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岛资源调查与海岛监视监测是我国海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我国海岛资源调查情况,分析了我国开展海岛资源调查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家海岛监视监测体系的目标、原则和结构,分析了海岛资源调查与海岛监视监测中的不足,论述了两者的关系,提出了优化海岛监视监测体系,推进我国海岛资源调查与监测体系一体化的研究思路与实施建议,建议逐步建立国家海岛资源调查与监视一体化体系,有效实施我国海岛的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首个"公益+"模式进行保护和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三角岛为研究对象,从海岛复合生态系统、海岛用岛模式和海岛生态环境现状3个角度出发,构建三角岛生态监视监测指标体系,为三角岛生态监视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监视监测能力提升和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海岛保护管理工作实际,分析了国家海岛监视监测业务需求。从数据源角度介绍了支撑海岛监视监测的数据基础,通过对数据的应用分析,为海岛监视监测业务提供支撑服务。最后,提出了做好海岛监视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海岛独特的自然环境制约了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自然筛选了一批适应能力较强的海岛植物种类。文章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潭岛群中的塘屿、东庠岛、大练岛等海岛临海荒坡山地植被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了解平潭周边典型海岛的植被种类、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平潭典型海岛的植被特征,指出风、干旱、盐害及土壤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平潭周边典型海岛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几个制约因素,结合调查结果从植物品种筛选、植被配置、修复技术等方面提出困难立地条件的海岛植被修复对策,为相近区位的植被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技术,以海南蜈支洲岛为例,对其进行光谱分析与信息提取,获得旅游型海岛遥感监控要素,它包括7个方面,11个要素,分别是海岸类型、海水环境、区位条件、植被资源、淡水资源、交通条件、人工建筑物设施等7个方面,海岸类型、水体类型、离岸距离、空间容量、海岛聚集度、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率、淡水资源面积、空运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设施等11个要素,为海岛旅游的定量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域海岛动态监视监测业务是加强海域海岛管理的有效手段。文章对海域海岛监视监测业务体系进行研究梳理,分析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监视监测工作中的优势,设计建立无人机监视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应用于南沙区海域海岛监视监测工作,并介绍了监视监测工作中的几个实际应用。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为主并建立无人机监视监测平台的办法,拓展和丰富了监视监测成果,有效促进了海域海岛监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国首批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公布以来,全国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迅速发展起来,文章以福建省破灶屿为例,综合考虑海岛地形、植被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因素,采用GIS空间分析手段,探讨其保护与利用分区研究,并绘制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各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8.
山东庙岛群岛海水入侵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庙岛群岛的气候、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地下水补给以及赋存环境,初步探讨了庙岛群岛海水入侵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我国海岛海水入侵的调查与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海岛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潮滩位于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其沉积环境变化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演化、海岸带开发利用等密切相关。为了清晰认识河口潮滩时空变化特征,选取闽江口琅岐岛东侧潮滩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和分析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探讨琅岐岛潮滩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深刻理解河口潮滩沉积过程对环境变化响应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琅岐岛潮滩沉积物组成总体以粉砂为主,砂和黏土含量呈现较大的时空差异;时间上,琅岐岛潮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为2.2~7.4Φ,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节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大,冬季节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小,春季和秋季位于过渡期间。空间上,由西向东,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总体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由北向南,表层沉积物粗颗粒组分的分布范围逐渐增大。闽江口琅岐岛潮滩沉积物分布格局与国内外其他河口、海湾及开放型潮滩沉积物分布格局一致,是物源、水动力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研究区水动力强度、植被覆盖和沉积物供应季节差异显著,引起潮滩沉积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十分显著,沉积物粒度组成对环境变化响应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0.
河口海岸潮滩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近年来国家海岸带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重点关注区域。江苏条子泥潮滩湿地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潮滩湿地保护修复和海堤工程维护的统筹协调等问题。护岸工程软体排是河口海岸工程常用的维护措施,但其对潮滩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野外调查、碱蓬移栽和播种试验,分析了护滩软体排工程临近区域的高程、水动力、沉积物等环境参数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湿地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软体排对潮滩地貌影响明显,软体排内滩面稳定,软体排外亦有掩护效果,两月内促进盐沼植被区高程增量达29 cm,软体排外光滩高程变化剧烈;软体排建造后,海堤附近滩面地形有助于碱蓬植被定植,形成的高滩上移栽碱蓬存活率达55%,而在低处潮滩无法存活。2)碱蓬植被密度和株高受到盐度、高程、中值粒径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P<0.05,P为显著性水平),高程与碱蓬植被密度、株高正相关;盐度和中值粒径与碱蓬植被密度负相关;流速与碱蓬植被密度负相关;有效波高与碱蓬株高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潮滩软体排护滩工程的实施、碱蓬盐沼植被定植机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  相似文献   

11.
