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Kutorginella产于苏联莫斯科盆地上石炭统下部卡西莫夫阶(Caks)和中石炭统莫斯科阶顶部(C_2m)及乌拉尔的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在我国贵洲、湖北及新疆乌鲁木齐东南等地该属产于中—上石炭统.Kutorginella akeshakensis sp.nov.产于新疆昭苏县阿克沙克沟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上亚组上部,与Gigantoproductus striatosulcatus,G.rectestrius,Striatifera Striata.Fluctuaria undata,Megachonetes zimmermanni.Semiplanus mikhailovensis,S.semiplanus及Lithostrotion,Diphyphyllum,Arachnolasma,GangamophyllumSiphonophyllia,Palaeosmilia,Yuanophyllum和Eostaffella等共生、它们是早石炭世晚期的典型分子.因此,该属从早石炭世晚期就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2.
杨逢清 《地质论评》1986,32(1):67-72
关于Homoceras带的时代归属是有争议的,一种意见认为应属上石炭统底部(如石炭系三分则为中石炭统底部);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属下石炭统顶部,因此Homoceras带的层位问题,实质上牵涉到上、下(或下、中)石炭统的分界问题。本文对含Homoceras的广西南丹七圩和贵州水城德坞剖面作了分析,以Homoceras带菊石的壳铈变化、缝合线演变特征看,更接近于下石炭统的Eumorphoceras带。另外与Homoceras相共生的腕足类Gigantoproductus,Striatifera是典型的下石炭统化石,因而我国Homoceras带应置于下石炭统顶部。  相似文献   

3.
发现渤海湾中北部表层沉积硅藻21属37种,确定了Cyclotella striata/stylorum,Paralia sulcata和Coscinodiscusperforatus等9个优势种的地理分布;进而根据聚类分析,将研究区表层沉积硅藻划分为6个组合区。讨论了控制它们分布的环境因素,发现盐度与深度是重要控制因素,沉积物底质类型亦对硅藻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珍汉  赵珍  季长军  陈程 《地质学报》2021,95(2):352-361
北羌塘凹陷沃若山、长蛇山、胜利河、西长梁地区出露海相含油泥页岩,以油页岩、暗色泥岩、黑色页岩、泥灰岩为主,TOC含量高、生烃潜力大,属优质烃源岩。在西长梁和长蛇山油页岩剖面,分别发现丰富的腕足和双壳化石。西长梁泥页岩含双壳类化石Limea(Pseudolimea)cf.duplicata(J.de C.Sowerby,1827),Integricardium(Integricardium)cf.bannesianum(Contejean,1860),Radulopecten laminates(J.Sowerby,1818),Pholadomya(Bucardiomya)lirata(J.Sowerby)及腕足类化石Holocothyris-Burmirhynchia组合,指示沉积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层位不高于下巴通阶,地层单元归属雀莫错组。长蛇山油页岩含双壳类化石Chlamys(Chlamys)textoria(Schlotheim),Radulopecten fibrosus(J.Sowerby),Cercomya(Capillimya)striata(Agassiz,1843)及腕足类化石Burmirhynchia obessa Buckman,B.asiatica Buckman,B.hpalaiensis Buckman,指示沉积时代为中侏罗世巴通期—卡洛期,地层单元归属夏里组。沃若山及邻区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与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15~218Ma,指示其下伏肖茶卡组及烃源岩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上覆沃若山组暗紫色碎屑岩沉积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  相似文献   

5.
南嶺何在     
李四光 《地质论评》1942,7(6):253-266
长江流域和东西江流域,除了在广西的东北角兴安附近,曾用人工勾通水系而外,可以说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排水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干流,大致成东西向,而在这两个区域之间,也有断断续续的山脉,形成天然的界线,这些山脉或分水岭,普  相似文献   

6.
秋游灯台架     
崔振祥 《河南地质》2014,(11):58-58
秋高气爽,远离尘世的纷扰与喧嚣,与三五好友一起畅游山水,亲近自然,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一个深秋的早晨,微微有些薄雾。驱车缓缓行驶在舞钢石漫滩水库湖滨大道上,入眼的是一片空蒙,心里顿时澄净起来。湖水平静如镜,岸边挺拔秀丽的杨树林,稀疏却错落有致,树下绿草如茵。湖中的小岛与树木的倒影在湖水中连成一片,间或听见几声鸟鸣,清风拂来,风景如画,犹如在朦胧的梦境。  相似文献   

