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旱涝的演变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每年某些地区的偏涝或偏旱是常见的现象,因而我国降水和旱涝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我国位于世界著名的东亚季风区内,因而我国的降水与东亚季风的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十六年降水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揭示我国降水的一些时空变  相似文献   

2.
中央气象局1973年编写、科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这书专讲我国高空气候而篇幅超过解放前讲我国(地面)气候的专书,这充分反映了解放以来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迅速.根据我国1960-1969年的高空资料,这书分析了我国高空气  相似文献   

3.
我国飞机观测气象资料概况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了解我国飞机观测气象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质量状况,该文介绍了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Data Relay)计划的发展及我国通过AMDAR计划实施获取的飞机观测气象资料(又称AMDAR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起飞和降落阶段飞机观测所获廓线资料的可用性,并分别对全球AMDAR资料和我国AMDAR资料进行极值检查、空间位置检验和时间一致性检验,对我国AMDAR资料错误率的月值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分之二的AMDAR资料集中在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阶段,并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利用我国AMDAR资料制作的廓线垂直分辨率大部分高于10 hPa。我国AMDAR资料的气温错误率低于全球水平,但风速错误率高于全球水平,错误资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层。从2008年开始,我国AMDAR资料的质量状况较往年有了明显改善,风速错误率一直维持在1.3%以下,气温错误率维持在0.2%以下。总体来说,我国AMDAR资料已成为我国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夏季雨型的前期异常特征及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1951~1995年资料研究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各雨型的前期大气环流及我国地面气象要素场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冬季1月份北太平洋地区、秋季中国南海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有预报我国夏季雨型的信号.夏季不同雨型的前期冬季特征不同,我国的降水、气温场也有差异,4月份我国大范围的温度异常也是值得注意的预测信号.这些特征可以作为我国夏季雨型的预报信号及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5.
2012年夏季我国降水异常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艳姣  周兵  司东  孙丞虎  王启祎 《气象》2013,39(1):118-122
2012年夏季我国降水呈现雨带位置偏北,雨量偏多的异常特征.进一步对201 2年夏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成因分析表明,2012年夏季东亚夏季风显著偏强,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将大量的暖湿水汽持续向我国北方地区输送,而欧亚中高纬大气多短波槽活动,短波槽带来的冷空气和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频繁在我国北方地区汇合,造成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此外,前期拉尼娜事件和太平洋PDO冷位相是造成我国北方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外强迫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夏季暴雨气候学的研究进展与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夏季暴雨频发并导致洪涝灾害,严重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基于对我国夏季降水和暴雨天气学的大量研究,从气候学的角度综述了我国夏季暴雨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关于我国暴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趋势、与暴雨发生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成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今后我国夏季暴雨的演变趋势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还指出了我国夏季暴雨气候学亟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姚俊强  杨青 《干旱气象》2011,(2):151-155
自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展空中水研究以来,水汽的研究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本文针对所检索的2000~2010年我国空中水汽研究的相关文献699篇,分不同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初我国水汽研究进行分析和论述,为我国大气水文及气象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大气水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韩建钢 《气象》1991,17(7):58-61
月内,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次数少,多为小股冷空气活动,我国北方风少雨多,南方阴雨连绵。 月内有一个热带风暴生成。 天气概况 月内,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比常年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  张文建 《气象》2008,34(9):3-9
截止到2008年6月底,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1颗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目前,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和D星在轨业务运行,风云三号A星正在在轨测试中.我国的气象卫星已初步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率先实现了国防科工委提出的我国遥感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目标.同时,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3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一号系列、风云二号系列和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使我国风云卫星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我国气象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区域,乃至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了我国气象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的发展历程,简要总结了我国气象卫星应用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对未来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我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竺先生毕生为我国气象学的发展作了不懈的努力。我国气象事业和研究有今天发展,竺先生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我们今天纪念他诞生一百周年,就是要缅怀他为我国近代气象学所作的贡献,学习  相似文献   