2016年4月对厦门无居民海岛猴屿开展了植被和土壤调查,采用全岛调查的方法查清全岛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比较人工恢复林和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特征,以期为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全岛共有乔木5科5属6种,灌木有10科12属13种,草本植物有21科39属40种.由于被海包围、面积狭小、地形简单,物种传播速度慢,猴屿生物多样性较低,猴屿人工恢复林物种多样性与次生林差异不显著.人工恢复林土壤肥力显著低于次生林,植物生长及其产生的凋落物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改善.海岛普遍风大、缺水,植被恢复应选用适应海岛环境能力强的物种.猴屿植被破坏导致生态位缺失,进而造成马缨丹生物入侵,影响海岛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黄河口埕岛油田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该油田周边海域海水和沉积物历年跟踪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并对该油田周边海域海洋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2009—2011年无机氮,2011年磷酸盐外,埕岛油田周边海域历年监测水质要素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水质标准;历年监测沉积物要素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一类标准。2006—2011年调查海域水质和沉积物油类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埕岛油田年产油量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调查海域生物环境状况整体水平有所下降,海洋石油开发对埕岛油田周边海域的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63年5月至1964年7月,作者在福建海岸带中段(深沪湾——闽江口,24°41′—26°1′30″N)的红树林调查过程中,同时对该段的大坠岛、湄洲岛、鹭鹚屿、南日岛、小日岛、野马屿、江阴岛、文关岛、塘屿、草屿、牛山岛、东庠岛、平潭岛、大板岛、大练岛、小练岛、东壁岛、屿头岛和吉兆岛等(见刚图)20个岛屿的沿岸植被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调查范围自高潮线向陆延伸两公里左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等原因的限制,采集尚欠全面,加之有关岛屿的参考资料缺乏,错误之处难免。但作为这些岛屿沿岸植被的首次调查,其资料对同行及将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金山岛是上海海域存留天然植被较完整的海岛,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海岛植被保护策略。文章基于21个样地的调查,将大金山岛植被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灌丛和草丛5个植被类型14个群落类型。地带性森林群落径级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表明,大金山岛森林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物种多样性较高。为进一步完善大金山岛的植被保护措施,需加强植被分类与制图、量化典型植物种群大小和分布特征、跟踪管理大径材树木生长和健康状况、开展植被和动物综合调查以及植被动态长期监测的研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潮滩活体和埋藏有孔虫群的分布及地质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市潮滩8条垂直于海岸线剖面的5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活体和死体有孔虫分析鉴定、粒度分析、含盐量测定,利用全站仪对剖面进行了水准测量,同时测定了海水盐度。研究了天津市潮滩有孔虫群的组成、数量及分异度等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将天津市潮滩活体有孔虫群分为7个带,埋藏有孔虫群(活体+死体)分为5个带,但除了埋藏群Ⅰ、Ⅳ与活体有孔虫群Ⅰ、Ⅳ组合特征一致外,其他各带的组合特征及分带界线均不一致。通过分析活体有孔虫群分带与沉积物含盐量、海水盐度、潮位、沉积物组成等生态环境参数的关系,探讨了活体有孔虫群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埋藏有孔虫群分带与潮位、沉积物粒径、现代沉积速率等沉积环境参数的关系,探讨了埋藏有孔虫群的搬运及沉积作用。指出了天津市海岸带活体有孔虫群和埋藏有孔虫群的关系、环境特征及地质意义,为该区高精度的古沉积环境划分提供了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SAR影像在海岛监视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是先进的成像微波遥感器,可全天候和全天时工作,在海岛监视监测中发挥特殊作用。文章概述高分辨率SAR的成像原理和国际应用进展,通过介绍海岛礁在高分辨率SAR影像上的表现,直观展示高分辨率SAR在小海岛识别和海岛开发工程监视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尤其提出利用SAR影像特征区分小海岛和船只的方法,同时提出将高分辨率SAR影像与中分辨率光学影像相结合的应用建议,助力我国海岛保护管理和监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体积小和成本低等特点,不仅可以监测淤泥质潮滩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还可以观测到卫星难以捕获的潮滩短历时发育过程。文章基于无人机航拍测量技术,通过后期图像处理生成正射影像,获取临港新片区潮滩的沙滩和植被区域面积,分析潮滩短周期沙滩和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和对不同事件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临港潮滩潮上带从淤泥质海滩逐渐转变为沙质海滩;潮滩植被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秋冬季枯萎,春夏季生长茂盛,分布在潮滩西侧的植被变化最为显著;沙滩随着植被枯萎而裸露,易受波浪、潮汐冲刷;相比于季节性转化,沙滩在事件上的响应更为显著,洪水期淤积和台风冲刷导致潮滩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18.
为及时掌握领海基点及其标志建设、领海基点海岛开发利用以及领海基点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等状况,文章采用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摄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对浙江省领海基点海岛标志、地形地物、植被、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开发利用状况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状况总体较好,周边海域海水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部分领海基点海岛出现海蚀崖、海蚀沟和岩体裂缝并有海钓活动痕迹,部分领海基点方位点标志碑由于风暴浪的冲击存在局部损毁的现象。后续应对损毁领海基点方位点标志碑开展整修和维护工作;对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常态化监测;在掌握海岛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建立评估机制,开展海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积极与利益相关部门开展联系和沟通,形成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协调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揭示潮滩沉积物粒度数据中蕴含的水动力环境信息以及水搬运方式与粒径的对应关系,采用了C-M图解、粒度累积曲线、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湛江海区海岛136个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粒度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弱水动力沉积的细粒组分含量稳定,受海水扰动影响,粗粒组分含量不稳定;C-M图解、粒度累积曲线及因子分析反映的水动力环境一致,潮间带主要有三种沉积物搬运方式:悬移、推移和跃移,悬移对应的粒径为5φ~>11φ;推移对应的粒径为<1φ~1φ;跃移对应的粒径为2φ~4φ。因此,潮间带对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综合分析能较好地指示水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93%的海岛为基岩岛,大多数海岛上存在着开山采石的开发行为,极易引发边坡失稳或崩塌滑坡等危害。进行海岛灾害监测,及时了解海岛灾害发生、发展和危害过程,是海岛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由于海岛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较为薄弱的基础设施,灾害监视监测工作相对滞后。基于山东北长山岛山后村采石边坡监测系统的构建、运行等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海岛环境下采石边坡的灾害监测系统技术探讨,分析不同监测技术方法在海岛环境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并提出了海岛边坡监测系统构建和运行维护时的注意事项和建议,为后续海岛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