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温天气常常导致干旱和高温热浪等自然灾害,探讨高温天气的预报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为此,利用潮州当地夏季高温情况,从将近50年资料中归纳分析,并挑选出主要影响当地出现高温的气象因子,采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进行因子分析与线性回归计算,建立潮州夏季高温预报方程组,最后用VisualBasic语言设计开发了可用于日常业务预报高温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高温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流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连志鸾  王丽荣 《气象》2003,29(10):17-21
用石家庄1955~2002年11个站的温、湿、风、云资料,查找高温个例,统计分析了高温当日及高温前一日的气象要素特征;还普查了1972~2000年的历史天气图,系统地总结归纳了石家庄高温的气候特点和高温出现的高空、地面形势场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家数值预报产品提取预报指标,建立了经验指标法定性预报流程和高温预报方程及定量预报流程,对40℃以上高温有了较好的预报能力。经业务使用检验,能显著提高石家庄高温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回归方程在开平市高温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善材  王成 《广东气象》2009,31(2):38-39
对开平市1959—1988、1989-2006年2个时段出现的高温日进行统计分析表明:1989年后开平市日最高气温出现的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总日数增多,而且极高气温升高。对2005、2006年6—9月的温度、气压、湿度及日照时数等具体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计算后,得出开平市6—9月的最高气温预报回归方程,同时结合晴雨预报对回归方程的解进行筛选,得出高温预报的参考温度值。  相似文献   

4.
一、预报气候系统的变化分析表明,地球大气的年变化有偏离其正常变化的现象.在最近十年里,气候系统中出现了大量的异常现象.1982-1983年间,洪水席卷了南美洲西海岸;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遭受了有记录以来最长和最严重的干旱,由于干旱,这两个国家出现了森林火灾;在南亚,1987年的夏季季风很弱,很可能是近百年来最弱的一年;1988年又轮到美国遭受干旱之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气候异常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的衰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盛夏季节的最高温度,特别是高温出现时段,是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以往预报经验,与最高温度密切相关的是副高周期性活动,当副高西伸控制我省时,往往出现高温天气,而副高东撤,高温天气随之结束。近年来,随着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模式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6.
利用贵州省8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MCI指数资料,区域站2009年4月—2020年8月日降水量,对区域性暴雨、高温、干旱相关监测与评价指标阈值进行确定。结果显示:某日贵州境内有6个及以上国家站(或5个及以上国家站且6%及以上的全部站)日降水量≥50 mm则为一个区域性暴雨日;日最高气温≥35℃的站点数百分比≥12%为一个区域性高温日,持续出现3 d及以上为一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出现中度及以上强度干旱(MCI≤-1.0)的站点数百分比≥12%为一个区域性干旱日,当某日与前一日区域性干旱站点的重合率≥50%,且持续时间≥15 d,则为一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开始;当连续5 d出现中旱或以上强度的站点数百分比12%或者与前一干旱日的站点数重合率50%,则该次区域性干旱过程结束。对于贵州省范围内区域性暴雨、高温、干旱过程监测与评价,不再考虑相邻站点距离以及高温过程中站点重合率≥50%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降水量与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对干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山东省8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4年日降水量,统计了历年的降水量、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利用累积距平及t检验法分析了干旱受灾面积、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突变检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干旱气象灾害对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受灾面积、年降水量及中等强度以上降水日数的转折年大都出现在1976年,微量降水日数、0.1~4.9 mm/d降水日数及总雨日数的转折年出现在1988年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转折年后年降水量及不同强度的雨日数异常偏少年份频繁出现;干旱受灾面积与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呈显著的负相关,降水量或不同强度的降水日数异常偏少都将导致干旱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和5.0~99.9 mm/d以上降水日数异常偏少年份增多是极端干旱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干旱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衢州位于中亚热带,栽培柑桔历史悠久,产量高、品质好。近年来,柑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9年种植面积达15.76万亩,为1980年的4.3倍。但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际间产量波动很大,如1988年遭受高温干旱,柑桔总产量只有1987年的61%。而获得大丰收的1989年,总产量为1988年的3倍,远远超出事先估计,出现了卖桔难的现象,影响了农民种植柑桔的积极性。所以开展柑桔产量预报,可为有关部门安排销售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9.
支蓉  高辉  孙冷 《气象》2024,50(3):377-386
2023年夏季,我国整体表现为高温少雨的特征,旱涝分布不均。夏季台风虽然生成和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偏少,但破坏力极强。华北、西北等地阶段性高温事件异常突出,但长江流域的高温干旱强度明显弱于2022年同期。从预测效果来看,2023年汛期预测较好把握了我国北方主雨带特征,对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海河流域可能出现的较重汛情做出了准确的预测预警。对夏季热带气旋的生成个数、主要路径、影响区域等的预测与实况较为相符。对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的特征预测与实况一致,并明确指出,长江流域发生类似2022年夏季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干旱事件的可能性低。汛期预测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华南等地的降水预测与实况出现较大偏差,对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过程极端性估计不足。针对2023年汛期降水的先兆信号及其预报性能进行了回顾和评估,无论是年代际尺度还是年际尺度外强迫信号,均对我国北方主雨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同时,几乎所有先兆信号都对华南降水给出了一致的错误信息,是导致华南降水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短期气候变化是指时间尺度为半个月以上到季度的气候变化。如果某月或某个季度气候变化距平的绝对值大于90%以上年份的变化值,则称该月或该季出现了气候异常。许多灾害性天气,如干旱、洪涝、持续低温和持续高温等,都与短期气候异常有关。由于这类气候灾害常常会给国...  相似文献   

