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1成矿地质背景新疆托里县宏远铜矿位于西准噶尔盆地西缘,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管辖。工作区面积59.73 km2。位于达拉布特断裂南侧、克拉玛依韧性剪切带之西南加甫沙尔苏一带,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中奥陶统科克沙依组的凝灰质砂岩、下石炭统包古图组的凝灰质粉砂岩和硅质粉砂岩,侵入岩发育,北东向断层发育。新疆托  相似文献   

2.
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南屯组一段Ⅰ-Ⅳ油组为火山碎屑沉积岩储层,岩性为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含凝灰泥岩和沉凝灰岩。该含油层段的储层物性与埋深没有直接关系。凝灰质颗粒大小对储层物性影响很大。I油组凝灰质砂砾岩以中-高孔、低渗-特低渗为主;Ⅱ、Ⅲ油组凝灰质砂岩以中-低孔、特低渗-超低渗为主;Ⅳ油组含凝灰泥岩以低孔隙度、特低渗-超低渗为主。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含凝灰泥岩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储层孔隙变小、物性变差的因素;矿物的多形转变作用产生脱玻化孔,有助于微小喉道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赛力亚克混杂堆积中砂岩块体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安 《岩石学报》1995,11(1):93-100
西昆仑赛力亚克混杂堆积由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沉积岩块体以及黑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紫绿色钙质页岩、泥灰岩和层凝灰岩的基质组成。露头上块体和基质界线一般清楚,岩块主要是岩屑石英砂岩、凝灰质杂砂岩、长石质杂砂岩、石英质杂砂岩和碳酸盐岩类等。它们分布受麻礼-康西瓦-木孜塔格构造带的控制,是在残留海沟带,通过碎屑流、重力流的作用形成一套特殊的沉积混杂体。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西九佛堂组存在多种内部划分方案及其他相关问题,通过实测累计达106km的十余条地质剖面,运用岩石地层学、沉积学的基本原理,从喀左盆地九佛堂组识别出5个由凝灰质岩石构成的标志层或层组,并以标志层或层组1、2、4、5的顶界将九佛堂组划分为4个段:一段主要以浅灰、灰白色富凝灰质岩石为特征,砂岩、砾岩比例大;二段以浅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部分地段夹油页岩、砂岩、砾岩;三段以褐灰色泥质粉砂岩、深灰及绿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根据由标志层或层组,此段又可分为2个亚段,其中上亚段含有工业意义较大的油页岩;四段主要由浅灰、灰白色粉砂岩、黄灰色砂岩、绿灰色泥岩构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凝灰质沉积造成大量生物死亡这一与火山活动相关的事件,认为盆地不同地段同期沉积的碎屑岩和部分泥质岩受源区母岩类型控制致使颜色存在差异。沿用前人意见将九佛堂组与沙海组的界线放在标志层或层组5的顶界。  相似文献   

5.
上元古界张八岭组为一套浅变质的细碧-石英角斑岩火山沉积建造,分为上、中、下三段,约总厚2000米。下段以变石英角斑质凝灰岩为主,中段以变石英角斑岩为主(夹细碧岩),上段以变凝灰质粉砂岩和变石英角斑岩为主。主要出露于郯-庐断裂带东  相似文献   

6.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中普遍发育一套粒度偏细的富凝灰质的复杂岩性段,包括(沉)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及凝灰质砂岩。以阿南凹陷腾格尔组一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X衍射矿物分析等手段,讨论凝灰岩及凝灰质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区凝灰岩主要呈薄层状夹于厚层泥岩中,分布在深湖-半深湖亚相,储层物性较好,以脱玻化孔为主,局部见隐晶、微晶的长英质或白云石充填脱玻孔或粒间孔。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泥岩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远端和滨浅湖亚相,处于中成岩阶段A2亚期,以凝灰质蚀变作用为主,生成的黏土矿物易充填孔隙,导致储层物性较差,以微孔和构造微裂隙为主。凝灰质砂岩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处于中成岩阶段A1亚期,溶蚀作用强烈,导致储层物性较好,以长石和方解石胶结物溶孔为主。研究表明,阿南凹陷腾一段的有利储层主要为分布在半深湖-深湖亚相的凝灰岩及扇三角洲前缘的凝灰质砂岩。  相似文献   

7.
<正>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代碎屑岩十分发育,同时也钻遇火成岩(侵入岩和火山岩)。侏罗系和白垩系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目的层段,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凝灰质砾岩、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和少量凝灰岩、灰岩,岩石组分多样,岩石类型复杂。岩石组分主体为风化剥蚀物源特征的再旋回石英、长石,且不同程度地含有凝灰质。岩石组分含量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坳陷北部岩石组分中以含有一定量的灰岩岩屑为特征,坳陷东部岩石组分以含有火山成因碎屑和高含量的  相似文献   

