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在宜兴—溧阳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中,在溧阳县境内发现一条北北东向非金属矿化带,它北起桥下,经龙山,西界至陈村,全长10km以上,宽约1km。先后发现膨润土、珍珠岩、紫水晶及玉髓玛瑙、沸石等非金属矿点16处。一、矿化带地质特征龙山—西界非金属矿化带受溧阳—庙西断裂带控制,非金属矿点均集中分布在该带南段。断裂带切割了中生代火山岩系及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总体走向NE10°。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在355°~25°之间摆动。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发育,在平面上呈左行侧现现象,其走向变化较大NW350°~NE60°,它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在剖面上,断裂带呈“S”形,倾角较陡,一般在60°以上。在断裂带内可见到闪长玢岩、细粒花岗斑岩、花岗斑岩、流纹  相似文献   

2.
庞西垌断裂带是钦-杭成矿带南段众多NE向韧性剪切带的其中一条,控制着一系列韧性剪切带型银金矿床的分布.对其进行热年代学研究有助于了解钦-杭成矿带南段NE向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演化及其对伴生矿床的控制作用.获得的庞西垌断裂带内糜棱岩中两件白云母40Ar/39Ar总气体年龄分别为221.98±1.16 Ma和223.77±1.16 Ma.据此认为庞西垌断裂带在印支期发生韧性剪切活动,为伴生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在同一糜棱岩样品中获得的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为64.83±4.13 Ma和75.69±2.88 Ma,结合热史模拟结果可以得出,庞西垌断裂带在75~60 Ma期间发生了快速冷却作用(6.2 ℃/Ma),与区域整体缓慢冷却过程(1.5 ℃/Ma)差别显著,据此推测庞西垌断裂带可能在约75~60 Ma期间再次发生活动,而庞西垌银金矿床可能形成于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3.
西林河脆-韧性剪切带是区域上富尔河-古洞河岩石圈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走向330°,由东部、部和西部3条脆-韧性剪切断层带组成。东部带以脆性变形为主,延长约4km;中部带除脆性变形外兼有塑性变形,延长约5km,西部带以塑性变形为主,总延长5.5km。  相似文献   

4.
从侏罗世中期至晚白垩世的燕山运动,广东东南部的莲花山断裂带发生强裂的断裂活动。其北支深圳断裂束延伸至香港地区为屯门一罗湖断裂带,它亦相当活跃,产生大量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壳深度,形成不同变质程度的岩石。并产生新田、青山和吊灯笼等韧性剪切带。其中新田和青山剪切带表现为韧性推覆剪切带,走向NNE至NE,均位于屯门一罗湖断裂带内。该断裂带由多条长期活动、成因多样的断裂组成。吊灯笼剪切带呈EW走向,分布本港境内新界的东北部,表现为韧性伸展构造,随韧性剪切带形成后之地壳运动,常发生脆性断裂变形,叠加于原有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5.
莲花山断裂带是中国东南陆缘重要的NE向构造带。该断裂带不仅是区域上重要的二级构造单元分界线,也控制着广东省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带。前人研究表明,莲花山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与锡铜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但对于莲花山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展布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贡献,还存在着较多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莲花山断裂带进行大比例尺的矿田构造填图,实测典型地质剖面等手段,结合拉伸线理产状的测量和显微构造的观察,认为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由自北向南一系列近NE60°走向的剪切带雁列展布而成,各剪切带之间呈大致平行展布。在韧性变形之后,这些雁列状的剪切带又被30°走向的脆性断层所切割。莲花山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规模,后期岩浆-热液活动利用先存韧性剪切带的空间,成矿元素在韧性变形的裂隙中沉淀富集成矿。莲花山断裂带内找矿勘探工作部署应该围绕断裂带内韧性变形的区域,并注意韧性变形附近次一级的容矿裂隙。  相似文献   

