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杰  唐湘飞 《铀矿地质》2017,(3):129-136
核工业216大队近年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发现了一处重要的铀矿产地。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卡姆斯特地区的地质特征,分析其铀源、构造、古气候、岩性-岩相组合、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不整合面、还原性物质等对铀矿形成的控制因素,认为区内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辫状河砂体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赋存岩相,喀拉萨依单斜带以东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不整合面附近是煤岩型铀矿的有利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蚀源区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条件、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成矿条件,认为卡拉麦里山的富铀花岗岩体为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侏罗纪以来多期次不整合面的发育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改造提供了通道及时间,为大规模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山北坡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其主要找矿目标层位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3.
鲁克改 《新疆地质》2002,20(2):118-121
分析了准尔盆地东部大井地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环境、特征,发育层间氧化带的条件及铀成矿环境,认为八道湾组第一砂岩层、三工河组第一、二、三砂岩层和西山窑组第一砂岩层岩性、岩相及地球化学环境对铀矿成矿有利,发育层间氧化带并有铀矿化及异常出现,是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西南部铀矿化特征与成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盆地西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为一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上在温湿气候条件下超覆沉积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体为一套河流相-河流三角洲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地层泥-砂-泥结构发育良好,砂体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长石质砂(砾)岩、岩屑砂(砾)岩;岩石为黑色和灰色原生地球化学,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组内层间氧化带广泛发育,总体可划分为完全氧化亚带、其不完全氧化亚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岩石带,砂岩型铀矿化完全受层间氧化带控制,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目前已在区内找到了十红滩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吐哈盆地西南部构造地质背景、找矿目的层、层间氧化带、水文地质条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区内已发现铀矿床基本特征的综合分析,指出区内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找矿前景。认为十红滩地区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探基地,主攻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一、三岩性段;迪坎儿地段为下一步普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三岩性段;白咀山、八仙口地段为下一步预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侏罗统砂岩铀矿化成因及其与烃类流体间的关系。通过对目的层油砂提取物碳同位素和Re-Os同位素测试,得出目的层中的烃类主要是深部油气藏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155±51 Ma)遭受构造破坏逸散后充注的,初始来源于玛湖坳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宏观及镜下微观鉴定,得出目的层砂岩在烃类流体充注前后分别遭受过后生氧化作用。前期古氧化作用程度强,发育赤铁矿化,成矿潜力大;而后期氧化为近现代氧化,强度偏弱,以褐铁矿化为主,时代新,成矿规模小。最终,建立了该区中、下侏罗统砂岩烃类流体还原与后生氧化耦合的四阶段铀成矿模式:(1)八道湾组-西山窑组期间为原生还原性含矿建造形成期;(2)头屯河组-齐古组期间为古层间氧化带及其古铀矿床形成期;(3)齐古组晚期-新近纪末为烃类流体充注还原与泥岩超覆掩盖期;(4)第四纪以来为近现代层间氧化带及其铀矿体形成期。该模式的提出对含油气盆地内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拓展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找矿空间,文章依据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地区的最新勘查进展,从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蚀源区铀源条件、古气候环境及有利沉积建造、有利目标层位砂体及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认为:北天山的富铀地质体和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底部砾岩层为该区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形成于温暖潮湿气候的含煤碎屑岩建造,为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构造掀斜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改造提供了构造条件,也为大规模的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最后提出在头屯河地区强构造变形区寻找第二成矿斜坡带的找矿新思路,将找矿方向从不利于保矿的山前褶皱冲断带转移至第一排构造带末端的单斜区,主要的找矿目标层位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和下白垩统清水河组,找矿类型为古层间氧化带型叠加油气-潜水氧化型和潜水氧化型。  相似文献   

7.
刘珉  周玉  苏飞  袁彦伟  朱永胜  邢建磊  杨鱼帆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19-2023050019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窑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晚古生代,2个样品年龄峰值分别为328 Ma和340 Ma,碎屑锆石εHf(t)为8.9~14.7,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690~415 Ma之间;头屯河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出238~163 Ma、505~259 Ma和1950~744 Ma三个区间段,碎屑锆石εHf(t)为-6.5~12.1,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709~575 Ma之间。物源分析表明西山窑组砂岩物源单一,主要来自于研究区西部卡拉麦里—麦钦乌拉和野马泉地区;头屯河组砂岩物源相对复杂,除了有来自于卡拉麦里地区的碎屑物质外,还接受了其他区域的物源供给。二者之间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的突变,代表了东准噶尔地区中侏罗世一次剧烈的构造变形事件,物源特征指示汉水泉地区中侏罗统地层铀含量相对有限,铀源是限制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徐高中  李万华 《矿床地质》2006,25(Z2):265-268
本文在综合分析中国北西部东段地质构造背景、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砂岩型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上新统为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主要目的层;造山带山间盆地局部层间氧化带型、潜水氧化带型、潜水-层间氧化带过渡型、古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是主攻目标类型。进一步指出了主要目标类型的找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左文乾 《铀矿地质》2005,21(2):79-84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找矿目的层下白垩统志丹群华池 环河组地层岩性岩相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以及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特征的研究, 综合分析了该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实地勘查和近几年钻孔样品测试数据综合统计,结合三角图图解和地球化学数据组合对比,分析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八道湾组赋铀层位砂岩碎屑矿物组分,并对不同地段不同层位铀矿化对比、剖析赋铀层位层间氧化带附近铀矿化特征,总结了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氧化带特征与铀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1.