8.
宝力格组的时代问题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宝力格组是内蒙古地质局朱相魁等(1961)创立的地层名称,当时指分布于东乌珠穆沁旗宝力格庙和盐池北山一带的陆相火山岩以及火山碎屑岩地层。主要是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夹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安山玢岩、凝灰质板岩、凝灰质砂岩和粉砂岩等,厚度大于6108米,含植物化石Noeggerathiopsis subangusta等。据此,朱相魁等将宝力格组的时代定为早  相似文献   

9.
某超基性岩体位于北疆一起基性岩带南段.岩带呈北东一南西向延展,长100余公里,宽约5公里,由10个岩体组成,本岩体为其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岩体长20余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走向北东一南西,倾向北西,倾角60度左右.岩体在剖面、平面上,形态均较复杂.岩体侵贯于下石炭统两个岩组的接触线附近,岩体上盘围岩是太勒古拉组的灰色、灰黑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凝灰岩等,其底部有较大量的从中性到基性的喷出岩(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细碧岩等)及钙质砂岩.岩体下盘围岩是包古图组的灰黑色薄层凝灰岩、粉砂岩、砂岩和灰绿色凝灰岩互层.互层间夹有砾岩、硅质岩、凝灰角砾岩等.本岩体为含纯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岩等岩相的斜辉辉橄岩岩体.其具有二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安芳  魏少妮  方正坤  郑波  邓杨 《地质学报》2019,93(8):1954-1967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主要出露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地层,由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组成,对于三套地层的时代归属以及地层层序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希贝库拉斯组凝灰质砂砾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为探讨以上争议提供资料。岩相学研究发现凝灰质砂砾岩中的砾石为硅质岩、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和少量灰岩,中等磨圆-次棱角状,粒径变化大(2~15mm),含量为~45%;细碎屑主要为岩屑、长石和少量石英,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 05~0. 5mm;填隙物主要为火山灰;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锆石的Pb206/U238表观年龄集中在327~382Ma,最年轻的峰值为330~335Ma,代表了凝灰质砂砾岩沉积同期火山活动的年龄;最大峰值为345~360Ma,指示了凝灰质砂砾岩中大部分火山岩砾石对应火山活动的时限;另有几组年龄集中在411~428Ma、~455Ma和482~504Ma,对应克拉玛依、达拉布特和唐巴勒蛇绿岩的年龄。综合以上研究,认为希贝库拉斯组的沉积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本区三套地层的沉积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  相似文献   

11.
陈石  郭召杰 《岩石学报》2010,26(8):2336-2344
萨尔托海附近的也格孜卡拉花岗岩侵入到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中,为典型的"钉合岩体",其锆石SHRIMPU-Pb年龄结果为308±3Ma(MSWD=0.83),限定了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侵位时限不晚于308Ma,同时达拉布特蛇绿岩中辉长岩的年龄(Sm-Nd等时线年龄395Ma;LA-ICP-MS锆石U-Pb年龄391Ma),给出了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形成年龄。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两侧地层均为下石炭统,为稳定火山-沉积序列,岩石组合特征相同,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表明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不是分隔两侧不同板块的板块缝合带。在综合分析前人板片窗、增生楔等不同构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残余洋盆的被动垮塌充填是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主要形式,残余洋盆闭合过程中可能伴随着洋壳俯冲过程,侵入于西准增生杂岩的多个花岗岩体和闪长岩墙,限定了西准晚古生代增生作用不晚于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2.
<正>乔夏哈拉铁铜矿位于新疆准噶尔北缘,距富蕴县南东25 km,与大型铜镍矿床喀拉通克毗邻。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岩性段中,该段岩石主要为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大理岩、凝灰岩、玄武岩及安山岩。铁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或透镜状,铜矿体产于铁矿体内及铁矿体下盘的绿帘石蚀变岩中,空间上与矿区广泛出露的闪  相似文献   

13.
江苏金湖阜宁群二组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江苏北部金湖凹陷阜宁群二组(简称阜二组),是一套由粘土岩、粉细砂岩及碳酸盐岩(生物灰岩)组成的地层。唐天福等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亚段:1.泥岩亚段(E_f~(2+3)),为黑色伊利石蒙脱石粘土岩。顶部为白色粉砂岩,可与上覆的阜宁群三组相区分,厚25—60米。2.七尖峰亚段(E_f~(2-2)),是苏北盆地阜宁群二组中最稳定,标志性较强的一个亚段,为黑色蒙脱石伊利石粘土岩夹薄层泥灰岩及灰质粘土岩。在电阻率曲线上有五至七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达拉布特蛇绿岩带断续出露长近百公里,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铬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本文以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的资料为基础,试图探讨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产出环境和成因模式,从而说明超镁铁岩的控岩构造和生成方式。 (一)地质位置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东起木哈塔依,向南西经萨尔托海—鲸鱼、叶格孜卡拉、达拉布特、科果拉,至坎土拜克越向河谷南侧,经库朗库朵克转向西至苏鲁乔克而为阿克巴斯套花岗岩体所截断。再向西,在阿克巴斯套、阿音那巴斯套,直至柳树沟北的包古图河上  相似文献   

