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一室数据处理组研制的《地震日常监视预报数据处理计算机化软件》于1987年5月4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举行的鉴定会上通过正式鉴定。鉴定委员会成员:徐果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任主任,赵仲和(局地球物理所、副研)、王愍(局分析预报中心、副研)任副主任,委员为陈颙(国家地震局副局  相似文献   

2.
王树青  封德春 《内陆地震》1992,6(2):184-187
0 前言 随着国家地震局及各省局无线数传网、地震数据库和现代化会商室的建立,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正逐步走向现代化、自动化。但目前各省局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入库到图形、图表的输出,仍需分析预报人员手工抄录、手工入库,即现代化数据收集系统和分析处理会商系统是两个脱节的系统。这一人工干预节点,直接影响了两个现代化系统效率的充分发挥。为使地震分析预报工作真正做到自动化、计算机化,我们研制了数传网传输通讯、分报整编及数据入库系统软件,实现了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到数据入库以及会商图形显示等工作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成小平  彭涛 《四川地震》1989,(4):114-116
图形制作工具软件是为从事数据资料分析处理及地震预报工作的科技人员开发的实用化软件,它可以快速、方便、灵活、直观地将原始观测数据和计算结果以曲线形式在显示器(或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因而为分析预报和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实用工具,使许多工作更为直观化、规范化,从而可减轻繁杂的绘图工作,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跨断层水准测量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观测数据。当前跨断层水准测量开始陆续使用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利用Delphi结合Office办公软件,设计并开发了电子水准仪DINI12测量后处理软件,基本实现了数据处理自动化,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我国从预报地震出发,逐步建了一些地电台站,华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渐趋形成了地电观测网,部分台已积累了十几年的观测资料,而且在这些地区近几年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这对深入研究形变电阻率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对于形变电阻率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我国地震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在预报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把这些方法进行较详尽的分析对比,有利形变电阻率方法较快地发展.本文以太原形变电阻率台几年的观测资料,对该手段数据处理及预报方法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6.
鉴于当前是分析预报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采取“科技加管理”的有力措施,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预报工作。我国的分析预报工作质量势必难以有较大的提高,就无法满足社会和政府对地震部门提高分析预报水平的强烈需求。在系统分析当前震情跟踪与分析预报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客观指出了当前分析预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引外,还就推进物理预报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7.
新疆强震的钻孔应变临震前兆(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靖祥 《内陆地震》1991,5(2):143-148
临震预报历来为众多地震学家所关注,它是中、强震预报的困难所在。本文利用一些数据处理方法处理乌什台钻孔应变资料。结果表明临震前应变异常清楚、可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概率统计、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非确定性数学方法在地震预报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的进展情况,讨论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对国内外的研究工作情况做了分析对比,提出了强化我国本项研究的某些具体建议。 考虑到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地震概率预报方面相对落后,文章重点介绍了国外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以利借鉴。  相似文献   

9.
蒋靖祥 《内陆地震》1991,5(4):339-343
临震预报是地震预测预报最难之点。本文就1987年1月24日乌什6.4级强震的钻孔应变临震前兆变化进行探讨,并用数据处理方法处理资料,给出了乌什地震前应变异常清楚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199年大同--阳高地震现场进行分析预报工作的情况,叙述了预报强余震制定地震类型、进行后期安全预报的作法,指出要搞好现场分析预报工作,需要思想上立足有震、应迅速编制现场地震目录、现场分析预报应以测震学方法为主、要保持不同时段分析预报人员的合理结构、努力做好现场工作记录等。  相似文献   

11.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地震》2012,32(2):22-30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综合分析预报清理攻关工作实施方案会议于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华北地区综合分析预报清理攻关工作负责单位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河北省地震局召集,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地震局负责综合预报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负责人陈鑫连、分析预报中心主任梅世蓉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13.
推进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监测预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分析总结了监测预报工作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对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电阻率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总结了消除地电阻率现测资料中干扰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地震地电阻率异常的判定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可为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系统分析处理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地电阻率观测来为地震监测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5.
如何应用微机对流动地磁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应用便携式计算机在野外代替手工记录,是将地磁观测资料依据震磁预报关系迅速而规范地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原有的数据处理软件和记录程序有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就数据处理而言,汉字系统的模块只限于2.13系统的打印与...  相似文献   

16.
郭绍忠 《地震研究》1993,16(1):25-32
本文在短临预报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及震兆加权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滇西北Ms≥5.0级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方法,并已全部计算机化。所得结果经1975年以来该区17次地震检验,地震强度预测准确率为88%,尤以Ms=4~6级中强震的预测能力最佳;时间预测准确率为93%,概括率为76%,起报点(发震概率阈值)为P_阈=0.53,并能计算有效预报期;地点预测准确率为88%,当P(N)>P(S)时报剑川以北有震,P(S)>P(N)时报剑川以南有震。三要素的总预测准确率为65%。所有预测方法定量性强,均能通过预报效能评分R值在97.5%置信度下的检验,效能显著。经一年多的15次预报实践,其准确率为93%,是一个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综合预报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地震》2004,(1)
为加强地震预报工作 ,整合地震预报的力量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于 1999年 8月成立预报部。预报部是在中心原第一研究室 (全国震情分析预报室 )和第十研究室 (首都圈震情分析预报室 )基础上 ,将中心其他专业研究室的预报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的。预报部的方向是 :坚持边预报、边研究、边提高的方针 ,努力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 ;发扬中国地震预报的优良传统 ,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 ;立足实践 ,扎实工作 ,建立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地震预报研究队伍 ,力争在地震预报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并在减轻地震灾…  相似文献   

18.
1980年9月21日至26日,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在福建厦门召开了地震统计预报经验交流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地震局、局属研究所(队)及南开大学、国家海洋局、中央气象局等协作单位从事地震统计预报工作的科技工作者40余人。会议总结了1967年以来在地震工作中开展统计预报研究的成果、经验和问题;交流了近年来地震统计预报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方法;讨论了今后统计预报工作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92-1994年间发表的125篇有关论文和“八五”短临预报攻关三级课题研究报告,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在观测技术、震例与预报方法、映震理论与数据处理、干扰因素与映震灵敏条件等方面取得的科学进展,为“九五”立项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利用计算机对地震活动信息进行处理、画图并以此进行地震分析预报实践,已逐步引起一些地震工作者的兴趣。为此,我们编制了地震数据处理及其绘图程序。 该程序是在IBM-PC微型计算机和SR-6602绘图仪上利用中国科技大学基本绘图软件包实现的。程序使用FORTRAN语言。其主要功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