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0年7月12日PK到南太平洋库克群岛看日食,真正应验了一句古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09年PK在中国上海看日食,结果地球人都知道,PK被淋成了落汤鸡。再接再励的PK,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再追日食,想不到又碰上那古怪的积雨云,就在日食食甚时,把太阳遮住了,让岛上云下的天文迷气得直跺脚!PK也是伤心至极,仰天长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相似文献   

2.
轻松一下     
日食天文学家碧声远赴非洲观察日全食,半道上被食人生番逮住,眼看有性命之忧。碧声决定借日全食的机会谎称自己是神的使者,如果试图加害,神就会发怒使太阳消失。说这番话要把握好时机,因此碧声询问看守自己的生番,他们什么时候打算把自己吃掉。生番说:“我们通常在日上中天的时候把俘虏烤了来吃……”碧声心中窃喜:“很好……”但是生番继续说:“不过今天大家都忙着看日全食去了,因此会稍微推迟一点。”  相似文献   

3.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台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4.
再也没有比这次观测日食更戏剧化的结果了。有谁能想象在漫天雨云中,竟然还能够看到日食?一点也不夸张!最过分的是在太阳几乎要被月球全部遮蔽前的30分钟,PK才在小雨飘飘的情况下抵达预定的观测现场,那时心情的紧张与对天气的失望可想而知。作者感语  相似文献   

5.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的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6.
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同时三者又恰好在一条视线上,从地球上看去,月亮遮住了太阳,于是发生了日食。同样的道理,当月亮遮住的天体是比较远的行星时,这种天象就叫月掩行星。几百年前,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测月掩星时就已发现被掩的恒星是瞬息即逝地立即消失,而后又干净利落地复现。如果月亮是个有大气层的天体,当月掩星之前,将要被掩的恒星的亮度会逐渐减弱并消失在月亮的东边缘;过一会,被掩的恒星会从月亮的西边缘出现并一点点变亮。正因为没有观测到这种现象,所以从那时起人们已知道,  相似文献   

7.
清代正史日食记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清代正史日食记录的全面复算,对清代正史日食记录作了分析和讨论。根据前人和我们的分析,《清史稿》、《清实录》、《清朝文献通考》等正史里的日食史料来自日食预报,清朝正史中的日食记录包括了清代发生的日食的绝大多数;从1735年开始至清末,清代日食预报的时刻精度比之前提高了5分钟左右,得益于《历象考成后编》的编纂;《历象考成》、《历象考成后编》、《仪象考成》的编纂是清代日食预报中太阳所在宿度精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西洋新法历书》的计算方法中日食方位是按太阳的地平方位来定位的,而《历象考成》和《历象考成后编》则自日面顶点计算日食方位。《历象考成后编》中日食方位的计算方法比《西洋新法历书》的方法有了极大改进。  相似文献   

8.
越南最近所能看到的日食是1965年11月23日的日环食,这一次日环食经过越南境内的路线作者曾进行了计算.上次计算是利用纽康(S.Newcomb)的日食表,用它算得的日食路线只是近似的数值.现在利用更精确的数据进一步做精密而详细的计算.计算太阳月亮坐标是根据纽康的太阳表和布朗的月亮表.布朗为了使计算得的月亮位置能与观测到的位置更好地符合,在月亮表中加入了经验项  相似文献   

9.
日冕仪的重要功能是通过人造日食的巧妙方式来直接观测太阳最外层大气——日冕层。借助日冕仪,人们在常规太阳观测条件下就可以欣赏美丽的日冕以及壮丽的日冕爆发过程。我们的前辈自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针对日冕观测址点的不断考察,但遗憾的是一直未能寻找到理想的候选点。随着近几年我国西部太阳选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选址科考队得到了一批颇有价值的潜在理想址点,大香格里拉地区便是其中得到证认的区域之一。滇西北的丽江高美古天文基地就位于大香格里拉地区南部,海拔较高,空气十分洁净,每年旱季日照充沛。高美古目前拥有东亚最大的地面天文望远镜集群,为我们日冕仪观测站的建立提供了极其便利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6月11日 日环食 日食是指月球圆面遮掩太阳圆面的天文现象。月球圆面将整个月面完全遮住,称为日全食,在一次日食过程中,仅遮住日面的一部分,称为日偏食。有时,日食发生时,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圆面较小,日地距离较近,太阳圆面较大,这时,月面只遮住日面中心的大部分,在月面周围形成一个光辉明亮的圆球,这种日食称  相似文献   