15.
达拉布特蛇绿岩带断续出露长近百公里,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铬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本文以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的资料为基础,试图探讨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产出环境和成因模式,从而说明超镁铁岩的控岩构造和生成方式.(一)地质位置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东起木哈塔依,向南西经萨尔托海—鲸鱼、叶格孜卡拉、达拉布特、科果拉,至坎土拜克越向河谷南侧,经库朗库朵克转向西至苏鲁乔克而为阿克巴斯套花岗岩体所截断.再向西,在阿克巴斯套、阿音那巴斯套,直至柳树沟北的包古图河上游,仍有超镁铁岩和火山岩断续出露,只是展布方向由近东西转为近南北.  相似文献   

16.
下第三系珲春组为一套含煤沉积,由砾岩、砂岩、页岩、凝灰质砂页岩夹煤层组成。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粗碎屑岩,局部夹煤层,其厚度和粒度变化较大;上段为砂页岩夹煤层。总厚200—960m。与下伏白垩系下统泉水村组为不整合接触,有些地区被第三系船底山玄武岩或第四系覆盖。哈达门下第三系珲春组实测剖面(图1)层序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达拉布特断裂带两侧地层由巨厚浅变质碎屑岩夹少量火山岩组成。因化石稀少,故泥盆、石炭系未能区分开。断裂带北缘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产有铬铁矿床,由于岩体围岩时代不清,影响了对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形成条件、环境和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此,1983年我们对达拉布特断裂带两侧地层进行了短期的野外研究工作,并在断裂带两侧的地层中采到了十余处化石(图1,表1)。进一步确定了萨尔托海、达拉布特一带泥盆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溶蚀实验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砂岩填隙物进行了成份和成岩演化分析,认为砂岩中的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填隙物,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粘土矿物。在有残余粒间孔隙或裂缝沟通的较开放性水环境里,凝灰质填隙物蚀变程度强,Si、Al、K、Na及Ca等离子因活性不同而发生分异,蚀变为“脏”高岭石及硅质团块等产物;封闭环境下,凝灰质填隙物保存完好,偏光显微镜下显示出似非晶态波状消光,活性强的K、Na元素含量仍然很高。凝灰质填隙物分异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溶蚀孔隙及晶间孔隙,砂岩储集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声波时差异常带砂岩进行大量的铸体薄片观察,证实了本区砂岩粒间溶蚀孔隙发育,凝灰质填隙物发生了强烈溶蚀。综合分析26口井的资料,发现垂向上凝灰质填隙物溶蚀强度呈箱型展布,箱内“脏”高岭石及溶蚀孔隙发育,箱顶部凝灰质填隙物含量高,保存好,并缺少“脏”高岭石团块出现。  相似文献   

19.
固体沥青在喷出岩中是很少见到的。发生这种矿化的地区是由上石炭纪的喷出沉积岩的两组岩系组成的。下部岩系通常发育着成互层的透镜体夹层,其岩性为黑色页岩、泥质碳酸盐页岩、合沥青的碳质页岩以及紫红色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凝灰熔岩。这些岩石常挤压成为褶皱,并夹有喷出的流纹斑岩岩墙。后者部分地转为上复层。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发现并探明了一批目前中国内陆最大的致密砂岩气田(藏),该致密砂岩气田的储层岩性主要为 一套“低长石、低杂基、高成分成熟度”的石英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以多类型的次生溶蚀孔隙为主。针对盒8段致密砂岩 次生孔隙的成因机理,本文在大量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场发射、CT扫描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真实岩心 的酸溶模拟实验,实验样品为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绿灰色中粗粒含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绿灰色中粗粒含凝灰质长石岩 屑砂岩、灰色中粗粒含凝灰质岩屑石英砂岩和灰色中粗粒含凝灰质石英砂岩等4种不同类型的砂岩岩心,采用地层水中普 遍存在的乙酸配置成0.5mol/L的反应介质,选用2mL/min流速,动态溶蚀100h后,不同类型砂岩的次生孔隙显著增加, 物性明显改善,通过对不同岩性实验前后样品的同位扫描、水-岩反应速度、离子浓度等测定分析,发现盒8段致密砂岩储 层次生孔隙的成因主要为凝灰质、长石等铝硅酸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蚀,探讨了实验样品中不同矿物的溶蚀序列,凝灰 质、碳酸盐矿物主要在低温条件下发生溶蚀蚀变,高温条件下主要为长石的溶蚀。揭示凝灰质、碳酸盐岩、长石等矿物溶 蚀、次生孔隙形成、新生矿物的发育机理,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建立了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埋藏-成岩-孔隙演化模 式,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石英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