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中贯彻气候变化教育尤为必要。地理学科在气候变化教育中承担着传授相关科学基础知识、贯彻人地和谐发展的可持续观念的任务。本文阐述了气候变化教育的内涵,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相关教学内容给出了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的几点教学建议:全面理解气候变化科学内涵,深入挖掘教材隐含信息;整合气候变化相关知识,打通教材前后联系;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拓展引申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地理教材是指地理课本,广义的地理教材除地理课本之外,还包括光盘教材、地理图册、地理练习册、教师指导用书、地理读物、教学挂图、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3.
凌锋 《地理教学》2009,(12):25-27
一、把握五大“要点”、合理处理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不仅要研究、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而且要根据需要挖掘教材的相关因素,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4.
黄婉庆 《地理教学》2011,(22):21-22
虽说高中地理教材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无论是哪个版本,迎接高中新生的都是自然地理,而且开篇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宇宙与地球”这一知识体系。该章节的知识点繁杂琐碎,需要理解的程序性知识不少,应该识记的陈述性知识也颇多。陈述性知识主要表现为言语信息,学习的难度不在于理解,而在于记忆和保持,教师若单纯按照教材的编写讲起来会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加觉得松散难记。  相似文献   

5.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相似文献   

6.
隐性信息是相对于显性信息而言的,指试题中那些不直接给出的解题信息或者根据某些显性信息经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解题信息。设置隐性信息,暗布陷阱,往往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但任何隐性信息都有一定的信息载体,也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思维策略,平常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还是能够轻松地挖掘出试题中隐藏的信息,顺利解答的。下面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三种挖掘隐性信息的思维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霞 《地理教学》2012,(23):25-27
从信息来源角度看,用于教学的案例可分为课本案例、热点案例、生活案例、乡土案例等类型,其中课本案例是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但由于课本材料具有滞后性特点,加上每年变动较小,使用课本案例教学就显得很陈旧,缺乏新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阅读,关注时事,更新数据,重新整合,创设新的情境。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数据更新并不是随意摘取新的材料,而是必须遵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才行。  相似文献   

8.
张永 《地理教学》2009,(2):44-45
心中有本“活”教材。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四个版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版本。教师上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按地理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每个版本都提供了一种贯彻地理课标的范例文本。作为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依据。新教材中讲了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孟春影 《地理教学》2012,(14):39-40,17
教材是多种资源汇集的“信息场”。为了求得教学的新意和图片的有效利用,我非常注重教材中资源特别是图形资源的挖掘。这种资源是在教师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挖掘丰富。它的价值则是对教材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郭振强 《地理教学》2011,(1):53+19-53,19
解析 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此题考查了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属典型的气候类型题。理解、掌握了初、高中课本中有关澳大利亚气候的基础知识,回答起来难度不大。  相似文献   

11.
徐伟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1):176-176,175
由杜德斌教授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是一本非常及时、新颖、而赋有创新意义的综览世界经济体系和地理格局的区域经济地理教材。区域地理教科书传统上侧重于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描述、突出区域间差异性的归纳与总结,这类教材虽然具有地理事实与知识丰富多样,但学生在这类课本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以知识点的繁琐记忆为主,对区域地理现象的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地理过程的理解把握相对就十分缺乏。  相似文献   

12.
吴文芳 《地理教学》2013,(5):53-54,52
正一、研读考纲拟好计划考试大纲规定了一个地区中考命题的范围、内容及具体要求,宁德市地理中考的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及《2012年福建省初中学业地理学科考试大纲》为依据。地理科中考不仅重视考查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重视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对科学本质的理  相似文献   

13.
地理概念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地理科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故对地理概念不应死记硬背,而应重在理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教学中,本人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超帅  赵媛 《地理教学》2021,(17):13-16
准确把握地理教材中核心概念的内容表述,对于地理的教与学至关重要."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是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四版本教材对其的处理不尽相同.本文在研读课标内容要求及四版本教材关于"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内容表述的基础上,分析"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相关概念的演变历程、总结提炼概念的界定维度与内容表述特征,为教材新增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提供分析框架,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内容特征,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5.
第一是基础关。中学各科教材和教学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所在。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与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基础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作为一个公民,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也是重要的化素养之一。有了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也就等于取得了本学科的“入场券”。  相似文献   

16.
一、研读课标,分析教材,确定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课标要求教师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人教版教材内容选用的案例是东北地区,教材先用简练的文字阐述了区域进行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如下图)。这是本节教材的点精之笔,从总体上介绍本节编排思路,然后教材从四大部分进行阐述,用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学生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由于地图基础知识没有学好,往往碰到读图题不知所措,不能把图例信息转化为实际信息,即不能提取有效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叠加图,像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分布图、交通图与—T.—~Ik分布图叠加等,使其茫然。比如:  相似文献   

18.
丁黎凤 《地理教学》2021,(7):27-28,4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课为例,深入挖掘教材中具有育人价值的显性及隐性内容,运用不同形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视频、图片、图表等素材的解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初步培养学生人地和谐的理念,给学生持久有效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虹 《地理教学》2011,(4):44-46
高中地理新教材区别于老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课本正文内容很少,但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和活动内容。如何取舍大量的阅读材料和活动内容,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既可以用课本中的,也可以用教材以外的,甚至可以用新的材料把教材内容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20.
唐建军 《地理教学》2012,(12):15-17
“没有地图的地理课不能称之为地理课”。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是否使用地图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近几年,好的教学地图在编制上也有了不少创新,不再仅以要素繁杂的彩色图幅出现,而是以地图为基本载体,注重整合各版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并以对话框式突出读图方法指导、思路点拨、错点提醒等教材中隐性的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元素。这些图文并茂的内容,兼取了多种版本教材和复习资料的优势,这在改变地理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方面都有很多妙用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