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光石沟含铀花岗伟晶岩的构造环境、成岩物质来源和形成方式,并运用微量元素定量模型模拟了其形成过程。研究表明,花岗伟晶岩是在大陆火山弧环境,由89.7%的秦岭群和10.3%的上地幔物质,经35%左右部分熔融形成的重熔岩浆结晶分异而成。  相似文献   

2.
光石沟含铀花岗伟晶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光石沟含铀花岗伟晶岩的构造环境、成岩物质来源和形成方式,并运用微量元素定量模型模拟了其形成过程。研究表明,花岗伟晶岩是在大陆火山弧环境,由89.7%的秦岭群和10.3%的上地幔物质,经35%左右部分熔融形成的重熔岩浆结晶分异而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烧碳沟地区伟晶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成矿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等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烧碳沟一带伟晶岩的SiO2含量为73.46%~75.96%,全碱含量为4.71%~7.36%,里特曼指数为0.70~1.84,反映了伟晶岩的钙碱性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 为1.54~2.49,全部大于1...  相似文献   

4.
选取2种主要矿石类型——碳酸岩伟晶岩型矿石和重晶石伟晶岩型矿石进行了成矿流体的C、H、O、S同位素测试,获得δ^13CV-PDB值为-3.0‰~-5.6‰,δDV-SMOW值为-57‰~-88‰,δ^18OH2O-VSMOW值为8.0‰~13.3‰,δ^34SV-CDT值为3.3‰~5.9‰,以及方解石的δ^13CV-PDB值为-6.9‰和δ^18OV-SMOW值为7.3‰~7.4‰。所有这些数据表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在成矿过程中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5.
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及其围岩中云母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母作为造岩矿物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平各类伟晶岩中。随着伟晶岩类型的变化,白云母的产状、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成分等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特别是在Ⅳ类型伟晶岩中,白云母Rb、Cs含量的明显增高,指示了该类伟晶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矿化。另外,Ⅳ类型伟晶岩夹层中发育的铝黑鳞云母,它是由变质岩系中的黑云母蚀变而来,其Rb、Cs含量更高,也是寻找稀有金属伟晶岩特征的标型矿物.  相似文献   

6.
哈龙-青河早古生代深成岩浆弧是新疆阿尔泰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带内分布多个大、中型稀有金属(锂铍、钽铌)矿床,赋矿伟晶岩时代主要集中于三叠纪(250~205Ma)和侏罗纪(200~180Ma)。其中哈龙-阿祖拜伟晶岩田中含矿伟晶岩主要由微斜长石型伟晶岩、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组成,伟晶岩类型及相关矿化依次出现4个水平分带,以Ⅱ带铍矿化和Ⅲ带锂矿化为特征。结合野外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哈龙-阿祖拜伟晶岩田稀有金属成矿为伟晶岩自身岩浆-热液演化的产物,伟晶岩初始岩浆可能与先期存在幔源物质的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7.
廖诗进 《地质学报》2021,95(12):3790-3798
在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陈阳坪地区进一步发现稀有金属矿产后,为了解铍铷矿床特征,对陈阳坪花岗伟晶岩型铍铷矿石矿物电子探针特征及矿区地质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本区发现伟晶岩脉11条,铍铷矿体4条,矿体长105~1100 m,厚4.26~7.00 m,BeO品位:0.035%~0.0445%,Rb2O品位:0.046%~0.123%.矿石有用矿物为钾长石、白云母、绿柱石、石榴子石等,钾长石晶体裂隙中可见绿柱石,为含铍的重要矿物;白云母集中于花岗伟晶岩中带,铯榴石不均匀出现于伟晶岩边部、构造裂隙、钾长石颗粒间隙,为含铯铷矿物.据矿石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矿石中的铷主要赋存于钾长石、白云母矿物.产于晋宁期花岗伟晶岩中的铍铷稀有金属矿,矿体受伟晶岩脉控制,晋宁期的岩浆活动为本区铷矿、稀有元素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经后期构造及岩浆热液活动使岩体中的铍、铷元素活化富集形成稀有金属矿床.在矿区东部及南部也存在类似地质构造特征,陈阳坪地区花岗伟晶岩的研究成果对豫西南铍铷等稀有金属矿产取得进一步找矿突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连云山上石含锂铍钽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山上石含锂铍钽铌矿床位于连云山背斜南翼上石伟晶岩密集区,其地层为板溪群二云母片岩.矿体受剪切节理控制,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联系.矿区合锂铍钽铌矿体主要有3条,规模、品位较为可观.工业有用矿物主要为但铌铁矿、锂辉石、绿柱石等.矿体类型为伟晶岩型,成因为岩浆交代作用形成.另外连云山地区具多个伟晶岩密集区,具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四川容须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中酸性侵入岩和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成矿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该矿床中酸性侵入岩为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属于Ⅰ型花岗岩系列,伟晶岩属钙碱性强过铝质岩石,二者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物质来源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伟晶岩与中酸性侵入岩可能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区域性推覆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及穹隆,为含矿热液的充填和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富含挥发分及稀有金属的熔体侵位于围岩,渗透率较小的泥质岩限制了热量的扩散及成矿有利物质的流失,熔体缓慢固结,形成含矿伟晶岩。  相似文献   

