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山东省东营市作为国家战略建设开发区,随着城镇化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并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致使水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形势已严重限制了东营地区的发展,因此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于维系地区水资源、水环境和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水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离差平方和最大的组合赋权方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权重计算,并采用对数承载率模型,对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得出2002-2014年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整体水平虽然较差,但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得出影响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水资源量、水环境容量和第三产业占比;最后针对3个方面给出了提高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是研究水环境承载力模型的关键.选取地下水脆弱性能,水环境质量,水体污染,开采程度,污染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等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运用专家评分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判断,对区内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及可开采潜力分析.根据取得分值分区,确定承载力评价分区图,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神北矿区为例,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结合3S技术,系统分析了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环境承载力评价量化模型,对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中土地沙漠化、矿山开发、水质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超载,分别为-17.8%、-2.6%、-9.8%;水资源量环境承载力可载,为30.8%;矿区综合环境承载力仅为14.1%,说明矿区综合环境容量几达承载极限。   相似文献   

4.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城市,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资源消耗,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对济南市资源环境进行承载潜力评价尤为重要。笔者从地学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承载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Arcgis10空间分析功能对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绝大部分在中等以上,地质环境承载力整体较好,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不高,地下水资源紧缺;各区县矿产资源承载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界定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定量反映出经济社会系统、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社会-水资源-水环境"复合系统模型;以"支撑最大经济社会规模"为目标函数,以"维系良好水环境状况"为约束条件,并考虑复合系统模型约束、水量约束和其它约束条件,建立了分区式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计算模型;提出承载程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运用上述模型和方法,计算和评价了淮河流域71个单元的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和承载程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承载标准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水资源承载力随水资源承载支撑力、承载压力和承载调控力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承载支撑力、承载压力和承载调控力系统,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从承载标准的角度,考虑承载主体不同保证率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承载客体不同的承载水平,建立不同承载标准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陕西省在不同供水保证率和不同承载水平下的水资源可承载人口和经济,评价结果可为陕西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重要参考。应用结果表明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在不同承载标准下计算简单、适用性强,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岩土力学》2006,27(10):1822-1822
本书阐述了广义水环境承载可持续性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分6章。前两章主要论述有关水环境承载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以及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第3章主要阐述广义水环境及承载理论,第4章主要讨论水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章为应用案例,主要对白洋淀流域保定市的水环境承载度进行模拟和分析,最后一章为结论与研究展望。该书基于水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关系分析,综合人类学的环境观和生态学的环境观,提出了广义水环境的概念,拓展认识和界定了水环境和水环境承载的内涵意义和特征。研究认为,水环境实现可持续承载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剑  熊康宁  殷红梅  彭建 《中国岩溶》2002,21(4):303-308
景区开发规划设计合理与否事关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而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判据之一,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应用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去评价某一开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本文以东风湖为例,探讨了待开发旅游地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意义,并从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的计量模型,适合喀斯特地域特色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指标权重计算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待开发旅游地开发规划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引入了旅游环境承载量和旅游环境承载指数等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地质环境对区域发展有一定的先决作用。山东省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存在崩滑流、采空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不能突破其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既要考虑地质环境基础条件,也要重视其承载现状,基于此才能科学评估地质环境承载力。本研究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承载基础-承载现状-承载潜力”模型,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arcgis10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获得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附近、莱州湾一线、胶州湾一带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质环境承载基础弱,其余地区承载基础较强;鲁西地区、烟台市北部地区受采矿活动以及地下水超采等人类活动影响,地质环境承载现状处于超载。包括鲁西北、鲁西南以及胶东半岛的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承载潜力大。针对影响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金花 《地下水》2012,(3):94-96
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采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渭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以纳污能力为约束条件,分析归纳出各水功能区和支流区域的排污控制量和削减量;并分析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和实际承载状况的空间分布。就流域的水环境治理措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布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朱银银  周孝德  柴磊 《地下水》2007,29(5):87-89,130
在分析水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具有建模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为例, 利用熵值法分析原理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以及指标客观赋权, 并得出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综合得分值. 结果表明: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县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较低, 且出现了下降趋势, 而且空间差异显著. 影响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变化的动力因子是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双重不合理, 并对水资源承载力产生较强的制动效应, 用水效益的缓慢提升和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的减少, 也影响着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提升和流域可持续管理, 建议加强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建设, 发展节水农业和高效用水灌溉技术, 优化流域内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 提高用水效益, 完善流域管理法规、 法律条例, 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 建设统一管理模式, 建立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state-space method and component analysis, this paper build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carrying capacity fo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economy, environment, ecology and ener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n this region gradually rise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situati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re gradually enhanced but still affected by water shortages. The energy carrying capacity of this region is low, which is the major factor restricting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following policy suggestions should be adopted: Firstly,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accelera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econd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 should be solved gradually; thirdly, government should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realiz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last but not least, saving energy and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and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vital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lim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Study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will not only facilitat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of nat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but also be valuable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evaluation system,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Shandong peninsula is explor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dex and the composite of water resources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Shandong peninsula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overexploitation, an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reached a considerable scale under exist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s alarming.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5.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多针对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较少。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基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和地质安全3个方面,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县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要求制定提供了支撑和参考。评价结果显示,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大于北部平原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则小于北部平原区,水土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为中等水平,提出宜兴市应加强南部山区资源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范,中部地区水土污染重点防控,为宜兴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公路沿线复杂地质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等问题, 以都江堰 - 汶川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一种基于承载力综合质量和空间聚类关系对区域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 实现了对具有地质灾害易发特点的山区公路沿线区域承载力状况的科学评价。通过自然 - 环境 - 人文模型构建区域承载力状况评估指标体系, 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 采用TOPSIS算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进行计算并加权叠加得到承载力综合质量状况, 结合热点分析的结果对研究区的承载力状况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承载力质量空间分布皆呈现出高度聚集性, 划入适宜建设区的面积占比31.12%, 后备调控区的面积占比31.98%, 不宜建设区面积占比36.79%, 研究区内的映秀镇、 漩口镇和都江堰所组成的三角区呈现大面积的高值聚集区, 承载力综合质量好, 空间聚集度高, 利于规划建设。评价结果为区域承载力准确评价和空间利用格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也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通过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背景资料收集,查明了该区资源环境禀赋条件和短板要素,并在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资源再生型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完成实际验证评价的基础上,与通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与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且与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也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构建的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更适宜此类地区矿区分散分布且发展方式迥异的特点,能进一步突出地域主导特色,可为同类地区地质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安徽省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其中8个地质环境因子建立了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强;仅大别山区、黄山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等矿山集中开采区承载能力较弱,面积占比4.78%。根据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特征,提出了针对对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和针对安徽省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修复的建议,为国土空间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阶段、应用探索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详细讨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四个层次指出了未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