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汤联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润燥止痒汤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瘙痒程度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2组瘙痒程度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润燥止痒汤联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止痒合剂对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加味止痒合剂治疗。分析比较2组止痒效果、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4%,对照组为86.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表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止痒且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痹方湿敷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瘀血阻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瘀血阻滞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痹方湿敷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患者自觉瘙痒症状及继发皮损总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1个月后记录2组复发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自觉瘙痒症状及继发皮损总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复发2 例(6.90%),对照组复发11 例(52.38%),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痹方湿敷疗法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瘀血阻滞证患者的自觉瘙痒症状,改善患者继发皮损,对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也有一定作用,且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PH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2组VAS评分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PHN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针刺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治疗组采用升阳益胃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4.0%(37/50),对照组为52.0%(2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46/50),对照组为82.0%(4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针刺法治疗不寐疗效显著,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西药阿普唑仑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健康失眠(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亚健康失眠(肝郁气滞型)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抑郁量表(SAS、SD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8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4个项目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S、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健康失眠(肝郁气滞型)有明显疗效,且对情志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5.76%(25/33),高于对照组的39.39%(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PSQI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颇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四花穴为主治疗肝火上扰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肝火上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治疗组予以电针四关穴、四花穴为主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丹栀逍遥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28/31),高于对照组的77.42%(24/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SRSS、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四关穴、四花穴为主治疗肝火上扰型不寐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脱落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疗效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放血疗法联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以俞调枢”放血疗法联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对照组单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3%,优于对照组的80.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俞调枢”放血疗法联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宁心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益肾宁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对照组为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肾宁心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可获得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8%(29/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腰痛症状、腰椎功能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痛肾虚血瘀证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口服及足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定,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CS)对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对主要中医证候(腰痛、腿痛、烦躁易怒、倦怠乏力、失眠易醒、五心烦热)进行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VAS、ODI、HAMA评分,以及腰痛、腿痛、烦躁易怒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JOA、CD-RICS评分均升高,另治疗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以及倦怠乏力、失眠易醒、五心烦热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的JOA、ODI、PSQI、HAMA、CD-RICS评分以及烦躁易怒、倦怠乏力、失眠易醒、五心烦热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存在的腰腿痛、功能障碍、失眠及心理弹性差等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普唑仑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PSG),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积分、PSG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且除PSQI量表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33/特异性受体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IL-33/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82 例A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每天1次,疗程均为28 d。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症状总分(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TNNSS)、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33、ST2、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血球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0%(36/41),对照组为78.05%(32/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TNSS、TNNSS、RQLQ、VAS评分及IL-33、ST2、IgE、EO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除TNNSS评分外,治疗后其余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能明显减轻AR患者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L-33/ST2通路、降低EOS计数及I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行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随访时的睡眠质量,评定综合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5.00%(38/40)、72.50%(29/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辨证施治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归脾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归脾合剂,连续治疗15 d。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99%(3/30),对照组为13.32%(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 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疗法,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5.0%(34/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肝肾亏虚型健肾强骨膏方治疗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肾强骨膏方汤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9%,对照组为61.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肝肾亏虚密切相关,从肝肾论治本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九味头痛方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九味头痛方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血管活性物[5-羟色胺(5-HT)、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6%(58/60),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PSQI评分、5-HT和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均降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头痛方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和睡眠质量,这可能与该方能够调控偏头痛患者血管活性物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