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太古-早元古代变质岩系 太古-早元古代变质岩系本区出露有中国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主要由三大套变质岩系组成。   相似文献   

2.
两广云开地区基底深变质岩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广云开地区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主要是以天堂山岩群为代表的深变质岩系和以云开群为代表的浅变质岩系。对天堂山岩群的副片麻岩中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其主要由新元古代(651~760Ma)、Grenvill期(939~1206Ma)的碎屑物质组成,其中还包括一定数量早中元古代-早元古代(1439~2369Ma)、新太古代(2540Ma)碎屑物质,天堂山岩群中部分深变质岩的原岩是新元古代形成的沉积岩,与粤北、粤东北及闽西地区基底变质岩原岩的形成时代是基本一致的。云开群的形成时代晚于天堂山岩群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3.
滇西西盟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的变形构造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西盟一带是保山-掸邦地块在我国内的一个基底岩系出露地区。该地区的前泥盆纪变质岩系可划分成两个构造层,下部为元古代构造层,由变质深度达角闪岩相的 中杂岩系组成,发育3期南北向的变形构造;上部为早古生代构造层,由低绿片岩相变质的王雅组,允沟组组成,发育两于南北向的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4.
<正>1区域地质背景朝阳磷矿床处于怀玉拗陷与抚州—饶南拗陷的过渡带上(江西省地质矿产局,1984)。区域出露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基底由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组成。区域构造表现为:盖层构造以近东西向复式褶皱为主体构造型式;区域岩浆岩主要有晋宁期岩浆混合杂岩。  相似文献   

5.
中天山基底岩系的韧性-脆韧性改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自成  刘良 《地质科学》1996,31(4):391-396
造山带核部往往都存在一些古老的中深变质岩系,后期都受到多次构造作用的叠加,从而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面貌。夹于中东阿尔卑斯造山带中的门德雷斯、克谢希尔、尼德、阿拉尼亚和比特利斯等变质地块(阿达米亚等,1976),以及我国大别群(陈江峰等,1993)、秦岭群(游振东等,1994)等都是如此。中天山地区存在类似情况,这里存在两类基底岩系,一类基本未变质,另一类则由中深变质岩系所组成。前一类以伊犁地块的基底为代表(车自成等,1994),出露地层由中晚元古界浅海碎屑岩、叠层石碳酸岩和上覆的冰债层组成,构成区内稳定型基底;另一类以巴伦台群为代表(车自成等,1994),由各类结晶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不同时代的岩体组成活动型基底。后者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并受到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除明显的多期变形外,其同位素年龄也从元古代直至中生代呈现连续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滇西西盟一带是保山—掸邦地块在我国境内的一个基底岩系出露地区。该地区的前泥盆纪变质岩系可划分成两个构造层,下部为元古代构造层,由变质深度达角闪岩相的怕可杂岩系组成,发育3期南北向的变形构造;上部为早古生代构造层,由低绿片岩相变质的王雅组、允沟组组成,发育两期呈南北向的变形构造。变形构造表明,西盟变质岩系的主期构造格架以怕可—老街子背形叠瓦垛为主导构造要素,由背驮式扩展的向东逆冲的盲逆冲断裂系组成,王雅—允沟反冲叠瓦扇是盲逆冲断裂系的盖层响应变形系统,并以向西逆冲的推覆构造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构造带南段变质岩系锆石U-Pb年代学及构造涵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澜沧江构造带南段的古老变质岩系因临沧花岗岩基的大面积出露而呈零星分散状出露,该地区是否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变质岩系的精确时代以及澜沧江构造带变质岩系的变质时限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本文以变质岩系为研究对象,挑选出锆石颗粒进行U-Pb SHRIMP定年,获得锆石核部U-Pb年龄是1802Ma、1404Ma、1092Ma、906~961Ma、812Ma和727~623Ma,时代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揭示研究区存在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三叠纪(~230Ma)发育区域性岩浆作用事件,破坏改造了其结晶基底;昌宁-耈街剖面近澜沧江岸边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73.9±1.8Ma(MSWD=1.3,N=6),记录澜沧江构造带变质岩经历了晚白垩世变质事件。综合研究认为澜沧江构造带南段存在区域性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构造带中昌宁段之变质岩系的变质时间为晚白垩世(85~74Ma),并一直持续到36Ma,约32Ma之后构造带发生走滑运动,变质事件明显早于走滑运动事件。  相似文献   

