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刮痧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刮痧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刮痧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采用常规针刺以及常规针刺加隔姜灸3、5、7壮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量表(JOA)评价上肢功能和感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4组上肢功能、感觉JOA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P<0.01),其中C组与B组、D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5壮隔姜灸疗效最佳,能更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感觉,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风寒闭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寒闭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3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 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37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1、2个疗程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SCV)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60%(35/37),对照组为77.78%(28/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CV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1、2个疗程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葛根汤联合针刺能改善风寒闭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提高疗效,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枕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NP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及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电针+TDP+温针灸治疗)、对照1组(采用电针+TDP治疗)、对照2组(采用电针+温针灸治疗),每组各20例。治疗后对3组进行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评定3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1组为80.0%,对照2组为90.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3组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结束后随访2周,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1、2组(P<0.05),对照1、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虎摇头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 例CS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 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4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PQ评分、VAS评分治疗第1、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第1、3个疗程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手法能有效改善CSR的临床症状,提高近远期疗效,较单纯常规针刺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单用水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脊手法。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用水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应用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单用小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整脊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0%(47/50),对照组为80.00%(4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小针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穴位敏化理论探讨敏化状态腧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敏化状态腧穴诊断界值的128 例患者分为穴位敏化组96 例、穴位非敏化组32 例,因2组一般资料不均衡而重新匹配,最终纳入23 例为穴位敏化组、23 例为穴位非敏化组。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A)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12)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的VAS评分、CASCA评分、SF-12评分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针刺相同穴位的情况下,穴位敏化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优于穴位非敏化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NPQ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NPQ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68.75%(2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圆针激痛点叩刺在缓解梨状肌综合征疼痛与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侧旋提推手法联合舒适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 例。治疗组采用侧旋提推手法联合舒适牵引治疗,对组照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机械牵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臂丛神经根椎间孔横切面内径(C5~C7)、神经F波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与尺神经)、颈椎曲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9%(50/56),对照组为78.57%(44/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ND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N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C7内径低于对照组、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颈椎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侧旋提推手法联合舒适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激痛点齐刺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镇痛效应及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自主功能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激痛点齐刺治疗,对照组加用激痛点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对照组为88.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P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齐刺治疗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能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8%(29/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伤速康贴膏联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伤速康贴膏联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冲击波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速康贴膏联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和电针疗法、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和针刺治疗。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65.62%(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及Constar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可减轻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虎符铜砭刮痧干预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 例颈椎病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虎符铜砭刮痧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干预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符铜砭刮痧能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温胞饮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吲哚美辛栓肛门塞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对照组为9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COX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X痛经各项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腹泻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