7.
编者言     
《地质论评》1945,10(Z3)
“地质论评”在中国地质学会困苦的支持下,八年来幸未间断。这是我们的领导当局之苦心,与工作同人之努力,所收的效果。对于学会出版物,黄汲清,尹建猷,谢季骅,李赓阳,王斐轩,及帮助编印诸君,都尽了不少义务。他们求学之专,生活之苦,检讨之严,服务之热,都到了可敬佩的地步。出版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华美的乐章,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世界各地的建筑以其宽厚的胸怀,开放的姿态吸引五湖四海的友人前来观赏,分享城市的深厚内涵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而众多优秀建筑的创造者之一——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一贯秉承"传承历史、设计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吴磊伯 《地质论评》1948,13(Z1):9-26
湖南南部的地质构造,就现在所知道的,看来相当复杂,整个区域,因未经详细调查,有关的事实,似不能像湘中一带,由于田奇携先生等综合研究,已经相当明白,在继续查看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落后等,近些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引导下,对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教学进行了一次深化改革,其中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与核心,其改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只有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才能更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今天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黔南地区宾夕法尼亚亚纪逍遥阶礁相地层中腕足动物普遍发育,主要产长身贝类和石燕贝类。本文主要研究该区腕足动物与造礁生物叶状藻和Fomitchevella 珊瑚之间的生态关系。在叶状藻礁内,小个体腕足动物常附着在藻叶上营假漂浮生活; 但藻叶密集处,小个体腕足动物也难见,可能藻丛造成水流循环不畅使腕足动物难以获得充足的食料; 藻叶稀疏处,腕足动物个体加大,数量增加。在大型Fomitchevella 珊瑚格架礁内,腕足动物与Fomitchevella 之间不存在食物上的竞争。腕足动物介壳层为Fomitchevella 幼虫定殖提供了生物成因的硬质基底,在此基础之上发育了大型珊瑚礁。腕足动物在 Fomitchevella 进入统殖阶段由于生态空间受到局限而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生物礁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海域广大,普遍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碳酸盐岩.该区碳酸盐台地浅水非常适宜生物生存,特别是底栖生物大量繁盛,生物造岩作用十分强烈.宾夕法尼亚亚纪地层中含有极为丰富的底栖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多种造礁生物并建造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礁,主要礁体有:Fomitchevella 珊瑚骨架礁、叶状藻骨架一障积礁、Ivanovia cf.manchurica珊瑚骨架一覆盖礁、未名造礁生物骨架礁、黏结生物Tubiphytes黏结礁.生物礁不仅种类较多,而且数量可观,反映了该时期生物礁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应该是石炭纪生物礁发育的一次高潮期.  相似文献   

13.
广泛分布在黔南晚石炭世礁相地层中,具有多样的生物形态。其造礁作用以粘结方式为主,可以集中密集形成粘结岩礁块,也可以与其它造礁生物共同建造礁体。其建造的礁体分布局限,礁体一般规模不大。Tubiphytes在工作区除形成礁体外,还通过包覆其它生物碎屑和粘连灰泥和碎屑颗粒形成粘结岩,构成珊瑚礁体的基底,起到固结基底的作用;也可以在其它礁体内部粘结充填在礁骨架中的灰泥和碎屑颗粒形成块状粘结岩,起到加固礁体的作用。Tubiphytes与其它生物碎屑一起作为碳酸盐岩造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礁相地层中也广泛存在。Tubiphytes在黔南晚石炭世礁相地层中是一类具有特色的生物。  相似文献   