11.
我省北部(鄂西北、制州、孝感、黄冈三地区北部)多为丘陵岗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差,夏季由于太阳暴晒,气温高,蒸发量大,如遇长期无雨或雨量很少,极易造成严重干旱.1988年6月鄂北降水过程少而且弱,特别是鄂西北,全月没有一次中雨以上的降水过程,这种情况只有1977年出现过,7月鄂北只有6~9个降水日,而且都是中雨以下的降水过程,如此少的降水仅次于1959年.鄂北共选取15个代表站,6月、7月雨量距平百分率≤-50%达9个站以上的年份,(表1).1951年至1988年6月、7月干旱的年份分别有1988表1 鄂北6月、7月干旱年月雨量距平百分率≤50%的站数  相似文献   

12.
夏季苏联境内,某些地区有时会发生干旱,大范围持续时间长和强度大的干旱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同其它国家一样,苏联科学家们,也致力于研究干旱及其预报方法以及减轻干旱灾害影响的措施。然而目前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干旱长期预报方法,效果甚微。考虑到干旱的特殊危害性,我们认为有必要集中科学力量来研究这一现象及其预报方法。干旱也是草原上的一种自然灾害,随着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它的危害性并不止一次地在年鉴史册中加以叙述。历史上干旱的详细记载可见的著作。但以往并非所有的干旱都有记载。由这些记载来看,以前的干旱比现在为数少。事实上是现在对干旱进行  相似文献   

13.
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雾、高温与干旱)的准确预报是目前世界上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9.20"区域暴雨、大暴雨由于发生时间晚,前期为阴雨天气的流场给预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成都市气象台用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T106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和本站暴雨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报出了"9.20"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该文特征分析意在总结出成都地区暴雨预报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次连续异常高温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分析2010年6月24-27日牡丹江地区的连续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总结出现高温天气主要是受高空稳定的大陆暖高压、辐射增温、下沉绝热增温、850 hPa有24℃以上的暖中心、高温出现前一天14:00气温偏高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6—2018 年海南岛18个台站逐日降水和高温资料,对海南岛西南部干旱与高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西南部4—6月高温、干旱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西南部高温多,也是干旱的易发地;降水极端偏少年与高温日数的极端偏多年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出现重大干旱灾害,这说明高温过程的出现会加重气象干旱的发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4—6月极端旱年和涝年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发现阻塞高压、东亚大槽和阿留申低压偏弱,南亚高压偏强,海南岛上空为反气旋式异常环流,高层辐合、低层辐散,是造成4—6月海南岛西南部高温干旱的异常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16.
拉尼娜事件与我国气候密切相关,近年来重庆地区频繁出现的高温干旱与拉尼娜事件的关联值得深入研究。研究重庆高温干旱的特征及其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以期对该地区的高温干旱预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81—2022年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高温日数、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环流场和Hadley海温数据,分析重庆夏季高温和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探寻拉尼娜事件对高温干旱的影响及其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是重庆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高温干旱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及长江沿线地区。高温与干旱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持续高温促进重度干旱的形成,而长期干旱也可能导致极端高温的发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冬、春季处于拉尼娜状态,对重庆夏季的高温和干旱有显著影响。弱拉尼娜事件倾向于引发高温,而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更易导致干旱。中部型和东部型拉尼娜...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史印山  谷永利  林艳 《气象》2009,35(6):63-69
选取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1961-2007年165个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京津冀地区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高温天气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6、7月份,大于37℃的强高温天气和大于40℃的极端高温天气90%以上都出现在这一时段;(2)京津冀地区高温天气出现次数和同期降水量成反相关关系;干旱年份高温天气出现较多,降水偏多年份高温天气出现较少;(3)高温天气较多和较少年份北半球500hPa环流形势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同期,前期也有明显的反映,前期环流的明显差异为预测高温天气的出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2022年四川15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四川持续高温干旱事件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四川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全省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73%的站点出现重旱及以上旱情,为1961年以来最严重高温伏旱天气气候事件。南压高压北跳东进,异常偏强偏北,500 hPa青藏高压发展东移,或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北抬,与南压高压叠加,形成稳定正压结构控制四川,是造成高温干旱主要原因。亚洲中纬度地区盛行纬向环流,伊朗高压、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打通形成高压带,盛行下沉辐散气流,阻挡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和低纬暖湿气流北上,导致四川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是高温干旱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盛夏七、八月份,正值农作物生长旺季,需要充沛的水分。在此期间如果连续出现10天以上的少雨干旱,即通常说的“卡脖子旱”,对农业影响很大。预报未来10天以上有无伏旱,对市政府指挥农业生产,采取有效对策,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所以本文对淄博市的伏旱预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雾、高温与干旱)的准确预报是目前世界上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9.20”区域暴雨、大暴雨由于发生时间晚,前期为阴雨天气的流场给预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成都市气象台用溃变原理V-30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T106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和本站暴雨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报出了“9.20”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该文特征分析意在总结出成都地区暴雨预报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