11.
宇宙画廊     
天作画纸云为景新月雕出日环来当日食发生时,如果是月亮的伪本影扫过地面,那么在伪本影区内,太阳中心部分射过来的光线被月亮挡住.但太阳边缘部分射来的光线却未被挡住,因此在伪本影区内的人们就会看到太阳中央部分被遮,而太阳四周留下一圈窄窄的光环,这就是日环食。上图即是天文学家Hans Coeckelberghs于2003年5月31在苏格兰西北岸拍摄的日环食景象。画面中,阴云将散未散,一轮火红的光环正努力冲出被染红的阴霾,色彩壮丽,气势恢宏。(Credit&Copyright:Hans Coeckelberghs)  相似文献   

12.
为何会出现金星凌日? 金星凌日,它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当太阳、金星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就有可能发生金星凌日。但由于金星和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一个3.4度的倾角。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太阳、金星和地球排列成一条直线时(下合日),金星不是在太阳  相似文献   

13.
说起来,在所有的宇宙天体中,太阳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 早在古代,中国古籍上就有对太阳黑子和日食现象的记载。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1666牛顿用棱镜发现了太阳光谱。19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太阳活动与气候的变迁和地球物理现象有密切关系,并开始深入研究太阳本身以及日-地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北方可以看到一次日全食,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又能再一次看到日全食,2010年我国境内还可见到月食。为了迎接这些天象中最精彩的节目,我们就来制作一件预报未来日食和月食的“日月食仪”。这个日月食仪上有一个汉代画像石上的图案,那是一只飞鸟身上负着一只蟾蜍,原来当时通常把一只名叫跋乌(cun—wu)的三足神鸟视作太阳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太阳半径是指从太阳球心到光球层外边界的距离。测量太阳半径历史悠久,系统性测量始于19世纪,其标准值为959.6300。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1)子午圈测量;(2)日食和水星凌日;(3)望远镜漂移扫描技术;(4)等高方法;(5)卫星角距离测量。对于太阳半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观点:一是认为太阳半径在缩小;二是认为太阳半径基本没有变化;三是认为太阳半径变化与一些太阳活动指数有关联,并具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太阳半径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目前尚无定论。首先介绍了太阳半径,回顾了太阳半径的观测方法;接着介绍了目前太阳半径的主要研究观点;最后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7年9月23日的8.6毫米波段射电日食观测资料,计算了太阳射电的径向亮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8.6毫米波段太阳径向亮温度分布呈临边增亮;增亮幅度相对于日面中心部分为5.1%,中国部分也存在着增亮的征兆;日食当天8.6毫米波段太阳射电辐射的剖流量为2346S、f、U;食甚时的剩余流量约为12.5%,掩食半径为1.014光学太阳半径。  相似文献   

17.
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发生了日环食,环食带经过西藏、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福建和台湾,我国其他地方可见日偏食。深圳市天文台的太阳望远镜观测了日偏食的整个过程,同时,基地内的气象设备记录了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气象参数。日食期间太阳观测和气象要素观测的分析结果表明:(1)从日食初亏到食甚,太阳辐射、温度和气压均下降,随后缓慢上升,受天气条件影响,极小值时刻相对于食甚有滞后,其中,太阳辐射滞后1.37 min,温度滞后6.37 min,气压滞后10.37 min;(2)从初亏到食甚,相对湿度先上升到极大值,然后持续33 min,随后下降,极大值时刻相对于食甚滞后6.37 min;(3)对比日食前后两天气象要素的变化,日食时太阳辐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率比没有日食时高约1个数量级,气压的变化率相差不大;(4)日食期间,日面相对强度和气象要素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0.95,0.89,-0.82和0.75。  相似文献   

18.
日食、月食是由于地球、月球运动而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它们的发生都是有规律的,相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大致类似的日、月食,这种循环就叫做日、月食的循环周期。根据日、月食的周期规律可以粗略地预测若干年后发生日、月食的大致情况。那么,日食、月食都有怎样的周期规律呢?这还得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互位置说起。  相似文献   

19.
太阳活动第23周何时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古代人们把它视为圣洁的象征,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因为没有它,地球就不会有生命。它给地球以光明和温暖,就象人们常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然而,太阳有时也肆虐成灾,影响地球。例如,在《续汉书五行志》上就有记载说“黑色大如瓜,在日中,则水淫溢”,就是说...  相似文献   

20.
影子的杰作     
影子的杰作卞德培光天化日之下,耀眼夺目的太阳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愈来愈大的黑影遮住,尤其是在科学不发达和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发生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它引起普遍的惊讶是可想而知的。严格地说,这种被称为日食的现象,与月掩星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月掩星时月亮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