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亚天山造山带中央克兹勒库姆铀成矿区是世界驰名的铀矿产地,区域构造上属叠加于海西期地槽褶皱造山带上的喜马拉雅期活化造山带中的次级造山带,有大量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和碳硅质板岩型铀矿床分布。经活化构造成矿分析,铀成矿作用经历了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地槽造山阶段形成铀源层、体,地台阶段形成部分有利铀成矿和储矿的砂岩层,活化造山阶段形成淋积和热流体成因的工业铀矿床。  相似文献   

2.
大陆铀成矿带(区)大地构造区划是铀成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大地构造控矿角度,对大陆铀成矿带(区)进行区划。采用以大地构造单元为基础,结合常规铀矿床产出位置,探索用铀矿床数量和常规铀资源量的量化标准,对大陆铀成矿带(区)划采用三级划分方案。文章共划分出5个洲际铀成矿带(域),即亚欧东西向构造铀成矿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铀成矿带、科迪勒拉-安第斯山铀成矿带、滨西太平洋铀成矿带和非洲-阿拉伯铀成矿域;21个铀成矿省,如天山铀成矿省、中西欧中间地块铀成矿省、加拿大地盾铀成矿省、东欧地台铀成矿省等;73个铀成矿区(带),如阿萨巴斯铀成矿区、伊犁铀成矿区、中克兹尔库姆铀成矿带等;含盖1 068处铀矿床,总铀资源量约1 300×10~4t。这种铀成矿带(区)的大地构造区划,似乎较适合在产学研中使用,有助于铀区域成矿对比和区域铀成矿评价,并为今后新发现铀成矿省区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生代以来的板块活动,使全球许多地方,出现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化,大地构造性质发生了变化,进入地洼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巨大改造期,它具有一系列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在成矿作用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以铀矿床为例,我们将成因上与中新生代活化过程有关的铀矿床,称之为地洼期铀矿床。这是全球最重要的铀成矿期之一。在国外,美国是最主要的铀资源国之一,目前有90%以上的铀矿储量赋存在砂岩型铀矿中,并广泛分布于  相似文献   

4.
中卡兹库姆铀成矿省是中亚地区重要的成矿省,该区铀矿以砂岩型铀矿为主,其中乌奇库杜克矿床是世界最早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本文通过对该类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成矿条件的研究,对比了中卡兹库姆铀成矿省与中亚地区其它铀成矿省不同的成矿特征,总结了该类型铀矿成矿的时间、空间和定位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本文在论述了区城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罗梅 《铀矿地质》1996,12(4):197-203
本文从中国北西部地区实际地质情况出发,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含铀建造的形成与分布、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盆地古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同时,从含铀盆地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岩相古地理条件、含矿主岩的地层时代和铀成矿时代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四方面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华南层控铀矿床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勤五 《地质论评》1990,36(4):341-348
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为例,根据大地构造条件及沉积建造特点,将层控铀矿床分为三大类,即地槽型海相沉积建造中的层控铀矿床、地台型海相沉积建造中的层控铀矿床和地洼型陆相沉积建造中的层控铀矿床。每一类按含矿岩石的性质不同,再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类。并对每类铀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俄罗斯地台地质结构及发展特点作了简单论述,对地台盖层沉积盆地中的铀矿化类型作了划分。以有序的沉积建造系列及其成矿与地动力模式密切相关为出发点,确定沉积盆地的成矿模式,并提出了在沉积盆地中着手预测评价铀矿时需要掌握的原则。最后在俄罗斯地台盖层中划分出了铀成矿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0.
李小英 《铀矿地质》2022,(2):257-268
广西是中国最早发现铀矿物的地区,铀矿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探明的铀矿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文章通过对广西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火山岩型及其他类型铀矿床特征及典型铀矿床分析,总结了广西铀矿的时空分布规律,认为铀矿床成矿时间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早期,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时间较赋矿围岩晚,铀成矿时间与围岩形成时代无关。根据广西铀矿成矿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广西铀矿成矿带划分方案,将广西铀成矿单元划分为8个Ⅳ级成矿区带,认为广西铀资源类型多样,铀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该区处于欧亚东西向海西铀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相交的有利部位。铀矿化产于地槽褶皱阶段、反射活化阶段和地洼阶段,具有铀成矿作用时间长、矿化类型多的特点。该区中新生代岩浆岩,特别是火山岩十分发育,与此相应地洼期铀成矿作用以热液型为主,特别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内外发现的地洼区及其与铀成矿时代的关系,分为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7个不同时代的地洼区。铀的成矿富集,发生在地洼阶段激烈期向余动期的过渡时间内。元古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早,铀成矿年龄值大,地洼余动期时间长。中新生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晚,铀成矿年龄值小,地洼余动期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3.
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贡献很多很大,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地构造成矿学派之一,地洼学说对成矿学最突击的贡献,是创造性地从地壳大地构造单元中划分出地洼成矿区,并与地槽区、地台区并列,成为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矿区。因而扩大了找矿领域,指明了研究的新动向,获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又一突击贡献,是提出多因复成成矿论及多因复成矿床。陈国达教授的著名论文《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多因复成矿床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这类矿床具有多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作用及多控矿因素的五多特点,是多阶段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一理论已广泛运用于成因有争议的矿床研究。解决了多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指明了新的找矿和研究方向。由于地洼学说在成矿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地洼成矿区的时代,已从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推延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洼成矿区的空间分布,由亚洲、欧洲、非洲,扩展到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世界各地。地洼学说使成矿学研究引向深入,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洼区层控铀矿床地质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振凯 《矿床地质》1982,1(1):83-89
我国地洼区分布广泛,其中层控铀矿床常见,它的形成是地壳大地构造单元受到多阶段构造演化及共伴随的多阶段成矿演化所致。本文所指层控铀矿床,是属一定地层、岩性和层间构造控制的矿床,因而是广义性的,它包括层状矿床和受层位控制的非层状矿床。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发现沉积和成岩型层状铀矿床,故实际上又仅限于论述狭义的层控铀矿床。  相似文献   

