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卿敏  陈祥 《黄金地质》1997,3(3):30-35
以豫西外方山地区为例,阐明了金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建立了金矿与花岗岩关系的深部碉浆同源成因模式,提出了臧放同源花岗岩体的概念,定量判别标志及其在找矿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成矿的几个判别标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花岗岩具成矿专属性。在不同大地构造背景及造山作用不同阶段,不同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类型、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成分、成因、分异演化均不同的花岗岩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带构造、断裂构造和交代作用现象,它们均与相关的成矿元素组合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对花岗岩成矿起关键性的控制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花岗岩成矿的几个判别标志:大地构造背景、花岗岩的环带构造、成矿流体可迁移性及自交代作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五道岭组是黑龙江重要的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陆相火山岩地层,长期以来对它的地质时代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依据近几年新取得的同位素测年数据,结合与五道岭组紧密伴生的花岗岩类的时代研究,以及对五道岭组火山岩类与伴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提出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属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新认识.论述了五道岭组火山岩类、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和与前二者关系密切的钼矿是在大体相同的地质时代依次相继形成.较早的陆相火山喷发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地层,随后发生多阶段的花岗岩类侵入,而钼矿在同源岩浆演化到更晚阶段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类和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它们分别是同源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深度的产物,因而在时空关系、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配分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表现了明显的一致性.五道岭组地层与钼矿及花岗岩类的密切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可用于评价钼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成因类型与矿床组合是源区物质性质,深部作用过程和流体作用过程的地表记录,也是花岗岩与成矿关系研究的热点。在中国东南部,大致处于相同构造环境的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反映,成岩物质与成矿物质大致同源,可受到上覆不同层位岩相的同化混染。由于研究区不存在统一的古老基底,缺少共同控制因素,每个构造.岩浆.成矿区的花岗岩成因类型和矿床组合随基底变化而自成体系。据此,作者认为花岗岩成因类型和矿床组合与构造环境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闽浙沿海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型花岗岩包含一整套具成生演化关系、以(晶洞)钾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导岩性的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岩系列,属于系列Ⅱ,与A型花岗岩成因不同。用演化度E可把本型花岗岩分为两个主要演化阶段。与共生的火山岩同源同步演化,同受NE和NW向共轭构造的控制。可以推想本型花岗岩形成于“类裂谷”的特殊环境,与同属系列Ⅱ的太平洋东岸岩基的形成环境不同,证明不同的环境产出具不同演化度的主导岩性和岩石系列的地质原理。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类具有成矿专属性。在不同大地构造背景及造山作用不同阶段,不同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类型、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成分、成因、分异演化均不同的花岗岩类,它们均与相关的成矿元素组合具有一定的相关系,对花岗岩类成矿起关键性的控制作用。由此可见在判别花岗岩类的成矿专属性时需要综合考虑:野外判别、岩石化学成分判别、地球化学特征判别、花岗岩类成矿元素组合的大地构造控制判别。  相似文献   

7.
吕贻峰 《辽宁地质》1997,(4):291-302
辽南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黄金产地,分布有几十个大,中,小型金矿床,本文主要从辽南地区金矿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成因特征入手,划分出两期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亦从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讨论了花岗岩与金矿的成因关系,从而确定燕山早期花岗岩是辽南地区最主要的成金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能否以岩石结构演化特征为基础建立S型花岗岩的谱系单位,深成岩体间的接触关系类型能否作为划分花岗岩等级体制的标志,与火山岩关系密切的高位深成岩体能否单独建立谱系单位以及混合岩浆成因的花岗岩可否利用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建立谱系单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方法尚有不妥之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滇西德钦羊拉矿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羊拉矿区的花岗岩类是印支期同源岩浆沿金沙江结合带西侧由北向南侵入,演化而形成,其成因类型属壳幔同熔型,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了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源岩物质、成岩作用、岩石类型、暗色包体、暗色矿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微量元素、成矿作用等,将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划分为“S”型、“I”型、“A”型等3个成因类型,并对各成因类型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寄主花岗岩对微花岗岩类包体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金城  陶仙聪 《地球化学》1994,23(3):254-261
