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六景泥盆纪吉维阶-弗拉斯阶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我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 ,通过对其吉维阶 -弗拉斯阶界线上下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自上而下识别出 12个牙形石带 :Palmatolepis jamieae带、Palmatolepis hassi带、Palmatolepispunctata带、Palmatolepistransitans带、上 Mesotaxisfalsiovalis带、下 Mesotaxisfalsiovalis带、Klapperina dispar-ilis带、上 Schmidtognathus hermanni- Polygnathus cristatus带、下 Schmidtognathus hermanni- Polygnathus cristatus带、上 Polygnathus varcus带、中 Polygnathus varcus带、下 Polygnathus varcus带。吉维阶 -弗拉斯阶界线 (即中 -上泥盆统界线 )由 Ancyrodella binodosa→ Ancyrodella rotundiloba early form→ Ancyrodella rotundiloba late form这一演化线系中的 Ancyrodella rotundiloba early form的首次出现确定 ,处于下 Mesotaxis falsiovalis带下部 ,在谷闭组底界之上 1.80 m处。  相似文献   

2.
阎春波  张保民  杨博 《地质通报》2019,38(6):922-929
针对保山地层区熊洞剖面原属栗柴坝组的灰岩进行了牙形石样品分析,总计建立了5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带、Kockelella walliseri带、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带。该剖面第8层原属栗柴坝组,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分子的出现证实其为下泥盆统埃姆斯阶的地层,应归为向阳寺组。剖面总体对应志留系温洛克统底部到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中部,中间缺失志留系罗德洛统卢德福特阶—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之间的8~10个标准牙形石带,说明该地区后期可能受构造作用影响,志留系和泥盆系界线为断层接触。该剖面牙形石序列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滇西保山地层区志留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下一步该区生物地层格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上泥盆统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已正式确定在法国黑山(Noire)东南的Col du Puech de La Suque 剖面E上.1987年2月,国际地科联(IUGS)承认了泥盆纪地层分会的这项决议.1982年,泥盆纪地层分会一致同意将牙形石Polygnathus as ymmetricus下亚带的下限和 Ancyrodella rotundiloba作为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它既是P.asymmetricus带的卜界,也是弗拉斯阶的下界和中/是泥盆统的分界.同时还同意层型剖面应选在深海相序列中,以利于全球对比.  相似文献   

4.
南秦岭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龙山金矿带是南秦岭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带,主要产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在上泥盆统冷水河组、下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中也有产出,可分为明显受断裂控制的脉型金矿化和受有利岩性及小规模断裂、节理控制的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泥盆系分布广泛,其中迭部县当多沟、若尔盖县普通沟一带剖面完好,层序清楚,总厚3700余米。由上志留统至下石炭统基本成连续沉积,其岩石地层单位由上而下是:下石炭统益哇组、上泥盆统陡石山组、擦阔合组、中、上泥盆统蒲莱组(新建),中泥盆统下吾那组、鲁热组,下、中泥盆统当多组,下泥盆统尕拉组、上普通沟组、下普通沟组,上志留统羊路沟组(新建)。通过十三个门类的研究,建立了部分门类的生物层序,它们为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区内外同类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部分化石组合带的对比表明,本区生物群与华南象州型泥盆系的生物群有较密切的关系。志留一泥盆系界线位于羊路沟组与下普通沟组之间,以牙形刺Icriodus woschmidti/Ligonodina elegans;腕足类Protathyris praecursor延限带/Molongia-Atrypoidea组合带,四射珊瑚Neomphyma-EmboIophyllum组合带/Denayphyllum-Chavsakia组合带;  相似文献   

