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1989~1997年于广东沿海设12个牡砺采样点,研究广东沿海牡蛎体总铬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部牡蛎样品的总铬含量均远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属正常本底水平或轻微污染水平。牡蛎体总铬含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粤东海区。1989~1991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呈下降趋势;1991~1994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但没有显著变化;1994年以后,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东沿海 Cu含量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 ,1989~ 1997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对广东沿海 12个地点进行了连续监测。实测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广东沿海牡蛎体 Cu含量(湿重 )范围为 2 .70~ 352 mg· kg-1,平均值为 94 .1mg·kg-1,总超标率达 35.1% ;局部海区属重污染水平。牡蛎体 Cu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呈珠江口海区 >粤西海区 >粤东海区格局 ;Spearman顺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1989~ 1997年间 ,广东沿海牡蛎体 Cu含量年际间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广东沿海牡蛎体Ni含量水平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9~ 1997年间 ,为实施“南海贻贝观察”计划 ,对广东沿海 12个地点近江牡蛎体内的 Ni含量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 ,结果全部牡蛎样品均检出 Ni,含量范围为 0 .17~ 2 .37mg/kg(湿重 ) ,总平均值为0 .58mg/kg。污染评价结果显示 ,广东沿海 Ni含量总体上处于微污染—轻污染水平。牡蛎体 Ni平均含量呈珠江口海区 >粤西海区 >粤东海区的分布格局 ,其最高值出现在深圳湾、唐家湾和湛江港。 70年代后期至 1991年 ,牡蛎体的 Ni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此后 Ni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 ,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广东沿海牡蛎体的麻痹性毒素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0~1997年间广东沿海17年采样点的牡蛎体的麻痹性素检测数据,阐述了广东沿海三个岸段牡蛎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季节差异以及麻痹性毒素在牡蛎体中的分布。为我国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1989-1997年间,为实施“南海贻贝观察”计划,对广东沿海12个地点近江特蛎体内的Ni含量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全部特蛎样品均检出Ni含量范围为0.17-2.37mg/kg(湿重),总平均值为0.58mg/kg。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广东沿海Ni含量总体上处于微污染-轻污染水平。特蛎体Ni平均含量呈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粤东海区的分布格局,其最高值出现在深圳湾、唐家变和湛江港。70年代后期至1991年,特蛎体的Ni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后Ni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0~1997 年间广东沿海17 个采样点的牡蛎体的麻痹性毒素检测数据,阐述了广东沿海三个岸段牡蛎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季节差异以及麻痹性毒素在牡蛎体中的分布。为我国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深圳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6-1997年间深圳海域(大亚湾和大鹏湾)13种贝类(华贵栉孔扇贝、马氏珍珠贝、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毛蚶、栉江瑶、联珠蚶、文蛤、棕带仙女蛤、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习见蛙螺和近江牡蛎)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检测数据,阐述了贝类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年际变化、PSP中毒事件以及与其它海区贝类PSP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根据 1996~ 1997年间深圳海域 (大亚湾和大鹏湾 ) 13种贝类 (华贵栉孔扇贝、马氏珍珠贝、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毛蚶、栉江瑶、联珠蚶、文蛤、棕带仙女蛤、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习见蛙螺和近江牡蛎 )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检测数据 ,阐述了贝类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年际变化、PSP中毒事件以及与其它海区贝类 PSP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鱼类石油烃含量地理差异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石油烃含量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被研究的5个海区中,广州湾海洋鱼类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北部湾(p<0.05)和红海湾(P<0.05),该3个海区和珠江口明显高于台湾浅滩(p<0.01),其余的两两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利用海洋环境质量调查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说明这种地理分布特征与南海北部近岸海域的石油烃污染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东沿海西施舌资源及增殖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舌(Coelomactraantiquata)隶属于蛤蜊科双壳贝类 ,经济价值高 ,属名贵贝类。调查显示 ,其资源正以每年接近 1 0 %的速度衰减 ,因此 ,加强该贝类资源的增殖保护 ,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此文对广东沿海西施舌资源的分布及其资源衰退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资源保护对策 ,以供参考。1 广东沿海西施舌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环境特征西施舌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而在广东沿海 ,其分布主要集中在粤东海区 ,其它海区仅发现在上川岛飞沙滩一带浅海有零星分布。在上川岛以东的广东海域 ,其资源密度大致呈现自东至西递减的趋…  相似文献   

11.
