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穹窿-火山型攀西裂谷的成因,岩浆深成作用与火山作用过程;穹窿构造的发生、发展的演化历史;岩浆分异趋势及双峰式岩浆演化系列及其成因。 攀西裂谷曾经历了岩石圈穹窿—陆壳穹窿一次火山穹窿三个发展演化阶段。碱性岩浆作用与地壳隆升、地幔去气、热流汇聚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成穹作用最盛,岩浆碱度最高。随着陆壳破裂、开放、挥发分散逸,岩浆性质从强碱质—弱碱质—碱酸性转化。 穹窿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有机地控制了岩浆源和二次岩浆房的深度和岩浆演化特点,随着穹窿构造的发展演化,岩浆活动由深成幔源→中浅成幔源加陆壳轻微混染→超浅成壳幔混合源逐渐演化,因而可以认为:穹窿-火山型裂谷发育的各个阶段,存在有低位→中位→高位的二次岩浆房。 攀西裂谷属不发育的夭折裂谷,以演化时间长为特点,有利于岩浆深源(二次岩浆房内)结晶分异、液体不混容性分离作用和陆壳的同化混染作用等得以彻底进行,最终形成“双峰式”岩浆组合。  相似文献   

2.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破坏机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基于岩石学、岩石地球的化学分析研究突出强调深部过程的重要性。前人提出了两种重要模式:包括以拆沉作用为代表的top-down tectonics模型和以热-机械侵蚀与化学侵蚀,或地幔置换、交代作用的bottom-up tectonics模型。然而,对于这两种模式而言尚存在许多无法合理解释的问题,比如在此深部过程中,区域性岩石圈伸展有多大的贡献?地壳伸展构造是作为深部过程的响应,还是同为岩石圈伸展的产物?本文基于早白垩世东亚地区(尤其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伸展构造与岩浆活动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华北克拉通东部不同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与岩浆活动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系有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看,岩石圈伸展起着主导作用,控制着岩浆上侵和就位,在拆离断层下盘侵入形成各种规模的花岗质为主的侵入体,或于上盘喷发形成火山-沉积岩盆地。在伸展构造发育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伸展早期、伸展期及伸展期后的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强度及岩浆源区特点有显著的时空变化。一方面,在同一地区不同演化阶段其源区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为主体上是早期以古老下地壳源为主,随着壳/幔伸展作用演化,逐渐向混合源或独立幔源的演化。同时,不同地区岩浆源区的变化规律也显著不同。以胶辽地区为例,胶东整体上是壳幔混合源区对于岩浆演化有重要贡献;而辽东地区具有显著的源区演化特点:从剪切早期古老下地壳源区为主,并伴有幔源物质加入,剪切期古老下地壳为主,到剪切晚期和剪切期后以新生下地壳为主。本文认为岩石圈伸展的壳/幔拆离模型(Parallel Extension Tectonics),可以合理地解释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性。在该模型中,遭受伸展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发生壳-幔拆离作用。在岩石圈伸展作用期间,地壳层次的拆离作用与岩石圈地幔层次上的拆离作用可以是耦合的或者是解耦的,从而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在地壳尺度上的拆离作用与变质核杂岩的剥露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同岩浆活动型伸展(C型:Co-magmatism mode extension)、无岩浆活动型伸展(A型:Amagmatism mode extension)和多阶段混合型(M型:Multi-mode extension)。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中央造山系西段,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其中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本文系统总结了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分布、演化和成因,对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东昆仑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的联系。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可分为俯冲阶段(277~240 Ma)、同碰撞阶段(240~230 Ma)和后碰撞阶段(230~200 Ma),壳幔岩浆混合作用贯穿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全过程。镁铁质岩浆岩主体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岩主体为幔源岩浆底侵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俯冲阶段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不仅带来成矿物质,使部分元素含量增高,还带来热源;经过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导致大量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主要成矿金属组合为Cu、Mo、Au,矿床规模相对较小;同碰撞阶段由于受到挤压应力,岩浆岩出露较少,矿床多沿大型断裂带分布,主要成矿金属组合也以Cu、Mo、Au为主;后碰撞阶段由于岩石圈地幔拆沉,东昆仑整体处于拉张环境,为地幔物质参与成矿和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通道。特别是同碰撞和后碰撞的转换阶段,是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主要成矿期,主要成矿金属组合为Cu、Pb、Zn、Fe。  相似文献   