6.
<正> 层孔虫在我国泥盆纪地层中广泛分布,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和岩相差异,层孔虫在各地的产出情况变化很大。广西中、东部的层孔虫主要产自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仅有很少的分子;湖南中部除中泥盆统有一部分层孔虫外,上泥盆统是主要赋存层位;贵州南部和云南东部下泥盆统很少见层孔虫,中泥盆统属种数量丰富,上泥盆统产出情况因地而异,分布极不均匀。纵观泥盆纪层孔虫的分布特征,没有发现在一个剖面上上、中、下泥盆统都含丰富的层孔虫。在四川龙门山地区,自桂溪组至沙窝子组整个泥盆纪地层中都发现层孔  相似文献   

7.
1 地质背景 圆丰铜矿位于准噶尔板块克拉麦里晚古生代复合沟弧带中.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泥盆统、上泥盆统松喀尔苏组、下石炭统塔木岗组,南明水组,巴塔玛依内山组、中石炭统双井子组、下二叠统赤底组、上二叠统平地泉组.其中与成矿有关的是上泥盆统松喀尔苏组,岩性以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碎屑岩.区内侵入岩发育,岩石类型齐全,以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为主.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浅成霏细斑岩和斜长花岗斑岩与铜矿化有关. 2 成矿地质条件 2.1 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上泥盆统松喀尔苏组第四、第六岩性段.铜矿分布于第四岩性…  相似文献   

8.
白志强  白顺良 《地质论评》1993,39(2):130-137
Polygnathus costatus partitus(肋多颚牙形石分亚种)是国际地层委员会(ICS)确定的中泥盆统底部的标准化石,但它与共存的Polygnathus lingui formisbultyncki在形态上难以区分,造成地层划分的困难。经过认真研究,Polygnathuscostatus partitus依据基腔位置可以划分出幼年期和成年期两个发育阶段。Poly-gnathus linguiformis bultyncki依据表面形态可以划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和老年期三个发育阶段;通过两者不同发育阶段的比较研究,笔者提出了三点不同以在鉴定中将两者加以区别,从而提高化石鉴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华南泥盆纪海平面弯化节律及圈层耦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一鸣  吴诒 《地质学报》1997,71(3):212-226
在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华南纪盆系中,可识别出20个正层序和相对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其中下泥盆统9个,中泥盆弦5.5个,上泥盆统5.5个。它们可归并为4个正层序组,最大海泛面分别位于sulcatus带,perbonus带(D^31),中、上varcus带(D^22)和gigas带。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时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龙山金矿带是南秦岭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带,主要产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在上泥盆统冷水河组、下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中也有产出,可分为明显受断裂控制的脉型金矿化和受有利岩性及小规模断裂、节理控制的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11.
天全龙门下泥盆统按岩性特征被分为平驿铺组和甘溪组,从甘溪组中识别出两个腕足化石带:延限带和组合带。文章还交其与北川甘溪下泥盆统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部泥盆纪放射虫及其岩相分布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一鸣 《地层学杂志》1992,16(3):224-228,T002
<正> 我国放射虫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中、新生代放射虫研究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古生代放射虫的研究尚是有待进一步开拓的研究领域。本文有关新疆北部泥盆系放射虫资料绝大部分均为首次报道。 一、放射虫的产地、层位和赋存岩性:本区放射虫广泛发育于东、西准噶尔地区,在泥盆系下、中、上统均有分布,累计达79个层位。其中,东准噶尔下泥盆统9个层位、中泥盆统4个层位及上泥盆统30个层位;纸房中泥盆统2个层位及上泥盆统1个层位;西准  相似文献   