14.
黔南晚石炭世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黔南晚石炭世发育了大规模的后生动物骨架礁,这在晚泥盆世的F/F生物绝灭事件后尚属罕见。礁的主体是由Fomitchevella建造而成。礁体在空间上由四个单元组成,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物碎屑滩、点礁和泥丘、生物碎屑灰岩和Fomitchevella骨架岩。各单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不同,营养结构也有相应的差异。按各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按其在造礁过程中的作用又可分成造礁生物、附礁生物。分析表明,各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不同,其在礁体形成过程中也分别担任着造礁、附礁等角色。由各单元的生物组成和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反演了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并划分成生物碎屑滩阶段、点礁和泥丘阶段、Fomitchevella定殖阶段和Fomitchevella统殖阶段四个阶段。Fomitchevella 和Ivanovia cf. manchurica两种珊瑚的生活习性和生长方式决定了它们在珊瑚礁生态系中的地位,而整个生态系统也依靠快速吸收营养盐的营养机制维持了各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贵州紫云石炭纪叶状藻礁:藻类繁盛的标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紫云晚石炭世叶状藻礁发育在碳酸盐台地边缘。叶状藻礁体具有多样性,有叶状藻点礁、多层迭置叶状藻礁和大型叶状藻礁体。叶状藻礁体的建造过程是由叶状藻群落的发展和沉积环境所决定的,叶状藻具有主动建造礁体的能力,构成骨架礁灰岩。礁体建造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①生物碎屑滩的形成;②叶状藻生长及礁体建造;③造礁结束。多层迭置叶状藻礁为以上三个阶段的多次重复;大型叶状藻礁是在礁体发育过程的第二阶段由连续生长的叶状藻五次集中发育建造而成。  相似文献   

16.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是我国二叠纪发育最好的生物礁之一。该地区生物礁包括茅口阶堤礁、吴家坪阶珊瑚层、长兴阶堤礁和点礁。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生物樵的沉积学特征和古生物学特征,建立了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类型较多。礁组合相带齐全,礁骨架结构极为典型,古岩溶十分发育。生物礁发育程度具有明显的旋回性,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和古气候是控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的胶结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发育最好的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组合的胶结作用,识别出七种胶结物类型,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礁组合的胶结作用史。  相似文献   

18.
黔南扁平村晚石炭世生物礁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黔南紫云猴场镇以西约4 km扁平村发现了新的大型生物礁组合。该礁产于马平组Triticites带内,时间上隶属于晚石炭世晚期。通过对该礁组合中生物群落的详细研究,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组合面貌不同的6个群落。其中成礁生物群落有两个:珊Ivanoviacfmanchurica,叶状藻Eugonophyllum和菌藻类蓝细菌群落及珊瑚Formitchevella群落。前者各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独立发育构成小点礁,彼此平行排列,形成下部点礁层;后者由大型笙柱状排列的Formitchevella构成其上部主礁体。这些群落代表了生物礁的不同发展阶段,显示了在造礁过程中生物种类更替演化的特征,而群落演化与成礁有一致的对应关系,并控制着该生物礁的发育和规模。以特征生物Formitchevella为代表的造礁群落的组成、结构、生态特征和礁体生长发育模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石炭纪礁体中都是独特的,构成了晚石炭世罕见的非藻造架生物礁。扁平村生物礁的发现,丰富了世界石炭纪造礁生物群落的类型,为研究石炭纪造礁生物群落演化、礁体生长及建立生物礁生长动力学模型提供了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大地构造对上扬子区志留纪生物礁分布及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上扬子板块的基底特征,及板块边缘特征等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演化特征入手,分别对上扬子板块基底地貌、板块边缘构造及板内不同构造单元控制志留纪古沉积环境及生物礁发育演化进行了论述。在上扬子板块的北缘(南秦岭构造带),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环境适于生物礁发育,类型较多。而板块西缘(金沙江构造带)为主动大陆边缘,在岛弧区发育部分点礁以及生物层;板块内部受古隆起影响的地区(川西北、川东南、黔北),形成缓坡沉积环境,在浅缓坡区生物礁十分发育,类型众多;但是板内深断裂(龙门山,二郎山-攀西裂谷带)边缘生物礁不甚发育,仅见生物层-小型点礁组合。志留纪时,上扬子板块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明显,至Wenlock期后,大部分地区因海平面下降而无沉积。但是在板块边缘凹陷区,因区域构造的影响,全球海平面波动对其影响不大,Wenlock期后继续接受沉积且发育生物礁。  相似文献   

20.
发育于黔南地区的扁坪—岩板寨晚石炭世旋回珊瑚礁由3个旋回组成,每个旋回都具有较高的生物含量和生物多样性。根据生物的丰度和功能可识别出叶状藻-"不明管状物"群落、Ivanovia cf.manchurica群落、Tubiphytes群落和Fomitchevella群落。旋回珊瑚礁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分析表明,礁体形成过程中曾一度出现了高能的环境,第二、三旋回经历了迅速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