古层间氧化作用是发育于盆地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某一阶段的层间氧化作用,由此所形成并被保存的铀矿床被称为"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柴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的广泛发育,为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的强烈隆升剥蚀是层间氧化带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发育期。喜山期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使原层间氧化带及相应成矿系统遭受强烈改造,保存并形成古层间氧化带和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古层间氧化带型根据其改造、破坏或保存特点的不同,划分为褶-坳保存型、褶-断保存型和抬升破坏型3种改造亚型。褶-坳保存和褶-断保存2种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能以盲矿形式有效保存,是今后重点找矿方向,如北大滩和冷湖石地26铀矿点。抬升破坏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呈残留状或被剥蚀掉,找矿潜力不大。在总结不同改造亚型地质构造特点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典型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成矿模式,并综合分析了其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通过研究发现,区内铀矿床与古层间氧化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对纳岭沟、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古层间氧化带中各后生蚀变砂岩与原生砂岩的物质成分及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发现绿色砂岩与灰色砂岩在物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黏土矿物、方解石及黄铁矿含量上,并且不同蚀变类型砂岩具有其各自的地球化学指标特点。基于对古层间氧化带中各后生蚀变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古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机制。这一成果为深化本区铀成矿机理、建立区域铀成矿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潘蔚 《铀矿地质》2000,16(1):19-25
作者对伊犁盆地的铀矿化同位素年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矿化期开始的时代与盖层间最新一个不整合面上覆地层时代相吻合的地质事实。在对铀成矿机制进行期的基础上,提出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阶段应在盆地经历最新一次构造不整合运动后的盖层演化阶段(本文称之后构造不整合阶段)的认识。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了伊犁盆地轴成矿条件与矿化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认为控制成矿空间的关键因素是后构造不整合  相似文献   

14.
林双幸  王果 《铀矿地质》2003,19(5):264-270
本简要介绍了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以及该区主要找矿目的层位——乌伦古河组和红砾山组的沉积环境、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层间氧化带发育规律和砂岩型铀矿化的产出特征。笔认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对于在该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库车坳陷周缘的铀矿化非常活跃,蕴藏于上新统库车组下段的砂岩型铀矿的控矿要素、成矿机理、成矿规律,特别是远景选区是近年来铀矿地质学家关注的重点.笔者充分依据区域地质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查钻孔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试图在构造?沉积?地形地貌的盆山耦合机制中,遵循砂岩型铀矿的普遍成矿机理、按照由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剖析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关键控矿要素、时空配置关系,从铀成矿系统分析的角度揭示库车组关键控矿要素的协同控矿机理,以期为铀矿勘查提供战略服务.主要认识有: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的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作用既控制了库车组含铀岩系的充填演化过程,也制约了库车组下段铀成矿的基本格局和成矿作用过程,盆山耦合机制是驱动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原始驱动力.南天山造山带岩浆岩分布规模虽然有限,但在托木尔峰一带存在富铀花岗岩.充分发育的地表水流域系统,一方面能够携带造山带的碎屑物堆积于库车坳陷,从而分阶段形成系列的大型物源?沉积朵体,造就了潜在的含铀岩系和优质的铀储层.另一方面,穿越造山带富铀花岗岩的流域系统,不仅通过物理搬运为铀储层提供了原始微量铀的积累,而且通过衍生的地下含矿流体系统促进了区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以及成矿所需的溶解铀质.在库车坳陷,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行迹限定了含矿流场和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空间(拜城凹陷),铀矿化集中发育于区域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特别是南部“阻水面”一侧).在拜城凹陷南部边缘,随着具有同沉积生长性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不断隆升,区域的含矿流场和层间氧化带被迫向北迁移并发生“左旋”,从而造就了包括日达里克铀矿床在内的“新”“老”两个铀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细根  黄以 《铀矿地质》2001,17(3):137-144
在伊犁盆地南缘产出一条距山前2-5km、自东向西延伸近百公里的铀及伴生元素成矿带。本文从已知铀矿床的成矿环境和特征出发,阐述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分布和层间氧化带的控矿规律。通过不同层位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及同一层位不同地段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总结出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为 在盆地内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等可地浸砂岩型铀矿重点成矿区的成矿环境和主要控制因素, 探讨了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 认为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主要受有利的构造、沉积建造和层间氧化带控制, 具有含矿建造铀预富集、表生后成改造成矿及矿后构造活动进一步叠加富集的特征, 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的铀矿化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控制, 并遭受二次还原的改造作用, 其矿化规模显得较前者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