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明溪上地幔热结构及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传勇  韩秀玲 《地质论评》1999,45(4):352-360
通过对采自福建明溪的幔源包体样品的详细研究,建立了该区上地幔的地温线,探讨其流变学特征。所获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但稍低于中国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地温线。由该地温线推导的壳幔边界为38km左右,但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32km左右即已开始出现,表明存在上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同样,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平衡温度有所重叠,表明两者不是截然分开,其间存在有5 ̄10km的过渡带。包体的变形特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上地幔流变学状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振民 Green  HW 《地质学报》1995,69(1):31-41,T001
本文详细研究了台湾澎湖列岛上地幔幔源包体的变形结构、组构和橄榄石位错构造。根据包体矿物(辉石)化学成分的计算,平衡温度986-1116℃,压力为1.50-2.60GPa。上地幔变形事件可分为3个序列:(1)高温低应力均匀稳态流动变形;(2)高温较高应力上地幔底辟边缘的剪切流动变形;(3)低温高应变速率.(110)滑移条带的淬取变形。本区上地幔变形事件和热结构特征表明,福建东部和台湾澎湖列岛-带具有  相似文献   

3.
岩石圈上地幔岩石包体保存着上地幔物质组成和岩石学的特征以及岩石圈上地幔构造变形特性、岩石变形机制和流变性质的丰富信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巴楚地区的幔源包体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次为单辉橄榄岩,与中国东部以及西部其他地区发育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幔源包体有所区别。从莫霍面至岩石圈上地幔下部,随着深度、温度和压力的增高,幔源包体橄榄石中出现直线状位错、位错缠结、网络—曲线状、环状位错—直线状位错、位错缠结、网络—曲线状位错,环状位错的变化规律;其微观变形机制有从碎裂—位错滑移—位错蠕变—扩散蠕变的变化规律;差异应力值有从低—高—低—高的正弦波状变化趋势,在莫霍面附近以及上地幔韧性软层与脆性层附近差异应力值一般较高;应变速率值则是逐渐减慢的总体变化趋势,整体反映出岩石和矿物从脆—韧性的流变性质。  相似文献   

4.
龙岗金垅顶子近代活动火山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樊祺诚  刘若新 《岩石学报》1999,15(4):584-589
距今1600 年前喷发的金龙顶子火山是龙岗火山群中一座最年轻的近代活动火山, 它的喷发物包括金龙顶子火山锥体 (海拔999.4m )、熔岩流及其广布的火山碎屑席 (四海火山渣层)。金龙顶子火山岩为单一的粗面玄武岩, 有着极为相似的REE和不相容元素分布模式, 87Sr/86Sr和143Nd/144Nd 分别变化于0.704846~0.704921 和0.512619~0.0.512646, 这反映了它们直接来自地幔源区, 岩浆上升过程极少演化和壳源混染, 具有较为原始的岩浆特点。年轻火山岩中的幔源捕虏体提供了该区存在相对低温 (~900℃) 含水的地幔。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含幔源包体的早第三纪玄武岩已发现的有吉林双辽、河北阳原和山西繁峙。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三个地点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地点的幔源包体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其结构主要为残斑结构。包体中橄榄石显示明显的优选方位,发育有反映高温位错蠕变机制的位错亚构造。包体的平衡温度在800一1100℃之间,压力为0.7一1.7CPa。来源深度为28一52km。采用显微构造应力计计算的差异应力在17一24MPa之间,由橄榄岩高温流变律计算的应变速率为10 ̄(-15)-10 ̄(-18)s ̄(-1)等效粘滞度为10 ̄(21)一10 ̄(25)spa.S之间。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与晚第三纪以后的幔源包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表明晚第三纪以后的上地幔继承和发展了早第三纪时的特征。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以来的上地幔符合大陆拉张带和裂谷上地幔的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第四纪玄武岩中含有数量、大小不等的幔源包体。这些包体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以原生粒状和残斑结构为特征。包体中橄榄石的位错亚构造反映了上地幔高温蠕变机制。包体的平衡温度在800—1100℃之间,压力为0.8—2.0GPa,相应的来源深度为28—65km。在该深度范围内,上地幔的流动应力为13—26MPa,应变速率为10-14—10-20s-1,等效粘滞度为1020—1025Pa·s,符合大陆拉张带上地幔的特征。作者认为,中国东部上地幔在早第三纪或之前开始有底辟上涌,它导致岩石圈的减薄以及地壳的拉张,造成中国东部的拉张环境和裂谷的发育。上地幔的这种运动可能在新第三纪达到高峰,而在第四纪已减弱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包体的研究认为,上地幔岩石变形结构和组构类型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的分布是不同的,据此,可划分为华北—东北上地幔弱变形域和东南沿海上地幔强变形域。与变形特征对应的东南沿海地区包体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型,华北—东北地区包体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则为平坦型和轻微LREE富集型,这表明上地幔流变剪切作用强度与稀土元素富集作用呈正相关,同时反映出上地幔流变状态的差异。根据包体变形特征,我们提出华北—东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中新生代具有截然不同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民玄武岩中含有数量,大小不等的幔源包体。这些包体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以原生粒状和残斑结构为特征。包体中橄榄石的位错亚构造反映了上地幔高温蠕变机制。包体的平衡在800-1000℃之间,压力为0.8-2.0GPa,相应的来源深度为28-65km。在该深度范围内,上地幔的流动应力为13-26MPa,应变速度为10^-14-10^020S^-1,等效粘滞度为10^20-10^25Pa.s,符合大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东部宽甸、汉诺坝和明溪含有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巨)晶为研究对象,采用最新的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对单斜辉石斑(巨)晶-熔体进行了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共生的亚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单斜辉石巨晶的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单斜辉石斑晶。这说明碱性玄武岩的形成深度大于亚碱性玄武岩,单斜辉石巨晶是更高压力下的结晶产物,单斜辉石斑晶在岩浆上升的不同深度均有晶出。回归分析表明,尽管携带幔源包体的玄武岩浆上升速度较快,但并不是绝热上升。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条件与同一地点幔源包体平衡温压条件的对比表明,单斜辉石巨晶和碱性玄武岩中的部分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大于幔源包体的平衡温压,表明了包体寄主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包体的深度。因此,幔源包体是寄主岩浆上升途中捕虏的上地幔碎块,而非寄主岩浆形成源区的残留体。  相似文献   