本文报道了华南I型关田、上堡岩体及S型许村、休宁岩体中微花岗岩类包体的特征。I型花岗岩中的微花岗岩类包体分为同源包体和析离体,两者在岩相学及地球化学上有明显区别。在S型花岗岩中微花岗岩类包体的主要类型是析离体,同源包体则很少出现。微花岗岩包体及其寄主岩具有相接近的εNd(T)值,两者中同种矿物的成分相近似。寄主花岗岩在矿物地球化学上对微花岗岩类包体有明显的制约。微花岗岩类包体一般不是外来基性岩浆与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花岗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与金矿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沟花岗岩体为一个由斜长花岗岩、二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的复式岩体,则燕山早期花岗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相继侵入形成。该岩体与金矿是“兄弟”关系、“同源”关系,因此,金矿的同源花岗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夏国礼 《华北地质》2003,26(1):61-64
结合野外实际资料,笔者就花岗岩类谱系单位填图方法能否以岩石结构演化特征为基础建立S型花岗岩的谱系单位,深成岩体间的接触关系类型能否作为划分花岗岩等级体制的标志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不同深成岩体之间的固结作用时间差仅仅是影响岩石结构变化及深成岩体间接触关系类型的因素之一,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与深成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温度、压力、挥发组分的多寡)以及围岩介质的湿冷度、岩浆上侵规模的大小等有关。因此,S型花岗岩序列内部从早单元到晚单元岩石结构可以出现由粗粒结构一细粒结构演化的现象,同一起单元内部也可以出现起动型接触关系。另外,文中还对与火山岩关系密切的高位深成岩体能否单独建立谱系单位及混合岩浆成因的花岗岩可否利用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建立谱系单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方法尚有不妥之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殷先明 《甘肃地质》2015,24(1):1-10
西秦岭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省。本文论述了该地区主要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讨论了主要成矿带和矿集区中的矿化组合及其与花岗岩类的空间、时间和成因关系。提出该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20~100Ma之间,最高峰值为170Ma左右。花岗岩类岩浆作用及成矿相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陆—陆碰撞造山运动的晚期表现为一侧陆壳向另一侧陆壳之下的俯冲叠置过程。中生代花岗岩类在成因上与陆壳的俯冲有联系,大多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为钾玄武岩系列,它们来自加厚的下地壳。部分花岗岩类具壳幔混合成因。一个地区花岗岩类的Pb-Sm-Nd同位素主要受该地区源岩基底地层的控制,因此同一地区花岗岩类具有相近的Pb-Sm-Nd同位素特征。基底地层对花岗岩类的分布成因类型、有关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依据花岗岩Sr和Yb的含量,本文将该地区花岗岩类大致分为两类: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铜钼矿大都同埃达克岩有关,而两类花岗岩均可形成金矿。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亲花岗岩类矿床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就矿床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存在成因联系的证据、亲花岗岩类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因素和岩石成因因素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趋势作简短概述。矿床和火成岩在地理上的伴生、分带现象、金属与特殊种属花岗岩类之间的关系、岩体微量元素的浓度与其伴生矿床的关系以及相对年代关系,是确定矿床和火成岩之间存在成因联系的依据。元素离子的电子层构造、离子半径和离子势等地球化学性质与矿石沉积地点、母火成岩成分、矿石形成方式、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矿物成分、矿质沉淀温度以及矿石形成深度等都有内在联系。花岗岩类岩荣的形成与矿质的富集、岩浆和富水流体之间的关系和造矿元素在岩浆与富水流体之间的分配关系是控制矿床形成的三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山东招掖金矿带内花岗岩与金矿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花岗岩类及脉岩类的精确定年结果为基础,结合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和近年来研究新进展,探讨了花岗岩类侵入与金矿化之间的空间、时间和成因关系。尽管区内花岗石类侵入体与金矿床间存在密切的窨及时间关系。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即这些金矿床并不是岩浆热液矿床。花岗石类侵入体和脉岩类的侵位通道和先存韧性剪切带是贯通深部流体的导矿构造,有利于深部成矿流体和上升和流体循环;花岗岩类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其内部断  相似文献   

17.
在大陆地壳上花岗岩分布广泛,且与矿产关系密切。多年来,对于花岗岩的成因一直争论不休,未能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南京大学地质系通过对不同时代华南花岗岩的研究,把华南花岗岩分成两种成因类型,并提出若干岩矿地球化学的鉴别特征。本文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岩石化学的判别准则,这些判别准则对于华南花岗岩是比较实用的。至于其他地区两类不同成因的花岗岩或者其他岩类的成因类型,也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8.
花岗岩类的分类理论决定其填图方法,现行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依据花岗岩类的I型、S型分类理论和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而建立的,由于同源岩浆演化理论的不完善性、地质作用过程的多样性,导致了形成花岗岩类源岩组分的复杂性,使得I型、S型分类的不确定性,因而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笔建议的花岗岩类填图办法是,以基本岩石分类方案为依据,以野外可识别、易掌握的客观岩石学、矿物学、组构学为准则,客观、真实的反映花岗岩类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花岗岩类研究工作已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综合性地评述了花岗岩类主要岩石成因分类、构造环境分类与对比特点;着重叙述了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方法及研究实例;对深化我国特别是华南花岗岩类岩石成因—构造分类及定位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浙东沿海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东沿海火山-侵入岩地区系统地研究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年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确定存在成分演化和结构演化两种同源岩浆演化序列。详细划分了侵入体,归并和建立单元、超单元及超单元组合三级等级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