8.
华南(东)变质基底由杨子及华夏两块不同特征的地质体组成,中元古代之后,该地区分别经过了碰撞对接、拉开、再拼贴的演化过程。碰撞对接带和在古裂谷系基础上成型的陆内推覆及平移、剪切型拼贴带构成了本区基底构造主要型式。铀及金矿远景与基底特征关系密切,铀矿主要产于基底裂隆带部位,金则主要产于裂凹(裂陷)带部位。古基底构造交叉部位是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活跃部位,受其控制的早期横向火山裂谷盆地,在晚期拉张条件下形成的岩浆杂岩带是铀、金、多金属成矿最佳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的时代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变质地层以及岩浆片麻岩中变质地层残片或包裹体中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在康定地区辉长–闪长质片麻岩中,表壳岩包体—糜棱岩化的长英质片岩和宝兴地区黑云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8.6 Ma和826±13 Ma,代表了它们的原岩——酸性火山岩和火山凝灰岩的形成年龄;泸定地区变质岩层中长英质糜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9 Ma和818±8 Ma,代表了中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茨达地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年龄分别为830±7 Ma和827±10 Ma,代表了其原岩火山–沉积建造的形成时代。以上数据表明,所谓的结晶基底都是新元古代的产物,在形成时间上与盐边群、盐井群等褶皱基底的相一致,只是变质程度上略有差异。因此该区并不存在古老(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0.
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绍断裂东侧出露的早元古代变质基底以一套遭受中压型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已遭受4期构造变形作用改造,从原岩建造和主要岩类地球化学特点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大陆或大陆边缘类似于内硅铝盆地环境。江绍断裂西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则以星子杂岩为代表,由变粒岩、浅粒岩、(十字一石榴)云母片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组成,已遭受中压型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推测其形成于活动性较强大陆一大陆边缘环境。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在原岩建造、变质一变形作用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在早元古代可能是两个地块。  相似文献   

11.
论扬子古陆东南边缘造山带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扬子古陆东南缘浅变质岩层、花岗岩类、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表明:“板溪杂岩”不是早古生代到三叠纪形成的;而是元古代前震旦纪形成的。由“板溪杂岩”组成的造山带不是中生代板块碰撞的产物,而是元古代华南地体向杨子地体俯冲一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在后来的地质时期受邻区造山事件的影响,对本区构造起了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扬子准地台西缘前震旦纪基底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本智 《地质学报》1989,63(4):338-348
运用近代变质地质学的观点,总结了扬子准地台西缘前震旦纪基底不同时代的变质岩系、形成的构造环境、演化历史与成矿作用。康滇克拉通代表晚太古代的花岗岩-绿岩地体,其中以变质成矿作用为主。元古代活动带代表克拉通分裂后出现的裂谷槽盆,其中以火山、沉积成矿作用为主,还有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于中元古代在克拉通边缘基性—超基性岩浆的活动,伴随岩浆成矿作用。因多期成矿作用,本区成为黑色与有色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区域。  相似文献   

13.
从古构造、古地理重塑入手,系统分析伊犁盆地各沉积时期的沉积建造特征,并探讨其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研究表明,伊犁盆地双基底建造形成了盆地的富铀基底,盆地早—中侏罗世在弱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暗色含煤碎屑岩建造成为盆地的含矿建造形成期,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在弱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红色碎屑岩建造有利于铀的后生改造富集成矿。经统计分析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化与含矿层的沉积相类型、单层砂体厚度及岩性结构等建造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彭琛  李原 《青海地质》2002,11(1):31-37
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通过对出露于中祁连北缘中段的一套中深变质岩系研究,将在具有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中、深构造变形,时代为古元古代的变质岩组合划归为托赖岩群。它是中祁连山地块由中地壳下部-下地壳上部物质组成的残留体,在其长期的构造就位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构造层次变质变形改造,具有不同的地质面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展示了乌克兰地盾西南部麻粒岩杂岩体中高铝镁铁质岩的复杂构造—岩石学研究成果。运用构造-岩石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地质研究,可将本区划分成三个构造变质旋回。第一旋回的变质建造主要以小型的被强烈改造的形式(残留体、“捕虏体”)存在于其后的变质建造之中,由泥质、变泥质和变基性片麻岩组成。其Fe—Mg矿物的Mg/(Mg+Fe)比值最高。变泥质岩的共生矿物有:Gr、Hyp、Cor、Bi、Pl,Fsp、Sp,Q和Mt;变基性岩为Cpx、Hyp、Hb、Bi、Pl、Q和Mt。黑云母含钛量变化较大,尖晶石含7%ZnO,Cr_2O_3含量小于2%。麻粒岩杂岩体基底由第二系第三旋回的岩石组成,分别代表进变质和退变质岩系。Fe—Mg矿物中镁的含量逐渐降低,在旋回Ⅱ中中  相似文献   