10.
平南幔源包体中橄榄石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南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度为930~980℃, 平衡深度为59~74km, 包体中橄榄石的扭折带滑移系多为(010) [100], 但也有(001) [100]的滑移系类型; 斜方辉石的滑移系为(100) [001], 它们均为高温低应变速率下的滑移系, 说明该区的上地幔主要是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经历了塑性变形作用.橄榄石位错组态多样, 有自由位错、位错壁、位错弓弯、缠结、{110}滑移带, 反映了上地幔的塑性变形特征.根据位错壁的大小估算, 上地幔差异流动应力为24.5~42.1MPa, 流动速率为2.93×10-17~8.36×10-16s-1, 有效粘度为1.72×1023~2.80×1024 Pa·s, 特征与中国东部新生代上地幔较为一致, 反映同处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1.
岚皋金云角闪辉石岩类捕虏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岚皋地区碱质基性超基性潜火山杂岩中的金云角闪辉石岩类捕虏体,主要由透辉石、富钛韭闪石、高Ti金云母、磷灰石及钛铁矿组成。捕虏体发育三联晶、碎裂边、扭折变形等固相线下变形变质结构,与正常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成分相比,捕虏体富TiO2、Fe2O3、CaO、Na2O、K2O,贫MgO;其稀土元素具富集特征,尤其富集LREE;微量元素配分型式显示富亲石不相容元素的特征。岩相学、矿物学及岩石化学特征表明,该类捕虏体为交代地幔捕虏体,它代表了北大巴山早古生代裂谷作用时期的异常地幔。交代营力可能源于地幔热柱的上升,在地幔深处可能以熔体交代作用为主,往上逐渐以流体交代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幔汁(ACOHNS)流体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详细探讨了幔汁及幔汁活动对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重大影响,分析幔汁的成分结构,运动方式和对地质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two grades of network-type texture in metamorphic peridotite from the Kuda ophiolite,Xinjiang,China,The first graduation consists of coarse-grained olivine with plastic deformation fabrics,orthopyroxene and minor clinopyroxene and Cr-spinel.The second graduation consists of small minerals filling among the mineral grains of the first graduation.Four kinds of assemblages containing tremolite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second graduation,which were formed during mantle partial melting and mantle metasomatism of a highly depleted peridotite.  相似文献   

14.
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蛇绿岩带中地幔橄榄岩的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蛇绿岩带中橄榄岩的矿物化学资料.橄榄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橄榄岩为残余地幔成因,但它们不是地幔简单熔化的残余物.尖晶石中Cr#及辉石中Ti的广泛变化表明它们具有复杂的熔融历史及地幔交代作用的印记,其形成过程可能经历了两种构造环境的转变.早期在MORB环境下形成低Cr#(尖晶石)橄榄岩;其后由于洋内俯冲作用,早先形成的低熔橄榄岩被消减到岛弧之下再度发生熔融形成高Cr#(尖晶石)橄榄岩.从而,在古大洋消失之后形成的碰撞带上同时保存了MORB型和SSZ型两类蛇绿岩.  相似文献   

15.
杜乐天  王文广 《地质论评》2012,58(4):757-762
过去地学界对固体地幔岩捕虏体研究已经相当充分。另外,山东栖霞大方山还存在地幔熔体玻璃捕虏体,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既不同于固体地幔岩也不同于寄主玄武岩。此玻璃体特别富K,而且早于寄主岩浆,二者间很不平衡。富K玻璃捕虏体往往被玄武岩浆消化殆尽,但在野外仍然可以找到少量残留体供室内研究。此熔体玻璃的存在意味着该区玄武岩浆作用不是一元而是多元岩浆体系,还存在早一期的碱性地幔岩浆。后者消化混染于玄武岩浆之中,会产生富K玄武岩。  相似文献   

