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黄海大气颗粒态营养元素的季节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2007年10月对北黄海海域大气气溶胶及其负载的营养元素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浓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大气颗粒态总碳、钠、钙、镁、氮和磷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不同元素的季节分布规律不同.TSP、总碳和氮浓度都是春冬季较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钠的季节变化与TSP不同,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水溶性钙和镁分别呈现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及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而水溶性磷酸盐浓度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冬季浓度很低.春、夏、秋、冬4季TSP、总碳和氮在不同采样海域的分布特征类似,即在离岸较近海域采集的样品TSP浓度较高,尤其是靠近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海域.钠在不同采样海域的分布与TSP完全不同.各航次内钙、镁在不同采样海域的分布特征较复杂,呈现出与TSP和钠都不尽相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三疣梭子蟹精子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4年5月到2004年7月对三疣梭子蟹精子进行了常温、低温和超低温保存研究。利用离子载体A23187人工诱导顶体反应以判断精子活力。常温和低温保存实验的结果显示,4℃下无钙人工海水(calcium-free artificial sea water,Ca2 FASW)保存236h的精子有25%以上的成活率。在4℃,25℃两种温度与Ca2 FASW、天然海水(natural sea water,NSW)两种基础液构成的4种组合中,最优组为4℃、Ca2 FASW,最差组为25℃、NSW。将精子浓度与Ca2 FASW对照组及诱导组比较,结果显示,25℃和4℃下,精子浓度与对照组顶体反应率相关性不显著(P=0.068>0.05,P=0.265>0.05),与诱导组顶体反应率极显著相关(P<0.01)。以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甘油(Glvcerol,G)作为抗冻剂进行超低温冷冻实验,72h后解冻,包括对照组在内的所有组均有98%以上的精子不经诱导就发生顶体反应。  相似文献   

3.
硫化氢对管线钢在氯化钠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电位扫描、慢应变速率拉伸、氢渗透试验方法时X70管线钢在不同电位下含不同浓度H2S的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S的加入使渗氢电流逐渐增大,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敏感性逐渐增加,随着H2S浓度的增大,其断裂特征由塑性断裂逐渐转变为脆性断裂。在阳极极化下,X70管线钢无SSCC敏感电位区;在阴极极化程度较小时,材料对SSCC的敏感性减小;在阴极极化程度较强时,材料对SSCC的敏感性显著增加。分析表明X70管线钢的SSCC受阳极溶解和氢脆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4.
海水养殖已成为近海水体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叶绿素a作为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广东省柘林湾为研究区域, 采用2018年9月4日的哨兵2号(Sentinel-2)影像与海水养殖区水体中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数据构建了叶绿素a浓度的单波段模型、比值模型、三波段模型与归一化叶绿素a指数模型(Normalized Difference Chlorophyll Index, NDCI)等估算模型; 通过对比评价, 以反演精度高的模型估算了2018年多个月份的叶绿素a浓度, 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1) NDCI模型的反演精度明显高于其他模型, 其可决系数R2为0.8,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为9.7, 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为0.99; 利用实测数据对NDCI模型的时间适用性进行检验, 表明NDCI模型能有效地估算出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2) 叶绿素a浓度呈现出从近岸向湾外逐步降低的趋势, 养殖区中叶绿素a浓度的总体趋势为池塘养殖区>滩涂插养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 受到水体交换、降雨及养殖活动的影响, 池塘养殖区中的叶绿素a浓度在投放幼苗期的2月最低, 其变化趋势为2月<4月<6月<12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对柘林湾养殖水体的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体中含一定浓度的甲醛 ,用 Nessler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远远高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达 4 5 0 .0 6 %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则明显低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可达 84 .77%。