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无定形Fe-和Mn-羟基氧化物以及硅的沉积体广泛分布于洋中脊(Dekov et al.,2010)、弧后盆地(Hein et al.,2008;Zeng et al.,2012)和海山(Emerson et al.,2002;Edwards et al.,2011)等不同地质背景的海底热液区。热液Fe-羟基氧化物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类:热液硫化物的氧化产物,直接从热液中沉淀形成的氧化物以及来自热液  相似文献   

2.
<正>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Re在不同硫化物间存在一定的分配规律。例如:辉钼矿的Re含量往往比共生的黄铁矿(Li et al.,2011)或黄铜矿(Zhu and Sun,2013)高3~5个数量级;黄铁矿的Re含量普遍比闪锌矿(Morelli et al.,2004)和方铅矿(Stein et al.,2000)高3~30倍;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Re含量又明显高于方铅矿(Liu et al.,2015)。这些很可能与Re在硫化物中分配系数的差异,即各硫化物载Re能力的  相似文献   

3.
<正>自东太平洋海隆(EPR)21°N首次发现高温热液喷口(Francheteau et al.,1979;Spiess et al.,1980)以来,沿EPR发现了一系列活动热液喷口和硫化物矿床。大量热液活动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喷口热液流体化学特征具有很大相似性(Von Damm,1990;Von Damm et al.,1995),例如最早报道的加拉帕格斯裂谷热液流体3He/4He比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Lupton et al.,1977;Jenkins et al.,1978),沉淀形成的硫化物矿  相似文献   

4.
<正>位于慢速扩张大西洋中脊14°45′N的Logatchev热液场不仅是现代海底所发现为数不多的以超镁铁质岩系为基底的热液活动区之一(Petersen et al.,2009),而且也是迄今为止已知金富集程度最高的大洋中脊VMS型矿床,其含金量最高可达56 ppm,平均值为9.13 ppm Au(MurphyMeyer,1998);个别次生富铜硫化物的矿石品位更是高达56 wt.%Cu和135 ppm Au(Petersen et al.,2005)。前人曾报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球总长为64000 km的洋中脊系统中,慢速扩张洋中脊约占其中的60%(Mark Hannington,2011)。慢速扩张洋中脊发育的热液系统相对稳定,往往较易形成大规模的硫化物矿床(Fouquet,1997;Hannington et al.,2005),据估算,大约有85%的洋中脊硫化物资源集中发育在慢速扩张洋中脊(Mark Hannington,2011)。然而,慢速扩张洋中脊各个脊段之间构造-岩浆作  相似文献   

6.
<正>地幔柱岩浆作用是地球深部挥发分脱出的重要通道,形成了Fe-Ti-V氧化物与Cu-Ni-PGE硫化物岩浆矿床。二叠纪时期的峨眉山地幔柱(~259 Ma,Zhong et al.,2014)与西伯利亚地幔柱(~250 Ma,Kamo et al.,1996)形成世界级超大型的Noril’sk Cu-Ni-PGE硫化物矿床和攀枝花、红格、太和、白马、新街等Fe-Ti-V氧化物矿床,而峨眉山地幔柱硫化物矿床的规模较小。两类矿床的氧化还原环境有明  相似文献   

7.
<正>慢速洋中脊离轴区高温热液对流系统主要建立在超基性岩基础上,其成矿流体为碱性还原性流体(Bach et al.,2010),流体组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温海水与超基性岩的水-岩反应,该类热液区上的块状硫化物因此表现出相对特殊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Klevenz et al.,2011)。我们对Rainbow区(Lein et al.,2003)、Logatchev(Gablina et al.,2000)、Ashadze(Mozgova et al.,2008)等离轴区热液喷口流体  相似文献   

8.
杨铭  王叶剑  韩喜球  邱中炎  刘吉强  李洪林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73-67z1174
正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SMS)富含Au等战略性矿产,是海底成矿作用研究的热点(Fuchs et al., 2019)。传统观点认为,富Au型SMS矿床可赋存于现代海底各种构造环境中,但高品位的Au通常与岛弧、不成熟的弧后环境有关,大洋中脊形成的块状硫化物往往是贫Au的。然而,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海底黑烟囱及其生物群落的发现,是人类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随着对黑烟囱及块状硫化物的矿物学研究,在很多热液区的金属硫化物中均发现有生物遗迹,如在大西洋中脊的TAG热液区(Rona et al.,1993)、Broken Spur热液区(Butler et al.,1998)、Menez Gwen热液区  相似文献   

10.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产出的铜镍铂族元素矿床在成矿元素组成上差异很大。有以铂族元素为主的矿床,如金宝山铂钯矿(Tao et al.,2007);有铂族元素含量非常低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如力马河镍矿(陶琰等,2007)和白马寨镍矿(WangCY et al.,2005,2006;陶琰等,2004);也有含铂  相似文献   