15.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液等有利的成矿条件。产铀花岗岩大多是由高硅、过铝、偏钾高碱的S型花岗岩,沿断裂分布的构造碎裂岩、蚀变岩和还原性地质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化与蚀变中心带发育沥青铀矿、黑色微晶玉髓、紫黑色萤石、胶状黄铁矿、赤铁矿、绿泥石等矿物组合。铀矿体形态多样,以中小规模、中低工业品位为主。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多阶段区域性拉张过程中形成了多阶段铀矿化。花岗岩型铀矿床分布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内部构造结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沿断裂与蚀变体一起赋存于氧化-还原界面和脆韧性构造转换面之间的"成矿壳层"内。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空间全位"铀成矿模式显示,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建造、不同的岩性及不同的部位均有铀成矿潜力,但由于具体成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和不同强度的铀矿化。也就是说,难以排除某一空间部位不成矿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全位"成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尚未落实的"缺位",再根据工作区具体成矿条件指导铀矿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唐铭 《矿产与地质》1992,6(5):387-392
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床储量约占全国银总储量的80%,是我国重要的银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均分布于地洼区的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结合地洼构造单元分区,将47个银矿床划分为东南、华中、五台—南兴安岭、吉辽、额尔古纳和滇西等6个银成矿区带。运用地洼成矿理论,初步总结了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床产布,矿物组合,赋存形式和载体矿物以及成矿机构等方面的基本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蒙古国铀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涛涛 《地质与勘探》2018,54(6):1247-1255
蒙古国蕴含较丰富的铀矿资源。本文总结了蒙古国74处已知的铀矿床(点)地质资料,将蒙古国铀矿划分为砂岩型、火山岩型、花岗岩型、蚀变岩型、沉积岩型等5种类型,其中火山岩型和砂岩型是蒙古国主要的铀矿矿床类型;通过对蒙古国大地构造背景及典型铀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将蒙古国划分为4个铀成矿省,其中最具成矿潜力的是蒙古-额尔古纳铀成矿省、戈壁-塔木察格铀成矿省;结合蒙古国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产开发情况,圈定了多尔诺特铀矿潜力区、乔伊尔铀矿潜力区、赛因山达-宗巴音铀矿潜力区、楚鲁特铀矿潜力区、布图里诺儿铀矿潜力区等5处铀矿勘查开发潜力区。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蕴藏了丰富的铀矿资源,目前铀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在大地构造上,澳大利亚可划分为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和东部显生宙造山带。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铀矿在北澳、南澳、西澳、中澳和东澳五大成矿区带中的分布情况,勾勒了北澳的派恩克里克、南澳的奥林匹克坝、西澳的伊利列等15个矿集区中的34个类型迥异的矿区的总体地质环境与矿床特征。根据成矿地质作用、成因类型、矿物特征等因素,结合该国铀矿床的具体情况,归纳出8种典型的矿床类型。选取代表性铀矿进行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的分析与总结,认为澳大利亚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并指出这些类型可作为今后找铀的靶向类型。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主要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次为不整合面砂岩型、煤岩型,明确了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可为准噶尔盆地今后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口山-临武南北带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前人经过多年的地质找矿工作,在带内先后发现了一批铀矿床(点)。笔者通过对该带铀矿床(点)的成矿地质背景、空间分布、矿化特征、成因类型等进行研究,总结了南北带内铀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认为区域性隆起及边缘断陷带、深大断裂、背向斜和断层构造等是带内铀成矿的有利条件;带内成岩机制为"沉积变质-动力破碎-热液交代-再动力破碎-再热液交代";铀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热液型、热液叠加型和淋积型3种;各类型铀矿床的成矿模式,总体分为硅质岩系列、花岗岩系列和碳酸盐岩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