垂直方向上温度和速度的波动有明显区别,平行磁场方向上温度和速度的波动有较好的相关性,且热离子密度的波动和平行磁场方向上的波动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存在快模压缩波.TC-1卫星的观测显示通量堆积过程中磁场By分量有明显增长.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ULF波与By分量的增长有密切关系,从而可能对亚暴膨胀相的触发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甘肃高台分量式应变前驱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高台基准台钻孔分量应变仪运行稳定,资料连续可靠.发现在部分大震前有形态各异的前驱波存在,其表现方式有突升、突降、固体潮畸变和地脉动加粗等.介绍了部分震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用树轮α-纤维素δ13C重建天目山地区 近160年气候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对采自天目山的柳杉树轮进行交叉定年后,测得树轮的δ13C年序列.经谱分析,树轮的δ13C变化有与厄尔尼诺事件基本一致的准4.4年的周期.将δ13C年序列去除大气CO2的影响,利用其附近气象站资料,分析δ13C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天目山地区的树轮δ13C的高频振荡与季节的气温、降水等要素有显著相关,并有滞后效应,此外还与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有一定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重建浙江北部地区的气候序列,分析了这一地区一百多年来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球近地空间非震电磁扰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球近地空间卫星观测到的来自空间的电磁波动包括:电磁离子回旋波,哨声,嘶声,合声,地磁脉动.其中电磁离子回旋波、等离子体层嘶声和合声都在平静时期可以观测到,但在磁暴、亚暴期间会显著增强.来自地面的电磁扰动有人工产生的,也有自然产生的.人工产生的电磁扰动主要有地面甚低频发射机发射的VLF电磁波和地面电力线路感应的谐频电磁波.自然产生的电磁干扰主要有闪电(雷暴).除了上述自然和人工产生的电磁波动外,卫星本身工作时也可产生频率在0~200 Hz范围内的电磁扰动.  相似文献   

17.
顾瑾平  虞雪君 《地震学报》1989,11(2):124-130
地震活动性的许多特点在中强震之前会有所显示,本文试图选用其中某些指标,采纳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多项地震活动性指标的综合判断.该方法将样本反复聚类,直到达到一定精度要求为止,且不易出现预报样本独立成类问题.当所选的每项指标均携有一定有震模糊信息(平均有震从属度大于0.5)时,该方法可以综合多项指标作合理判断,把有震、无震样本归入不同类别.由待预报样本所进入类别的震情性质得到预报信息. 本文作了月预报和半年预报的实例验算,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渤海及其邻区地壳热结构和热应力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华  张之立 《地震学报》1992,14(1):29-35
本文利用地热和地壳分层结构资料及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渤海及其邻区三维地壳热结构,及其横向不均匀性引起的热应力场.结果表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浅部地壳和深部地壳的横向温度分布有明显不同,但热流的横向分布大体不变;在唐山周围地区有一条地壳热结构的剧烈变化带.在唐山周围地区、华北平原及渤海湾和渤海中部.热应力有不同的分布特点.本文用这些结果,对渤海及其邻区地震活动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前的b值异常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周围的较小区域内和较大区域内的b值变化.发现了较小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先升高后逐步降低,直至最低值,震前又有所回升才发震;较大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的变化,在大震前有个明显的峰值期,其峰值期的长短与大震震级有关. 另外,研究了b值从大震震中向外随区域扩展的变化,发现b值从震中向外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在大震震中附近有个低b值区域,其外围有个高b值区域.  相似文献   

20.
尝稽史策地震之事,三代以前所罕闻者.自汉以后,代代有之.从未闻有若元之大德七年、明之嘉靖三十四年、隆庆五年及今康熙三十四年如此之甚者也.考元之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本路一境房屋尽皆塌坏,压死人口二十七万有余,地震频频不止,直至十一年乃定;再考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亥时地震,蒲州墙垣倒塌,地震数十余次;隆庆五年地震,蒲、解二州倒塌房屋十分,襄陵等处止 二分,地震昼夜不止.若今康熙三十四年之地震较元之世稍轻,较明之时又似略重,何也?本年四月初六日戌时地震,本府并东关城垣崩圯,官衙民舍神佛庙宇一概塌毁,压死男妇二万有奇.有阖门尽毙不留一人者.浮山、洪洞亦然.本县城内并三关亦然.阖县共压死男妇七千有奇,牲畜无数.惟本庄稍轻,本庄倒塌房屋百有余间,其未倒者墙垣俱坏,压死男妇二十余人.地震历有数月,昼夜不止.村内三圣楼卧倒,村外玉皇庙(塌)献殿三间,老君庙塌献殿五间,关帝庙塌舞厅三间.今因三圣居村之中心且为一庄之保障,先议修葺,因备述其端末以识之.大清康熙三十四年十月朔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