6.
商南-商城断裂带中段的韧性剪切带是由多条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是以简单剪切为主要变形机制的、于绿片岩相温压条件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糜棱岩的塑性和恢复重结晶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和磁组构测量方法,在桂北四堡地区浅变质地层中厘定出一条NE30°走向,南东倾,倾角约40°的大型左旋斜冲韧性剪切带——四堡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A型褶皱、S-C组构、亚颗粒、显微分层及石英条带等宏观和微观构造特征;磁各向异性度测量结果显示四堡韧性剪切带由一宽约4 km的强应变带及边缘弱带组成,全带宽达10 km,长度超30 km;在对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构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四堡韧性剪切带是华南加里东晚期华夏地块由南东向北西作低角度斜冲到扬子地块的产物。这一发现揭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拼合的方式,为深化华南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莲花山断裂带是中国东南沿海广东省境内一条重要的NE向断裂构造带,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锡、钨、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本文通过莲花山断裂带和典型矿区野外地质观测及断裂带内发生剪切变形作用的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测定,初步探讨了莲花山断裂带内韧性变形时限、脆性边界断裂发育时限,以及韧性剪切变形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莲花山断裂带内韧性变形时限在129~127 Ma,脆性的边界断裂发育于官草湖组和合水组地层沉积时限之间,莲花山断裂带中韧性剪切变形早于成矿发生时间,韧性剪切变形为成矿提供了容矿空间。  相似文献   

9.
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崇山剪切断裂系北部的崇山剪切断裂带为一条左旋走滑剪切带,变形温度为300~550℃,为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而南部的临沧剪切带是一条带有NWW-SEE向地壳缩短变形的左旋走滑剪切带,普遍为绿片岩相,变形温度为300~450℃,存在向SE的推覆事件。对采自崇山和临沧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样品中矿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崇山韧性剪切带凤庆至小湾公路26km处02DX-139样品中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8.3±0.1Ma,临沧韧性剪切带双江粟义剖面02DX-51样品白云母给出了31.5±0.2Ma的坪年龄。崇山-临沧剪切断裂带变形运动学和变形时序与哀牢山-红河剪切断裂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为理解滇西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和亚欧-印度块体的拼合效应及南海海盆的打开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山东蒙阴常马走滑式韧性剪切带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蒙阴县常马韧性剪切带构造岩具有明显的分带 ,由中心向两侧依次为超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和糜棱岩化片麻岩带。构造岩中的韧性变形显微组构极为发育。糜棱叶理产状为 2 0 8°∠ 74°,线理产状为 115°∠ 2°,显示了该韧性剪切带具走滑剪切的特征。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 ,差应力值为 5 2 .6 7MPa ,形成时古应力方位为σ1=73°∠ 2°。位于该韧性剪切带中心的超糜棱岩带 ,金元素明显富集 ,构成金矿体。综合研究表明 ,韧性剪切作用控制了金矿体的形成与分布 ,因此常马金矿床是一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金厂峪大型金矿赋存在燕山早期剪切带内,走向北北东,倾角70—80°,由糜棱岩化斜长角闪岩、初糜凌岩、糜凌岩组成。矿体为复脉和单脉两种,以后者为主。含金复脉形成于韧性转向脆性的过渡环境。晚期构造作用、再生岩浆作用,使剪切带内的金再一次富集而形成含金单脉。金厂峪金矿床是较典型的韧—脆性剪变质带型金矿床。1.韧性剪切带的宏观特征野外呈狭长带状产出,宽度360米,走向延长6000米,6条大小不等的剪切变质带分布于五厂组斜长角闪岩类中。从剪切带边缘到中心,变形强度总体上  相似文献   