甲醛浓度范围为 10~ 4 0 mg/ L、TAN浓度为 1~ 10 mg/ L,通过双因素有重复观察值的交叉实验 ,得到如下矫正式 :(1)用 Nessler法测 TAN时 ,Y=4 .0 5 2 9- 0 .0 72 4 x1+ 0 .2 0 6 4x2 ,标准误差为 1.3381;(2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 TAN时 ,Y=0 .1196 + 0 .0 345 x1+ 1.0 0 2 2 x2 ,标准误差为 0 .4 6 2 7。 Y为 TAN实际浓度 (mg/ L) ,x1为甲醛浓度 (mg/ L) ,x2 为测得的 TAN浓度(mg/ L )。比较含氨氮水体与不含氨氮水体中的甲醛浓度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Fe、Mn、Co对有毒甲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培养基筛选实验和在此基础上的微量元素Fe、Mn、Co正交实验对海南三亚热带珊瑚礁海域有毒甲藻Coolia monotis的生长和产毒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获得充足的原材料进一步开展毒素化合物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Erd、f/2、GP和K 4种培养配方中,K系列培养液更适合于C monotis的培养.在以2K为基础培养配方的微量元素正交实验中,Fe、Mn和Co 3种微量元素的浓度配比为:Fe:2×10<'-5>mol·L<'-1>,Co:1×10<'-6>mol·L<'-1>,Mn:5×10<'-7>mol·L<'-1>时能获得最大的平均生长速率;而Fe:5×10<'-6>mol·L<'-1>,Co:1×10<'-7>mol·L<'-1>,Mn:2×10<'-6>mol·L<'-1>的条件下C monotis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Cr6+对海湾扇贝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为23℃和盐度为31.6的海水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六价铬离子(Cr6+)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胚胎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的影响.海湾扇贝胚胎、早期D形幼虫、壳顶幼虫和眼点幼虫对Cr6+的敏感性各不相同.Cr6+对胚胎孵化的半数影响浓度(48h)EC50为2610μg/dm3;对早期D形幼虫和壳顶幼虫48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90和2400μg/dm3.眼点幼虫在变态的过程中对Cr6+尤为敏感:小于200μg/dm3的Cr6+对眼点幼虫的变态有不正常的刺激作用;大于这一浓度的Cr6+对其变态则有抑制作用.因此,其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变态期眼点幼虫>壳顶幼虫>胚胎>D形幼虫.被Cr6+污染的饵料(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亦可对海湾扇贝幼虫产生毒性影响,说明Cr6+的毒性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慢性毒性实验表明:Cr6+对海湾扇贝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AS法分析结果显示:Cr6+在D形幼虫体内的累积随着外界Cr6+浓度的升高而增多.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海湾扇贝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控制Cr6+浓度应低于10μg/dm3.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流域城市化进程和三峡工程对长江口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响应,为长期观测提供参考,采用分光光度法对2003年5月19—26日采自长江口的水样中的溶解态无机氮、磷、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较好的规律性:SiO3-Si的浓度总体上沿长江径流入海方向递减,其在淡水端的浓度>100μmol/L,在离岸最远的海水端附近的浓度约为10μmol/L;NO3-N、NO2-N、NH4-N和PO4-P沿长江径流入海方向的浓度分布则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最高值出现在咸淡水交界面附近,分别为130.0、3.14、31.43和2.06μmol/L。南北方向上各种形态营养盐的浓度总体上呈现出北部海域表、底层之间差异大于南部海域的分布特征。连续观测数据显示,NO3-N、NO2-N、PO4-P和SiO3-Si的浓度均可能在4h的时间里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在混合水区,由于水深较浅,水体混合较容易,垂直方向上各元素的浓度平均值差异不大;在水深较深的海水区,随着水深的增加,NO3-N和NO2-N的浓度平均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O4-P则相反,SiO3-Si变化不大。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标准对调查海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均显示,调查海域在长江径流入海方向上由淡水区的高营养水平逐渐过渡到海水区的贫营养水平。