13.
板沙矿田广泛分布中,上泥盆统地层,同沉积山凤断裂将南秦岭泥盆纪海槽一分为二,最终演化形成复式紧闭褶皱和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及岩浆侵入活动,创造了该区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板沙矿田的马鞍桥金矿产于上泥盆统地层,严格受控于清水河-大黑沟脆-韧性剪切带,属后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正河金矿床受控于中泥盆统海底喷流富钠热水沉积层位和金银沟韧-脆性剪切带,且后期北东向矿化叠加明显,属热水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流县城郊贵塘、官冲、大风门一带泥盆纪生物礁十分发育,有六个层位的生物礁层。造礁时间主要从早泥盆世晚期到晚泥盆世。层位为下泥盆统北流组贵塘段上部和中泥盆统东岗岭组至上泥盆统融县组(图1、2)。现仅就生物礁特征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5.
西准噶尔玛依勒山一带早泥盆世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新疆北部西准噶尔地区玛依勒山一带泥盆纪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沉积岩建造较发育,以往资料一般将其划为中泥盆统。本次工作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泥盆世的化石,为该套地层的时代确定提供了依据。根据岩石地层单位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下泥盆统马拉苏组和中泥盒统库鲁木迪组。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下中泥盆统层序及其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是中国北方下中泥盆统出露最全地区之一,1977年曾作为中国北方槽区典型剖面.笔者根据最新资料研究,重新选定了下中泥盆统标准层序(自下而上):下泥盆统:乌吐布拉克组、曼格尔组.芒克鲁组;中泥盆统:乌鲁苏巴斯套组、纸房组.并根据岩性变化及床板珊瑚化石资料,对乌吐布拉克组进行了重新审定,将原沙尔布尔提山剖面乌吐布拉克组下2层归入上志留统.重点讨论了下泥盆统的底界及下与中泥盆统间的界线.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南好组剖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好组是海南岛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地层单位之一 ,代表该岛整个下石炭统 ,但其选层型为下志留统而非岩关阶 ,保亭南好地区并不存在下石炭统 ;其副层型原本是青天峡组的层型。据此 ,南好组应予废弃。根据新近发现的吉维特期胞石 Eisenackitina castor、Grahanichitina pilosa、L agenochitina amottensis;法门期牙形刺 Palmatolepisgracilis gracilis、P.gracilis sigmoidalis、Polygnathus germanus;以石燕贝类为主的岩关期腕足动物群 Spirifercf.subgrandis、Fusella cf.fornacensis、Palaeochoristites sp.、Chonetipustula sp.、Marginatia sp.、Rhipidomellaspp.和牙形刺 Siphonodella isosticha- S.cooperi组合 ;以及滑石板期—达拉期牙形刺 Mesogondolella clarki组合 ,岛西北部地区的南好组废弃后可划分出 :中泥盆统吉维特阶 (?) (组名待建 )、上泥盆统法门阶昌江组、下石炭统岩关阶鸡实组 (新名 )、大塘阶青天峡组下段及三棱山组等不同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18.
高联达  王根贤 《湖南地质》1990,9(3):1-9,T001
通过湖南南部下泥盆统源口组孢子研究,确定源口组为早泥盆世西根阶(Siegenian)。本文图示源口组孢子22属,44种和变种,其中新种3个,即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Amocosporites hunanensis和Apiculatasporites yuankouensis。源口组孢子组合可与云南曲靖下泥盆统翠峰山群上部桂家屯组、四川龙门山下泥盆统平驿铺群上部关山坡组和广西横县六景下泥盆统纳高岭组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早泥盆世四根阶孢子带对比。源口组孢子组合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层和古生物意义,而且对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若尔盖早泥盆世普通沟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我国早泥盆世地层及志留、泥盆系的分界,已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国际上,关于志留、泥盆系的分界已作出决议,即以笔石Monograptvsvniformis三叶虫Warburgella rugolosa rugolosa和牙形刺Icrlodus woschmidti的同时出现作为泥盆纪的开始.在欧洲,早泥盆世牙形刺分为7个带,北美分为6个带,牙形刺早已成为洲际间泥盆纪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广西下泥盆统的那高岭组、郁江组、二塘组和四排组均已发现了牙形刺,并已确立了由Eognathodus sulcatus到Polygnathus serotinus的5个牙形刺带.  相似文献   

20.
昌宁县大田坝硅石矿资源丰富,品级较好。矿体呈层状,赋存于下泥盆统温泉组中,印支期岩浆活动是硅石矿形成的重要因素,下泥盆统温泉组石英砂岩与花岗岩体接触带硅石矿的重要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