12.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主要受到3期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分别是印支期(T2-J1)、塔木兰沟期(J3)和上库力期(K1)。印支期的主压应力方位为北北西南南东向,该期应力场在区内形成两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剪切带走向0~20°塔木兰沟的主压应力方位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形成了区域上极为发育的两组共轭剪节理,其走向分别为66~90°和320~340°上库力期的主压应力方位为北北东南南西,它使塔木兰沟期的两组共轭节理复活,形成劈理带、逆断层等。本地区金、铅锌矿点、矿化点或矿化异常区较多。矿(化)体产状与塔木兰沟期、上库力期构造特征相吻合,它们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塔木兰沟期、上库力期强烈的火山作用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当时具有良好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说明该地区中生代的主成矿期为塔木兰沟期和上库力期。本区已知的金矿(化)点、砂金矿点均位于两条韧性剪切带附近,所以两条韧性剪切带附近是本地区金矿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韧性剪切系统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的地壳结构是不均一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雪峰弧形韧性剪切带和其它几条NE、NW向的韧性剪切带与菱形弱应变区有规律的组合。这些大型韧性剪切带都是不同尺度的构造边界,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省内某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解决。 通过对雪峰弧形和永州-株洲NE向韧性剪切带较详细的研究,指出在中浅变质岩区,强直面理化带是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构造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主要由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构成.推覆构造自南向北可分为叠瓦逆冲推覆构造带、紧闭褶皱一逆冲断层变形带、宽缓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带、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带等4个变形带.断裂带从韧性到脆性表示了其出露深度不同,并有由南到北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区主要分布有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和以煤、大理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床.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断裂构造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也是成矿物质的通道.研究指出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郯庐剪切带的性质和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沿郯庐断裂带从大别山东麓经山东中部至辽北吉南的新宾—桦甸地区,暴露的早前寒武纪结晶岩石中存在着一系列北北东走向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其最大宽度达20km,走向断续延伸近2000km,它们分别在大别、鲁西和新宾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弧形牵引构造。剪切带中不同尺度组构要素的几何学,指示其中曾经发生了一致的大幅度左行位移;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和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一韧性剪切带早期形成于低角闪岩相条件下,并且在抬升和冷却过程中经历了绿片岩相条件下的递进变形。山东中部晚元古代以后的沉积不整合于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之上,中生代未期脆性的郯庐断裂系统追踪并改造了基底岩石中的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6.
安徽肥东地区造山带的韧性剪切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肥东地区识别出一条与造山带有关的韧性剪切带(烟头山韧性剪切带),不同于郯庐断裂带韧性活动产生的呈带状产出的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带),岩相学上表现为矿物的重结晶作用,并有新生的矿物形成,变质程度已达低角闪岩相.构造学上表现为强烈的塑性变形、动态恢复及重结晶作用,以及较活动组分的流失等特征,导致岩石体积的缩减和矿物优选方位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杨主恩  邓晋福 《岩石学报》1995,11(3):279-291
太行-五台山区存在一巨型的北东向韧性剪切系统,由三条大型的韧性剪切带束构成。每条带束又由互相平行或小角度交接的一系列小规模韧性剪切带组成。其主要构造岩类为变糜校岩、糜棱岩、S-C糜棱岩等。该韧性剪切系统发生于晚太古代至早元古代的五台运动期间,经历过两期次韧性剪切作用,早期的差异应力约为12MPa,晚期的差异应力约为30MPa。应变速率分别为1.36×10(-14)/s和7.36×10(-14)/s,并指出巨型韧性剪切系统的发生将造成大规模的地壳流动,以此可以解释本区中地壳的大型低速体成因。  相似文献   

18.
覃小锋 《广西地质》2002,15(2):7-11,25
桂东南那卜地区潭超单元及其围岩中,主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可分为2类:NE向右行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NW向逆冲推覆性质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对以上2类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显微组构以有运动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它们形成的构造应力是NE-SW向的,在这一应力的作用下,使早期NE向和NW向构造重新活动,从而构成了一种NE向走滑-NW向逆冲的相互转换程式,即NE向右行走滑性质韧性剪切带和NW向逆冲推覆性质韧性剪切带相互转换的韧性变形体系。  相似文献   

19.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将造山带一分为二。其大规模韧性剪切应变的揭示是基于沿断裂带花岗糜棱岩的发现。运用微观与宏观构造相结合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变形温度、变形期次、运动学特点及大规模平移作用对造山带构造格架的改造。该断裂带是一条自中新世以来具多期活动、由韧性应变向脆性应变转化的大型左行高温平移型韧性剪切带,平移总距80-100km。大型折多山花岗岩体是断裂带左行韧性平移的同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20.
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琼西南戈枕和冲卒岭两条近NE向韧性剪切带具NW向SE推覆兼NE向左旋剪切特征。采自戈枕和冲卒岭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样品中的单矿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戈枕韧性剪切带04HN04样品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227.4±0.2)Ma,冲卒岭韧性剪切带04HN24样品中的白云母给出了(229.6±0.3)Ma的坪年龄,均为印支期变形产物。上述两条剪切带的变形运动学和变形时序与华南内陆主要韧性剪切带(如雪峰山地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为理解琼西南地区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和华南印支块体拼合历史及其效应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