10.
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铪质锆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铖  王汝成  谢磊  胡欢 《矿物学报》2003,23(4):327-332
利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铪质锆石的成分特征。结果表明:细粒花岗岩和正岩浆阶段结构带(Ⅳ带)的锆石相对贫Hf,(HfO2)=3.06%-13.33%,主要属于普通锆石;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结构带(V带和Ⅶ带)锆石相对富}Hf,w(HfO2)=9.06%-35.21%,主要属于铪质锆石,少量具有普通锆石特征;同时本区发现的铪质锆石中HfO2最高含量是目前伟晶岩已报道铪质锆石中HfO2的最高含量。成分特征还显示,边部细粒花岗岩和正岩浆阶段锆石成分变化非常局限,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锆石成分变化巨大。认为锆石中HfO2含量从正岩浆阶段结构带到岩浆-热液过渡结构带的高度富集是挥发份从岩浆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相的结果,而岩浆-热液过渡结构带锆石中HfO2含量在带内的巨大变化可能与热液流体的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11.
锂现为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的研究热点。花岗伟晶岩划分为LCT(Li–Cs–Ta)、NYF(Nb–Y–F)及二者混合的LCT+N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富集稀有元素Li、Rb、Cs、Be、Ga、Sn、Ta、Nb及B、P、F等助熔剂,通常与伸展背景下的晚造山和造山后阶段过铝质S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笔者分析了全球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锂矿成矿事件主要发生在超大陆会聚造山作用的中晚期。研究表明中国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9个锂成矿带,成矿期以三叠纪为主。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和下地壳物质低程度的部分熔融是伟晶岩两种主要的形成方式。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机制主要有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不混溶、超临界流体和组成带状纯化。总结分析了中国西部西昆仑、川西松潘–甘孜、阿尔泰等3个典型伟晶岩型锂矿带的的成矿特点、分布特征、研究进展及找矿前景,并提出了构造–岩浆–变质–成矿的耦合关系是制约锂成矿过程和富集规律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Mensah  E 《世界地质》1998,17(3):32-35
加纳西南部的伟晶岩区沿大西洋海岸线从开普口斯特市经索特旁德镇到门凯德兹镇最后到威尼巴镇,总共延伸上百千米,这些伟晶岩主要产于加纳毕雷绵岩系之中,形成了依镖尼造山作用(约2.0Ga)的减弱期,与侵入了毕雷绵岩系中的开普口斯特花岗质杂岩(CCGC)密切相关,CCGC杂岩主要由二云母花岗岩,变闪长岩和细晶岩组成。其中花岗岩为铝过饱和度的I型花岗岩,富碱质(Na=2%~4.2%,K=2.3%~5.8%),  相似文献   

13.
李建康  李鹏  严清高  刘强  熊欣 《地质学报》2021,95(10):2996-3016
我国是稀有金属资源大国,产出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国内外学者对这些花岗伟晶岩的研究较大地促进了世界伟晶岩理论的发展.在世界伟晶岩研究历程中,虽然有学者认为伟晶岩形成于热液交代作用,但从较早的Jahns-Burnham模型,到后来的London提出的岩浆非平衡结晶模型和Thomas提出的岩浆液态分离模型,都强调了岩浆分异作用对于伟晶岩形成的重要性.我国花岗伟晶岩研究继承于苏联科学家的伟晶岩理论,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对阿尔泰、川西等地区典型花岗伟晶岩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基于云母和长石的花岗伟晶岩分类方案;发展出变质分异型、超变质分异型和重熔岩浆分异型等伟晶岩成因模型;建立了指示高分异伟晶岩熔体-流体演化的矿物标型特征;通过对伟晶岩中富晶体包裹体的深入研究,揭示出我国典型花岗伟晶岩形成于较高温压条件的特点;同位素定年和示踪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对我国伟晶岩时空分布和物质来源的认识程度.在今后,我国应该重视矿物学、成矿流体、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重视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综合绿色开发利用,揭示典型伟晶岩的形成机制,创新伟晶岩成岩成矿理论,实现我国稀有金属资源找矿行动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高建飞  丁悌平 《地质论评》2011,57(5):670-674
在运用常规方法和激光烧蚀同位素分析方法分别对云霄晶洞花岗岩和伟晶岩(长石、石英和石榴子石)的硅、氧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晶涧花岗岩及其含石榴子石伟晶岩的物质来源及形成条件.伟晶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的氧、硅同位素组成分别较之花岗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的氧、硅同位素组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二者岩浆来源一致.云霄县的乌...  相似文献   