11.
全球海温异常对中国降水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EOF和SVD方法分析了Climatic Research Unit的1951—2005年全球逐月海温距平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160个测站的月降水距平的时滞和空间耦合关系,讨论全球海温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对我国降水异常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关键区在其特定关键时段内对我国降水异常的影响区域。结果表明,全球海温距平场有三个影响我国降水的关键区,即北太平洋、印度洋和我国南海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这三个关键区的海温距平场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发生在1976年左右,对我国降水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北太平洋关键区前期冬季海温对我国7月降水的影响、印度洋及南海前期冬春海温对我国5月降水的影响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前期冬季海温对我国7月降水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讨论了这三个关键区前期的海温距平场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时期降水影响的耦合关系,为我国区域降水异常预测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以下简称碳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 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 提出了我国土壤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 我国土壤背景碳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 我国土壤固碳效应明显,未来固碳减排潜力显著;3) 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碳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研发投入, 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以下简称碳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 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 提出了我国土壤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 我国土壤背景碳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 我国土壤固碳效应明显,未来固碳减排潜力显著;3) 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碳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研发投入, 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和大气环流进行30 a的数值模拟,通过与降水观测对比发现,模式能够较好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平均降水和年际变率的空间分布,模拟的南方地区(30 °N以南)年际变率略偏小。观测的我国南方夏季平均降水与模拟降水相关系数为0.51。观测和模拟结果均表明,典型涝年,中纬异常反气旋前方的东北风携带干冷空气,低纬异常反气旋后方的西南风携带暖湿空气,在我国南方汇合,导致南方降水异常增多,模式具有模拟我国夏季南方降水年际变化的能力。通过边界敏感性试验,去除高纬侧边界强迫的年际变化,我国东部降水偏多,南方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强度显著变弱;去除低纬度侧边界强迫的年际变化,模拟的我国南方降水偏少,长江及以北降水偏多,降水的空间分布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而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强度基本不变。因此,中高纬环流强迫可较大程度影响我国南方降水年际变化的强度,低纬度环流强迫异常则会改变我国东部降水空间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15.
林仙祥 《气象》1978,4(9):15-16
初冬季节,从蒙古及其以东南下的变性冷高压,不论在我国30°N附近东移入海或经我国东北地区进入日本海,经常使我国华东南部的东南沿海和115°E以东的粤东、闽西等内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回流降水。 分析1977年11—12月间的冷空气活动可以看出:从蒙古南下的变性冷高压中心,经30°N以北的我国华东北部入海的有8次,其中有6次造成我国东南沿海和一些内地地区不同程度的回流降水。此外还有4次冷空气活动是从贝加尔湖以东经我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气象人员培训评估的现状,同时引进了柯克帕特里克的四级评估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气象人员培训评估模式,并结合气象人员培训评估的主要方法,建立了我国气象人员培训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年、季大气干旱指数的气候跃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剑民  刘荣 《气象学报》1993,51(2):237-240
近来,严中伟等利用COADS及我国的观测资料,分析指出了北半球夏季自北非、印度、我国中部至日本一带,在60年代出现了降水突发性减少的气候跃变。作者曾分析过近30多年来我国的年度大气干旱指数及其年际变化,指出我国大陆长江以北的变化趋势,与Sahel地区、英格兰中部及威尔士  相似文献   

18.
500 hPa高度场的信号场突变与我国暴雨的发生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嘉佑  杨扬  周国良 《大气科学》2002,26(5):625-632
作者在500hPa高度信号场与我国暴雨发生的规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寻找高度信号场能显示与暴雨的突变现象有关的异常信号出现的地区和描述指标.发现异常信号出现的地区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我国境外西部、我国内陆地区和我国境外东部,可以反映区域信号场的主要特征,并由此形成信号场指标.研究表明,利用致洪暴雨发生日的前期信号场指标序列,其累积距平和逐日滑动平均值与我国暴雨出现有密切关系.对我国年度暴雨短期预报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传统天气动力诊断与预测的补充工具.  相似文献   

19.
1921—1990年我国气温序列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唐国利  林学椿 《气象》1992,18(7):3-6
本文使用全国716个站点的月平均气温资料,约2.2×10~5个数据,得到了近70年来我国年、月平均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气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40年代到60年代的降温,我国比北半球明显;80年代气温的上升趋势,北半球比我国强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降水量和历史干旱频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国昌  姚辉  李珊 《气象学报》1992,50(3):378-382
竺可桢根据我国丰富的历史记载,首先给出了我国近5000年的温度序列,对历史气候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家诚等组织完成了我国500年旱涝图集,並且作了许多历史气候的研究工作。但是受资料的限制,过去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气候的研究较少。而现代气候(一般指使用现代气象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与历史气候的研究相比,我国现代气候的研究相对更少一些。 本文根据目前可能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出一套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气候和历史气候变化的资料,並着重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