16.
小佟家堡子金矿位于华北陆块辽东古元古代裂谷增生地体,矿区岩石以辽河群一套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为主。小佟家堡子金矿床分为小佟家堡子(丹银)、杨树、露采场、罗圈背等矿段。金矿化作用受层间滑脱构造和高角度断裂的复合控制。容矿岩石建造为辽河群大石桥组碳酸盐岩建造,其岩性为变粒岩、大理岩和片岩。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金矿石中硫化物含量低,约为3%~5%,矿物组成简单,以黄铁矿、毒砂为主,少量石墨、闪锌矿,微量方铅矿、磁铁矿、黄铜矿、银金矿等。  相似文献   

17.
东海陆架盆地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海陆架盆地发育于东海大陆架之上,是一个复合型沉积盆地。盆地的西侧是浙闽隆褶带,东侧是钓鱼岛岩浆岩带,盆地从西至东呈现为凹-凸-凹的格局,南北差异明显,总体地质构造格架表现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该盆地存在元古代的变质基底,是浙闽沿海陆区出露的深变质岩系向东的延伸,这套古老的变质岩系组成了陆架盆地的主要基底。盆地在垂向上表现为明显的多层结构。除古生界地质结构尚待证实外,中生界明显为裂谷型二层结构,新生界为三层结构。盆地结相特征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生代以前不同性质的地体增生和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以及印度板块作用造成的地壳蠕散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树造演化的主要体制,使盆地构造演化表现为多阶段、多种构造体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8.
闽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多期变形和构造层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闽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层:下构造层下亚构造层的麻源群(古元古代)、下构造层上亚构造层马面山群(中元古代)和中构造层长汀浅变质岩系(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麻源群存在四个世代的变形,前两个世代以深构造层次共轴叠加的平卧褶皱为特征,后两个世代则发育浅构造层次的斜歪褶皱和膝折带构造。马面山群发育三个世代的构造变形,自早而晚分别为:深构造层次平卧褶皱、浅构造层次的紧闭相似褶皱及膝折带构造。长汀浅变质岩系除局部地段可能存在紧闭褶皱外,以膝折带构造及宽缓褶皱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朱伟元 《甘肃地质》1996,5(2):21-31
扼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的喜马拉雅东端是一个受断层控制的独立构造岩层体,由结晶基底变质杂岩构成。该地体于喜马拉雅造山时期呈北东斜向板内逸脱,进而向冈底斯岩浆弧横推楔进,构成印度斯河—雅鲁藏布江缝合线转折部核心。该区基底岩系由富铝硅酸盐及钙硅酸盐结晶杂岩组成。岩层已受复杂的多期褶皱叠加和断裂变形,具强烈混合岩化态征。运用“构造—地层学“方法将区内变质岩系划分为多雄拉片麻岩组和阿尼桥片岩组,分别代表下部和上部二套不同层次的结晶岩序列,并将其归并为南迦巴瓦岩群。与此同时,对基底岩系的建造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南迦巴瓦岩群的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20.
赣中变质基底的组成演化及其基本结构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赣中变质基底具双层结构特点,深层次基底包括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和由其重熔而成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中深变质岩系原岩的形成年龄为1113±49Ma,黑云斜长花岗岩具岩浆成因特征,结晶年龄为403.1~477Ma。赣中变质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于加里东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或穹隆构造,奠定了赣中隆起区的基本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