15.
花岗伟晶岩是关键战略金属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比各种花岗伟晶岩的分类方案,认为以主要成矿(矿化)元素(如Li、Be、Nb、Ta、REE、U和Cs)和/或矿物(锂辉石、绿柱石、铌钽铁矿、独居石、沥青铀矿等)进行伟晶岩分类简单、易行。越来越多的伟晶岩及相关花岗岩的精确定年和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并非所有伟晶岩均由花岗岩演化形成,一些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伟晶岩与花岗岩有显著时差和源区物质差异,它们与花岗岩无关,自然界存在独立的伟晶岩岩浆。一些大型、超大型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的成矿作用延续时间较长,经历了岩浆、岩浆-热液过渡、热液和后期成矿叠加。富集Li、Na、B、F、H、O、P和H2O、CO32-、HCO3-等助溶剂元素或组分是稀有金属伟晶岩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作为花岗伟晶岩成矿系统的重要示踪剂。稀有金属伟晶岩源区矿物组成及熔融方式对伟晶岩浆形成与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花岗伟晶岩的岩浆演化和热液作用过程中Li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贫锂辉石伟晶岩比含锂辉石伟晶岩具有更高的δ7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官坡镇境内出露大量花岗伟晶岩脉,部分花岗伟晶岩脉发育稀有金属或稀有多金属矿化,具有稀有金属找矿潜力和研究价值。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官坡花岗伟晶岩的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官坡花岗伟晶岩脉具有分布集中、延伸稳定、规模较大、结构带发育完整、物质组成复杂的特点; 花岗伟晶岩主量元素具有高硅、富碱、过铝质及低铁、镁、钙和钛的特点,在成因上可能与灰池子花岗岩具有亲缘性,推测是该花岗岩高度演化后的产物。该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对该区花岗伟晶岩的研究程度,为区内稀有金属矿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康定甲基卡锂矿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锂矿床,目前对其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很少。本文对400多个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温实验,结果表明:CO2-NaCl-H2O包裹体和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相对数量呈渐变关系;在均一温度〈300℃时,CO2-NaCl-H2O流体的盐度低于盐水溶液的盐度,前者的压力均值高于后者。这说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CO2-NaCl-H2O流体逐步向盐水溶液演化,该过程与岩浆分异成因的阿尔泰可可托海及加拿大Tanco伟晶岩的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相似。CO2-NaCl-H2O流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流体的主要成分是CO2和H2O,未测试出烃类物质,这与成矿流体属于深源流体、与岩浆活动有关相吻合;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岩浆水接近,碳同位素组成为-3.4‰~-7.3‰。此外,伟晶岩脉的形成稍晚于二云母花岗岩体。根据这些特征可推断出成矿流体源于花岗岩浆的结晶分异,晚期有少量建造水混入。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甲基卡花岗岩体及伟晶岩脉实测剖面,研究其岩石学特征,分析其其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以中-细粒结构为主,可见白云母、黑云母等矿物。组成伟晶岩脉的长石、石英等矿物普遍较粗大,岩脉中可见锂辉石矿物。由于岩石中普遍可见富铝矿物白云母,因此推测岩体可能来源于地壳物质。花岗质岩浆形成后发生了液态不混溶作用,分离出伟晶岩熔体并交代围岩使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9.
花岗伟晶岩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花岗伟晶岩的分类,伟晶岩与变质相关系,伟晶岩内部分带,伟晶岩脉群的区域分带性等作了概括性的介绍,指出花岗伟晶岩是富含挥发成分的花岗质熔浆在相当深的封闭环境中形成的。初始伟晶岩浆或许并不富集(只是增高)稀有,稀土和放射元素。由于成批入围岩形成脉群时的突然减压而引发气运分异(或流体搬运作用),导致Li,Be,Nb,Ta,W,Sn等稀有金属向上迁移(局部的Li,Na(F)伟晶岩有  相似文献   

20.
张辉  吕正航  唐勇 《矿床地质》2019,38(4):792-814
文章对阿尔泰造山带中的主要伟晶岩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形成物源以及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形成条件(包括温度、压力、侵位深度)、可能控制因素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出了阿尔泰伟晶岩成因模式、稀有金属矿化机制、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模型及其找矿方向。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显示2个期次(同造山和后造山)和4个阶段(泥盆纪—早石炭世、二叠纪、三叠纪、早侏罗世)的成岩成矿特征。其中,以后造山阶段的三叠纪伟晶岩成岩及其Be、Li成矿作用最为显著。不同期次和阶段的伟晶岩显示规律的时空分布特征,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岩成矿明显受"构造-变质-物源-岩浆"的控制,而伟晶岩与周边花岗岩存在时代或物源上的解耦,表明阿尔泰伟晶岩不是由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晚期的残余岩浆固结形成,由此提出阿尔泰不同时代伟晶岩的成因模式,即造山过程中加厚的不成熟地壳物质在伸展减压背景下发生小比例部分熔融(深熔)形成独立伟晶岩。通过对形成伟晶岩初始岩浆中磷含量、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的评价以及基于围岩蚀变过程中全岩及蚀变矿物电气石中稀有金属Li、Rb、Cs含量特征,建立了阿尔泰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模型、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指标体系,并提出不同尺度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