16.
王登红 《地学前缘》2001,8(3):67-72
自核幔边界上升的物质 ,当其汇聚成圆柱状的结合体 ,并因其相对于周围地幔环境来说具有温度更高、活动性更强、粘度更低等特点而能够上升到壳幔边界时 ,一般可以演化成为具有宽厚的冠状构造和细长的尾部构造的地幔柱。地幔柱进一步与地壳发生作用 ,可以在地表记录下一系列的热点或形成巨大的火成岩省。根据地幔柱最后出露的位置 ,可以将其分为洋壳和陆壳环境下产出的两种基本类型 ,也可以根据其演化历史分出不同的阶段 ,如初始阶段、上升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中国西南部地区可能经历了两次以上的地幔柱冲击 ,二叠纪的峨眉山玄武岩是一个古生代晚期演化比较彻底的地幔柱留下的记录 ,而新生代以来的地幔柱活动可能正在发育 ,深部物质的大规模上隆可能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一个原因 ,大量的散布的幔源岩浆活动和流体作用可能是中国西南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ECFB)的西南部以丽江、大理和攀枝花三角区为中心的苦橄岩分布区,面积约5×10 4 km2 ,为峨眉地幔柱的轴部区。Sr、Nd、Pb同位素和痕量元素研究表明,大部分火山岩样品落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内,并存在类似FOZO、HIMU和EM - 的三个端元。这说明它们是在地幔柱轴部,由地幔岩和榴辉岩(古玄武质洋壳)组成的源区产生的岩浆形成的。岩浆源区再循环玄武质洋壳的存在可能是该区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形成的根本原因。少部分分布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之外的样品,一部分属于地幔柱岩浆与地壳混染产物,另一部分低Ti岩石可能与岩石圈反应有关。地幔端元的地球化学特征如下:FOZO端元以白林山苦橄玄武岩(YB-0 1)为代表,低87Sr/86 Sr(0 .70 36 ) ,高1 43Nd/1 44 Nd(0 .5 12 7) ,中等2 0 6 Pb/2 0 7Pb(18.5 6 93) ;Nb/U =36 .6 7,Th/Nb =0 .0 82 ,L a/Nb=0 .91,Zr/Nb=6 .2 3。HIMU端元以丽江苦橄岩(JL - 2 9)为代表,高2 0 6 Pb/2 0 4 Pb(2 0 .6 4 12 )和2 0 7Pb/2 0 4 Pb(15 .74 89) ,低87Sr/86 Sr(0 .70 4 8)。EM - 端元包括两部分:1以二滩苦橄岩-玄武岩(R- 1、3、5、8)为代表,高87Sr/86 Sr(0 .70 73) ,低1 43Nd/1 44 Nd(0 .5 12 3) ,低2 0 6 Pb/2 0 4 Pb(17.996 8)和2 0 8Pb/2 0 4 Pb(37.94 5 0 )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fresh mantle-derived spinel lherzolite and harzburgite inclusions from Cenozoic alkaline basalt in Mount Lianshan and Mount Panshi, Liuhe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An estimation is mad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major elements and some of the trace elements in the primitive mantle source region of the area, from which the authors have obtained MgO/Al2O3= 7.86. The contents of MgO and Al2O3 are also obtained as 37.58% and 4.78%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of MgO-Al2O3. Then, the contents of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primitive mantle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ir regression equations with MgO, and the compositor) of the primitive mantle, a basic issue in geochemistry study, is discussed on that basis.  相似文献   

19.
大别造山带前陆阳新盆地古近纪玄武岩的成分从石英拉斑玄武质到橄榄拉斑玄武质,以相对较高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Th、U等)丰度和弱到中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为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类似于初始裂谷的拉斑玄武岩,而与大陆拉斑玄武岩所表现出的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该拉斑玄武质岩浆喷发前曾经历过较小程度(约4.5%)的以橄榄石为主的矿物分离结晶,玄武岩的母岩浆则是源区物质经过约15%的部分熔融形成的,源区物质可能包含了来自下地幔的FOZO和富集型大陆岩石圈地幔两种组分。大别造山带内及前、后陆地区古近纪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可比性,意味着随着大别造山带山根的拆沉,来自下地幔的FOZO岩浆(可能以地幔柱的形式)上涌,对大陆岩石圈的地幔部分发生了大规模的改造,使得原性质明显不同的两大岩石圈地幔在会聚带附近其地球化学分区性变得模糊。所形成的玄武岩总体具有较多的FOZO特征,但(除造山带内部)也不同程度地保留有岩石圈地幔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Lamprophyresarewidespreadinthe“Sanjiang”(tri river)alkali richintrusiverockbelt(Ailaoshan Jinshajiangalkali richintrusiverockbelt)insouth westernChinaandhaveaclosetemporalandspatialre lationwithAu,Cumineralization(HuYunzhonget al.,1995;HuangZhilongetal.,1999).Therefore,thereiscrucialsignificanceinsuchaspectsastectonic environment,mantlemetasomatism,crust mantlein teraction,magmaticevolutionandassociatedminerali zation.TheBaimazhainickeldepositislocatedinthe southernsegmentofthe“Sanji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