4.
米仓山地区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子板块北缘自晚太古代至早震旦世,先后经历了地壳演化早期、沟-弧-盆和大陆裂谷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晋宁期及澄江期;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期次的岩浆岩在岩浆性质、活动方式和规模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各具特色。本文论述了各个时期岩浆活动特点、岩石成因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充分肯定了澄江期裂谷型岩浆岩在本区岩浆活动历史中的主导地位,这对进一步研究和重新认识扬子板块北缘地质构造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文举 《云南地质》2004,23(2):164-178
矿集区分布在NW向川塘-长山华力西断皱带南西缘,系多陆块拼接缝合构造环境。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通过高效率浓集机制,形成一串锡、铁、铜、金等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组成矿床系列,包括多个超大型、大型矿床。这些成因上密切相关的矿床,成矿时间显然相近,却处在不同岩浆活动阶段和不同地质环境中,矿化特征有明显差异,矿种和矿化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规律:印支-燕山期的花岗岩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富磁铁矿矿床;在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浅成相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及岩浆晚期、自交代产生的斑岩型;而最后形成岩浆期后热液型铁-金、铜、金矿床。文章侧重讨论铁、铜、金矿床系列的成矿构造环境、岩浆作用、物质来源及高效率浓集机制,对云南“三江”地区找金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为扬子西缘构造活动带喜山期构造-斑岩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斑岩体岩石化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了岩浆物质源于幔源,并有陆壳组分参与的壳幔混源型岩浆,斑岩体属含铜斑岩或铜斑岩。斑岩带具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1:25万呼中镇幅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区经历了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早加里东古亚洲洋陆绝增生阶段、中华力西期陆壳过渡演化及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诸多旋回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其形成发展与构造岩浆演化在本区形成五个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本文对各构造单元及主要断裂的构造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与喷发及构造演化史进行了概略简述。  相似文献   

8.
构成山西南部塔儿山超单元的三个岩浆岩单元,是燕山期熔融程度较低的幔源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分异演化,脉动侵位而成。本区金属成矿与矿质在岩浆演化不同阶段富集有关,同时受到不同演化阶段岩浆中主要元素含量制约,由此形成成矿作用的时空结构;早期二长闪长岩-铁成矿,中期石英二长岩-铜成矿,晚期霓辉正长岩-金成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弯窿一火山型攀西裂谷的成因,岩浆深成作用与火山作用过程;弩窿梅 造的发生、发展的演化历史,岩浆分异趋势及双峰式岩浆演化系列及其成因。 攀西裂谷曾经历了岩石圈弯窿一除壳弯窿一次火山弯窿三个发展演化阶段。碱性岩浆作用与 地壳隆开、地慢去气、热流汇聚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成弯作用最盛,岩浆碱度最高。随着 陆壳破裂、开放、挥发分散逸,岩浆性质从强碱质一弱碱质一碱酸性转化。 弯窿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有机地控制了岩浆源和二次岩浆房的深度和岩浆演化特点,随着弯 窿构造的发展演化,岩浆活动由深成慢源→中浅成慢源加嵌轻微混染→超浅成壳慢混合源逐渐 演化,因而可以认为:弯窿一火山型裂谷发育的各个阶段,存在有低位→中位→高位的二次岩浆 房. 攀西裂谷属不发育的夭折裂谷,以演化时间长为特点,有利于岩浆深源(二次岩浆房内)结 晶分异、液体不混容性分离作用和陆壳的同化混染作用等得以彻底进行,最终形成“双峰式”岩 浆组合。  相似文献   