根据 1997年 12月至 1999年 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 ,统计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性腺成熟期的组成及分布、季节性变化和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位于广东沿海水深 6 0~ 15 0m海区 ,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区的群体更为密集 ;该生殖群体的产卵期较长 ,且分布范围大 ,未见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石油烃含量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被研究的5个海区中,广州湾海洋鱼类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北部湾(P〈0.05)和红海弯(P〈0.05),该3个海区和珠江口明显高地台湾浅滩(P〈0.01),其余的两两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利用海洋环境质量调查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说明这种地理分布特征与南海北部近岸海域的石油烃污染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磹紫菜 Porphyra haitanensis,原产地在福建平潭、惠安沿海一带,是人工养殖紫菜的优良品种。为了大力发展紫菜养殖生产,我场于1965年开始进行移植试验。在自然水温较高的广东海丰海区,1966—1968年仅获得了少量产品,1969年深水养植亩产165斤,1971年小面积浅滩试养亩产285斤,1975年浅滩养殖大面积平均亩产290斤,深水养殖亩产179斤。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统计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性腺成熟期的组成及分布,季节性变化和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位于广东沿海水深60-150m海区,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区的群体更为密集;该生殖群体的产卵期较长,且分布范围大,未见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广东西部沿海的贝类547种,隶属275属107科,并对主要经济贝类的地理分布、生态类型、经济意义、已养和可发展养殖的贝类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国沿海污损性双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范围、污损特点及状况,指出其以紫贻贝(Mytilus edul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gigas)、福建牡蛎(Crassostrea gigas angulat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棘刺牡蛎(Saccostrea echinata)、缘齿牡蛎(Dendostrea crenulifera)、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等为优势种,污损特点与地理位置、离岸距离、浸海时间和当地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将来工作应着重于分类鉴定、生态调查、防除治理和外来种入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湛江港位于N21°10′,E110°24′,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处。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33.5℃左右。湛江港港湾宽阔,从港口至港尾长达六十多公里,整个湛江港海域分为外海和内湾两个区:硇洲岛和东海岛的东南沿海属外海区,这个海区的海水受南海潮流、鉴江河、南渡河的影响,海水比重偏高,一般1.018—1.028;湖光、东山、民安、太平、海头、坡头、龙头、官渡、乾塘、南三等公社沿海属内湾区,这个海区的海水受良洞河、通明河、城月河的影响,海水比重1.003—1.025,平均为1.0145属半咸淡水水域。湛江港雨量充足,降雨量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历年平均降雨量大约1440毫米;湛江港水温适宜,现以硇洲岛为例,年平均表层水温24.2℃,平均最高8月份为29.1℃,最低2月份17.2℃;湛江市60多万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在50、100、200μg/L 3种质量浓度条件下分两个阶段室内模拟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富集、排出Pb、Cd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其体内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浓度变化与该过程的相关性,得到近江牡蛎富集和排出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相同暴露浓度下,近江牡蛎对Cd的富集量和BCF显著大于Pb(p<0.05),因而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Pb;富集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Cmax与Pb、Cd暴露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重金属Pb、Cd污染的指示生物;在Pb、Cd的富集实验中,MT含量均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T对Cd污染反应比Pb更敏感,效应时间更短;排出实验中,Pb、Cd实验组的MT含量随时间呈相反的趋势波动变化;金属暴露浓度梯度与近江牡蛎体内的MT含量变化没有"剂量—效应"关系,MT不能作为Pb、Cd对水环境污染的定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模拟湛江港涉海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探讨底泥悬浮物对工程附近海区近江牡蛎养殖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大、小规格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大规格近江牡蛎(8.12±1.76 cm)的毒害影响不明显;对小规格近江牡蛎(2.33±0.78 cm),悬浮物浓度≤270 mg/L时死亡率低于30%,悬浮物浓度≥810 mg/L时死亡明显增加,死亡率达60%。通过概率单位法计算,小规格近江牡蛎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627.17 mg/L。  相似文献   

20.
卡拉胶一魔芋粉的协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91年观察到魔芋粉和k-卡拉胶有很强的协合作用。前者能显著增强后者的凝胶强度和弹性,并减少泌水性,在1994年研究了其最强协合作用时的配比为m卡拉胶:m魔芋粉=3:2,这一性能在食品工业上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