由于长江口水体中各营养元素浓度时空变化显著,准确计算其入海通量难度很大,需要足够多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预切口试样,研究预应力高强钢丝在模拟混凝土的饱和Ca(OH)_2 NaCl溶液中对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研究采用了恒荷载轴拉和悬弯两种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氯化物浓度、外加剂、电位、pH、偶合金属以及氧、氮等对高强钢丝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对高强钢丝在海工预应力混凝土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影响因素和防护措施等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大量陆地与海洋的地质记录证实了晚中新世C_4植被发生全球异步扩张,最早在10 Ma左右开始于非洲东部与西北部,随后8~6 Ma左右大范围传播至南亚、南非、北美等地区,最终C_4植被于上新世发生再次扩张,基本形成现今的生态格局。对于晚中新世C_4植被扩张的解释至今仍存在疑惑,主要围绕气候变化与CO_2展开争论。最新的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_2)重建记录显示,大气CO_2浓度在晚中新世时期处于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晚中新世C_4植被的扩张区域,地质记录重建的大气CO_2浓度与数值模拟实验中形成C_4植被扩张所需的大气CO_2浓度在数值上相吻合,突出了大气CO_2浓度变化对晚中新世C_4植被扩张的作用。由于现有的大气CO_2浓度重建记录的分辨率较低,不管是在趋势上还是数值上,其可靠性都有待商榷,未来应该专注于晚中新世可靠的高分辨率大气CO_2浓度记录的重建,这是解开晚中新世大气CO_2与C_4植被扩张关系的关键,对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鳗鲡气单胞菌引起的烂尾病病原菌抑菌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三株烂尾病病原菌(气单胞菌)对31种药物及不同配合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了4种药物及配合药物HP对三株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配合药物HP具较强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砷对近岸水中三角褐指藻和叉边金藻的毒性,其阈值分别为10^-4.1mol/dm^3和10^-4.9mol/dm^3。根据活性点模式计算砷与两藻的结合常数为692.5和989.7。砷对叉边金藻的毒性作用不受磷酸盐浓度影响;砷对三角褐指藻的毒作用随磷酸盐浓度降低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春季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5月在黄河口附近海域获得的水化学参数,研究了该海域营养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水平.NO3-N、NO2-N与SiO3-Si表层浓度在河口处均存在高值区,随淡成水混合逐渐降低,表明主要来源于黄河冲淡水;NH4-N与PO4-P在河口处则低于调查海区平均水平,说明黄河冲淡水不是其主要来源.黄河口南部浅滩区域(平...  相似文献   

14.
在黄渤海海域对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降解产生丙烯酸和丙烯酸的降解过程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中有明显的DMSP降解和丙烯酸的生成现象。在DMSP降解初期,DMSP不断降解,丙烯酸则在经过1 h后浓度开始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再次下降。起始DMSP浓度越高,降解得越完全,且丙烯酸最大值越大。在观测的5 h内,丙烯酸的表观降解速率总是大于DMSP的表观降解速率,且两者都与初始浓度成正相关。在丙烯酸的降解过程中,黑暗条件下起始浓度越大,丙烯酸变化速率越大,而光照条件下则恰好相反。光化学反应中前2 h表现为丙烯酸的光化学生成,而后2 h表现为光化学降解。  相似文献   

15.
Chaetoceros muelleri is a favorable food for the larvae of shellfishes and other marine animals.At a temperature of 25-30.5℃, light intensity 1,000-1,100 lux, and pH 7.98-8.48,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find the optimum salinity, phosphate,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for the growth of this small diatom.The following are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1) The optimum salinity is 25.9‰(17-32.21‰).(2) The suitable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is PO4-P 19.9-139.3 μg-at/1, and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is 99.5 μg-at/1.(3) The suitable nitrate concentration is NO3-N 1,976-7,904 μg-at/1, and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is 5,928 μg-at/1.  相似文献   

16.