11.
<正>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接壤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等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Zheng and Wang,1991;Han et al.,2007;Zhou et al.,2001,2013a)。目前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内已发现铅锌矿床(点)400余处,其中包括著名的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铅锌金属储量超过500万t;Han et al.,2007)。新发现的板板桥铅锌矿床即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之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中部,  相似文献   

12.
曹毅  聂凤军 《矿床地质》2013,32(4):864-868
布利登(Boliden)矿床位于瑞典北部西博滕省,其东北距吕勒奥市150 km,南距离于默奥市100km,是世界上最大的富金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Dubé et al.,2007;Mercier-Langevin et al.,2011).该矿床发现于1924年,金属储量为830万吨,ω(Au)、ω(Ag)和ω(Cu)分别为15.9 g/t、50 g/t和1.42%,ω(Zn)、ω(Pb)和ω(As)分别为0.9%、0.3%和6.8%.1925年到1966年,矿床开采的金、银、砷和铜分别为132吨、411吨、56万吨和12万吨,此外,还回收有大量的硫、硒、铋、钴和红柱石(Grip et al.,1970).迄今为止,布利登矿床是欧洲产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产出规模最大的砷矿床,该矿床的开发在瑞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近十多年来,随着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铁、铜、锌等过渡族金属元素的同位素体系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矿床学、环境地球化学等诸多地学研究领域(Maréchal et al.,1999;Zhu et al.,2000;蒋少涌,2003;王跃和朱祥坤,2010a,b,2012),尤其是为判别指示含Fe-Cu-Zn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物质来源提  相似文献   

14.
<正>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新世后碰撞环境,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东西成带展布,如驱龙、达布等(Wu et al.,2014;Zheng et al.,2015),而始新世碰撞环境斑岩矿床目前报道的只有沙让钼和吉如铜矿(Zhao et al.,2014;Zheng et al.,2014)。沙让钼矿床位于中部拉萨地块,西藏工布江达县境内,是冈底斯带上发现的首例独立斑岩型钼矿床,目前该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地质、  相似文献   

15.
<正>东秦岭地区不仅是我国世界级钼矿的聚集区也是一个重要的金矿和多金属矿聚集区(Mao et al.,2011)。这些矿床主要形成在235110Ma,且在过去的十年间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大量研究(Stein et al.,1997;Mao et al.,2002,2011;李永峰等,2005;叶会寿等,2006;Zhang et al.,2007,2011;Chen et al.,2008,2009;Zhu et al.,2009;Xu et al.,2010;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对于斑岩铜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温度区间为200800℃范围内矿床的成因问题,例如岩体形成时代及顺序、矿化和热液蚀变时代以及热液活动时限等(Barra et al.,2002;Masterman et al.,2004;Deckart et al.,2005;Pollard et al.,2005;Campbell et al.,2006;Mao et al.,2006;Baumgartner et al.,2009;Redmond and Einaudi,2010;Sillitoe and Mortensen,2010;Vry et al.,2010;Shen et al.,2012;Zhu et al.,2012)。虽然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是仍然不足以全面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17.
<正>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成矿带位于天山-兴蒙造山带东部贺根山断裂与西拉沐伦河断裂之间,是兴蒙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建明等,2001)。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洋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加部位(Zeng et al.,2013,2015)。复杂的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形成了该区丰富和颇具特色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银铅锌矿床(张德全等,1994;Zeng et al.,2011;Ouyang et al.,2014)。近些年来本  相似文献   

18.
张盖之  曹俊  王旋  陈苗苗  易辉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73-67z1075
正显生宙以来全球最重要的地幔柱成矿作用发育在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王焰等, 2017)。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直接相关的Nori'sk—Talnakh矿床是世界级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Lightfoot and Keays,2005)。位于我国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的攀西地区则是世界著名的岩浆钒钛磁铁矿矿床聚集区(王焰等, 2017)。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西北缘巴楚—阿图什地区同样以产出岩浆钒钛磁铁矿矿床为特征(Zhang Dongyang et al., 2016, 2018; Cao Jun et al.,  相似文献   

19.
<正>卡林型金矿床因成矿机理的复杂性,日益成为当今矿床学研究的热点和争议点,诸多学者已经对其流体来源、成矿过程、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涂光炽,1990;刘东升等,1994;扬科佑等,1994;谭运金等,1994;陈毓川等,1995;朱赖民等,1999;刘显凡等,1999;Hofstra et al.,2000;Hu et al.,2002;Kesler et al.,2003,2005;Cline et al.,2005;Su et al.,2009)。硫作为卡林型金矿重要的组成部分,含  相似文献   

20.
杨宝菊  曾志刚  刘季花 《地质学报》2015,89(Z1):219-221
<正>无定形Fe和Mn氧化物以及硅的沉积体广泛分布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和海山等不同地质背景的海底热液区(Binns et al.,1993;Hein et al.,2008;Dekov et al.,2010)。Fe-Mn氧化物按照成因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Hein et al.,2008):(1)从海水中通过加积作用沉淀在坚硬基岩上的水成成因Fe-Mn氧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