10.
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陆内造山岩浆活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依据岩浆活动特点,将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岩浆活动自南向北划分为合峪—二郎庙—交口—祖师顶岩浆混合花岗岩带、四棵树神林黄山s型花岗岩带、太山庙—叶庄—角子山A型花岗岩带,认为华北陆块南缘存在一个完整的陆内造山岩浆演化旋回,造山作用经历了陆内俯冲地壳加厚隆起—地壳抬升走滑剪切—地壳伸展减薄三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为重塑华北陆块南缘构造演化提供了岩浆作用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粤东北仁差盆地麻楼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仕珠  赵巍  郑明良  陈祝海 《铀矿地质》2010,26(5):283-287,312
仁差盆地为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断陷盆地(K2-E)。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且频繁,特别是晚期火山活动强烈,形成铀钼多金属矿的含矿主岩——酸性火山岩。麻楼构造带是一条东西向长期活动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也是一条线型火山喷发带。经过近期的勘查研究,笔者认为麻楼构造(F1)是一条逆冲推覆构造。该构造早期控盆、控岩,晚期控矿。目前在构造带的深部发现了较好的工业铀矿体,预测在500~1500 m的深部找矿空间存在大、富铀矿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自加里东期运动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热演化过程。在分析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岩系及其中有机质的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南天山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系统分析南天山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特点基础上,划分了5个矿床成矿系列、5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和13个矿床式。南天山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的分布受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制约,具有鲜明的古生代,尤其是晚古生代成矿作用特点。区域构造演化的规律, 决定了矿床成矿系列的分布规律,即构造-岩浆演经随时间推移有由北向南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四川拉拉铜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矿区区域构造背景、矿区构造特征、构造控矿特征的研究,得出了矿区岩石圈在经历了火山地堑、挠曲沉降和回返褶皱封闭几个构造-岩浆演化阶段后,形成了该区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叠加格局。早期东西向张性断裂构造为含矿岩浆的侵位提供了通道和空间,控制了含矿岩体的分布范围和展布形态,促使了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中期东西向叠瓦式冲断-褶皱构造体系应是成矿期构造,它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提供了动力、通道和空间,晚期南北向褶皱构造应是成矿后构造,它对矿床起着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扬子壳块西缘地台型铜成矿作用——以云南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壳块西缘云南段在晚震旦世-三叠纪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台演化阶段,但局部地段的拉张裂陷作用至少在早奥陶世开始,断续延续到三叠纪.地台期的铜成矿作用主要与初定期海浸沉积的碳酸盐岩、砂砾质碎屑岩建造和余定期台地边缘裂陷或拗陷带的碎屑岩建造、火山岩建造有关.地台阶段晚期逐渐积聚的地幔热能致使局部地段拉张裂陷,并引发基性岩浆喷出或侵入,使初定期以沉积型为主的成矿作用转变为余定期的火山-沉积型或喷流-沉积型.矿床形成后受地洼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或多或少地都遭受了热液作用的叠加或改造,使先成矿床发生一定程度的叠加富化或改造富化.  相似文献   

16.
柞水-山阳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部,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金矿找矿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发现了多个大-中型金矿床,然而区内金矿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一直存在争议,直接制约矿集区金矿床找矿工作。夏家店金矿床是该区大型金矿床,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类型有角砾岩型、碎裂岩型、糜棱岩型3种。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由硅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萤石化、重晶石化等,与金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硅化、方解石化、萤石化。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石英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硫化物阶段、方解石阶段。文章选取夏家店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方解石、萤石等矿物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试工作,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39.64±0.98)Ma,表明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特征,认为夏家店金矿床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事件有关。据此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矿床成矿年龄厘定在140Ma左右,为秦岭造山带伸展的地球动力背景下构造-岩浆热液演化的产物。通过与区内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对比,文章首次提出柞水-山阳矿集区存在140 Ma左右的金矿床成矿事件,为下一步在柞水-山阳矿集区开展金矿床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肃寨上超大型钨、金(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成矿带西段,属于复合矿床,具有显著的多期次、多物源和多成因特点。年代学结果表明,矿区至少存在早期钨矿化(220 Ma)和晚期金矿化(140~120 Ma)两期成矿作用。钨矿为破碎蚀变岩型,矿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时空和成因上与同时代富钨的闪长玢岩脉(220~210 Ma)关系密切,属于岩浆成矿系统的铜-钨-钼中高温成矿系列;金成矿作用的物质来源主要是泥盆纪地层,矿化与闪长玢岩脉没有时空关联,成矿时代为燕山期(140~120 Ma),与西秦岭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具有一致性。金矿类型介于卡林型金矿床和造山型金矿床的过渡类型,属锑-汞-铅-锌中低温成矿系列。笔者认为,寨上超大型多金属矿床成因是中生代陆内造山体制下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系统之2个成矿系列叠加的结果,尚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南沿海金属矿床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的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迁移性。研究表明,区域中生代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演化明显受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岩浆作用特征、赋矿地层和岩石的含矿性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热液金成矿带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昆化热液金成矿作用较强,构造控制明显。作划分出两条金成矿带,分别称为北昆仑金成矿带和南昆仑金成矿带,它们受区域地质演化控制,呈近EW向分布,各民矿和容矿构造均呈NW向。中论述了各成矿带的主要特征和具体差异,指出了成矿远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若尔盖-九寨沟地区产有30余处金矿床(点),另有铜、锑、铁等金属矿产;金矿石分石英脉型和微细浸染型,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热液型和构造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型.金成矿与裂谷的演化息息相关,金矿主赋于裂谷强烈期的三叠系地层中,分布受裂谷带控制,金矿化具明显的岩性-岩相选择并与一定的围岩蚀变相伴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