日照港位于山东省南部日照市石臼湾畔,濒临南黄海,港域开阔水深,常年不冻,又无淤积之患,,陆域西通中原和欧亚大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石臼湾水深由西向东逐渐加深,离岸3km处的最大水深即达10m以上,平均水深也在6-8m之间。湾内无大径流注入,几条季节性小河兼作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沟,流量为500t/d,其中COD含量约为100mg/L。 日照港始建于1979年,一期工程由万平口向南,建成开敝式深水栈桥煤炭专用码头。栈桥墩对海水动力条件改变很小,所以对湾内海水物理自净能力的影响甚微。二期工程以后,码头全选用重力式结构。正在建设中的东港区码头又位于石臼湾中间,将海湾西部海岸与外海隔开,破坏了原来湾内的海水动力环境、使石臼镇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先排入港区,再外排黄海,污水在港池内滞留,恶化了港区水质,并造成湾西部水质质量下降。本文通过数值预测,给出了日照港二期工程以后各建设阶段工程对湾内海水物理自净能力的影响和水质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长江水体溶解态无机氮和磷现状及长期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6年2、5、8和11月对长江从攀枝花至河口和上游的两条支流雅砻江和嘉陵江的溶解态无机氮(NO-3-N、NO-2-N和NH+4-N)和磷酸盐(PO43--P)进行了取样调查,同时结合长江营养盐的历史数据,分析了长江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长期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长江NO-3-N、NH+4-N、DIN(包括NO-3-N、NO-2-N和NH+4-N)和PO3-4-P浓度从上游到下游显示出增加趋势,但存在季节差异;NO2-N浓度总体较低,在长江中下游(武汉—南京)浓度较高。长江从上游到下游DIN通量的变化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单位面积年产N量逐渐升高;PO3-4-P输送通量从上游往下游呈增加趋势,也主要受径流量控制,但从季节变化来讲,PO3-4-P的月输送通量受其浓度的控制更加明显。自20世纪60年代来,长江水体中NO3--N、NO2--N、DIN和PO3-4-P的浓度都处于缓慢上升趋势,但到80年代上升速度明显加快;不同阶段DIN和34PO-P的季节变化特点也不尽相同,反映了其来源的差异。目前,长江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磷浓度与国内及国际河流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8.
据1990年11月至1991年8月间调查资料,提出刘公岛水域内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指出此分布与该水域温度和营养盐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稍低,夏季最低。年变幅为0.21~2.45mg/m3,年平均值为1.02mg/m3。初级生产力以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略低,冬季最低,年变幅为33.40~512.72mg·c/m2·d,年平均值为181.15mg·c/m2·d。  相似文献   

19.
黑绸Sparusmacrocephalus(Basilewsky)视网膜中存在视杆、单锥和孪生双锥三种光感受细胞,视杆与视锥的比例较大,为67:1。每一双极细胞接受约5—8个视杆的输入,每一神经节细胞接受约17—25个双极细胞输入,表明神经节细胞有较大的感受野。视网膜细胞这种形态组合有利于提高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与黑鲷生存的浅海底层弱光环境相适应。黑鲷的视杆色素经测定为视紫红质VP4851(吸收光谱峰值为485nm),其吸收光谱与黑鲷栖息水层中日光能量分布相对应,也与该水层中的生物光场相适应。黑鲷暗视光谱敏感曲线峰值与视紫红质吸收光谱曲线相一致,均在485nm处。此外,黑鲷光谱敏感曲线存在普氏位移,表明黑鲷具有辩色力。  相似文献   

20.
用采自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区河段的水和沉积物进行自净试验。试验池内介质由某一段面的水和相应断面的沉积物组成。试验按加入和未加入污染物、流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条件组合进行。从试验获得的数据看,在加入污染物的试验池水中,CODMn、油类和砷含量变化有如下规律:以石油含量降解最为迅速,在1—3d内可降至未加入水平;其次是砷,自净速度与盐度有关,其含量降解50%时在低盐度水试验池中为6h,在盐度较高水中约需2d,水中CODMn、油类和砷的自净作用在试验开始后的第一天里进行最快;相同介质的试验池比较,动态条件比静态条件更有利于水中污染物的自净。此外,还应用试验结果对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区水中污染物自净效应作了初步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